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正下午來趙春瓊,“大姑娘,我找人算了明日就是好日子,我們家的明日就來捉。”
“裏正叔請坐。行,根據你定的日子來。隨時可以來捉迴去。”春瓊起身招唿裏正。
裏正坐下,搓著手略顯尷尬地道,“大姑娘,村民雖然年底賣蔬菜掙了些銀錢,但大家夥兒之前家底太薄,馬上春耕了,買種子,買農具,手裏這點銀錢不過九牛一毛。大家都明白姑娘的好心,但實在手頭太緊,不敢動手裏這點買種子的銀子。所以…豬仔…能不能…”
“我明白,每家都有每家的難處,如今最重要的是春耕,先顧著春耕,等大家日後手裏有閑錢了再考慮養豬。”春瓊沒有給裏正繼續說下去的機會,看他猶猶豫豫不自在的模樣,不似是替村民拒絕養豬這麽簡單,“我已經讓人聯係了縣裏養豬商販,他們這兩日就會來統一買走所有的豬仔。”
裏正嘴巴張了張又閉上,過了好一會兒起身告辭,“大姑娘,我告辭了,我們這幾家要買的,會盡快來捉走,不耽誤您賣其他的豬仔。”
“好,裏正叔慢走。”
春瓊沒有起身,言語送裏正離開。
待她出門,春瓊沉下臉來,“劉伯,接下來家裏若有活計了,招工的時候可多向周邊村子看看,不必僅僅局限於牛頭村。”
劉伯微微歎氣,應道,“是。”
麗清不明所以,看著姐姐和劉伯的臉色,一臉莫名,“姐,怎麽了?村民不買就算了,咱們的豬仔長這麽壯實,還怕賣不出去?”
春瓊摸著麗清的腦袋,想了想,還是覺得妹妹應該也要知道村民的真實模樣,於是,問劉莊頭,“劉伯,他們是不是找你了,想賒賬從我們家買豬仔?”
“是,年前有好幾家來看過,當時看小豬仔白胖胖的,可眼饞了,話裏話外,跟我打探,能不能先捉迴家養,等豬仔長大之後再付銀子。我一直沒接茬。”
“賒賬?那如果中途死了怎麽辦?年底的時候,他們手裏並不很缺錢吧?姐,你算的他們賣菜,賺了多少銀子來著?喔,想起來了,每家差不多賺了近十兩,咱們縣五十多個村,數他們是賺的最多的!往年,一年到頭也就賺這麽多吧?這話他們怎麽說的出口的?”麗清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平時看起來溫和謙虛,一個個老實巴交的,原來心思多著呢!
這話放在從前,還稍有可信度,放在此時,春瓊隻覺得諷刺,遠的不說,她想辦法給他們補救倒春寒損壞的玉米,讓他們去年玉米產量幾乎不受災情影響,減少了全村人餓肚子的風險。就這最近一個月,她教授的大棚蔬菜,讓他們賺的十來兩銀子,不算太多,但比起買豬仔的四百文,也不算少了。就這樣,沒有感謝不說,他們還想著再從她手裏薅羊毛。
當然,春瓊也不需要感謝,她做這些,初衷是為了楊縣令的政績。
“咱們這半年,跟村民過於親近了,讓他們太不把我們當外人了。升米恩鬥米仇,劉伯,從今往後,楊府眾人在各村行事,注意分寸。”難聽的話春瓊不想說,但這種明晃晃想把他們家當冤大頭的行為,讓春瓊很不舒服。
這是要跟村民保持距離的意思了。
並非春瓊小心眼,而是做事要有原則,她相信人性本善,但在利益麵前,她從來不去考驗人心。她辛苦為楊家準備的老底都在鄖鄉縣,對於村民的不合理要求,若是過於退讓,有些人就會得寸進尺,將來一旦楊縣令離開鄖鄉縣,這份家業僅靠下人不一定還能守得住。
劉伯再次歎氣,他本來想瞞著不說的,哪知道村民竟然拾掇裏正直接找大姑娘。大姑娘多明白的人,能不明白他們的心思?直接連話都沒讓裏正說出口。想要賺養豬的紅利,卻不願意承擔風險。
打量著大姑娘好說話,萬一中途豬仔死了出意外了,就不必付買豬仔的銀子。那他們可打算錯了,大姑娘從來就不是好說話的性子。
她願意幫襯村民改變現狀,但可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沒有原則的人。她待人真誠,若別人迴以真誠,她會加倍迴報,若跟她耍心眼,也就隻有一次的機會。張盼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春瓊姐妹倆在莊子待了兩日,正月十四又迴了縣裏。元宵節,也是一年一度的團圓節,還是要跟家人一起過的。
正月十四上午,豬仔商販提前到了,除了留下明確預訂的幾隻,剩下的豬仔由商販全部拉走。
“咦?還說我跟你爹去莊子呢,沒想到你們姐妹倆迴來了。”
楊夫人看到姐妹倆笑著道。
“莊子上也冷冷清清的,就連大伯都不在,還不如在家陪爹娘。”春瓊脫下披風,順勢坐在楊夫人身邊,“娘,莊子裏的豬仔都賣了,按大小分了兩檔,十五斤以上的六百文,以下的五百文,另外牛頭村有幾家買的,按四百文,共賣了十八兩銀子。”
說著從荷包裏掏出銀票給楊夫人。
楊夫人笑眯眯接過,“看來村民願意養豬的還是不多。”
“想法提出了,是否願意由她們自行決定。”
“本來說是讓你去莊子上休息的,這倒好,還是忙活去了。”楊夫人有點愧疚,早知道就不讓她們姐妹倆來迴跑了。
“沒事,去鄉下正好換換心情。這兩天睡了兩個懶覺,您看,這不又生龍活虎了嗎?”春瓊無奈,自己又不是病秧子,這工作強度才哪到哪兒?為啥娘親總要擔心她累著了?
不行,她也要抽時間習武,不求能飛簷走壁,以一敵幾,能強身健體也是好的。
沒看到自從妹妹開始習武,家裏人就沒有再擔心過她累著嗎?
“還是要注意休息。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楊夫人叮囑。
“知道啦!”春瓊連連點頭保證。
元宵節後,年味逐漸淡去,各商戶紛紛開門,村裏也開始忙著整地準備春耕。
“裏正叔請坐。行,根據你定的日子來。隨時可以來捉迴去。”春瓊起身招唿裏正。
裏正坐下,搓著手略顯尷尬地道,“大姑娘,村民雖然年底賣蔬菜掙了些銀錢,但大家夥兒之前家底太薄,馬上春耕了,買種子,買農具,手裏這點銀錢不過九牛一毛。大家都明白姑娘的好心,但實在手頭太緊,不敢動手裏這點買種子的銀子。所以…豬仔…能不能…”
“我明白,每家都有每家的難處,如今最重要的是春耕,先顧著春耕,等大家日後手裏有閑錢了再考慮養豬。”春瓊沒有給裏正繼續說下去的機會,看他猶猶豫豫不自在的模樣,不似是替村民拒絕養豬這麽簡單,“我已經讓人聯係了縣裏養豬商販,他們這兩日就會來統一買走所有的豬仔。”
裏正嘴巴張了張又閉上,過了好一會兒起身告辭,“大姑娘,我告辭了,我們這幾家要買的,會盡快來捉走,不耽誤您賣其他的豬仔。”
“好,裏正叔慢走。”
春瓊沒有起身,言語送裏正離開。
待她出門,春瓊沉下臉來,“劉伯,接下來家裏若有活計了,招工的時候可多向周邊村子看看,不必僅僅局限於牛頭村。”
劉伯微微歎氣,應道,“是。”
麗清不明所以,看著姐姐和劉伯的臉色,一臉莫名,“姐,怎麽了?村民不買就算了,咱們的豬仔長這麽壯實,還怕賣不出去?”
春瓊摸著麗清的腦袋,想了想,還是覺得妹妹應該也要知道村民的真實模樣,於是,問劉莊頭,“劉伯,他們是不是找你了,想賒賬從我們家買豬仔?”
“是,年前有好幾家來看過,當時看小豬仔白胖胖的,可眼饞了,話裏話外,跟我打探,能不能先捉迴家養,等豬仔長大之後再付銀子。我一直沒接茬。”
“賒賬?那如果中途死了怎麽辦?年底的時候,他們手裏並不很缺錢吧?姐,你算的他們賣菜,賺了多少銀子來著?喔,想起來了,每家差不多賺了近十兩,咱們縣五十多個村,數他們是賺的最多的!往年,一年到頭也就賺這麽多吧?這話他們怎麽說的出口的?”麗清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平時看起來溫和謙虛,一個個老實巴交的,原來心思多著呢!
這話放在從前,還稍有可信度,放在此時,春瓊隻覺得諷刺,遠的不說,她想辦法給他們補救倒春寒損壞的玉米,讓他們去年玉米產量幾乎不受災情影響,減少了全村人餓肚子的風險。就這最近一個月,她教授的大棚蔬菜,讓他們賺的十來兩銀子,不算太多,但比起買豬仔的四百文,也不算少了。就這樣,沒有感謝不說,他們還想著再從她手裏薅羊毛。
當然,春瓊也不需要感謝,她做這些,初衷是為了楊縣令的政績。
“咱們這半年,跟村民過於親近了,讓他們太不把我們當外人了。升米恩鬥米仇,劉伯,從今往後,楊府眾人在各村行事,注意分寸。”難聽的話春瓊不想說,但這種明晃晃想把他們家當冤大頭的行為,讓春瓊很不舒服。
這是要跟村民保持距離的意思了。
並非春瓊小心眼,而是做事要有原則,她相信人性本善,但在利益麵前,她從來不去考驗人心。她辛苦為楊家準備的老底都在鄖鄉縣,對於村民的不合理要求,若是過於退讓,有些人就會得寸進尺,將來一旦楊縣令離開鄖鄉縣,這份家業僅靠下人不一定還能守得住。
劉伯再次歎氣,他本來想瞞著不說的,哪知道村民竟然拾掇裏正直接找大姑娘。大姑娘多明白的人,能不明白他們的心思?直接連話都沒讓裏正說出口。想要賺養豬的紅利,卻不願意承擔風險。
打量著大姑娘好說話,萬一中途豬仔死了出意外了,就不必付買豬仔的銀子。那他們可打算錯了,大姑娘從來就不是好說話的性子。
她願意幫襯村民改變現狀,但可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沒有原則的人。她待人真誠,若別人迴以真誠,她會加倍迴報,若跟她耍心眼,也就隻有一次的機會。張盼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春瓊姐妹倆在莊子待了兩日,正月十四又迴了縣裏。元宵節,也是一年一度的團圓節,還是要跟家人一起過的。
正月十四上午,豬仔商販提前到了,除了留下明確預訂的幾隻,剩下的豬仔由商販全部拉走。
“咦?還說我跟你爹去莊子呢,沒想到你們姐妹倆迴來了。”
楊夫人看到姐妹倆笑著道。
“莊子上也冷冷清清的,就連大伯都不在,還不如在家陪爹娘。”春瓊脫下披風,順勢坐在楊夫人身邊,“娘,莊子裏的豬仔都賣了,按大小分了兩檔,十五斤以上的六百文,以下的五百文,另外牛頭村有幾家買的,按四百文,共賣了十八兩銀子。”
說著從荷包裏掏出銀票給楊夫人。
楊夫人笑眯眯接過,“看來村民願意養豬的還是不多。”
“想法提出了,是否願意由她們自行決定。”
“本來說是讓你去莊子上休息的,這倒好,還是忙活去了。”楊夫人有點愧疚,早知道就不讓她們姐妹倆來迴跑了。
“沒事,去鄉下正好換換心情。這兩天睡了兩個懶覺,您看,這不又生龍活虎了嗎?”春瓊無奈,自己又不是病秧子,這工作強度才哪到哪兒?為啥娘親總要擔心她累著了?
不行,她也要抽時間習武,不求能飛簷走壁,以一敵幾,能強身健體也是好的。
沒看到自從妹妹開始習武,家裏人就沒有再擔心過她累著嗎?
“還是要注意休息。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楊夫人叮囑。
“知道啦!”春瓊連連點頭保證。
元宵節後,年味逐漸淡去,各商戶紛紛開門,村裏也開始忙著整地準備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