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和狄青父親一起來到了山上的寺廟之中,此時禪房裏已經沒有幾個人了。狄青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哥哥狄大,因為在坐的人中,大部分都是身穿錦緞,而隻有狄大穿著一身粗布衣服。


    狄父在門外探了探腦袋,也不敢進去,隻是悄聲的喊了一句:“大兒,大兒,迴家吃飯了。”


    狄大聽到父親的聲音轉頭一看,身後還跟著一個一身青衣的大漢,定睛看了半天也沒認出是誰。


    狄青趕緊施禮說:“弟弟上山多年,哥哥怎麽還認不出來我了。”


    狄大趕緊跑了出去,握著狄青的手說:“弟弟,幾年不見,好生威武啊。”


    狄青笑著說:“哪裏,哪裏,空有一身力氣的粗人而已。不比哥哥,依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將來必然是國之棟梁啊。”


    聽完狄青的話,狄大搖了搖頭說:“唉,我寒窗苦讀十餘載,花費金錢無數,至今也沒有高中,實在是有些灰心喪氣啊。”


    狄父聽到狄大的喪氣話,大怒:“說什麽屁話,為了供你讀書,我和你娘日夜操勞,付出了多少心思?不都是為了讓你能有朝一日考中了,能在朝中混個一官半職的,讓全家人都過上好日子麽?你說這喪氣話,是不是因為你開小差,不努力讀書,所以才沒信心?”


    狄大馬上拱手道:“家人們為我的付出,我都是知道的。可是我寒窗苦讀十餘載取的功名,竟然不如隔壁村頭老李家發現的一塊石頭?”


    狄青不理解的問:“石頭?”


    狄父一巴掌打在狄大腦袋上,嗬斥道:“什麽石頭?那是祥瑞,那是上天降下來的旨意,是對我大宋皇帝治國成績的肯定。不懂不要瞎說,將來闖出禍來,我可保不了你。”


    狄大搖了搖頭說:“唉,朝堂之上如此烏煙瘴氣,就算去了又能怎樣?”


    狄父又一巴掌打在了狄大頭上嗬斥道:“不許胡說,再說撕爛你的嘴。”


    就這樣父子三人一邊聊天一邊下山,不多時忽然看見半山腰有一個人影,呆呆的坐在路邊望著山坡。


    狄父和狄大不由的放慢了腳步,低聲道:“怎麽迴事,該不會遇到劫道的吧?”


    狄青定睛看了看,笑著說:“不是什麽賊人,這是我的好友,沈可學啊。”


    狄大問道:“沈可學?你大半夜的不睡覺,在這裏做什麽?”


    沈可學緩緩站了起來,看了看他們三人說:“我在想如何將這荒山開墾出農田來。”


    狄青看了看遠處的山坡說:“這樣的山坡,種了糧食也無法澆灌啊。”


    沈可學笑了笑說:“狄青,你看,這個坡度並不是很陡峭,如果將它鏟平那肯定...”


    沒等沈可學說完狄青父親就打斷了他的話:“肯定不現實,這麽陡峭,我們全村人拿著鐵鍬幹一年也鏟不平。快走吧,別聽這個不務正業的人在這裏瞎胡扯了。”


    沈可學笑了笑說:“完全鏟平是不太可能,但如果我們分階梯的將它鏟平,階段性的保持平整,我們就可以將這塊土地耕種了。”


    狄青父親還是不服氣,笑著說:“嗬嗬嗬,可學侄兒,你雖然聰明,但依然是紙上談兵。那我問你,這麽高的山坡,灌溉的問題,你該如何解決?”


    沈可學指了指山坡下的小河,笑著說:“用它。”


    狄青父親又得意的說:“取水如此遙遠,你是要用人挑呢?還是用牛車拉水呢?”


    沈可學說:“可以用水車進行灌溉。”


    狄青父親有些疑惑:“水車?這麽大的水車,你如何解決動力問題呢?用人踩,還是牛拉?”


    沈可學笑了笑說:“用力泵。我將會在旁邊架起一個鐵質鍋爐,在鍋爐裏麵加水,以大火燒之。水受熱以後就會形成蒸汽,蒸汽所產生的能量能推動水車轉動。”


    狄青驚歎道:“可學,你可真是個天才啊,怎麽想到用蒸汽做動力呢?”


    沈可學說:“這不是我想到的,早在西漢,我們的族人就已經發明了力泵。東漢的嚴思維又改進了力泵,發明了二進泵。”


    狄青聽完沈可學的話,非常認同,覺得這個辦法簡直是絕頂聰明,不由的讚歎起來:“可學,你這個方法好啊。如此一來,我們村可用的農田至少能翻一倍啊。”


    狄青父親也服氣了,點點頭說:“有了水車,二進泵進行水利灌溉。你的方法也許可以試試。”


    沈大也認同的點點頭說:“可學真是當世奇才,若科舉考試,考的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問題,沈可學他一定能成為狀元的。”


    狄青父親嘲笑道:“可惜,這是大宋,考的是詩詞歌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狄大搖了搖頭說:“強國靠的是農業,工業,軍事實力,科技水平。如果全國人民都去學什麽詩詞歌賦,那這個國家大概率是要走向衰弱的。”


    沈可學笑著說:“也許科舉考試,就是為了讓聰明的人全都學習詩詞歌賦,用單一的思想和知識,讓他們變得迂腐和麻木。讓全社會有頭腦的人,都卷入這場‘忠君愛國’的競爭之中。也許科舉考試正是駕馭萬民的手段呢?畢竟,大唐和大宋就是這麽做的。”


    狄青父親笑著說:“兒啊,你就知足吧啊,在大宋你還能通過科舉當官,謀得富貴。若是在唐朝以前,不是出身於世家大族,你就老老實實的當農民種地吧。還在這裏抱怨科舉考試?哼,不知所謂。”


    狄青平生第一次聽到這樣的道理,隻覺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十萬伏的高壓電,點擊了一般。


    望著狄青吃驚的表情,沈可學又繼續說:“然後讓犯了罪的人和強壯的人去從軍,去和敵國作戰,建功立業。這極大可能的避免了那些有武功天賦的人在國內鬧事,威脅朝廷。這也許也是他們駕馭萬民的手段。”


    狄青聽完這句話有些著急了,爭辯道:“男兒不和敵國作戰,難道要和朝廷刀兵相向


    沈可學笑了笑說:“我並非否認了這些手段,站在文明的角度來說,獎勵軍功的政策好處有很多,比如秦統一六國,漢唐開疆拓土。科舉也是有很多好處的,避免階級固化,提高人才選拔的質量和流動性。但我想說的是,所有的政策都有利弊。適當就好,過分就會遭到反噬。軍功過重,王朝末期就會天下大亂。科舉考試範圍過窄,就會導致國內思想單一,人才單一。朝廷的統治是穩固了,但是國家的發展之路卻全部被堵死了,隻會造成積貧積弱。”


    狄青和狄大都被沈可學的見識深深折服,施禮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沈大說:“可學是治國安邦的大才,有興國安邦的才能。不如隨我參加科舉吧,將來你這一身的本事也能發揮出來,我們一起努力,把大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狄青父親見狄大和狄青都認為沈可學是個有才華的人,覺得他如果參加考試一定能高中的樣子,於是趕忙說:“是啊,可學,你倆同去,路上也好做個伴。以你的才華,奪得狀元那不是探囊取物?若將來搏得富貴,可不要忘了同村的老鄰居啊。”


    沈可學哈哈大笑起來:“伯父高看我了,我學的是科學,是經世之道。我可考不了科舉。況且,我為人太過耿直,若入了官場,必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狄青父親點點頭說:“那也沒關係,將來若是狄大高中,也不會忘記你的。一定讓你一同享受這人間富貴。”


    沈可學拱拱手說:“那就祝我狄哥哥早日高中了。”


    狄大究竟能不能考中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群英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桑樹下的糞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桑樹下的糞球並收藏北宋群英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