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夜,萬籟俱寂,唯有禦書房內燭火跳動。康熙剛批完奏章,疲憊地靠在椅背上,揉著太陽穴,本想稍作休息,思緒卻不受控製,飄向了宜修。
這些日子,宜修的影子像是在他心裏紮了根,揮之不去。無論是在禦花園漫步,還是審閱奏章的間隙,她的一顰一笑總會突然浮現,像一把把銳利的鉤子,緊緊勾住康熙的心弦。
正出神時,梁九功小心翼翼走進來,打破了寂靜:“皇上,雍王府傳來消息,側福晉有孕了。”
康熙身子猛地一僵,手中茶盞險些滑落。
他沉默許久,臉上神色複雜難辨。不甘如洶湧潮水在心中翻湧,他貴為天子,天下盡在手中,卻唯獨留不住宜修。
這種求而不得的滋味,讓他滿心憤懣,卻無處發泄。
失落感如影隨形,他隻能遠遠觀望,做個被排除在外的局外人。
“皇上,您可要保重龍體啊。”梁九功見康熙神色不對,小聲提醒。
康熙擺了擺手,示意梁九功退下。他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高懸的冷月,心中執念愈發強烈。
理智告訴他,一切都無法改變,可他就是無法說服自己放下宜修。
“宜修……”康熙輕聲呢喃,聲音裏滿是深情與無奈。他知道,身為皇帝,責任與束縛太多,但在這夜深人靜時,他也隻是個為情所困的男人。
同一時間,雍王府內,宜修正斜靠在貴妃椅上小憩。
這時,剪秋帶著一名太監匆匆走進來,恭敬說道:“側福晉,宮中德妃娘娘傳您入宮一敘。”
宜修微微一怔,心中泛起疑惑。此番突然召見,不知所為何事。
但宮中之命不可違,她隻好匆匆整理一番,隨侍衛上了馬車,向紫禁城而去。
進了宮,本應步行,可小太監卻說:“德妃娘娘有令,側福晉有孕在身,特許乘坐軟轎。”
宜修沒有推辭,上了軟轎。
可走著走著,她發現路線不對,這根本不是去永和宮的路。略一思索,她便明白了過來。
軟轎在一座陌生宮殿前停下,剪秋上前將宜修扶下。
小太監不再隱瞞,說道:“側福晉,皇上在裏麵等您。”
剪秋扶著宜修緩緩走進殿內。殿內裝飾典雅,卻不見皇上身影。
宜修正滿心狐疑,身後忽然傳來熟悉的腳步聲。她下意識轉身,隻見康熙身著明黃龍袍,正緩緩向她走來。
四目相對,時間仿佛凝固。
宜修下意識就要行禮,卻被康熙一把扶住。康熙一個眼神示意剪秋退下,剪秋雖滿臉擔心,但皇命不可違,隻能退下。
“不必多禮。”康熙的聲音略帶沙啞,飽含著無盡的思念。
宜修低著頭,不敢直視康熙的眼睛,輕聲說道:“皇上,為何……以德妃娘娘之名召臣妾入宮?”
康熙凝視著她,目光中滿是深情與眷戀:“朕若不以這理由,又怎能見你一麵?宜修,朕實在是……想你想得緊。”
宜修心中一顫,說道:“皇上,臣妾是雍王府側福晉。”
康熙微微搖頭,眼神中流露出痛苦:“你可知,自你離宮,無數個日夜,朕都盼著能再見你一麵。隻要你願意跟朕在一起,朕即刻封你為皇後,日後也隻有你一人。”
“皇上的心意,臣妾銘記於心。還望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莫要再為臣妾費神。”宜修聲音雖輕,卻透著堅定。
“你寧願當他的側福晉,也不願當朕的皇後?側福晉也不過是個妾,你生下的孩子,也要叫別人額娘。”康熙的語氣裏,有不甘,更有痛心。
“待我生下孩子,王爺自會請封我為嫡福晉。”宜修抬起頭,目光坦然。
“既如此,那我便等著他來給你請封。”康熙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有憤怒,也有一絲無奈。
費揚古府內,夜幕如墨,華燈初綻。
正院之中,費揚古福晉心緒煩亂,如困獸般在房中急促踱步,身姿因急切而顯得淩亂不堪。
桌上燭火受她腳步帶起的氣流影響,搖曳不定,昏黃光影在她麵龐上跳躍,映出滿臉焦灼。
恰在此時,費揚古掀簾而入。他剛從府外歸來,袍角還帶著些許夜色的涼意。
還未等他在雕花梨木椅上坐定,福晉便如離弦之箭般匆匆迎上前。
“老爺,您可算迴來了!”福晉的聲音裏裹挾著按捺不住的急切。
費揚古神色從容,緩緩落座,抬手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溫潤茶水順著喉嚨淌下,他才抬眸看向福晉,問道:“夫人,究竟何事,如此著急?”
福晉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說道:“老爺,是柔則的婚事。您想想,當日匆匆給柔則定親,那是無奈之舉。如今時過境遷,這婚事,也該退了。”
費揚古挑眉,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夫人,那小將軍出身將門,年少有為,戰功赫赫,怎麽就配不上柔則了?”
福晉一聽這話,眼睛瞪大,提高了音量:“老爺,咱們柔則可是烏拉那拉氏的嫡女,自幼金尊玉貴,在蜜罐裏長大。一個小小的將軍,怎能與她相配?”
費揚古不緊不慢地放下茶盞,目光平和卻銳利,仿若能看穿人心,直直看向福晉,“聽夫人這話,心中怕是早已為柔則選好了更好的夫婿。”
福晉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精明,“老爺,您說,來日登上皇位的,會是誰?”
費揚古沉吟片刻,神色凝重,“如今看來,四爺和十四爺皆有可能。”
福晉心中暗自盤算,麵上卻不動聲色,心想:是啊,都有可能,但十四爺比柔則小太多,所以柔則隻能嫁給雍親王才有機會母儀天下 。
她穩了穩心神,接著說:“四爺和十四爺至今都還沒有嫡福晉。”
費揚古聞言,心下一驚,瞬間明白了福晉的意圖,“你是想……”
福晉眼中閃爍著誌在必得的光芒,追問道:“老爺覺得如何?把柔則嫁入雍親王府,若是四爺日後登上帝位,咱們柔則便是名正言順的皇後。”
這些日子,宜修的影子像是在他心裏紮了根,揮之不去。無論是在禦花園漫步,還是審閱奏章的間隙,她的一顰一笑總會突然浮現,像一把把銳利的鉤子,緊緊勾住康熙的心弦。
正出神時,梁九功小心翼翼走進來,打破了寂靜:“皇上,雍王府傳來消息,側福晉有孕了。”
康熙身子猛地一僵,手中茶盞險些滑落。
他沉默許久,臉上神色複雜難辨。不甘如洶湧潮水在心中翻湧,他貴為天子,天下盡在手中,卻唯獨留不住宜修。
這種求而不得的滋味,讓他滿心憤懣,卻無處發泄。
失落感如影隨形,他隻能遠遠觀望,做個被排除在外的局外人。
“皇上,您可要保重龍體啊。”梁九功見康熙神色不對,小聲提醒。
康熙擺了擺手,示意梁九功退下。他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高懸的冷月,心中執念愈發強烈。
理智告訴他,一切都無法改變,可他就是無法說服自己放下宜修。
“宜修……”康熙輕聲呢喃,聲音裏滿是深情與無奈。他知道,身為皇帝,責任與束縛太多,但在這夜深人靜時,他也隻是個為情所困的男人。
同一時間,雍王府內,宜修正斜靠在貴妃椅上小憩。
這時,剪秋帶著一名太監匆匆走進來,恭敬說道:“側福晉,宮中德妃娘娘傳您入宮一敘。”
宜修微微一怔,心中泛起疑惑。此番突然召見,不知所為何事。
但宮中之命不可違,她隻好匆匆整理一番,隨侍衛上了馬車,向紫禁城而去。
進了宮,本應步行,可小太監卻說:“德妃娘娘有令,側福晉有孕在身,特許乘坐軟轎。”
宜修沒有推辭,上了軟轎。
可走著走著,她發現路線不對,這根本不是去永和宮的路。略一思索,她便明白了過來。
軟轎在一座陌生宮殿前停下,剪秋上前將宜修扶下。
小太監不再隱瞞,說道:“側福晉,皇上在裏麵等您。”
剪秋扶著宜修緩緩走進殿內。殿內裝飾典雅,卻不見皇上身影。
宜修正滿心狐疑,身後忽然傳來熟悉的腳步聲。她下意識轉身,隻見康熙身著明黃龍袍,正緩緩向她走來。
四目相對,時間仿佛凝固。
宜修下意識就要行禮,卻被康熙一把扶住。康熙一個眼神示意剪秋退下,剪秋雖滿臉擔心,但皇命不可違,隻能退下。
“不必多禮。”康熙的聲音略帶沙啞,飽含著無盡的思念。
宜修低著頭,不敢直視康熙的眼睛,輕聲說道:“皇上,為何……以德妃娘娘之名召臣妾入宮?”
康熙凝視著她,目光中滿是深情與眷戀:“朕若不以這理由,又怎能見你一麵?宜修,朕實在是……想你想得緊。”
宜修心中一顫,說道:“皇上,臣妾是雍王府側福晉。”
康熙微微搖頭,眼神中流露出痛苦:“你可知,自你離宮,無數個日夜,朕都盼著能再見你一麵。隻要你願意跟朕在一起,朕即刻封你為皇後,日後也隻有你一人。”
“皇上的心意,臣妾銘記於心。還望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莫要再為臣妾費神。”宜修聲音雖輕,卻透著堅定。
“你寧願當他的側福晉,也不願當朕的皇後?側福晉也不過是個妾,你生下的孩子,也要叫別人額娘。”康熙的語氣裏,有不甘,更有痛心。
“待我生下孩子,王爺自會請封我為嫡福晉。”宜修抬起頭,目光坦然。
“既如此,那我便等著他來給你請封。”康熙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有憤怒,也有一絲無奈。
費揚古府內,夜幕如墨,華燈初綻。
正院之中,費揚古福晉心緒煩亂,如困獸般在房中急促踱步,身姿因急切而顯得淩亂不堪。
桌上燭火受她腳步帶起的氣流影響,搖曳不定,昏黃光影在她麵龐上跳躍,映出滿臉焦灼。
恰在此時,費揚古掀簾而入。他剛從府外歸來,袍角還帶著些許夜色的涼意。
還未等他在雕花梨木椅上坐定,福晉便如離弦之箭般匆匆迎上前。
“老爺,您可算迴來了!”福晉的聲音裏裹挾著按捺不住的急切。
費揚古神色從容,緩緩落座,抬手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溫潤茶水順著喉嚨淌下,他才抬眸看向福晉,問道:“夫人,究竟何事,如此著急?”
福晉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說道:“老爺,是柔則的婚事。您想想,當日匆匆給柔則定親,那是無奈之舉。如今時過境遷,這婚事,也該退了。”
費揚古挑眉,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夫人,那小將軍出身將門,年少有為,戰功赫赫,怎麽就配不上柔則了?”
福晉一聽這話,眼睛瞪大,提高了音量:“老爺,咱們柔則可是烏拉那拉氏的嫡女,自幼金尊玉貴,在蜜罐裏長大。一個小小的將軍,怎能與她相配?”
費揚古不緊不慢地放下茶盞,目光平和卻銳利,仿若能看穿人心,直直看向福晉,“聽夫人這話,心中怕是早已為柔則選好了更好的夫婿。”
福晉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精明,“老爺,您說,來日登上皇位的,會是誰?”
費揚古沉吟片刻,神色凝重,“如今看來,四爺和十四爺皆有可能。”
福晉心中暗自盤算,麵上卻不動聲色,心想:是啊,都有可能,但十四爺比柔則小太多,所以柔則隻能嫁給雍親王才有機會母儀天下 。
她穩了穩心神,接著說:“四爺和十四爺至今都還沒有嫡福晉。”
費揚古聞言,心下一驚,瞬間明白了福晉的意圖,“你是想……”
福晉眼中閃爍著誌在必得的光芒,追問道:“老爺覺得如何?把柔則嫁入雍親王府,若是四爺日後登上帝位,咱們柔則便是名正言順的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