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門,房子給人的最大感覺就是空曠,即使東西並不少。
房子的設計布局與普通家庭迥異,沒有常見的功能劃分,也沒有電視,所有靠牆的空曠地帶都放上了頂天立地的大書架,上麵基本都被擺滿了東西。書架外都裝了防塵用的百葉,隻是現在都被收上去了。
屋子中隻有少少的幾件家具,重頭戲是正中間的長桌和沙發,再加上兩把可移動座椅和一個可移動折疊梯,這就是除書架外的全部家具了。
房子最中間是一張三四米長的桌子,原本應該是被用作餐桌的,現在台麵上放了些東西,但是都與吃飯無關,更多的還是書籍和各種電子產品。
李泰文根據李晶雅的示意,將手裏的資料放到長桌上空白的一角。
他不禁開口感慨道:“你們兩個人就住那麽大的房子?”客廳麵積就這麽大,總麵積一定不會小。
李晶雅從廚房的冰箱拿出一瓶水遞給他,家裏除了這個也沒有其它東西能入口,隻能拿這個招待他了,“這裏很大嗎?”
李泰文感慨道:“你是不是在美國的大房子住久了,這還不算大?”
李晶雅微微歪了下頭,疑惑地說:“表舅,我記得你家有近兩百平,比這裏可大多了。”
注意到他四處環視的視線,明白引起誤會的原因後,她解釋道:“這間客廳占據了家裏絕大多數的麵積。”
設計師把臥室的麵積極限壓縮了後,才有了這間大客廳。不過也還好,這套房子的兩位住戶除了睡覺,基本上都不會呆在臥室裏,兩人各自的臥室除了睡覺,也就剩下儲物一個功能了。
“我的臥室隻有不到十平米,蒂姆的也差不多。我們家麵積比你家可是小了不止一圈。”李晶雅的房間除了一張一米寬的小床,就是整牆被塞得滿滿當當的衣櫃。
不過她還挺喜歡的,房間小一點很有安全感,平時和李泰和一起呆在客廳就更讓她開心了。李泰和不是傳統的東亞家長,她在客廳裏想做什麽都行,他從來不管。
知道自己誤會了的李泰文在沙發處坐下,有些悻悻地問:“這裏怎麽連個茶幾都沒有?也沒有餐桌,你們平時可怎麽吃飯啊?”他倒是開始擔心起這兩人的吃飯問題來了。
客廳裏唯一的一座沙發是背對著長桌,明顯除了休息什麽也做不了。
李晶雅覺得他有些麻煩,“我們用不到自然就沒有。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在廚房裏吃飯,偶爾也可以在書桌上吃。最重要的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在家裏吃飯。”
李晶雅注意到他一直把水瓶攥在手裏,想了想,從儲藏室裏找出一個高度合適的亮黃色小推車,推到他麵前。
到這裏,她感覺自己已經盡到了主人的義務,說了一句:“你隨意。”
李晶雅最後提醒了一句:“不要隨意動桌麵上的東西,蒂姆不喜歡。”就不打算管他了。
被李泰和留在桌麵上沒有整理歸位的東西大都是離開時沒有處理完畢的,要是亂了的話,會有些麻煩。
她有從儲藏室裏推出一個更高,也更能裝東西的推車,徑直走到今天剛帶迴來的那堆書麵前,開始按照自己的習慣給它們分類——感興趣的,馬上要看的,待定的,不喜歡的——並依次放到推車上。
這些書由於紙質特殊,很多都是油印或蠟紙,份量都不輕,李晶雅可不想抱著這堆書滿屋子亂轉。
做好這些後,她把推車帶到自己慣常待的區域後,李晶雅又開始新一輪的整理。
這次主要是把一些沒有那麽感興趣的東西收起來,給自己的新興趣騰出空間。這些書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她最近的新寵了。
李泰文看到她像螞蟻搬家一樣在客廳裏四處走動,也不打擾她,自行參觀書架去了。
他還是第一次來到這裏,打算趁機參觀一下李泰和的收藏。
大致瀏覽了一下,發現書架上可謂是包容萬象。
有些東西一看就是李泰和的,在德國接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會養成的文件收納習慣,看起來特別醒目。
各種語言的書籍,各色電子產品,這都還算是常規操作,他還在一個角落沒關好的紙盒裏看到了家用式縫紉機。
再仔細一看,有一些紙箱上還標注著不同的布料種類。
他感覺有些無語凝咽,書架不是這麽用的,“艾拉,你怎麽什麽都往書架上放?”
這絕對不是李泰和的東西!
李晶雅抽空抬頭,順著聲音看過去,迴:“那些本來是放在儲物間的,我最近要用,就放到那裏了。”而且縫紉機怎麽了?哪個學芭蕾的不會點針線活?
李泰文又在書架上發現了各式各樣的滑板,相信接下來再發現什麽,他都不會感到驚訝了。
這些東西收納地還挺隨意,一走近就什麽都看到了,想想也是,要是都收納嚴實,一來不好找,二來也不好拿取。
李晶雅注意到他的動向,補充道:“還有一些長板放在儲物間。”她還試探道:“你想玩嗎?”如果他想玩,她一定會慷慨地和他分享自己多年的收藏。
這個提議被李泰文斷然拒絕,“不想。”他都快四十了,可不經摔。
李泰文索性放棄要繼續參觀的打算了,他這是在尋寶嗎?
“你們是把家當都搬過來了?大伯家是不是都被掏空了?”
李晶雅一副你少見多怪的樣子,“當然沒有,而且我們很早就沒有和姥爺住在一起了。賽伊被調職的時候,公司提供了集裝箱,我們就把一些用得到的東西帶過來了。我還聽說,賽伊有同事從美洲運過來一整套古董家具呢。”
李泰文的見識麵又一次得到了拓寬,這場麵他確實沒見過。
這時,李晶雅的手機響了起來。
房子的設計布局與普通家庭迥異,沒有常見的功能劃分,也沒有電視,所有靠牆的空曠地帶都放上了頂天立地的大書架,上麵基本都被擺滿了東西。書架外都裝了防塵用的百葉,隻是現在都被收上去了。
屋子中隻有少少的幾件家具,重頭戲是正中間的長桌和沙發,再加上兩把可移動座椅和一個可移動折疊梯,這就是除書架外的全部家具了。
房子最中間是一張三四米長的桌子,原本應該是被用作餐桌的,現在台麵上放了些東西,但是都與吃飯無關,更多的還是書籍和各種電子產品。
李泰文根據李晶雅的示意,將手裏的資料放到長桌上空白的一角。
他不禁開口感慨道:“你們兩個人就住那麽大的房子?”客廳麵積就這麽大,總麵積一定不會小。
李晶雅從廚房的冰箱拿出一瓶水遞給他,家裏除了這個也沒有其它東西能入口,隻能拿這個招待他了,“這裏很大嗎?”
李泰文感慨道:“你是不是在美國的大房子住久了,這還不算大?”
李晶雅微微歪了下頭,疑惑地說:“表舅,我記得你家有近兩百平,比這裏可大多了。”
注意到他四處環視的視線,明白引起誤會的原因後,她解釋道:“這間客廳占據了家裏絕大多數的麵積。”
設計師把臥室的麵積極限壓縮了後,才有了這間大客廳。不過也還好,這套房子的兩位住戶除了睡覺,基本上都不會呆在臥室裏,兩人各自的臥室除了睡覺,也就剩下儲物一個功能了。
“我的臥室隻有不到十平米,蒂姆的也差不多。我們家麵積比你家可是小了不止一圈。”李晶雅的房間除了一張一米寬的小床,就是整牆被塞得滿滿當當的衣櫃。
不過她還挺喜歡的,房間小一點很有安全感,平時和李泰和一起呆在客廳就更讓她開心了。李泰和不是傳統的東亞家長,她在客廳裏想做什麽都行,他從來不管。
知道自己誤會了的李泰文在沙發處坐下,有些悻悻地問:“這裏怎麽連個茶幾都沒有?也沒有餐桌,你們平時可怎麽吃飯啊?”他倒是開始擔心起這兩人的吃飯問題來了。
客廳裏唯一的一座沙發是背對著長桌,明顯除了休息什麽也做不了。
李晶雅覺得他有些麻煩,“我們用不到自然就沒有。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在廚房裏吃飯,偶爾也可以在書桌上吃。最重要的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在家裏吃飯。”
李晶雅注意到他一直把水瓶攥在手裏,想了想,從儲藏室裏找出一個高度合適的亮黃色小推車,推到他麵前。
到這裏,她感覺自己已經盡到了主人的義務,說了一句:“你隨意。”
李晶雅最後提醒了一句:“不要隨意動桌麵上的東西,蒂姆不喜歡。”就不打算管他了。
被李泰和留在桌麵上沒有整理歸位的東西大都是離開時沒有處理完畢的,要是亂了的話,會有些麻煩。
她有從儲藏室裏推出一個更高,也更能裝東西的推車,徑直走到今天剛帶迴來的那堆書麵前,開始按照自己的習慣給它們分類——感興趣的,馬上要看的,待定的,不喜歡的——並依次放到推車上。
這些書由於紙質特殊,很多都是油印或蠟紙,份量都不輕,李晶雅可不想抱著這堆書滿屋子亂轉。
做好這些後,她把推車帶到自己慣常待的區域後,李晶雅又開始新一輪的整理。
這次主要是把一些沒有那麽感興趣的東西收起來,給自己的新興趣騰出空間。這些書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她最近的新寵了。
李泰文看到她像螞蟻搬家一樣在客廳裏四處走動,也不打擾她,自行參觀書架去了。
他還是第一次來到這裏,打算趁機參觀一下李泰和的收藏。
大致瀏覽了一下,發現書架上可謂是包容萬象。
有些東西一看就是李泰和的,在德國接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會養成的文件收納習慣,看起來特別醒目。
各種語言的書籍,各色電子產品,這都還算是常規操作,他還在一個角落沒關好的紙盒裏看到了家用式縫紉機。
再仔細一看,有一些紙箱上還標注著不同的布料種類。
他感覺有些無語凝咽,書架不是這麽用的,“艾拉,你怎麽什麽都往書架上放?”
這絕對不是李泰和的東西!
李晶雅抽空抬頭,順著聲音看過去,迴:“那些本來是放在儲物間的,我最近要用,就放到那裏了。”而且縫紉機怎麽了?哪個學芭蕾的不會點針線活?
李泰文又在書架上發現了各式各樣的滑板,相信接下來再發現什麽,他都不會感到驚訝了。
這些東西收納地還挺隨意,一走近就什麽都看到了,想想也是,要是都收納嚴實,一來不好找,二來也不好拿取。
李晶雅注意到他的動向,補充道:“還有一些長板放在儲物間。”她還試探道:“你想玩嗎?”如果他想玩,她一定會慷慨地和他分享自己多年的收藏。
這個提議被李泰文斷然拒絕,“不想。”他都快四十了,可不經摔。
李泰文索性放棄要繼續參觀的打算了,他這是在尋寶嗎?
“你們是把家當都搬過來了?大伯家是不是都被掏空了?”
李晶雅一副你少見多怪的樣子,“當然沒有,而且我們很早就沒有和姥爺住在一起了。賽伊被調職的時候,公司提供了集裝箱,我們就把一些用得到的東西帶過來了。我還聽說,賽伊有同事從美洲運過來一整套古董家具呢。”
李泰文的見識麵又一次得到了拓寬,這場麵他確實沒見過。
這時,李晶雅的手機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