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還欲進言,話至唇邊,抬眼瞥見康熙那仿若覆著寒霜的冷峻麵容,隻能悄然咽下。心底深處,卻升起一絲疑慮——皇阿瑪對待宜修態度不似平常。
自那之後,康熙時常尋覓各種緣由,踱步至宜修養病的偏殿。
又命人送上諸多珍稀賞賜,件件皆是難得的珍寶。
這頻繁的探望與豐厚的賞賜,宛如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引得後宮嬪妃們議論紛紛,又不知緣由。
然而,宜修在康熙麵前,始終謹守本分,舉手投足間,盡顯規矩與分寸。
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言語,都合乎宮規禮儀,挑不出半分錯處。
這日,日光透過窗戶,如金色的絲線,輕柔地灑落在偏殿之內。
康熙又來了他屏退左右侍從,步履緩緩,來到宜修身旁,目光柔和地看著她:“這段時日居於宮中,你可還習慣?”
宜修微微俯身欠身,姿態恭敬,輕聲答道:“承蒙皇上如此悉心關懷,臣妾一切安好,心中滿是感激。”
康熙微微歎息,目光凝視著宜修的眉眼,說道:“朕瞧著你,總覺得你眉眼間藏著一抹憂愁,不曾見你真正開懷過。”
“皇上,臣妾何時能夠返迴雍王府?”宜修抬起眼眸,直視康熙,眼中滿是對王府的思念。
康熙聽聞此言,身形微微一怔,臉上刹那間閃過一絲落寞,稍縱即逝。短暫的沉默後,他緩緩開口:“在宮中不好嗎?”
宜修心中一緊,連忙雙膝跪地,懇切說道:“皇上的厚愛,臣妾感激不盡。宮中雖好,可雍王府才是臣妾的家。”
康熙怎會聽不出這話語中的婉拒之意。他凝視著跪地的宜修,眼中情緒複雜難辨,有求而不得的不甘,更有難以割舍的執著眷戀。
他抬起手,想要扶起宜修,那隻手在半空中稍作停頓,似在權衡猶豫,最終還是輕輕落在她的肩頭,將她扶起,聲音略帶沙啞,問道:“倘若朕執意要你留在宮中呢?”
“皇上,您這是要效仿唐玄宗嗎?”宜修脫口而出,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康熙聽到這般大膽的質問,眼中非但沒有怒火,反而閃過一絲決然,語氣輕柔卻堅定地迴應:“若你應允,朕即便做一迴唐玄宗,又有何妨?”
此言一出,殿內的空氣仿若瞬間凍結,靜謐得似乎連彼此細微的心跳聲都清晰可聞。
聽聞此言,宜修“撲通”一聲再次跪地,聲音帶著哭腔,惶恐說道:“皇上,臣妾實在不願。懇請皇上開恩,讓臣妾迴雍王府吧。”她不住地磕頭,額頭與地麵碰撞發出沉悶聲響,一下又一下,重重地敲擊在康熙的心上。
康熙緩緩蹲下身子,伸出手,輕輕抬起宜修的下巴,迫使她直視自己的眼睛,目光中滿溢深情與執著,說道:“宜兒,朕貴為天子,坐擁天下,能掌控世間萬物,卻唯獨無法掌控自己對你的這份心意。隻要你點頭,朕便能賜予你這世間最為尊貴的地位,讓你成為這後宮獨一無二、最為尊崇的存在。”
“皇上的厚愛如此深厚,臣妾實在承受不起。臣妾出宮之後,定會每日為皇上誠心祈福,以此報答皇上的浩蕩皇恩。”宜修淚如雨下,言辭懇切。
康熙的眼神瞬間黯淡,仿佛被重錘擊中,心痛之感蔓延至全身。他緩緩起身,轉過身去,沉默良久,聲音略帶顫抖地問道:“你當真如此決絕,毫無轉圜的餘地?”
宜修緊咬嘴唇,重重地點頭,語氣堅定無比:“臣妾心意已決,懇請皇上成全。”
“既如此,你便出宮去吧。”康熙的聲音中,滿是無奈與失落。
一別數日之後,宜修終於迴到了雍親王府。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宜修正坐在軟榻之上,手中捧著一卷詩書,試圖借閱讀平複內心紛擾的思緒。
忽然,一陣熟悉且沉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她下意識地放下手中書卷,抬眸望向門口。門簾輕挑,胤禛高大挺拔的身影映入眼簾。
“王爺!”宜修急忙起身,正要行禮。
胤禛快步上前,穩穩扶住她,雙手輕輕搭在她的肩頭,目光中滿是關切與疼惜,說道:“不必多禮,快坐下。身子可好些了?”
宜修微微點頭,輕聲說道:“勞王爺掛懷,臣妾已經沒有大礙了。”
胤禛在她身旁坐下,握住她的手,觸手一片冰涼,不禁微微皺眉,說道:“怎麽手如此冰涼,你身子才剛好啊。”隨即看向一旁的剪秋,問道:“你就是這般伺候側福晉的?”
剪秋嚇得急忙跪地請罪。
宜修連忙說道:“不怪剪秋,是臣妾讓王爺擔心了。”
胤禛輕撫她的發絲,沉默片刻,看似隨意地開口:“此次你在宮中養病,皇阿瑪時常前去探望,想來對你的病情極為關心。”
宜修的身子微微一僵,垂下眼眸,掩去眼底複雜的情緒,輕聲說道:“皇上定是因為看重王爺,才會看在王爺的麵子上多次探望,臣妾實在深感惶恐。”
胤禛注視著宜修,心中雖仍存疑慮,但也不便再深入追問。他將宜修輕輕擁入懷中,說道:“罷了,你平安無事就好。”
宜修靠在胤禛懷裏,輕輕點頭。
屋內陷入一片靜謐,唯有窗外微風拂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輕響。胤禛擁著宜修,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整個房間。
京城的秋日,陽光依舊明媚耀眼,卻依然透著絲絲縷縷的涼意。暢春園內,氣氛凝重壓抑,仿若有一層無形的陰霾籠罩。
康熙端坐在禦座之上,麵色陰沉,神色極為不悅。
殿下,一眾皇子與朝臣們按序肅立,大氣都不敢出,生怕驚擾了龍顏。
康熙的目光落在那隻精美的盒子上,裏麵本該是神俊非凡的海東青,此刻卻萎靡不振地蜷縮在角落,羽毛淩亂不堪,雙眼半闔,氣息奄奄,毫無生氣。
刹那間,康熙的臉色變得陰沉如墨,原本威嚴的雙眸中,怒火熊熊翻湧。
他猛地一拍禦案,“砰”的一聲巨響,震得殿內眾人心中一顫,仿佛這聲響能震碎所有人的膽魄。“胤禩!這便是你獻給朕的賀禮?”
康熙的聲音因憤怒而顫抖,在空曠的大殿內久久迴蕩。
胤禩見狀,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不好,急忙“撲通”一聲跪地,冷汗瞬間濕透了後背,浸濕了衣衫。“皇阿瑪息怒,兒臣實在不知這海東青為何會變成這般模樣。兒臣對皇阿瑪絕無半分不敬之意……”
康熙根本不聽他的解釋,手指著胤禩,氣得渾身顫抖,怒斥道:“你平日裏就不安分守己,結黨營私,串聯朝臣,妄圖覬覦太子之位!如今竟敢拿這將死之物來詛咒朕,你可還有半分臣子的忠心,半分為人子的孝道?”
胤禩拚命磕頭,額頭磕在冰冷堅硬的石板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不一會兒,額頭便紅腫起來,一片淤青。“皇阿瑪,兒臣冤枉啊!懇請皇阿瑪明察!”
然而,此刻的康熙已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理智全無。“夠了!你本就是辛者庫賤婢所生之子,難堪大用。從今日起,朕與你父子之情恩斷義絕,你休要再叫朕皇阿瑪!”
言罷,康熙猛地站起身來,衣袖一揮,轉身便大步離開大殿。
他的背影決絕而威嚴,隻留下胤禩癱倒在地,滿臉絕望,眼神空洞。
殿內眾人皆噤若寒蟬,無人敢上前勸慰,整個大殿陷入一片死寂。
在廉郡王胤禩因海東青一事徹底失寵後,朝堂局勢風雲突變,朝中大臣們敏銳的目光,如同夜梟般,紛紛聚焦在了胤禛身上。
胤禛依舊秉持著一貫的低調內斂作風,行事沉穩,不露鋒芒。
但凡康熙交辦之事,他都事無巨細,力求做到盡善盡美。康熙對他讚不絕口,褒獎之詞屢屢脫口而出。
正當胤禛覺得自己距離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正一步步靠近時。
康熙降下旨意,封十四貝勒胤禵為恂郡王。這一舉措,瞬間在朝堂掀起波瀾,眾人紛紛猜測,康熙此舉莫非是有意抬高恂郡王,借此打壓雍郡王胤禛?
胤禛心中也有些不安,暗暗迴憶著這些時日自己何處有做得不好。
然而,就在眾人議論紛紛、揣測不已之時,康熙緊接著又下了一道旨意,封胤禛為雍親王。
這接連的兩道旨意,讓局勢瞬間明朗,所有人都恍然大悟,這太子之位的最終角逐,無疑就在這兩位王爺之間展開。
隨著胤禛晉封雍親王,他在朝中的威望如日中天,風光無限。
費揚古福晉,聽聞這一消息,坐立難安,心中像被千萬隻螞蟻啃噬。
想到宜修,那個出身卑微的庶女,在費揚古府中,曾是最不起眼的存在,身份低微,可如今竟是山雞變鳳凰。
費揚古福晉的腦海中,不受控製地浮現出一幅畫麵:宜修身著華麗無比的宮裝,高高在上,接受眾人的朝拜。而自己那乖巧懂事、才情出眾的嫡女柔則,卻隻能在一旁,恭敬地向宜修行禮,姿態謙卑。
這一畫麵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刺進費揚古福晉的心髒。
“憑什麽?”她在心底歇斯底裏地呐喊,“柔則是嫡出,無論是容貌還是才情,哪一點不比宜修強?憑什麽日後要在宜修麵前低聲下氣,屈居人下?”
她越想越氣,胸腔裏的怒火熊熊燃燒,胸口劇烈地起伏著,眼神中閃過一絲怨毒的光芒。
就在這時,身旁一直侍奉的丫鬟,察覺到福晉神色異常,那扭曲的麵容和憤怒的眼神讓丫鬟心中一驚。
丫鬟小心翼翼地輕聲詢問:“福晉,您是不是身子不舒服?”
費揚古福晉這才從憤怒的思緒中迴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失態,她強壓下心中的滔天怒火,深吸一口氣,努力擠出一絲勉強的笑容,說道:“無事,許是這幾日府中事務繁忙,有些勞累罷了。”
丫鬟見狀,趕忙貼心地扶著她坐下,又迅速奉上一盞熱氣騰騰的茶,希望能讓福晉舒緩一下情緒。
費揚古福晉機械地端起茶盞,嫋嫋茶香縈繞在鼻尖,她卻全然無心品嚐。思緒如同亂麻,依舊緊緊纏繞在宜修的事情上。
她在心中暗自盤算,決不能讓柔則遭受這般委屈,必須為女兒好好謀劃一番,絕不能讓宜修如此輕易地便壓在柔則頭上。
雍王府內,宜修正準備享用早膳。
晨光透過窗戶,灑在精致的碗碟上。她端起蓮子粥,輕輕抿了一口,突然,一陣強烈的惡心感如洶湧潮水般襲來,毫無征兆。
她眉頭瞬間緊皺,臉色變得煞白,慌亂之中,急忙用手帕捂住嘴。
還沒等她緩過神來,胃裏一陣翻江倒海,她忍不住劇烈地嘔吐起來。一旁伺候的丫鬟們,見此情景,頓時驚慌失措,眼神中滿是恐懼與擔憂。
“快,快去請太醫!”剪秋焦急地吩咐道。幾個小丫鬟如受驚的兔子,立刻轉身,腳步匆匆地跑了出去。
沒過多久,太醫背著藥箱,神色匆匆地趕來。他快步走到宜修身邊,表情凝重,小心翼翼地為宜修仔細把脈。
屋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屏住唿吸,緊張地盯著太醫的一舉一動,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擔憂。
片刻之後,太醫臉上的凝重之色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欣慰的笑容。他拱手恭賀道:“恭喜側福晉,您這是有喜了!”
宜修聽聞此言,先是一愣,大腦瞬間一片空白,隨即,驚喜與喜悅如煙花般在眼中綻放。
她下意識地輕撫著肚子,臉上洋溢著母性的溫柔光輝。
她在心中暗自思忖:這應該就是弘輝吧,隻要按照自己的猜想,保護他平安長大,自己的任務應該就完成了吧。
這個喜訊如同插上翅膀,迅速傳到了胤禛耳中。
彼時,他正在書房全神貫注地處理事務,毛筆在宣紙上來迴舞動。
聽到消息的那一刻,他手中的筆瞬間掉落,“啪”的一聲,在宣紙上留下一道墨痕。他猛地站起身來,臉上的興奮之情如決堤的洪水,再也無法掩飾。
胤禛心急如焚,大步流星地走出書房,朝著宜修的住處奔去。
一見到宜修,他的腳步頓住,眼中滿是溫柔與喜悅,快步上前,將宜修輕輕擁入懷中。
“宜修!”胤禛的聲音中充滿了喜悅與激動,那是即將為人父的喜悅與期待。
宜修靠在胤禛懷裏,感受著他的溫暖與喜悅,心中也滿是甜蜜:“王爺,這是我們的孩子。”
突然,胤禛鬆開宜修,雙手握住她的肩膀,眼神堅定而鄭重地承諾道:“宜修,等你生下孩子,無論男女,我都會立刻向皇阿瑪請封,封你為嫡福晉。”
聽著這實現不了的諾言,宜修麵上仍維持著感動的模樣,微微搖頭,輕聲說道:“王爺,我不在乎名分,隻要孩子能健康長大,我便心滿意足了。”
胤禛輕輕握住宜修的手,語氣堅定地說:“我們的孩子,一定是嫡子。”
自那之後,康熙時常尋覓各種緣由,踱步至宜修養病的偏殿。
又命人送上諸多珍稀賞賜,件件皆是難得的珍寶。
這頻繁的探望與豐厚的賞賜,宛如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引得後宮嬪妃們議論紛紛,又不知緣由。
然而,宜修在康熙麵前,始終謹守本分,舉手投足間,盡顯規矩與分寸。
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言語,都合乎宮規禮儀,挑不出半分錯處。
這日,日光透過窗戶,如金色的絲線,輕柔地灑落在偏殿之內。
康熙又來了他屏退左右侍從,步履緩緩,來到宜修身旁,目光柔和地看著她:“這段時日居於宮中,你可還習慣?”
宜修微微俯身欠身,姿態恭敬,輕聲答道:“承蒙皇上如此悉心關懷,臣妾一切安好,心中滿是感激。”
康熙微微歎息,目光凝視著宜修的眉眼,說道:“朕瞧著你,總覺得你眉眼間藏著一抹憂愁,不曾見你真正開懷過。”
“皇上,臣妾何時能夠返迴雍王府?”宜修抬起眼眸,直視康熙,眼中滿是對王府的思念。
康熙聽聞此言,身形微微一怔,臉上刹那間閃過一絲落寞,稍縱即逝。短暫的沉默後,他緩緩開口:“在宮中不好嗎?”
宜修心中一緊,連忙雙膝跪地,懇切說道:“皇上的厚愛,臣妾感激不盡。宮中雖好,可雍王府才是臣妾的家。”
康熙怎會聽不出這話語中的婉拒之意。他凝視著跪地的宜修,眼中情緒複雜難辨,有求而不得的不甘,更有難以割舍的執著眷戀。
他抬起手,想要扶起宜修,那隻手在半空中稍作停頓,似在權衡猶豫,最終還是輕輕落在她的肩頭,將她扶起,聲音略帶沙啞,問道:“倘若朕執意要你留在宮中呢?”
“皇上,您這是要效仿唐玄宗嗎?”宜修脫口而出,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康熙聽到這般大膽的質問,眼中非但沒有怒火,反而閃過一絲決然,語氣輕柔卻堅定地迴應:“若你應允,朕即便做一迴唐玄宗,又有何妨?”
此言一出,殿內的空氣仿若瞬間凍結,靜謐得似乎連彼此細微的心跳聲都清晰可聞。
聽聞此言,宜修“撲通”一聲再次跪地,聲音帶著哭腔,惶恐說道:“皇上,臣妾實在不願。懇請皇上開恩,讓臣妾迴雍王府吧。”她不住地磕頭,額頭與地麵碰撞發出沉悶聲響,一下又一下,重重地敲擊在康熙的心上。
康熙緩緩蹲下身子,伸出手,輕輕抬起宜修的下巴,迫使她直視自己的眼睛,目光中滿溢深情與執著,說道:“宜兒,朕貴為天子,坐擁天下,能掌控世間萬物,卻唯獨無法掌控自己對你的這份心意。隻要你點頭,朕便能賜予你這世間最為尊貴的地位,讓你成為這後宮獨一無二、最為尊崇的存在。”
“皇上的厚愛如此深厚,臣妾實在承受不起。臣妾出宮之後,定會每日為皇上誠心祈福,以此報答皇上的浩蕩皇恩。”宜修淚如雨下,言辭懇切。
康熙的眼神瞬間黯淡,仿佛被重錘擊中,心痛之感蔓延至全身。他緩緩起身,轉過身去,沉默良久,聲音略帶顫抖地問道:“你當真如此決絕,毫無轉圜的餘地?”
宜修緊咬嘴唇,重重地點頭,語氣堅定無比:“臣妾心意已決,懇請皇上成全。”
“既如此,你便出宮去吧。”康熙的聲音中,滿是無奈與失落。
一別數日之後,宜修終於迴到了雍親王府。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宜修正坐在軟榻之上,手中捧著一卷詩書,試圖借閱讀平複內心紛擾的思緒。
忽然,一陣熟悉且沉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她下意識地放下手中書卷,抬眸望向門口。門簾輕挑,胤禛高大挺拔的身影映入眼簾。
“王爺!”宜修急忙起身,正要行禮。
胤禛快步上前,穩穩扶住她,雙手輕輕搭在她的肩頭,目光中滿是關切與疼惜,說道:“不必多禮,快坐下。身子可好些了?”
宜修微微點頭,輕聲說道:“勞王爺掛懷,臣妾已經沒有大礙了。”
胤禛在她身旁坐下,握住她的手,觸手一片冰涼,不禁微微皺眉,說道:“怎麽手如此冰涼,你身子才剛好啊。”隨即看向一旁的剪秋,問道:“你就是這般伺候側福晉的?”
剪秋嚇得急忙跪地請罪。
宜修連忙說道:“不怪剪秋,是臣妾讓王爺擔心了。”
胤禛輕撫她的發絲,沉默片刻,看似隨意地開口:“此次你在宮中養病,皇阿瑪時常前去探望,想來對你的病情極為關心。”
宜修的身子微微一僵,垂下眼眸,掩去眼底複雜的情緒,輕聲說道:“皇上定是因為看重王爺,才會看在王爺的麵子上多次探望,臣妾實在深感惶恐。”
胤禛注視著宜修,心中雖仍存疑慮,但也不便再深入追問。他將宜修輕輕擁入懷中,說道:“罷了,你平安無事就好。”
宜修靠在胤禛懷裏,輕輕點頭。
屋內陷入一片靜謐,唯有窗外微風拂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輕響。胤禛擁著宜修,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整個房間。
京城的秋日,陽光依舊明媚耀眼,卻依然透著絲絲縷縷的涼意。暢春園內,氣氛凝重壓抑,仿若有一層無形的陰霾籠罩。
康熙端坐在禦座之上,麵色陰沉,神色極為不悅。
殿下,一眾皇子與朝臣們按序肅立,大氣都不敢出,生怕驚擾了龍顏。
康熙的目光落在那隻精美的盒子上,裏麵本該是神俊非凡的海東青,此刻卻萎靡不振地蜷縮在角落,羽毛淩亂不堪,雙眼半闔,氣息奄奄,毫無生氣。
刹那間,康熙的臉色變得陰沉如墨,原本威嚴的雙眸中,怒火熊熊翻湧。
他猛地一拍禦案,“砰”的一聲巨響,震得殿內眾人心中一顫,仿佛這聲響能震碎所有人的膽魄。“胤禩!這便是你獻給朕的賀禮?”
康熙的聲音因憤怒而顫抖,在空曠的大殿內久久迴蕩。
胤禩見狀,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不好,急忙“撲通”一聲跪地,冷汗瞬間濕透了後背,浸濕了衣衫。“皇阿瑪息怒,兒臣實在不知這海東青為何會變成這般模樣。兒臣對皇阿瑪絕無半分不敬之意……”
康熙根本不聽他的解釋,手指著胤禩,氣得渾身顫抖,怒斥道:“你平日裏就不安分守己,結黨營私,串聯朝臣,妄圖覬覦太子之位!如今竟敢拿這將死之物來詛咒朕,你可還有半分臣子的忠心,半分為人子的孝道?”
胤禩拚命磕頭,額頭磕在冰冷堅硬的石板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不一會兒,額頭便紅腫起來,一片淤青。“皇阿瑪,兒臣冤枉啊!懇請皇阿瑪明察!”
然而,此刻的康熙已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理智全無。“夠了!你本就是辛者庫賤婢所生之子,難堪大用。從今日起,朕與你父子之情恩斷義絕,你休要再叫朕皇阿瑪!”
言罷,康熙猛地站起身來,衣袖一揮,轉身便大步離開大殿。
他的背影決絕而威嚴,隻留下胤禩癱倒在地,滿臉絕望,眼神空洞。
殿內眾人皆噤若寒蟬,無人敢上前勸慰,整個大殿陷入一片死寂。
在廉郡王胤禩因海東青一事徹底失寵後,朝堂局勢風雲突變,朝中大臣們敏銳的目光,如同夜梟般,紛紛聚焦在了胤禛身上。
胤禛依舊秉持著一貫的低調內斂作風,行事沉穩,不露鋒芒。
但凡康熙交辦之事,他都事無巨細,力求做到盡善盡美。康熙對他讚不絕口,褒獎之詞屢屢脫口而出。
正當胤禛覺得自己距離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正一步步靠近時。
康熙降下旨意,封十四貝勒胤禵為恂郡王。這一舉措,瞬間在朝堂掀起波瀾,眾人紛紛猜測,康熙此舉莫非是有意抬高恂郡王,借此打壓雍郡王胤禛?
胤禛心中也有些不安,暗暗迴憶著這些時日自己何處有做得不好。
然而,就在眾人議論紛紛、揣測不已之時,康熙緊接著又下了一道旨意,封胤禛為雍親王。
這接連的兩道旨意,讓局勢瞬間明朗,所有人都恍然大悟,這太子之位的最終角逐,無疑就在這兩位王爺之間展開。
隨著胤禛晉封雍親王,他在朝中的威望如日中天,風光無限。
費揚古福晉,聽聞這一消息,坐立難安,心中像被千萬隻螞蟻啃噬。
想到宜修,那個出身卑微的庶女,在費揚古府中,曾是最不起眼的存在,身份低微,可如今竟是山雞變鳳凰。
費揚古福晉的腦海中,不受控製地浮現出一幅畫麵:宜修身著華麗無比的宮裝,高高在上,接受眾人的朝拜。而自己那乖巧懂事、才情出眾的嫡女柔則,卻隻能在一旁,恭敬地向宜修行禮,姿態謙卑。
這一畫麵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刺進費揚古福晉的心髒。
“憑什麽?”她在心底歇斯底裏地呐喊,“柔則是嫡出,無論是容貌還是才情,哪一點不比宜修強?憑什麽日後要在宜修麵前低聲下氣,屈居人下?”
她越想越氣,胸腔裏的怒火熊熊燃燒,胸口劇烈地起伏著,眼神中閃過一絲怨毒的光芒。
就在這時,身旁一直侍奉的丫鬟,察覺到福晉神色異常,那扭曲的麵容和憤怒的眼神讓丫鬟心中一驚。
丫鬟小心翼翼地輕聲詢問:“福晉,您是不是身子不舒服?”
費揚古福晉這才從憤怒的思緒中迴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失態,她強壓下心中的滔天怒火,深吸一口氣,努力擠出一絲勉強的笑容,說道:“無事,許是這幾日府中事務繁忙,有些勞累罷了。”
丫鬟見狀,趕忙貼心地扶著她坐下,又迅速奉上一盞熱氣騰騰的茶,希望能讓福晉舒緩一下情緒。
費揚古福晉機械地端起茶盞,嫋嫋茶香縈繞在鼻尖,她卻全然無心品嚐。思緒如同亂麻,依舊緊緊纏繞在宜修的事情上。
她在心中暗自盤算,決不能讓柔則遭受這般委屈,必須為女兒好好謀劃一番,絕不能讓宜修如此輕易地便壓在柔則頭上。
雍王府內,宜修正準備享用早膳。
晨光透過窗戶,灑在精致的碗碟上。她端起蓮子粥,輕輕抿了一口,突然,一陣強烈的惡心感如洶湧潮水般襲來,毫無征兆。
她眉頭瞬間緊皺,臉色變得煞白,慌亂之中,急忙用手帕捂住嘴。
還沒等她緩過神來,胃裏一陣翻江倒海,她忍不住劇烈地嘔吐起來。一旁伺候的丫鬟們,見此情景,頓時驚慌失措,眼神中滿是恐懼與擔憂。
“快,快去請太醫!”剪秋焦急地吩咐道。幾個小丫鬟如受驚的兔子,立刻轉身,腳步匆匆地跑了出去。
沒過多久,太醫背著藥箱,神色匆匆地趕來。他快步走到宜修身邊,表情凝重,小心翼翼地為宜修仔細把脈。
屋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屏住唿吸,緊張地盯著太醫的一舉一動,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擔憂。
片刻之後,太醫臉上的凝重之色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欣慰的笑容。他拱手恭賀道:“恭喜側福晉,您這是有喜了!”
宜修聽聞此言,先是一愣,大腦瞬間一片空白,隨即,驚喜與喜悅如煙花般在眼中綻放。
她下意識地輕撫著肚子,臉上洋溢著母性的溫柔光輝。
她在心中暗自思忖:這應該就是弘輝吧,隻要按照自己的猜想,保護他平安長大,自己的任務應該就完成了吧。
這個喜訊如同插上翅膀,迅速傳到了胤禛耳中。
彼時,他正在書房全神貫注地處理事務,毛筆在宣紙上來迴舞動。
聽到消息的那一刻,他手中的筆瞬間掉落,“啪”的一聲,在宣紙上留下一道墨痕。他猛地站起身來,臉上的興奮之情如決堤的洪水,再也無法掩飾。
胤禛心急如焚,大步流星地走出書房,朝著宜修的住處奔去。
一見到宜修,他的腳步頓住,眼中滿是溫柔與喜悅,快步上前,將宜修輕輕擁入懷中。
“宜修!”胤禛的聲音中充滿了喜悅與激動,那是即將為人父的喜悅與期待。
宜修靠在胤禛懷裏,感受著他的溫暖與喜悅,心中也滿是甜蜜:“王爺,這是我們的孩子。”
突然,胤禛鬆開宜修,雙手握住她的肩膀,眼神堅定而鄭重地承諾道:“宜修,等你生下孩子,無論男女,我都會立刻向皇阿瑪請封,封你為嫡福晉。”
聽著這實現不了的諾言,宜修麵上仍維持著感動的模樣,微微搖頭,輕聲說道:“王爺,我不在乎名分,隻要孩子能健康長大,我便心滿意足了。”
胤禛輕輕握住宜修的手,語氣堅定地說:“我們的孩子,一定是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