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雅在首爾這套公寓之前,是沒有正式住過單層公寓房的,就算是在紐約,她住的也是帶著頂層的公寓,所以她新奇過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覺得各種不習慣。
誠然這套公寓能滿足她百分之八十的需求,但是缺少的百分之二十卻讓她很是難受。
李晶雅習慣每天早起的時候來一整套芭蕾基訓,這在現在的高層公寓房就別想了,高層公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讓房子的隔音變得很差,即使房子已經做好了隔音,但是這僅僅隻能應付日常需求,應付芭蕾的足尖鞋還是遠遠不夠的。
足尖鞋底部可是有一整塊木板,配合跳躍動作,砸在地上造成的聲響很是驚人。
要是在高層公寓來上這麽一整套動作,整棟樓都能聽見“邦!邦!邦!”的迴聲。
家裏是裝了隔音倉,但是這隻能勉強應付李晶雅彈琴的需求,跳舞是萬萬不行的。
李晶雅甚至都不喜歡在隔音倉內彈琴,豎琴的音色很美,再加上隔音倉封閉小空間裏的迴音條件,這不就和在浴室裏唱歌沒什麽兩樣了嗎?
聲音嚴重失真!
在隔音倉彈琴,自娛自樂還好,用來練琴是萬萬不行的,別說是精進了,連維持原有狀態都很難做到,能不倒退就是好的了。
因為同樣的原因,家裏也不能放李晶雅用慣了的工業用縫紉機,她隻能湊合著用小型家用款。
她偶爾心血來潮,想用縫紉機做點什麽,小型縫紉機如老牛拉車般慢吞吞的動作,總是會讓她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一開始的興致。
在家不能跳舞,不能彈琴,不能縫紉……
這或許就是李晶雅過去半年心情一直不太好的原因之一,她以前常用的情緒調節手段遇到的問題,負麵情緒無法被及時發泄出去。
其實這些問題,在決定住在公寓時,李泰和就想到了,但是這處公寓的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不管李晶雅想要做些什麽,都能在家附近找到專門的機構。
首爾畢竟是有著近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市中心是不會缺少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服務的。
兩人之前都不覺得,這會是一個問題,上半年,李晶雅其實過得挺好的,和過去沒有很大區別。
但出道以後就完全不一樣了,作為出道成績不錯的新晉藝人,李晶雅不管在哪裏都會引起一眾關注,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附近的舞室。
正常狀態下的李晶雅是不會介意別人的目光的,但她也是需要私人空間的,特別是當她想要發泄點負麵情緒的時候。
李晶雅是個正常人,但是都到了要發泄負麵情緒的階段的,她有時也會幹一些有些離經叛道的事情,比如說,她會將琴譜倒過來彈——聽起來怎麽樣她不管,開心了就好。
這類事情怎麽能讓別人旁觀呢?
她也是要麵子,要形象的!
因為這個原因,就算是附近有隱私性很好的地方,李晶雅也不會去的。
正經地方,為了安全,就算是沒人,店方也會安裝監控一類的設備,李晶雅大小是個名人,這類視頻要是流出去了,那可怎麽辦?
她已經遇見過這樣的事情了。
如果沒有監控,李晶雅就更不敢去了,她是不會幹那些違法的事情,但是別人就不一定了,萬一她被牽扯進去了,就她的職業性質,慘的可不僅是她一個人。
這點責任心、風險管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李晶雅還是有的。
這種情況下,搬家就進入了李晶雅的日程。
剛好,瑞草區的那處房子現在都還沒有改造完呢。
李泰和將那處房子送給李晶雅,是為了滿足她的社交需求,讓她想要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能有一個合適且安全的場所。
作為一個在德國接受初、中等教育的人,李泰和身上自然也染上了一些德國人的臭毛病,比如喜愛安靜、“潔癖”、龜毛等等。
這裏的“潔癖”之所以要打一個引號,是因為李泰和並不是要求所有的地方都幹淨,他會要求家裏能看見的所有光滑表麵都是一塵不染到能當鏡子用的程度,甚至是盥洗池也是如此,一個水印都不能有。
但同時,李泰和也會將自己隨身攜帶的公文包,隨手扔到腳邊,無論他身處什麽場合,不管是在家裏、辦公室,還是在街上,他都這麽幹。
李晶雅雖然覺得李泰和的生活習慣奇葩,但是她也知道,李泰和已經到了環境去適應他的階段了。
而且,李泰和隻是要求自己家必須得是這樣,他從不對別人的生活習慣指手畫腳,當然,和他共享生活空間的李晶雅除外。
那麽,這些對於李晶雅來說,會是一個問題嗎?
就別說李晶雅的一切花銷都來自李泰和這點了——政府當然會支付兒童金,但那點兒錢可沒法維係李晶雅一貫以來的生活水平——她從小在家就是被這麽要求的,她早就習慣了。
習慣成自然嘛。
以李泰和這樣的生活習慣,他自然是不能接受自己居住的房子裏,時不時就會被一群精力旺盛、腦迴路奇葩的青少年霍霍一通。
但同時,他又很擔心李晶雅在外麵玩會遇見危險,他們畢竟是首爾的外來者,一旦遇見問題,他們會非常被動。
所以,他索性專門為李晶雅準備好這麽一個地方。
既然這套房子是李晶雅專用的玩樂場所,自然一切都按照她的習慣、愛好來設計。
樂器室、舞室、影音室、健身房、遊泳池……應有盡有,好在這地方麵積夠大,施展得開——這裏以前是一處藝術館,別的不說,地方很是夠用。
之前的一係列改造計劃,也是圍繞著臨時工作室和度假用房兩個目的來進行的。
後麵臨時添加一個長期居住的需求,討論過後,他們幹脆將旁邊的一處副樓改建成了獨立的房子,和主體建築之間用廊橋連接,其它部分則被隔開,以保證私密性。
這個方案和首爾當地政策並沒有衝突,首爾對土地所有權被賣出的土地並沒有商業用地、居住用地的限製。
首爾有很多房子都是沿街部分用來開設店鋪,做生意,後麵的部分用來居住。
比如說,李晶雅剛來首爾時,臨時轉入的中學裏有一位同學家裏就是這樣的。
他家裏開了一間蛋糕店,用於售賣的店鋪、製作蛋糕的小工坊、一家人居住的房間,都在一起,是一棟獨立房屋的不同部分。
誠然這套公寓能滿足她百分之八十的需求,但是缺少的百分之二十卻讓她很是難受。
李晶雅習慣每天早起的時候來一整套芭蕾基訓,這在現在的高層公寓房就別想了,高層公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讓房子的隔音變得很差,即使房子已經做好了隔音,但是這僅僅隻能應付日常需求,應付芭蕾的足尖鞋還是遠遠不夠的。
足尖鞋底部可是有一整塊木板,配合跳躍動作,砸在地上造成的聲響很是驚人。
要是在高層公寓來上這麽一整套動作,整棟樓都能聽見“邦!邦!邦!”的迴聲。
家裏是裝了隔音倉,但是這隻能勉強應付李晶雅彈琴的需求,跳舞是萬萬不行的。
李晶雅甚至都不喜歡在隔音倉內彈琴,豎琴的音色很美,再加上隔音倉封閉小空間裏的迴音條件,這不就和在浴室裏唱歌沒什麽兩樣了嗎?
聲音嚴重失真!
在隔音倉彈琴,自娛自樂還好,用來練琴是萬萬不行的,別說是精進了,連維持原有狀態都很難做到,能不倒退就是好的了。
因為同樣的原因,家裏也不能放李晶雅用慣了的工業用縫紉機,她隻能湊合著用小型家用款。
她偶爾心血來潮,想用縫紉機做點什麽,小型縫紉機如老牛拉車般慢吞吞的動作,總是會讓她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一開始的興致。
在家不能跳舞,不能彈琴,不能縫紉……
這或許就是李晶雅過去半年心情一直不太好的原因之一,她以前常用的情緒調節手段遇到的問題,負麵情緒無法被及時發泄出去。
其實這些問題,在決定住在公寓時,李泰和就想到了,但是這處公寓的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不管李晶雅想要做些什麽,都能在家附近找到專門的機構。
首爾畢竟是有著近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市中心是不會缺少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服務的。
兩人之前都不覺得,這會是一個問題,上半年,李晶雅其實過得挺好的,和過去沒有很大區別。
但出道以後就完全不一樣了,作為出道成績不錯的新晉藝人,李晶雅不管在哪裏都會引起一眾關注,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附近的舞室。
正常狀態下的李晶雅是不會介意別人的目光的,但她也是需要私人空間的,特別是當她想要發泄點負麵情緒的時候。
李晶雅是個正常人,但是都到了要發泄負麵情緒的階段的,她有時也會幹一些有些離經叛道的事情,比如說,她會將琴譜倒過來彈——聽起來怎麽樣她不管,開心了就好。
這類事情怎麽能讓別人旁觀呢?
她也是要麵子,要形象的!
因為這個原因,就算是附近有隱私性很好的地方,李晶雅也不會去的。
正經地方,為了安全,就算是沒人,店方也會安裝監控一類的設備,李晶雅大小是個名人,這類視頻要是流出去了,那可怎麽辦?
她已經遇見過這樣的事情了。
如果沒有監控,李晶雅就更不敢去了,她是不會幹那些違法的事情,但是別人就不一定了,萬一她被牽扯進去了,就她的職業性質,慘的可不僅是她一個人。
這點責任心、風險管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李晶雅還是有的。
這種情況下,搬家就進入了李晶雅的日程。
剛好,瑞草區的那處房子現在都還沒有改造完呢。
李泰和將那處房子送給李晶雅,是為了滿足她的社交需求,讓她想要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能有一個合適且安全的場所。
作為一個在德國接受初、中等教育的人,李泰和身上自然也染上了一些德國人的臭毛病,比如喜愛安靜、“潔癖”、龜毛等等。
這裏的“潔癖”之所以要打一個引號,是因為李泰和並不是要求所有的地方都幹淨,他會要求家裏能看見的所有光滑表麵都是一塵不染到能當鏡子用的程度,甚至是盥洗池也是如此,一個水印都不能有。
但同時,李泰和也會將自己隨身攜帶的公文包,隨手扔到腳邊,無論他身處什麽場合,不管是在家裏、辦公室,還是在街上,他都這麽幹。
李晶雅雖然覺得李泰和的生活習慣奇葩,但是她也知道,李泰和已經到了環境去適應他的階段了。
而且,李泰和隻是要求自己家必須得是這樣,他從不對別人的生活習慣指手畫腳,當然,和他共享生活空間的李晶雅除外。
那麽,這些對於李晶雅來說,會是一個問題嗎?
就別說李晶雅的一切花銷都來自李泰和這點了——政府當然會支付兒童金,但那點兒錢可沒法維係李晶雅一貫以來的生活水平——她從小在家就是被這麽要求的,她早就習慣了。
習慣成自然嘛。
以李泰和這樣的生活習慣,他自然是不能接受自己居住的房子裏,時不時就會被一群精力旺盛、腦迴路奇葩的青少年霍霍一通。
但同時,他又很擔心李晶雅在外麵玩會遇見危險,他們畢竟是首爾的外來者,一旦遇見問題,他們會非常被動。
所以,他索性專門為李晶雅準備好這麽一個地方。
既然這套房子是李晶雅專用的玩樂場所,自然一切都按照她的習慣、愛好來設計。
樂器室、舞室、影音室、健身房、遊泳池……應有盡有,好在這地方麵積夠大,施展得開——這裏以前是一處藝術館,別的不說,地方很是夠用。
之前的一係列改造計劃,也是圍繞著臨時工作室和度假用房兩個目的來進行的。
後麵臨時添加一個長期居住的需求,討論過後,他們幹脆將旁邊的一處副樓改建成了獨立的房子,和主體建築之間用廊橋連接,其它部分則被隔開,以保證私密性。
這個方案和首爾當地政策並沒有衝突,首爾對土地所有權被賣出的土地並沒有商業用地、居住用地的限製。
首爾有很多房子都是沿街部分用來開設店鋪,做生意,後麵的部分用來居住。
比如說,李晶雅剛來首爾時,臨時轉入的中學裏有一位同學家裏就是這樣的。
他家裏開了一間蛋糕店,用於售賣的店鋪、製作蛋糕的小工坊、一家人居住的房間,都在一起,是一棟獨立房屋的不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