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設定集iii
異世界,從全麵戰爭開始 作者:金雞山的武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奧希斯大陸南大陸國家曆史簡介及繼承法介紹(iii)
普洛斯王國
狀態:分裂中
曆史簡介:
人類南方世界一個不算小的國家,出產香料與糖。
這就是中心世界對這個人類國度的大部分印象。
這個國家的建立者是卡拉曼人的一支,他們在最初南大陸開拓初期的混戰中先後戰敗於科斯塔人和自己的卡拉曼同族之手,最終不得不成為山民。
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係統性的生命女神變種信仰。
早期屬於政教合一類的中小型政權。
國家的最高領袖為聖女,職能帶有祭祀與戰爭的雙重角色,早期的聖女既是軍事領袖,也是祭司領袖,但這兩種職能在社會上的不同作用卻又往往演化出不同的派別,反映在早期政治上就是經常出現雙派係。
他們在後來也演化成了軍事貴族與宗教貴族。
而這種權利結構下也經常出現一個聖女更加偏向於軍事一點而是下一個聖女更偏向於宗教一點的情況。
直到後來隨著普洛斯人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為了更有效的管理,誕生了“總長”這個職位之後,承擔了一部分聖女在政務上的職能。讓聖女的宗教色彩更重了一點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
但在此時,整個普洛斯人的社會依舊是以本土化生命女神信仰的聖女為核心。
直到精靈衰敗,喪失了大部分在中央大陸的領地並退出了南大陸的核心地區之後,希洛克人迎來“愛奧西替尼整合”並在第三代國王的帶領下開始了征服時期,奪取了普洛斯人在拉裏亞喀爾河穀地區的殖民地後,雙方拔刀相向。
結局是四萬普洛斯人被一萬多希洛克人打的慘敗。
要知道在當時四萬多人的隊伍以及配套的超凡者指揮,已經是相當強的軍事力量了。
這一次慘敗毫無疑問動搖的當時聖女在軍事上的地位,但人們還隻是認為隻是僅限這一代而已,沒想到後來會衰敗的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希洛克人徹底占據了全部的拉裏亞地區,奠定了他們的基本盤。
而普洛斯人則不得不另選出路。
在經過這次慘敗之後,後繼者開始改變製度。
首先參考的就是將自己擊敗的強敵的軍事製度。
在此之前,是屬人不屬地,在此之後,開始向屬地不屬人轉變,自然能更好的調度。
一開始的轉變還不明顯,但是後來隨著一係列因素的累加造就了之後的一係列變革。
直到精靈大衰敗和矮人退守之後,百年過去了。
普洛斯人的傳奇英雄,卡拉曼達崛起,而他雖然沒有“國王”的頭銜,但因為他的作為也被事實上認為是第一位國王。
在他的領導下,普洛斯人殺進了今日的普洛斯半島。
當時的普羅斯半島還是蠻族和凱瑟琳親王國的領地。
凱瑟琳親王國控製這東北部與南方沿海地區,幾乎每一次希洛克人對東部的精靈國家發起東征的時候,都會在希洛克拉裏亞的後麵動手偷家。
各個蠻族部落控製著西北與中部,基本上是一盤散沙。
衝進半島的普洛斯人自然是與當地原住民爆發的激烈衝突。
於是,在一群自發組織的冒險者衝進去後,一番血戰,為普洛斯人奪取了西北地區的土地。
因為遠離中樞,麵對的守舊派的阻力幾乎沒有。
自然形成了軍事殖民體係。
這種勝利極大地增強了軍事貴族們的實力和話語權。
也是從此刻開始,即使是由聖女親自任免,無論是主動任免的,還是由貴族謀取的地方話事人都不怎麽服從聖女的意誌。
原因很簡單,兩塊地之間中間隔了一個山脈,而你的開支和財富消耗全是地方產出的,那你是服從地方開拓者的意誌呢,還是服從聖女的意誌呢?
當一件事對所有人都有利的時候,那必然是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所以在此時,普洛斯人封建製的雛形已經開始出現了。
無論名義上是公有的還是私有的,無論你是被認可的還是主動奪取的,隻要你擁有守住它的能力,那就沒什麽區別。
有些土地理論上屬於全體,但實際上和私有也沒什麽不同了,無非是很多區域是一個人一家獨大或者大家聯合的區別。
總長的權力也開始膨脹。
普洛斯人的權力體係裏升起了兩個新的中樞。
國家的政務總長與軍事統帥。
他們都是普羅斯人在開拓新的土地時繞不過去的存在。
前者為你提供組織上的支持,後者為你提供保護。
而隨著法王廳開始統合宗教信仰,也在聖女的宗教權威上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於是在此時,聖女的權威與影響力開始極為依賴聖女本人,如果一個聖女本人足夠強,性格也足夠強勢,那麽的影響力與權力就大,反之亦然。
卡拉曼達就是當時的山地騎兵統帥。
舊的領地逐漸廢棄,新的領地逐漸取得,對這些領地的開發工作離不開總長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公民逐漸轉化為市民,而郡區製度也逐漸隨著人們的聚集而成型。
而強大的戰士們在對外征戰,他們同樣會在城區之外獲得自己的土地,並將被自己征服的蠻族轉化為奴隸與農奴,就形成了騎士集團也形成了夥伴騎士製度。
當然此時的騎士集團並不是絕對的一塊鐵板,其內部也有自己的派係。
在聖女的可調動資源日益衰減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有幾位嚐試過改變這一局麵。
其中的一個辦法之一就是挑撥各個騎士集團之間的內鬥以及與曆任總長的爭鬥。
卡拉曼達也很清楚這是挑撥。
於是他創建了騎士團製度。
正式將效忠關係確定了下來。
而很多強大的戰士,他們在社會中的出身是比較低的,而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他們也樂於擁戴一些強大高貴的人物作為首領。
但這種行為也自然引起了過去主管防務的總長係統的不滿。
因為你這相當於脫離行政體係。
坦白的講,卡拉曼達在最初創立這一體係的時候野心並不大。
他主要是希望聖女在當時作為一個背書承認他在南部打擊精靈之後所征服土地的統治,而西北及東北地區則讓渡給總長繼續管理,北方城市,南方軍鎮,多好的結構,然後他們在繼續為之效忠。
但是總長不接受,而當時作為宗教首領還不純粹的聖女也樂意看到他們敵對。
原本的宗教貴族係統並不希望其中一方被完全打敗,讓另一家獨當。
但當時的形勢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範圍,結果演化成了大規模的鬥爭。
這完全超出了原本宗教貴族的預料,但結果已經無法控製了。
結局是原本的行政係統調集的公民兵軍團被徹底打敗了。
不過兩者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複雜的,也不是簡單的鬥爭。
例如後來薩雷藩侯國的受封者原本就是舊體係下的一個郡長。
從此,“國王”走上了曆史舞台。
而這個稱唿在普洛斯語中最早的含義就是“在軍帳中居於首席者”。
而聖女那原本模糊不清的世俗權利就這麽淡化了。
但王國在草創階段並沒有確定明確的繼承製度。
而卡拉曼達死後,他的兒子也並沒有他的威望和統禦所有人的手腕。
於是權柄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他的女婿手裏,也就是薩雷藩侯。
而後又挑選了最有實力的幾人共同組成執政。
簡單來說就是總長空了聖女,國王擊敗了總長,而後原本的官職僅僅作為名譽頭銜使用,但會議又再度架空了國王,這又讓原本的官職又有了實際上的權力劃分。
同時原本在開拓過程中實行的習慣法也被他們帶入整個國家係統中成為了成文法。
聖女沒有了權力,但又代表了國家最初的法統,國王和大貴族會議掌握實質權力,但又需要聖女維護表麵上的合法性,雙方就這麽互相看不對眼,但又對付了下去。
有一段有點自相矛盾的說法就是,初代的薩雷侯爵這麽說:“我們應當服從聖女,見到了聖女應當行禮。但是,如果聖女反叛,我們就給冕下換一個聖女。”
簡單來說就是,現在的國王,保證了你們的財產,你們開墾起來的土地都變成了私有財產。而在原本的體係下,你們的土地不僅可能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被收迴,還要不斷調動自己控製的人力物力服務於宗教,聖女反叛就是為了打迴你們的地位。
你願意麽?
騎士們當然不願意,在遭遇過一次這樣的事件後立馬集結了部隊,一個月打進了米昂,順便順手把這位聖女流放到潘傑瑞亞去了。
看似有點矛盾,其實邏輯上是完全符合的。
聖女現在作為一種權力的合法性象征,她也是對抗外來宗教的一個標榜(例如法王廳),她在當時是必須存在的,沒有最初的一係列授權,國王的統治就沒有合法性,連帶執政們一樣沒有合法性。
但是作為一種合法性的象征,其權利範圍是有具體規範的。
如果聖女超出了權力範圍,那麽就不再是聖女。
冕下在諸神之中一向以平等與慈愛著稱,信眾中領袖的變更一般都是賜福者可為。
那麽,其基本權利就不會因為某一個聖女的被廢除而變更或者終結,這種衝突反而劃定了新權力之間的邊界。
成文法也就在這樣的狀態下積累了下來,直到世襲製正式確立了以男性為主的繼承製度。
與以前的那種行為規範的教條不一樣,講述以和為貴或者懲惡揚善之類的。
具體怎麽做根本就不直接說明。
而新的成文法,都是具體的操作,例如糾紛怎麽辦?官司怎麽與打稅收如何分配之類的。
在此之後,普洛斯人就進入了擴張的高速期。
與凱瑟琳親王國的戰鬥總體上勝多敗少,一路壓榨其領土空間,將其壓榨到了半島上一個小小的區域裏。
但在與矮人遠征軍遺民建立的金拓山王國的一係列戰鬥中卻經常吃癟。
普洛斯人雖是山民,但說到論對群山的運用,這些矮垛子很明顯要比他們更加擅長。
但在這個過程中,普洛斯人也並不總是國王掌權。
在成為最高領袖之後,國王的權力和影響力同樣出現了和聖女當年類似的情況,一個強勢的君主往往伴隨著更強大的權力。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希洛克拉裏亞人的慘敗。
巴沙爾特帝國的崛起摧垮了這個國家。
而普洛斯人的國度就是下一個。
當白甲大軍浩浩蕩蕩的穿過山口,殺進半島的時候,普洛斯人幾乎就複刻了希洛克人的慘敗。
而諷刺的是,當初的埋葬這些曆史宿敵,普洛斯人也沒少出力。
國王戰死的太早,沒有留下後代。
王冠直接被好幾個家係爭奪。
但到現在為止,從法理上上最為正統的無疑是北普洛斯,血統上最近的則是西普洛斯。
但是一切都未定。
這個分裂的國家未必就一定要由舊王統治。
就像國王最初的語境一樣。
“居於軍帳首席之人。”
一個征服者。
這才是王權的本質。
如果一個普洛斯人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統合這個分裂的國家,那麽他自然就是無可爭議的普洛斯之王。
無論性別,無論信仰。
當年帝國皇子達頓曾經得到過一則預言。
“這片土地的王者將會再次走一次卡拉曼達的征服之路。”
當初的他毫不意外,直接就認定這就是自己。
但是很可惜,他不是。
英年早逝的他注定無法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業。
而到了現在,瘋王還在發瘋,帝國已經不再安穩,南麵的篡位者還在和自己的合作者做鬥爭,西普洛斯的蠻族似乎也已經不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似乎想要拿迴自己的土地。
而坎特希爾德已經先一步陷入了動亂。
那麽,那預言中的征服者,會是誰呢?
普洛斯王國
狀態:分裂中
曆史簡介:
人類南方世界一個不算小的國家,出產香料與糖。
這就是中心世界對這個人類國度的大部分印象。
這個國家的建立者是卡拉曼人的一支,他們在最初南大陸開拓初期的混戰中先後戰敗於科斯塔人和自己的卡拉曼同族之手,最終不得不成為山民。
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係統性的生命女神變種信仰。
早期屬於政教合一類的中小型政權。
國家的最高領袖為聖女,職能帶有祭祀與戰爭的雙重角色,早期的聖女既是軍事領袖,也是祭司領袖,但這兩種職能在社會上的不同作用卻又往往演化出不同的派別,反映在早期政治上就是經常出現雙派係。
他們在後來也演化成了軍事貴族與宗教貴族。
而這種權利結構下也經常出現一個聖女更加偏向於軍事一點而是下一個聖女更偏向於宗教一點的情況。
直到後來隨著普洛斯人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為了更有效的管理,誕生了“總長”這個職位之後,承擔了一部分聖女在政務上的職能。讓聖女的宗教色彩更重了一點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
但在此時,整個普洛斯人的社會依舊是以本土化生命女神信仰的聖女為核心。
直到精靈衰敗,喪失了大部分在中央大陸的領地並退出了南大陸的核心地區之後,希洛克人迎來“愛奧西替尼整合”並在第三代國王的帶領下開始了征服時期,奪取了普洛斯人在拉裏亞喀爾河穀地區的殖民地後,雙方拔刀相向。
結局是四萬普洛斯人被一萬多希洛克人打的慘敗。
要知道在當時四萬多人的隊伍以及配套的超凡者指揮,已經是相當強的軍事力量了。
這一次慘敗毫無疑問動搖的當時聖女在軍事上的地位,但人們還隻是認為隻是僅限這一代而已,沒想到後來會衰敗的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希洛克人徹底占據了全部的拉裏亞地區,奠定了他們的基本盤。
而普洛斯人則不得不另選出路。
在經過這次慘敗之後,後繼者開始改變製度。
首先參考的就是將自己擊敗的強敵的軍事製度。
在此之前,是屬人不屬地,在此之後,開始向屬地不屬人轉變,自然能更好的調度。
一開始的轉變還不明顯,但是後來隨著一係列因素的累加造就了之後的一係列變革。
直到精靈大衰敗和矮人退守之後,百年過去了。
普洛斯人的傳奇英雄,卡拉曼達崛起,而他雖然沒有“國王”的頭銜,但因為他的作為也被事實上認為是第一位國王。
在他的領導下,普洛斯人殺進了今日的普洛斯半島。
當時的普羅斯半島還是蠻族和凱瑟琳親王國的領地。
凱瑟琳親王國控製這東北部與南方沿海地區,幾乎每一次希洛克人對東部的精靈國家發起東征的時候,都會在希洛克拉裏亞的後麵動手偷家。
各個蠻族部落控製著西北與中部,基本上是一盤散沙。
衝進半島的普洛斯人自然是與當地原住民爆發的激烈衝突。
於是,在一群自發組織的冒險者衝進去後,一番血戰,為普洛斯人奪取了西北地區的土地。
因為遠離中樞,麵對的守舊派的阻力幾乎沒有。
自然形成了軍事殖民體係。
這種勝利極大地增強了軍事貴族們的實力和話語權。
也是從此刻開始,即使是由聖女親自任免,無論是主動任免的,還是由貴族謀取的地方話事人都不怎麽服從聖女的意誌。
原因很簡單,兩塊地之間中間隔了一個山脈,而你的開支和財富消耗全是地方產出的,那你是服從地方開拓者的意誌呢,還是服從聖女的意誌呢?
當一件事對所有人都有利的時候,那必然是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所以在此時,普洛斯人封建製的雛形已經開始出現了。
無論名義上是公有的還是私有的,無論你是被認可的還是主動奪取的,隻要你擁有守住它的能力,那就沒什麽區別。
有些土地理論上屬於全體,但實際上和私有也沒什麽不同了,無非是很多區域是一個人一家獨大或者大家聯合的區別。
總長的權力也開始膨脹。
普洛斯人的權力體係裏升起了兩個新的中樞。
國家的政務總長與軍事統帥。
他們都是普羅斯人在開拓新的土地時繞不過去的存在。
前者為你提供組織上的支持,後者為你提供保護。
而隨著法王廳開始統合宗教信仰,也在聖女的宗教權威上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於是在此時,聖女的權威與影響力開始極為依賴聖女本人,如果一個聖女本人足夠強,性格也足夠強勢,那麽的影響力與權力就大,反之亦然。
卡拉曼達就是當時的山地騎兵統帥。
舊的領地逐漸廢棄,新的領地逐漸取得,對這些領地的開發工作離不開總長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公民逐漸轉化為市民,而郡區製度也逐漸隨著人們的聚集而成型。
而強大的戰士們在對外征戰,他們同樣會在城區之外獲得自己的土地,並將被自己征服的蠻族轉化為奴隸與農奴,就形成了騎士集團也形成了夥伴騎士製度。
當然此時的騎士集團並不是絕對的一塊鐵板,其內部也有自己的派係。
在聖女的可調動資源日益衰減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有幾位嚐試過改變這一局麵。
其中的一個辦法之一就是挑撥各個騎士集團之間的內鬥以及與曆任總長的爭鬥。
卡拉曼達也很清楚這是挑撥。
於是他創建了騎士團製度。
正式將效忠關係確定了下來。
而很多強大的戰士,他們在社會中的出身是比較低的,而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他們也樂於擁戴一些強大高貴的人物作為首領。
但這種行為也自然引起了過去主管防務的總長係統的不滿。
因為你這相當於脫離行政體係。
坦白的講,卡拉曼達在最初創立這一體係的時候野心並不大。
他主要是希望聖女在當時作為一個背書承認他在南部打擊精靈之後所征服土地的統治,而西北及東北地區則讓渡給總長繼續管理,北方城市,南方軍鎮,多好的結構,然後他們在繼續為之效忠。
但是總長不接受,而當時作為宗教首領還不純粹的聖女也樂意看到他們敵對。
原本的宗教貴族係統並不希望其中一方被完全打敗,讓另一家獨當。
但當時的形勢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範圍,結果演化成了大規模的鬥爭。
這完全超出了原本宗教貴族的預料,但結果已經無法控製了。
結局是原本的行政係統調集的公民兵軍團被徹底打敗了。
不過兩者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複雜的,也不是簡單的鬥爭。
例如後來薩雷藩侯國的受封者原本就是舊體係下的一個郡長。
從此,“國王”走上了曆史舞台。
而這個稱唿在普洛斯語中最早的含義就是“在軍帳中居於首席者”。
而聖女那原本模糊不清的世俗權利就這麽淡化了。
但王國在草創階段並沒有確定明確的繼承製度。
而卡拉曼達死後,他的兒子也並沒有他的威望和統禦所有人的手腕。
於是權柄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他的女婿手裏,也就是薩雷藩侯。
而後又挑選了最有實力的幾人共同組成執政。
簡單來說就是總長空了聖女,國王擊敗了總長,而後原本的官職僅僅作為名譽頭銜使用,但會議又再度架空了國王,這又讓原本的官職又有了實際上的權力劃分。
同時原本在開拓過程中實行的習慣法也被他們帶入整個國家係統中成為了成文法。
聖女沒有了權力,但又代表了國家最初的法統,國王和大貴族會議掌握實質權力,但又需要聖女維護表麵上的合法性,雙方就這麽互相看不對眼,但又對付了下去。
有一段有點自相矛盾的說法就是,初代的薩雷侯爵這麽說:“我們應當服從聖女,見到了聖女應當行禮。但是,如果聖女反叛,我們就給冕下換一個聖女。”
簡單來說就是,現在的國王,保證了你們的財產,你們開墾起來的土地都變成了私有財產。而在原本的體係下,你們的土地不僅可能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被收迴,還要不斷調動自己控製的人力物力服務於宗教,聖女反叛就是為了打迴你們的地位。
你願意麽?
騎士們當然不願意,在遭遇過一次這樣的事件後立馬集結了部隊,一個月打進了米昂,順便順手把這位聖女流放到潘傑瑞亞去了。
看似有點矛盾,其實邏輯上是完全符合的。
聖女現在作為一種權力的合法性象征,她也是對抗外來宗教的一個標榜(例如法王廳),她在當時是必須存在的,沒有最初的一係列授權,國王的統治就沒有合法性,連帶執政們一樣沒有合法性。
但是作為一種合法性的象征,其權利範圍是有具體規範的。
如果聖女超出了權力範圍,那麽就不再是聖女。
冕下在諸神之中一向以平等與慈愛著稱,信眾中領袖的變更一般都是賜福者可為。
那麽,其基本權利就不會因為某一個聖女的被廢除而變更或者終結,這種衝突反而劃定了新權力之間的邊界。
成文法也就在這樣的狀態下積累了下來,直到世襲製正式確立了以男性為主的繼承製度。
與以前的那種行為規範的教條不一樣,講述以和為貴或者懲惡揚善之類的。
具體怎麽做根本就不直接說明。
而新的成文法,都是具體的操作,例如糾紛怎麽辦?官司怎麽與打稅收如何分配之類的。
在此之後,普洛斯人就進入了擴張的高速期。
與凱瑟琳親王國的戰鬥總體上勝多敗少,一路壓榨其領土空間,將其壓榨到了半島上一個小小的區域裏。
但在與矮人遠征軍遺民建立的金拓山王國的一係列戰鬥中卻經常吃癟。
普洛斯人雖是山民,但說到論對群山的運用,這些矮垛子很明顯要比他們更加擅長。
但在這個過程中,普洛斯人也並不總是國王掌權。
在成為最高領袖之後,國王的權力和影響力同樣出現了和聖女當年類似的情況,一個強勢的君主往往伴隨著更強大的權力。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希洛克拉裏亞人的慘敗。
巴沙爾特帝國的崛起摧垮了這個國家。
而普洛斯人的國度就是下一個。
當白甲大軍浩浩蕩蕩的穿過山口,殺進半島的時候,普洛斯人幾乎就複刻了希洛克人的慘敗。
而諷刺的是,當初的埋葬這些曆史宿敵,普洛斯人也沒少出力。
國王戰死的太早,沒有留下後代。
王冠直接被好幾個家係爭奪。
但到現在為止,從法理上上最為正統的無疑是北普洛斯,血統上最近的則是西普洛斯。
但是一切都未定。
這個分裂的國家未必就一定要由舊王統治。
就像國王最初的語境一樣。
“居於軍帳首席之人。”
一個征服者。
這才是王權的本質。
如果一個普洛斯人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統合這個分裂的國家,那麽他自然就是無可爭議的普洛斯之王。
無論性別,無論信仰。
當年帝國皇子達頓曾經得到過一則預言。
“這片土地的王者將會再次走一次卡拉曼達的征服之路。”
當初的他毫不意外,直接就認定這就是自己。
但是很可惜,他不是。
英年早逝的他注定無法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業。
而到了現在,瘋王還在發瘋,帝國已經不再安穩,南麵的篡位者還在和自己的合作者做鬥爭,西普洛斯的蠻族似乎也已經不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似乎想要拿迴自己的土地。
而坎特希爾德已經先一步陷入了動亂。
那麽,那預言中的征服者,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