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貝多芬 128 話》
貝貝從舞台上走下來後,觀眾們紛紛對剛才所聽到的演奏發表各自的看法。
“沒想到這首曲子如此美妙。”
“不愧是貝貝。”
“專業演奏聽得不多,今天一聽,真不明白為什麽不多舉辦這樣的演奏會。”
原本因記者們無禮提問而滿臉不悅的富特文格勒,此刻臉上也漸漸露出了笑容。
“演奏得很不錯。”
仍沉浸在欣賞之中的卡米拉·安德森在他身旁說道。
直到這時才迴過神來的富特文格勒,又恢複了那副威嚴的表情,仿佛在說這沒什麽大不了的。
“他作為我的弟子,理應如此。”
“您可真不坦率。”
麵對卡米拉·安德森的調侃,富特文格勒輕輕咳嗽了一聲。
“反應很不錯呢。”
另一邊,希姆拉也難掩喜悅之情,對身旁的阪本龍一說道。
“哈哈。確實如此。不過今天的重頭戲還在後麵呢。”
希姆拉想起了貝貝在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練習時演奏的貝多芬華彩樂段。
“對,他準備了貝多芬的華彩樂段。”
“嗯……這得看看情況如何了。”
“什麽意思?”
“我很好奇貝貝會如何與維也納愛樂樂團配合。貝多芬的華彩樂段與莫紮特的 d 小調最為契合,但是……我覺得會有更多的驚喜。”
希姆拉本想進一步詢問阪本龍一的想法,但由於下一個舞台表演即將開始,隻好作罷。
薩爾茨堡音樂節的最後一天的演奏會,無疑配得上世界頂級古典音樂盛會的稱號。
在貝貝之後登上舞台的演奏者們,無一不是聲名遠揚之人。他們的音樂越是讓觀眾們陶醉,在大型展覽會場的人們就越是對今天的重頭戲——維也納愛樂樂團與貝貝的協奏充滿期待。
就這樣,氣氛逐漸熱烈起來,經過兩次休息時間後,他們期盼已久的時刻終於來臨。
1787 年,距離春天的到來還有些時日。
在馬克西米利安·弗朗茨大主教的幫助下,我終於來到了維也納,我堅信在我麵前等待著的是無比燦爛的未來。
維也納,偉大的音樂家們至今仍活躍於此。
懷著在此成名的決心,我每晚都不知疲倦地與約翰·巴蒂斯特·克萊門蒂探討音樂。
今天也如往常一樣,與克萊門蒂交談過後,一同踏上歸途。
突然,不知從何處傳來一陣莊重的旋律。弦樂器果斷地奏響,那悲戚的音符徑直傳入耳中。
這是從哪裏傳來的聲音呢?
我和克萊門蒂仿佛被什麽東西牽引著,朝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那裏有一座光彩奪目的音樂廳,身無分文的我和克萊門蒂靜靜地蹲在建築物旁,全神貫注地聆聽著那隱隱約約傳來的細微聲音。
“啊!”
這旋律怎會如此美妙?
悲傷這種情感竟能如此真實而又毫不做作。
在聆聽的過程中,我不禁感歎,隨後大笑著說道:
“哈哈哈哈!克萊門蒂!我能創作出這樣的曲子嗎?”
“你一定可以的。”
真的嗎?
我能創作出比這更讓人心動的音樂嗎?
看到音樂廳前擺放的大幅海報後,我加快了腳步。實在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音樂會
鋼琴協奏曲 d 小調
在大型展覽會場的觀眾以及通過直播觀看的全球音樂粉絲們的高度關注下。
維也納愛樂樂團開始了演奏。
與貝多芬的華彩樂段完美銜接,那自然流暢的莫紮特鋼琴協奏曲 d 小調仿佛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貝貝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展現出了驚人的默契。
第一樂章 快板。激烈。
曾遭受薩爾茨堡大主教不公正對待的年輕莫紮特,在承諾的演奏會上創作演奏的曲子。
在他的天才尚未得到認可、生活貧困的時期,這一樂章中找不到代表莫紮特的那種活潑靈動,充滿著他當時的苦惱。
以低音弦樂器奏響的引子部分將氣氛烘托起來,隨後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緩緩跟進的威脅氛圍中,鋼琴獨奏登場。
貝貝以貝多芬留下的華彩樂段開始的演奏瞬間抓住了觀眾們的心。
然而。
漸漸地,他們的臉上開始浮現出疑惑之色。
如果維也納愛樂樂團向往昔日的風格。
本以為會配合得很好。
對我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緬懷往昔的環境了。
我曾思考過演奏的方式,最終認為按照我昔日的風格演奏才是正確的。
我,路德維希,就是古典。
我打算借此機會,讓維也納愛樂樂團和觀眾們聽到我當時是如何演奏的。
畢竟直到現在,有些東西一直被壓抑著。
其一是對現代即興演奏幾乎消失這一現象的疑惑,正因為如此,我也不再進行即興演奏。
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時,演出時間是固定的,而且還必須考慮富特文格勒的意願。
隻有在製作第二張專輯時,我才展現出了即興演奏這一特長之一。
其二是對現在的演奏者們通過表情和動作來表達情感的方式感到詫異。
奇怪的是,現代似乎過於注重外在的表現,而越是被眼睛迷惑,觀眾們的耳朵就越容易被蒙蔽。
若想用音樂震撼人們的心靈,就應該像我現在這樣,直接傳達內心的情感。
???
???
其三是那若有所思的模樣。
我的音樂是為了讓人們或哭或笑,而不是為了讓人安靜地坐著鼓掌。
今天是屬於我的舞台。
維也納啊,歌唱吧。
這是一種震撼。
阪本龍一在聆聽貝貝那逐漸瘋狂加速的演奏時如此想到。
他原本沒想到貝貝會原封不動地演奏貝多芬的華彩樂段,更沒想到會以如此速度進行,而且按常理來說,如果已經達到正常演奏時長應該結束了,可他卻仍在即興演奏。
速度比其他演奏者快了兩倍嗎?
貝貝的演奏就像對著壞掉的節拍器演奏一樣,急劇加速,仿佛要撞擊觀眾們的心靈。
從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者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也很驚訝。顯然,他們認為貝貝是獨自即興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然而奇妙的是。
漸漸地,人們無法再繼續這樣的想法。
那仿佛是被痛苦折磨的莫紮特發出的尖叫,直擊靈魂與內心的演奏,讓人們隻是沉浸其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貝貝的獨奏部分結束後,維也納愛樂樂團緊接著繼續演奏,這簡直是個奇跡。
如果不是優秀的指揮卡爾,維也納愛樂樂團可能都意識不到該自己開始演奏了。
就這樣,第一樂章結束。
按照薩爾茨堡音樂節的特色,中間沒有停頓,直接開始了第二樂章。
尚未從那激烈演奏的衝擊中緩過神來的觀眾們,在感受到優雅的第二樂章後,才終於明白自己剛剛經曆了什麽。
然而第三樂章。
急板,非常快地演奏(allegro assai:非常快速地演奏)。
以鋼琴獨奏開始的第三樂章,將第一樂章的衝擊僅僅當作了預告,如洶湧的波濤般襲來。
不是悲傷,而是哀號。
快到讓人覺得“非常快速地演奏”這樣的標注都失去了意義,那演奏實在是太快了。
仿佛在嘲笑那些試圖演奏貝多芬時代音樂的人,貝貝的觸鍵速度快得驚人。
在這樣的主題上,他即興地延長、重複、變奏貝多芬留下的華彩樂段,進一步強調了那種悲愴。
不,是銘刻。
這一刻,包括阪本龍一和威廉·富特文格勒在內的音樂家們都將貝貝視為怪物。
以超乎常理的速度演奏,卻看不到樂譜,即便如此,他對按鍵速度和力度的把控都讓人驚歎不已。
不接受其他的詮釋。
隻是那充滿震撼力的演奏,讓人隻能聆聽並被感動。
這果然是如同被稱為惡魔(路西法)般的貝貝的演奏。
“天哪。”
負責指揮的卡爾·埃克特,由於貝貝激烈的獨奏,都不知道該如何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才好了。
然而,就像要證明他的嫻熟並非毫無根據一樣,他很快便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盡可能地跟上貝貝的節奏。
但這樣一來,最吃力的便是雙簧管演奏者們。
原本雙簧管快速演奏就極其困難,尤其是維也納雙簧管,金屬按鍵較少,需要演奏者用手指一一堵住氣孔。
而且節奏如此之快,他們在自然地控製唿吸、一點點吐氣的同時,連唿吸調節都變得困難起來。
這樣的情況。
卻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貝貝所期望的效果。
在斷奏(唿吸中斷演奏的方法)困難的狀態下,演奏達到極限速度時,雙簧管演奏者們自然會急促地換氣。
正因如此,維也納雙簧管那神經質般的聲音與貝貝激烈的演奏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這是……”
富特文格勒不可能忽略這一點。
貝貝的快速演奏打破了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平衡,而雙簧管演奏者們因吃力而急促換氣所產生的尖銳聲音。
然而,如果那神經質的聲音保持平時的音量,此刻觀眾們恐怕都想要捂住耳朵了。
他們的演奏如今能夠打動人心,得益於風箱吹氣速度越快,雙簧管音量越小的現象。
“難道……”
富特文格勒不願相信。他隻想相信貝貝那如同怪物般的鋼琴演奏實力。
否則。
真的會有一種仿佛見到神靈或惡魔的震撼感,揮之不去。
終於,演奏結束。
大型展覽會場一片寂靜,人們仿佛忘記了鼓掌和歡唿。
直到指揮卡爾·埃克特將獨奏者貝貝引領到前麵,然後退一步時,如海嘯般的歡唿聲才爆發出來。
在薩爾茨堡音樂節閉幕日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協奏的貝貝,再次證明了一切。
他向世人展示了為什麽全世界都為他著迷,他甚至能將世界頂級的管弦樂團當作自己的樂器來運用。
這是我一生中最震撼的經曆。
——卡爾·埃克特
他是鋼琴之神與惡魔。我至死都不會忘記那天的震撼。
高朗
爭論是毫無意義的。
威廉·富特文格勒
這是一場令人折服的演奏。我隻能靜靜地接受他的音樂。
——馬裏·揚斯
維也納愛樂樂團因與貝貝的合作,仿佛進行了一場真正的時代演奏。
阪本龍一
貝貝從舞台上走下來後,觀眾們紛紛對剛才所聽到的演奏發表各自的看法。
“沒想到這首曲子如此美妙。”
“不愧是貝貝。”
“專業演奏聽得不多,今天一聽,真不明白為什麽不多舉辦這樣的演奏會。”
原本因記者們無禮提問而滿臉不悅的富特文格勒,此刻臉上也漸漸露出了笑容。
“演奏得很不錯。”
仍沉浸在欣賞之中的卡米拉·安德森在他身旁說道。
直到這時才迴過神來的富特文格勒,又恢複了那副威嚴的表情,仿佛在說這沒什麽大不了的。
“他作為我的弟子,理應如此。”
“您可真不坦率。”
麵對卡米拉·安德森的調侃,富特文格勒輕輕咳嗽了一聲。
“反應很不錯呢。”
另一邊,希姆拉也難掩喜悅之情,對身旁的阪本龍一說道。
“哈哈。確實如此。不過今天的重頭戲還在後麵呢。”
希姆拉想起了貝貝在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練習時演奏的貝多芬華彩樂段。
“對,他準備了貝多芬的華彩樂段。”
“嗯……這得看看情況如何了。”
“什麽意思?”
“我很好奇貝貝會如何與維也納愛樂樂團配合。貝多芬的華彩樂段與莫紮特的 d 小調最為契合,但是……我覺得會有更多的驚喜。”
希姆拉本想進一步詢問阪本龍一的想法,但由於下一個舞台表演即將開始,隻好作罷。
薩爾茨堡音樂節的最後一天的演奏會,無疑配得上世界頂級古典音樂盛會的稱號。
在貝貝之後登上舞台的演奏者們,無一不是聲名遠揚之人。他們的音樂越是讓觀眾們陶醉,在大型展覽會場的人們就越是對今天的重頭戲——維也納愛樂樂團與貝貝的協奏充滿期待。
就這樣,氣氛逐漸熱烈起來,經過兩次休息時間後,他們期盼已久的時刻終於來臨。
1787 年,距離春天的到來還有些時日。
在馬克西米利安·弗朗茨大主教的幫助下,我終於來到了維也納,我堅信在我麵前等待著的是無比燦爛的未來。
維也納,偉大的音樂家們至今仍活躍於此。
懷著在此成名的決心,我每晚都不知疲倦地與約翰·巴蒂斯特·克萊門蒂探討音樂。
今天也如往常一樣,與克萊門蒂交談過後,一同踏上歸途。
突然,不知從何處傳來一陣莊重的旋律。弦樂器果斷地奏響,那悲戚的音符徑直傳入耳中。
這是從哪裏傳來的聲音呢?
我和克萊門蒂仿佛被什麽東西牽引著,朝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那裏有一座光彩奪目的音樂廳,身無分文的我和克萊門蒂靜靜地蹲在建築物旁,全神貫注地聆聽著那隱隱約約傳來的細微聲音。
“啊!”
這旋律怎會如此美妙?
悲傷這種情感竟能如此真實而又毫不做作。
在聆聽的過程中,我不禁感歎,隨後大笑著說道:
“哈哈哈哈!克萊門蒂!我能創作出這樣的曲子嗎?”
“你一定可以的。”
真的嗎?
我能創作出比這更讓人心動的音樂嗎?
看到音樂廳前擺放的大幅海報後,我加快了腳步。實在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音樂會
鋼琴協奏曲 d 小調
在大型展覽會場的觀眾以及通過直播觀看的全球音樂粉絲們的高度關注下。
維也納愛樂樂團開始了演奏。
與貝多芬的華彩樂段完美銜接,那自然流暢的莫紮特鋼琴協奏曲 d 小調仿佛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貝貝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展現出了驚人的默契。
第一樂章 快板。激烈。
曾遭受薩爾茨堡大主教不公正對待的年輕莫紮特,在承諾的演奏會上創作演奏的曲子。
在他的天才尚未得到認可、生活貧困的時期,這一樂章中找不到代表莫紮特的那種活潑靈動,充滿著他當時的苦惱。
以低音弦樂器奏響的引子部分將氣氛烘托起來,隨後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緩緩跟進的威脅氛圍中,鋼琴獨奏登場。
貝貝以貝多芬留下的華彩樂段開始的演奏瞬間抓住了觀眾們的心。
然而。
漸漸地,他們的臉上開始浮現出疑惑之色。
如果維也納愛樂樂團向往昔日的風格。
本以為會配合得很好。
對我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緬懷往昔的環境了。
我曾思考過演奏的方式,最終認為按照我昔日的風格演奏才是正確的。
我,路德維希,就是古典。
我打算借此機會,讓維也納愛樂樂團和觀眾們聽到我當時是如何演奏的。
畢竟直到現在,有些東西一直被壓抑著。
其一是對現代即興演奏幾乎消失這一現象的疑惑,正因為如此,我也不再進行即興演奏。
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時,演出時間是固定的,而且還必須考慮富特文格勒的意願。
隻有在製作第二張專輯時,我才展現出了即興演奏這一特長之一。
其二是對現在的演奏者們通過表情和動作來表達情感的方式感到詫異。
奇怪的是,現代似乎過於注重外在的表現,而越是被眼睛迷惑,觀眾們的耳朵就越容易被蒙蔽。
若想用音樂震撼人們的心靈,就應該像我現在這樣,直接傳達內心的情感。
???
???
其三是那若有所思的模樣。
我的音樂是為了讓人們或哭或笑,而不是為了讓人安靜地坐著鼓掌。
今天是屬於我的舞台。
維也納啊,歌唱吧。
這是一種震撼。
阪本龍一在聆聽貝貝那逐漸瘋狂加速的演奏時如此想到。
他原本沒想到貝貝會原封不動地演奏貝多芬的華彩樂段,更沒想到會以如此速度進行,而且按常理來說,如果已經達到正常演奏時長應該結束了,可他卻仍在即興演奏。
速度比其他演奏者快了兩倍嗎?
貝貝的演奏就像對著壞掉的節拍器演奏一樣,急劇加速,仿佛要撞擊觀眾們的心靈。
從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者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也很驚訝。顯然,他們認為貝貝是獨自即興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然而奇妙的是。
漸漸地,人們無法再繼續這樣的想法。
那仿佛是被痛苦折磨的莫紮特發出的尖叫,直擊靈魂與內心的演奏,讓人們隻是沉浸其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貝貝的獨奏部分結束後,維也納愛樂樂團緊接著繼續演奏,這簡直是個奇跡。
如果不是優秀的指揮卡爾,維也納愛樂樂團可能都意識不到該自己開始演奏了。
就這樣,第一樂章結束。
按照薩爾茨堡音樂節的特色,中間沒有停頓,直接開始了第二樂章。
尚未從那激烈演奏的衝擊中緩過神來的觀眾們,在感受到優雅的第二樂章後,才終於明白自己剛剛經曆了什麽。
然而第三樂章。
急板,非常快地演奏(allegro assai:非常快速地演奏)。
以鋼琴獨奏開始的第三樂章,將第一樂章的衝擊僅僅當作了預告,如洶湧的波濤般襲來。
不是悲傷,而是哀號。
快到讓人覺得“非常快速地演奏”這樣的標注都失去了意義,那演奏實在是太快了。
仿佛在嘲笑那些試圖演奏貝多芬時代音樂的人,貝貝的觸鍵速度快得驚人。
在這樣的主題上,他即興地延長、重複、變奏貝多芬留下的華彩樂段,進一步強調了那種悲愴。
不,是銘刻。
這一刻,包括阪本龍一和威廉·富特文格勒在內的音樂家們都將貝貝視為怪物。
以超乎常理的速度演奏,卻看不到樂譜,即便如此,他對按鍵速度和力度的把控都讓人驚歎不已。
不接受其他的詮釋。
隻是那充滿震撼力的演奏,讓人隻能聆聽並被感動。
這果然是如同被稱為惡魔(路西法)般的貝貝的演奏。
“天哪。”
負責指揮的卡爾·埃克特,由於貝貝激烈的獨奏,都不知道該如何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才好了。
然而,就像要證明他的嫻熟並非毫無根據一樣,他很快便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盡可能地跟上貝貝的節奏。
但這樣一來,最吃力的便是雙簧管演奏者們。
原本雙簧管快速演奏就極其困難,尤其是維也納雙簧管,金屬按鍵較少,需要演奏者用手指一一堵住氣孔。
而且節奏如此之快,他們在自然地控製唿吸、一點點吐氣的同時,連唿吸調節都變得困難起來。
這樣的情況。
卻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貝貝所期望的效果。
在斷奏(唿吸中斷演奏的方法)困難的狀態下,演奏達到極限速度時,雙簧管演奏者們自然會急促地換氣。
正因如此,維也納雙簧管那神經質般的聲音與貝貝激烈的演奏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這是……”
富特文格勒不可能忽略這一點。
貝貝的快速演奏打破了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平衡,而雙簧管演奏者們因吃力而急促換氣所產生的尖銳聲音。
然而,如果那神經質的聲音保持平時的音量,此刻觀眾們恐怕都想要捂住耳朵了。
他們的演奏如今能夠打動人心,得益於風箱吹氣速度越快,雙簧管音量越小的現象。
“難道……”
富特文格勒不願相信。他隻想相信貝貝那如同怪物般的鋼琴演奏實力。
否則。
真的會有一種仿佛見到神靈或惡魔的震撼感,揮之不去。
終於,演奏結束。
大型展覽會場一片寂靜,人們仿佛忘記了鼓掌和歡唿。
直到指揮卡爾·埃克特將獨奏者貝貝引領到前麵,然後退一步時,如海嘯般的歡唿聲才爆發出來。
在薩爾茨堡音樂節閉幕日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協奏的貝貝,再次證明了一切。
他向世人展示了為什麽全世界都為他著迷,他甚至能將世界頂級的管弦樂團當作自己的樂器來運用。
這是我一生中最震撼的經曆。
——卡爾·埃克特
他是鋼琴之神與惡魔。我至死都不會忘記那天的震撼。
高朗
爭論是毫無意義的。
威廉·富特文格勒
這是一場令人折服的演奏。我隻能靜靜地接受他的音樂。
——馬裏·揚斯
維也納愛樂樂團因與貝貝的合作,仿佛進行了一場真正的時代演奏。
阪本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