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貝多芬》第 493 話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29號,“槌子鍵琴”。
鋼琴聲清脆地響起。
仿若宣告新時代開啟的鍾聲一般,堅實而清亮,琴鍵如撞鍾的木槌敲擊鍾內側般敲擊琴弦,發出了清晰美妙的聲音。
高朗有力地敲擊著琴鍵。
他以毫無偏差、強勁且完美的觸鍵方式,再次敲響了這音樂之鍾。
市民們有些不知所措。
這並非他們平日裏所聽到的鍾聲,他們感到驚慌、困惑,無法理解。
然而,很快他們便被一種莫名的魔力所吸引,傾耳聆聽。
又是一聲琴音。
在緊密、細致的重複與變化中,連續的敲擊聲不斷傳來。
那是高不可攀的顫音與八度行進。
“fortississimo(很強),fortississimo,fortississimo”。
隨著進入貝多芬所設定的樂段,高朗手上的力度愈發加大。
這並非單純依靠肌肉發力,而是通過穩固的手腕、靈活的肩膀以及身體的移動來增加重量的觸鍵方式。
這是最為完美的演奏姿態。
在高朗完成“槌子鍵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瞬間,觀眾們意識到,他們此前對這首曲子所抱有的印象已然支離破碎。
“原來是這樣的曲子啊?”
“之前感覺有點難懂呢……”
他們會有這樣的疑惑實屬正常。
畢竟是由高朗這位傑出的鋼琴家來演奏,更何況高朗還是與貝貝的曲子最為契合風格的鋼琴家。
經由他的演奏,這首“槌子鍵琴”奏鳴曲完整地傳達出了貝多芬在200年前就想表達的意蘊。
克裏斯汀·齊默爾曼已然成熟,此刻她看著超越自己的弟子的演奏,滿意地笑了。
“雖說當時說是為50年後的人而作,但到200年後才得以如此完美地演奏出來呀。”
高朗開始了第二樂章的演奏。
莊重、激烈且豪邁的貝多芬那詼諧的一麵凸顯了出來。
“漸強”與“漸弱”交替出現,又通過細致的變化展現出了詼諧之感。
貝貝聽著他所創作的第二樂章,不禁點了點頭。
“很完美。”
與第一樂章形成對比的僅兩度的下行,在他看來,這是極為完美的結構。
簡短的第二樂章結束後,終於迎來了第三樂章。
由於在“槌子鍵琴”奏鳴曲中需要演奏出貝多芬最為真摯的心境,高朗的眼神變得不同了。
“好悲傷啊。”
他仿佛在向那位早已逝去的偉大音樂家發問。
一種比聲音更為沉重、更為深沉的東西,觸動了觀眾們的內心。
貝多芬希望通過這首曲子激勵、支持未來的、新時代的音樂家們,並期盼榮耀能照耀他們的前程。
然而,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什麽聲音都聽不到了。
“你曾感到過迷茫嗎?”
高朗不停地在心中發問。
他向那個曾撼動自己內心、讓自己坐在鋼琴前的男人發問。
究竟是如何在那孤獨之中戰鬥的?在那充滿鬥爭的人生裏,為何一次都未曾屈膝過呢?
偉大的貝多芬在“槌子鍵琴”奏鳴曲第三樂章中所真摯流露的情感。
高朗撫摸著這首為未來鋼琴家們留下的、具有突破性且完美結構的奏鳴曲,
仿佛在揣摩著貝多芬的心境。
內心深處那如墜深淵的孤獨。
作為開啟浪漫主義這一最為絢爛時代的締造者,卻無法與那個時代同行的偉大而孤獨的音樂家,其心境大抵便是如此吧。
高朗對貝多芬的這份心意,完整地傳達給了觀眾們。
“真令人驚歎啊。”
威廉·富特文格勒不知何時放下了筆,搖了搖頭。
“槌子鍵琴”奏鳴曲因其晦澀難懂,相較於貝多芬的其他奏鳴曲,知名度偏低。
與它那顛覆了後世所有奏鳴曲傾向的音樂性相比,它一直被低估著。
貝多芬的第29號奏鳴曲打破了此前所有奏鳴曲的傾向,賦予了鋼琴作為一個小型管弦樂隊而非旋律樂器的可能性。
若是沒有他,也就不會有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舒曼等人了。
許多鋼琴家將“槌子鍵琴”奏鳴曲,尤其是第三樂章,視為音樂的巔峰與起點,但即便被評價為貝多芬音樂史上最為宏大的組曲,卻也未受到大眾的喜愛。
富特文格勒曾認為這是“槌子鍵琴”奏鳴曲的局限,但此刻他不得不承認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錯誤的。
至少,此刻高朗所演奏的“槌子鍵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正觸動著在場所有人的靈魂。
人們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偉大的貝多芬所經曆的挫折、絕望,以及即便如此,他對音樂的使命感與渴望。
直到此刻人們才明白,這首奏鳴曲此前不為大眾所熟知,並非是因為曲子本身的局限,而是因為鋼琴家們的局限。
“竟能如此深刻嗎?”
誰能想到,就在十幾年前,還有人評價這首曲子的演奏缺乏深度呢。
“為50年後的鋼琴家們創作的曲子”。
雖說如今已然過去了200年。
富特文格勒深信,若是貝多芬能化身為神,在此刻注視著這一切,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宏大的第三樂章結束後。
演奏緊接著進入了激情澎湃的第四樂章。
就連高朗強勁的對手馬克西姆·埃瓦羅特也呆呆地沉浸在他的演奏之中。
崔誌勳再次為自己的偶像所感動,弗朗茨·彼得則雙手捂臉,沉浸在震驚之中。
“這,這才是真正的大哥和高朗啊。”
弗朗茨後悔自己竟敢貿然參賽。
原本以為自己能稍微接近他們一些,現在想來,這想法真是太過天真愚蠢了。
弗朗茨悄悄轉過頭,看到貝貝正托著下巴,閉著眼睛欣賞演奏,看上去並沒有受到什麽影響。
他似乎並沒有因為高朗如此高超的技藝而有所動搖,反倒像是很享受、很滿意的樣子,還麵帶笑容。
這人的度量得有多大啊。
弗朗茨想到自己要在這樣的人之後演奏,就覺得那壓力實在是難以承受。
終於,高朗完成了演奏,生平第一次,被如此震撼的觀眾們全體起立。
“太棒了!”
“太棒了!”
在仿佛能將路德維希廳掀翻的歡唿聲中,高朗戴上戒指,張開雙臂,展現出皇帝般的姿態。
### 後續選手壓力與鼓勵互動
“為什麽表現得這麽差?”
欣賞完演奏睜開眼睛的貝貝,責備起正在團團轉的弗朗茨。
“啊,啊,太厲害了呀。真的太厲害了。大哥和高朗先生真的,真的太厲害了呀。”
“那是當然。”
“在他們之後我要怎麽演奏啊?”
弗朗茨帶著哭腔說道,此時在休息室的呂利埃爾·布爾尚來到了舞台後方。
他像是失了魂一般,在經理的帶領下,仿佛是被拖著走。
他似乎聽到了弗朗茨的唿喊,悄悄轉過頭,隨即長歎一口氣,低下了頭。
“啊,好在是下下一個,真是萬幸。”
就連妮娜·凱貝裏希也喝了一口酒,而呂利埃爾·布爾尚則帶著哭腔朝經理跑去。
“我,我是不是不用上場了?”
“說什麽呢。必須得抓住這個機會呀。沒看這是貝多芬紀念大賽嗎?”
“明顯隻會被拿來比較啊!”
“不會的。你可以的。我相信你。我可是一直都看著你到現在為止所付出的努力呀。”
“得差不多點呀!在那樣的曲子之後,我這還能看嗎!”
布爾尚環顧四周,又緊緊地黏著經理。
“我,我好像肚子疼。不,是真的疼。”
“突然?”
“突然!”
布爾尚正在耍賴的時候,從舞台上下來,穿過走廊迴到後台的高朗走進了房間。
“搞什麽呢。”
了解情況後,他輕蔑地看著布爾尚,就像在看一隻蟲子。
他那輕蔑的眼神,更是深深地刺痛了布爾尚的心。
若是以前的他,那個從未有過同伴的過去的他,或許會直接撞開布爾尚就走過去了,但他顯然已經變了。
“笨蛋。”
“是,是?我,我嗎?”
“明知故問。”
“是,是。我是笨蛋……”
布爾尚縮成了一團。
高朗看到他這副模樣,皺起了眉頭。
“你現在是想找茬嗎?”
“啊?怎,怎麽會呢!我為什麽要……”
“那聽了我的演奏還這樣,是為什麽呢?”
布爾尚完全不理解高朗在說什麽。
“貝多芬不是說了嗎。要演奏出更精彩的曲子。人家鋼琴家都傳達得那麽好了,你還不明白嗎?”
“是貝多芬呀。”
“總之。”
“這是我們演奏的曲子呀,都是從那個人創作的曲子發展而來的呀。說我們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可以演奏出更精彩的曲子,人家有眼光的人都在為我們加油助威呢,你這樣可不行啊。”
貝貝朝著高朗的腦袋扔去了圍巾。
高朗圍著圍巾,盯著布爾尚說道。
“抬起頭來。”
布爾尚無奈地抬起了頭。他又一次被高朗那銳利的眼神嚇到了,但高朗卻緊緊抓住他的雙臂,搖晃著他。
“挺起胸膛上去,展示出你的演奏。要是在這裏逃跑,你就不是鋼琴家。你隻是一個無視失敗鋼琴家的卑鄙小人罷了。”
“明白了就趕緊上去,讓大家看看我有多偉大。讓大家看看我和普通鋼琴家有多麽顯著的區別。”
“是,是!”
呂利埃爾·布爾尚帶著茫然的神情走上了舞台,高朗則在貝貝旁邊坐了下來。
“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愛管閑事了?”
“吵死了。”
高朗抱起了雙臂。
呂利埃爾·布爾尚開始了演奏,展現出了柏林愛樂樂團所選拔出的二十名鋼琴家中應有的出色技藝。
貝貝在一旁看著,悄悄開口說道。
“彈得不錯。”
貝貝看似無心說出的這句話,讓高朗轉過頭來。隨即,高朗嗤笑了一聲。
“現在才承認啊。第一名是我的位置。”
“不是說這個。”
“那說什麽。”
“我原本以為你是個完全沒有社交能力的人呢,現在看來好像還挺有親和力的嘛。”
這話本是關於“槌子鍵琴”奏鳴曲的,但不明就裏的高朗隻能理解為是針對布爾尚說的。
“吵死了。”
“以後也繼續這樣哦。這樣看著更順眼呢。”
“哼。”
高朗又抱起了雙臂。
貝貝則托著下巴,似笑非笑地站在那裏。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29號,“槌子鍵琴”。
鋼琴聲清脆地響起。
仿若宣告新時代開啟的鍾聲一般,堅實而清亮,琴鍵如撞鍾的木槌敲擊鍾內側般敲擊琴弦,發出了清晰美妙的聲音。
高朗有力地敲擊著琴鍵。
他以毫無偏差、強勁且完美的觸鍵方式,再次敲響了這音樂之鍾。
市民們有些不知所措。
這並非他們平日裏所聽到的鍾聲,他們感到驚慌、困惑,無法理解。
然而,很快他們便被一種莫名的魔力所吸引,傾耳聆聽。
又是一聲琴音。
在緊密、細致的重複與變化中,連續的敲擊聲不斷傳來。
那是高不可攀的顫音與八度行進。
“fortississimo(很強),fortississimo,fortississimo”。
隨著進入貝多芬所設定的樂段,高朗手上的力度愈發加大。
這並非單純依靠肌肉發力,而是通過穩固的手腕、靈活的肩膀以及身體的移動來增加重量的觸鍵方式。
這是最為完美的演奏姿態。
在高朗完成“槌子鍵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瞬間,觀眾們意識到,他們此前對這首曲子所抱有的印象已然支離破碎。
“原來是這樣的曲子啊?”
“之前感覺有點難懂呢……”
他們會有這樣的疑惑實屬正常。
畢竟是由高朗這位傑出的鋼琴家來演奏,更何況高朗還是與貝貝的曲子最為契合風格的鋼琴家。
經由他的演奏,這首“槌子鍵琴”奏鳴曲完整地傳達出了貝多芬在200年前就想表達的意蘊。
克裏斯汀·齊默爾曼已然成熟,此刻她看著超越自己的弟子的演奏,滿意地笑了。
“雖說當時說是為50年後的人而作,但到200年後才得以如此完美地演奏出來呀。”
高朗開始了第二樂章的演奏。
莊重、激烈且豪邁的貝多芬那詼諧的一麵凸顯了出來。
“漸強”與“漸弱”交替出現,又通過細致的變化展現出了詼諧之感。
貝貝聽著他所創作的第二樂章,不禁點了點頭。
“很完美。”
與第一樂章形成對比的僅兩度的下行,在他看來,這是極為完美的結構。
簡短的第二樂章結束後,終於迎來了第三樂章。
由於在“槌子鍵琴”奏鳴曲中需要演奏出貝多芬最為真摯的心境,高朗的眼神變得不同了。
“好悲傷啊。”
他仿佛在向那位早已逝去的偉大音樂家發問。
一種比聲音更為沉重、更為深沉的東西,觸動了觀眾們的內心。
貝多芬希望通過這首曲子激勵、支持未來的、新時代的音樂家們,並期盼榮耀能照耀他們的前程。
然而,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什麽聲音都聽不到了。
“你曾感到過迷茫嗎?”
高朗不停地在心中發問。
他向那個曾撼動自己內心、讓自己坐在鋼琴前的男人發問。
究竟是如何在那孤獨之中戰鬥的?在那充滿鬥爭的人生裏,為何一次都未曾屈膝過呢?
偉大的貝多芬在“槌子鍵琴”奏鳴曲第三樂章中所真摯流露的情感。
高朗撫摸著這首為未來鋼琴家們留下的、具有突破性且完美結構的奏鳴曲,
仿佛在揣摩著貝多芬的心境。
內心深處那如墜深淵的孤獨。
作為開啟浪漫主義這一最為絢爛時代的締造者,卻無法與那個時代同行的偉大而孤獨的音樂家,其心境大抵便是如此吧。
高朗對貝多芬的這份心意,完整地傳達給了觀眾們。
“真令人驚歎啊。”
威廉·富特文格勒不知何時放下了筆,搖了搖頭。
“槌子鍵琴”奏鳴曲因其晦澀難懂,相較於貝多芬的其他奏鳴曲,知名度偏低。
與它那顛覆了後世所有奏鳴曲傾向的音樂性相比,它一直被低估著。
貝多芬的第29號奏鳴曲打破了此前所有奏鳴曲的傾向,賦予了鋼琴作為一個小型管弦樂隊而非旋律樂器的可能性。
若是沒有他,也就不會有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舒曼等人了。
許多鋼琴家將“槌子鍵琴”奏鳴曲,尤其是第三樂章,視為音樂的巔峰與起點,但即便被評價為貝多芬音樂史上最為宏大的組曲,卻也未受到大眾的喜愛。
富特文格勒曾認為這是“槌子鍵琴”奏鳴曲的局限,但此刻他不得不承認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錯誤的。
至少,此刻高朗所演奏的“槌子鍵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正觸動著在場所有人的靈魂。
人們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偉大的貝多芬所經曆的挫折、絕望,以及即便如此,他對音樂的使命感與渴望。
直到此刻人們才明白,這首奏鳴曲此前不為大眾所熟知,並非是因為曲子本身的局限,而是因為鋼琴家們的局限。
“竟能如此深刻嗎?”
誰能想到,就在十幾年前,還有人評價這首曲子的演奏缺乏深度呢。
“為50年後的鋼琴家們創作的曲子”。
雖說如今已然過去了200年。
富特文格勒深信,若是貝多芬能化身為神,在此刻注視著這一切,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宏大的第三樂章結束後。
演奏緊接著進入了激情澎湃的第四樂章。
就連高朗強勁的對手馬克西姆·埃瓦羅特也呆呆地沉浸在他的演奏之中。
崔誌勳再次為自己的偶像所感動,弗朗茨·彼得則雙手捂臉,沉浸在震驚之中。
“這,這才是真正的大哥和高朗啊。”
弗朗茨後悔自己竟敢貿然參賽。
原本以為自己能稍微接近他們一些,現在想來,這想法真是太過天真愚蠢了。
弗朗茨悄悄轉過頭,看到貝貝正托著下巴,閉著眼睛欣賞演奏,看上去並沒有受到什麽影響。
他似乎並沒有因為高朗如此高超的技藝而有所動搖,反倒像是很享受、很滿意的樣子,還麵帶笑容。
這人的度量得有多大啊。
弗朗茨想到自己要在這樣的人之後演奏,就覺得那壓力實在是難以承受。
終於,高朗完成了演奏,生平第一次,被如此震撼的觀眾們全體起立。
“太棒了!”
“太棒了!”
在仿佛能將路德維希廳掀翻的歡唿聲中,高朗戴上戒指,張開雙臂,展現出皇帝般的姿態。
### 後續選手壓力與鼓勵互動
“為什麽表現得這麽差?”
欣賞完演奏睜開眼睛的貝貝,責備起正在團團轉的弗朗茨。
“啊,啊,太厲害了呀。真的太厲害了。大哥和高朗先生真的,真的太厲害了呀。”
“那是當然。”
“在他們之後我要怎麽演奏啊?”
弗朗茨帶著哭腔說道,此時在休息室的呂利埃爾·布爾尚來到了舞台後方。
他像是失了魂一般,在經理的帶領下,仿佛是被拖著走。
他似乎聽到了弗朗茨的唿喊,悄悄轉過頭,隨即長歎一口氣,低下了頭。
“啊,好在是下下一個,真是萬幸。”
就連妮娜·凱貝裏希也喝了一口酒,而呂利埃爾·布爾尚則帶著哭腔朝經理跑去。
“我,我是不是不用上場了?”
“說什麽呢。必須得抓住這個機會呀。沒看這是貝多芬紀念大賽嗎?”
“明顯隻會被拿來比較啊!”
“不會的。你可以的。我相信你。我可是一直都看著你到現在為止所付出的努力呀。”
“得差不多點呀!在那樣的曲子之後,我這還能看嗎!”
布爾尚環顧四周,又緊緊地黏著經理。
“我,我好像肚子疼。不,是真的疼。”
“突然?”
“突然!”
布爾尚正在耍賴的時候,從舞台上下來,穿過走廊迴到後台的高朗走進了房間。
“搞什麽呢。”
了解情況後,他輕蔑地看著布爾尚,就像在看一隻蟲子。
他那輕蔑的眼神,更是深深地刺痛了布爾尚的心。
若是以前的他,那個從未有過同伴的過去的他,或許會直接撞開布爾尚就走過去了,但他顯然已經變了。
“笨蛋。”
“是,是?我,我嗎?”
“明知故問。”
“是,是。我是笨蛋……”
布爾尚縮成了一團。
高朗看到他這副模樣,皺起了眉頭。
“你現在是想找茬嗎?”
“啊?怎,怎麽會呢!我為什麽要……”
“那聽了我的演奏還這樣,是為什麽呢?”
布爾尚完全不理解高朗在說什麽。
“貝多芬不是說了嗎。要演奏出更精彩的曲子。人家鋼琴家都傳達得那麽好了,你還不明白嗎?”
“是貝多芬呀。”
“總之。”
“這是我們演奏的曲子呀,都是從那個人創作的曲子發展而來的呀。說我們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可以演奏出更精彩的曲子,人家有眼光的人都在為我們加油助威呢,你這樣可不行啊。”
貝貝朝著高朗的腦袋扔去了圍巾。
高朗圍著圍巾,盯著布爾尚說道。
“抬起頭來。”
布爾尚無奈地抬起了頭。他又一次被高朗那銳利的眼神嚇到了,但高朗卻緊緊抓住他的雙臂,搖晃著他。
“挺起胸膛上去,展示出你的演奏。要是在這裏逃跑,你就不是鋼琴家。你隻是一個無視失敗鋼琴家的卑鄙小人罷了。”
“明白了就趕緊上去,讓大家看看我有多偉大。讓大家看看我和普通鋼琴家有多麽顯著的區別。”
“是,是!”
呂利埃爾·布爾尚帶著茫然的神情走上了舞台,高朗則在貝貝旁邊坐了下來。
“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愛管閑事了?”
“吵死了。”
高朗抱起了雙臂。
呂利埃爾·布爾尚開始了演奏,展現出了柏林愛樂樂團所選拔出的二十名鋼琴家中應有的出色技藝。
貝貝在一旁看著,悄悄開口說道。
“彈得不錯。”
貝貝看似無心說出的這句話,讓高朗轉過頭來。隨即,高朗嗤笑了一聲。
“現在才承認啊。第一名是我的位置。”
“不是說這個。”
“那說什麽。”
“我原本以為你是個完全沒有社交能力的人呢,現在看來好像還挺有親和力的嘛。”
這話本是關於“槌子鍵琴”奏鳴曲的,但不明就裏的高朗隻能理解為是針對布爾尚說的。
“吵死了。”
“以後也繼續這樣哦。這樣看著更順眼呢。”
“哼。”
高朗又抱起了雙臂。
貝貝則托著下巴,似笑非笑地站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