趙恆低著頭,想了半天,還是堅定的說:“對,我還是堅持我的決定!不要出兵於闐!”


    包拯也為趙恆的迴答感到困惑和擔憂,不由得拉了拉趙恆的衣角,低語道:“官家?你?”


    聽完趙恆的話,眾帝王也是困惑,紛紛壓低聲音議論起來了。


    黃帝卻氣定神閑的問:“為何?”


    趙恆大聲喝道:“天下未定!”


    天下未定?諸位帝王聽完趙恆的迴答哄堂大笑。


    朱溫笑道:“你大宋朝已曆經三代君王,建國六十餘年,怎麽能說天下未定呢?”


    李存勖不屑的說:“分明就是膽小懦弱!想躲在開封城裏,獨享榮華富貴罷了。”


    聽完李存勖的話,諸位君王紛紛點頭。


    劉知遠說:“難道你也想像石敬瑭一樣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麽?”


    石敬瑭聽到劉知遠的這番話,羞愧的低下了頭。


    柴榮說:“大宋已經占據了南方,以及中原大部,這種情況真的可以說是天下未定麽?”


    聽完朱溫、李存勖和劉知遠的否定,趙恆的眼神依然堅定。


    趙恆堅定的說:“確實是天下未定!”


    聽完趙恆的話,殿內又有了一陣低語之聲,他們在討論宋朝是不是真的就算得上是大一統王朝。


    郭威憤怒的說:“麵對中東喀喇汗王朝的擴張,難道我們就真的要坐視不理?”


    趙恆思索了片刻說:“是要製止,但不是我宋朝目前能夠做到的。”


    柴榮看著趙恆問道:“為何做不到?”


    趙恆迴答道:“此乃曆史的慣性!”


    柴榮又問:“曆史的慣性?我不理解!”


    “我來解釋吧!”


    一個響亮的聲音從大殿上空傳來。借著月色,大家看到在第三排的帝王中間有一個身影。


    隻見此人身材高大魁偉,容貌雄偉,氣度豁然。


    隻見他頭戴皇冕,皇冕上以美玉、珍珠、金絲等珍寶綴飾,璀璨奪目,彰顯無上尊榮。身穿龍袍,龍袍以明黃為基,繡有張牙舞爪之金龍,栩栩如生,盡顯威嚴。腰間的玉帶,鑲金嵌玉,華美非凡。腳踏龍靴,其靴以黑緞為麵,靴底厚實,行走間穩如泰山。


    “伯父?


    趙恆率先認出了,這位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並排而坐的帝王,竟然是自己的伯父,宋太祖趙匡胤!


    “元郎?”(趙匡胤字元朗)


    柴榮驚訝的叫道。既開心又感動!


    沒錯此人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恭敬地站了起來,深深的對著柴榮施禮道:“陛下,別來無恙啊!”


    “想不到,你已經有這樣高的曆史地位了。”


    “我取得的功業又何嚐不是在您的積累下完成的呢?”


    “元朗你太過謙虛了。”


    趙匡胤上前一步,對諸位君王施禮道:“請容我解釋一下,目前大宋麵對的情況。”


    “請講!”


    黃帝溫和的說。


    “自安史之亂,大唐衰落,天下大亂。兩百多年來,各地藩鎮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不聽中央號令。相互攻伐,吞並,混戰不斷!唐末的老百姓,麵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君臣猜忌,互相攻伐,盜賊匪患不斷,叛軍兵禍不止,黎民百姓深處水深火熱之中。其根源就在於,皇權隕落,秩序的崩塌。”


    趙匡胤認真的說道。


    (這裏多說一句,在現代人看來,鼓吹封建王朝的皇權,加強黃帝的地位,是落後愚昧的思想!但在封建時代,工業時代還沒有到來,生產力相對落後的時候。加強皇權,在特定的曆史階段確實是具有一定先進性的,它在穩定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文化是有貢獻的。要知道此時,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還是奴隸社會或者半奴隸製社會,從奴隸製走向封建製是文明必然要走的路,這也是五千年來我們的文明不間斷,我們能長期取得領先地位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政治製度是長期領先於世界各地的!特定的製度,需要我們放在特定的曆史階段去客觀的去看待,這裏我隻是說它曾經是先進的,不要以現代人的民主思想去考慮這件事情,不然您可能會被誤導,您也無法準確的理解我這部小說想要表達的內容。)


    “所以,你想要表達什麽?”


    唐太宗不耐煩的問趙匡胤。


    趙匡胤笑著說:“我想說,大宋接手的是一個皇權衰微兩百多年,五代十國之亂持續72年的爛攤子!”


    “所以呢?”


    唐太宗又問。


    “所以現在天下未定!”


    趙恆沒有等伯父趙匡胤迴答,搶先迴答了。


    “建隆元年(960 年)淮南叛亂,乾德三年(965 年)全師雄叛亂


    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順起義,鹹平三年(1000年),王均起義。


    我朝建國六十年,大大小小的起義或者叛亂就高達百餘起。他們有的是因為天災人禍,有的是因為官員的橫征暴斂,但還有很多是因為士兵犯了錯,為了逃避過錯,或者不滿現在的待遇,就綁架長官,讓他帶領他們聚眾起義,以謀取富貴或者逃避懲罰!長官不服從就要殺死長官!再換一個新的長官來帶領他們起義。試問如此的亂局,能叫天下安定麽?”


    聽完趙恆的話,五代的君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說話了。


    因為驕兵悍將,綁架長官讓他們反叛君主,自立為王,這種橋段他們太熟悉了。


    “這場景......怎麽這麽熟悉呢?”


    李存勖說。


    朱溫笑道:“賢侄,你年輕,經曆的事情少。難道你沒聽你父親說過,南方很多小國的國君,就是被這樣被一群亂兵們架起來才當上的國君,反叛大唐的麽?”


    李存勖衣袖一甩,怒斥道:“若真的是忠臣良將,即便是刀架在脖子上,又豈能妥協?”


    朱溫笑道:“那他們當場就會把你殺掉再換一個人來。”


    李存勖略帶懷疑的看著朱溫。


    “不信,你問問你的大將李嗣源?”


    李存勖又把眼神轉移到了李嗣源的身上。


    李嗣源點點頭說:“陛下,當年如果有活命的選擇,我是萬死不敢做這個黃帝的啊!”


    劉知元笑道:“侄兒,你出身好,一出生就有李克用罩著你,否則你也能體會到李嗣源的痛苦的。”


    “這便是曆史的慣性!如果我不小心翼翼,穩定內部,防範驕兵悍將,說不定大宋也會成為第六個被亂兵取代的朝代。那時候史書上就不會寫五代十國了,就變成六代十國了!”


    聽完趙恆的話,眾君王皆默然!


    “那麵對中東文明的衝擊,我們就坐視不理了?西域,我們曾經戰鬥過,經營過的地方!那裏有我們的朋友、文化,以及我們的文明的種子。難道就真的要放棄西域?”


    “若不做抵擋,那蒙古高原,河西走廊,以及東北平原,是不是全部要拱手相讓?看著我們播下的華夏文明的火種,就此熄滅?”


    漢武帝疑惑的看著趙匡胤和李世民說道。


    趙恆說:“目前來看,我大宋王朝隻有半壁江山,北邊要防備契丹,西邊要防備黨項,國內還要防著農民起義和驕兵悍將!無論是軍隊,還是政治都需要整合!又恰逢大災,餓殍遍野,民不聊生,若強行出征,恐怕又會天下大亂!”


    聽完趙恆的話,眾帝王默然。


    柴榮堅定的說:“我孫子柴無畏已經率領中原豪傑,去支援於闐了。”


    朱溫笑道:“就那仨瓜倆棗,過去就是送死,對戰局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李存勖說:“若我沙陀鐵騎還在,怎麽會讓這些鼠輩們如此囂張?”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的時候,忽然一個響亮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哈哈哈,華夏文明的火種,可不僅僅隻是在中原的農耕區,還有我們北方的草原和森林!”


    說這番話的人是誰呢?又會對世界文明的走勢有什麽影響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群英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桑樹下的糞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桑樹下的糞球並收藏北宋群英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