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各村裏正退去,楊縣令看著春瓊唉聲歎氣。
“爹,怎麽啦?”春瓊搬來凳子,父女倆坐在水暖棚鍋爐邊烤火,“您是在發愁蔬菜的銷路問題嗎?”
“是啊!”楊縣令道,“你爹我沒路子啊!幾個關係不錯的同年,除了趙知府這個頂頭上司,其他人都離得遠,遠水救不了近火。”
“爹,一個縣的蔬菜而已,咱們均州府下轄九個縣呢,還怕銷不了這點菜?再說,這才第一年嚐試,每家的大棚不會太大的,蔬菜數量並沒有想象中多!”
不久的將來,春瓊就會發現自己小瞧了村民的野心和對他們父女的信任,有縣令大人背書,村民不愁銷路,一個個可是卯了勁開始了大棚種植。
“也是,均州有九個縣呢,酒樓食肆不少,咱們父女一家家去拜訪,總能解決銷路問題。”
“爹,咱們其實可以找知府大人的。先不說您跟趙伯伯同年的關係請他幫個忙,咱鄖鄉縣屬於他管轄範圍,鄖鄉縣蔬菜的種植推廣,可是也關係著他的政績的。並且咱們如今手裏有有機肥和移栽技術,想必要不了多久各縣都會得到風聲,提高糧食產量的法子,哪個縣令不想要?說不定他們還在發愁怎麽跟您這個掌握有機肥和新種植方法的縣令大人搭上話呢?若是有人組局,到時候您正好將咱們縣冬季有新鮮蔬菜的事擴散出去,其他縣令大人看在有機肥的份上,會幫忙的。”
官場誰不是人精,想要別人的技術,肯定要先示好,老爹跟他們聊天的時候,順便說說難處,想必會有人主動幫忙的。
“也是。我手裏有這兩個技術,不怕他們來找我。隻是,閨女,你願意就如此簡單的將這技術讓出去?”
“爹,不管是有機肥還是玉米移栽,我都沒有打算隻留在鄖鄉縣,這是能夠幫助更多農民提高種植水平的事,需要也必須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受益。但其他區域的推廣,要等明年秋季之後,這個政績,必須要落在您頭上。”春瓊擲定有聲地說道。
“爹知道,我也沒那麽無私!該是我的我肯定要先拿到。不過你也不必擔憂,他們肯定不少人會好奇找我打聽,但明年秋季之前不會有大肆行動的,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他們大多估計持觀望態度,以待明年鄖鄉縣糧食產量出來後再行動。”
他們自己知道在牛頭村試驗,不管是有機肥還是玉米移栽都成功了,但牛頭村太小,放到整個鄖鄉縣,並不會引起絲毫漣漪,更何況,其他縣裏。沒有人會留意的。
“你趙伯伯前段時間正好來信,我忙著沒迴複,今晚就給他迴信。”
“爹,人家好歹是您頂頭上司,他主動給您寫信,您不迴複,不怕他生氣呀?”
“無礙!他的那些信件,之前無非就是打聽畫師下落,最近莫名其妙的不是讓我點評文章,就是府城周邊的風景介紹,一件要緊事也無。真要是要緊事我也沒耽誤他,讓我找畫師,我不是不計前嫌把閨女你給送去了嗎?”
春瓊對老爹和趙知府的關係實在好奇,老爹這傲嬌的語氣,兩人之間恐怕不僅僅是同年吧?
還有趙知府對老爹態度如此寬容?她雖然幫了點小忙,但如今想來,趙知府和趙夫人對她過於親近了些。
“爹,您和趙伯伯之間有秘密?”春瓊一臉吃瓜表情的盯著老爹,“除了是同年關係,除了您幫他擋了次桃花,讓他免受被榜下抓婿外,你們之間還有何關係?”
楊縣令臉色微變,“榜下捉婿你都知道?他告訴你的?這個趙安康,都說了不許提了,怎麽張嘴就來?”
春瓊決定一定要挖出來兩人之間的秘密,以後跟趙家接觸肯定少不了,她要知道所有的事,以後行事好掌握分寸。
“知道知道,這不是沒被捉成嗎?我還知道您就是因為幫他躲避,才自己被人家抓去做女婿,拒絕後對方生氣動用手段將您貶至這地方做縣承的。否則,堂堂二甲進士,無論如何也能弄個縣令做的吧?其實是趙伯母告訴我的。爹,你們到底還有啥關係嘛?”
楊縣令歎氣,“閨女,你怎麽就如此執著呢?其實也沒啥不能說的。瓊兒早慧,可對青陽縣的事還有記憶?”
春瓊閉眼想了想,“有的有,有的沒有了。”
那時候剛來這裏,一天到晚,腦子懵懵的,很多事情並沒有關注。
“除了你外祖父,爹還有個老師你知道不?”
春瓊搖頭,那肯定是她出生之前的事了,她肯定不清楚。
楊縣令的眼裏滿是懷念,“趙先生是我和你大伯的啟蒙老師。他是在家裏外出幹活時救迴來的,當時出了意外重傷,導致雙腿殘疾和心肺損傷,身體羸弱行動不便,便留在南溝村我們家裏養傷。養傷期間,身體還好的時候便教我和你大伯讀書識字。可惜他實在傷重,沒過幾年就去了。走前,告訴你爺爺奶奶,我有些讀書天分,你爺爺奶奶這才想方設法將我送至青陽書院,我自此開始走上科舉之路。後來你爺爺奶奶相繼離世,我帶著你大伯基本就留在青陽縣城,一邊讀書,一邊給書肆抄書代寫書信,你大伯在縣裏幹些零活。後來跟你娘成親,又生氣了你,一直就在縣裏。直到上京趕考前夕,迴村裏老宅整理物品時,才發現先生留下的筆記,這才知道先生竟是隴西趙氏子弟。本打算等考試結束親自去一趟隴西將先生遺物送迴去,沒成想在瓊林宴上碰到趙安康。得知他身份,我將先生的遺物和筆記送還給他。”
春瓊聽得入神,不禁問道,“那為何爹和趙伯伯之間相處,看起來別別扭扭的呢?”
“先生是在逃避家族聯姻的時候出的意外,趙氏可能覺得對先生有虧欠,之後來信要將我加入趙氏弟子中。先生自始至終都不曾說過收我為弟子的話,所以我即便視先生為老師,但從來不敢以弟子身份自居,所以便拒絕了。但是,之後,你那位趙伯伯還是以師兄自居,總是想著要庇護於我,我被派往此地任縣承,他想為我出頭為此得罪了京中權貴,好在他家底蘊深厚,受影響不大。但我堂堂七尺男兒,又怎會心安理得甘心受他人庇護?幹脆找到他,讓他別再管我,更不必將對先生的愧疚轉移至我身上,之後便離開京城。這些年,有都在各地為官,再也沒見過,偶爾有幾封信件往來。”
說到此楊縣令有些赧然,“那時候年輕,以為先生至死未將自己的消息傳迴隴西,也不曾留隻言片語讓我家們代為傳達,以為先生對他家裏人是有怨言的。但隨著這幾年閱曆增多,才覺得,先生或許並不是有怨,而是自知命不久矣,不想傳消息迴去讓家裏人傷心。沒有消息,或許還能讓家裏人留個念想。”
“爹,怎麽啦?”春瓊搬來凳子,父女倆坐在水暖棚鍋爐邊烤火,“您是在發愁蔬菜的銷路問題嗎?”
“是啊!”楊縣令道,“你爹我沒路子啊!幾個關係不錯的同年,除了趙知府這個頂頭上司,其他人都離得遠,遠水救不了近火。”
“爹,一個縣的蔬菜而已,咱們均州府下轄九個縣呢,還怕銷不了這點菜?再說,這才第一年嚐試,每家的大棚不會太大的,蔬菜數量並沒有想象中多!”
不久的將來,春瓊就會發現自己小瞧了村民的野心和對他們父女的信任,有縣令大人背書,村民不愁銷路,一個個可是卯了勁開始了大棚種植。
“也是,均州有九個縣呢,酒樓食肆不少,咱們父女一家家去拜訪,總能解決銷路問題。”
“爹,咱們其實可以找知府大人的。先不說您跟趙伯伯同年的關係請他幫個忙,咱鄖鄉縣屬於他管轄範圍,鄖鄉縣蔬菜的種植推廣,可是也關係著他的政績的。並且咱們如今手裏有有機肥和移栽技術,想必要不了多久各縣都會得到風聲,提高糧食產量的法子,哪個縣令不想要?說不定他們還在發愁怎麽跟您這個掌握有機肥和新種植方法的縣令大人搭上話呢?若是有人組局,到時候您正好將咱們縣冬季有新鮮蔬菜的事擴散出去,其他縣令大人看在有機肥的份上,會幫忙的。”
官場誰不是人精,想要別人的技術,肯定要先示好,老爹跟他們聊天的時候,順便說說難處,想必會有人主動幫忙的。
“也是。我手裏有這兩個技術,不怕他們來找我。隻是,閨女,你願意就如此簡單的將這技術讓出去?”
“爹,不管是有機肥還是玉米移栽,我都沒有打算隻留在鄖鄉縣,這是能夠幫助更多農民提高種植水平的事,需要也必須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受益。但其他區域的推廣,要等明年秋季之後,這個政績,必須要落在您頭上。”春瓊擲定有聲地說道。
“爹知道,我也沒那麽無私!該是我的我肯定要先拿到。不過你也不必擔憂,他們肯定不少人會好奇找我打聽,但明年秋季之前不會有大肆行動的,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他們大多估計持觀望態度,以待明年鄖鄉縣糧食產量出來後再行動。”
他們自己知道在牛頭村試驗,不管是有機肥還是玉米移栽都成功了,但牛頭村太小,放到整個鄖鄉縣,並不會引起絲毫漣漪,更何況,其他縣裏。沒有人會留意的。
“你趙伯伯前段時間正好來信,我忙著沒迴複,今晚就給他迴信。”
“爹,人家好歹是您頂頭上司,他主動給您寫信,您不迴複,不怕他生氣呀?”
“無礙!他的那些信件,之前無非就是打聽畫師下落,最近莫名其妙的不是讓我點評文章,就是府城周邊的風景介紹,一件要緊事也無。真要是要緊事我也沒耽誤他,讓我找畫師,我不是不計前嫌把閨女你給送去了嗎?”
春瓊對老爹和趙知府的關係實在好奇,老爹這傲嬌的語氣,兩人之間恐怕不僅僅是同年吧?
還有趙知府對老爹態度如此寬容?她雖然幫了點小忙,但如今想來,趙知府和趙夫人對她過於親近了些。
“爹,您和趙伯伯之間有秘密?”春瓊一臉吃瓜表情的盯著老爹,“除了是同年關係,除了您幫他擋了次桃花,讓他免受被榜下抓婿外,你們之間還有何關係?”
楊縣令臉色微變,“榜下捉婿你都知道?他告訴你的?這個趙安康,都說了不許提了,怎麽張嘴就來?”
春瓊決定一定要挖出來兩人之間的秘密,以後跟趙家接觸肯定少不了,她要知道所有的事,以後行事好掌握分寸。
“知道知道,這不是沒被捉成嗎?我還知道您就是因為幫他躲避,才自己被人家抓去做女婿,拒絕後對方生氣動用手段將您貶至這地方做縣承的。否則,堂堂二甲進士,無論如何也能弄個縣令做的吧?其實是趙伯母告訴我的。爹,你們到底還有啥關係嘛?”
楊縣令歎氣,“閨女,你怎麽就如此執著呢?其實也沒啥不能說的。瓊兒早慧,可對青陽縣的事還有記憶?”
春瓊閉眼想了想,“有的有,有的沒有了。”
那時候剛來這裏,一天到晚,腦子懵懵的,很多事情並沒有關注。
“除了你外祖父,爹還有個老師你知道不?”
春瓊搖頭,那肯定是她出生之前的事了,她肯定不清楚。
楊縣令的眼裏滿是懷念,“趙先生是我和你大伯的啟蒙老師。他是在家裏外出幹活時救迴來的,當時出了意外重傷,導致雙腿殘疾和心肺損傷,身體羸弱行動不便,便留在南溝村我們家裏養傷。養傷期間,身體還好的時候便教我和你大伯讀書識字。可惜他實在傷重,沒過幾年就去了。走前,告訴你爺爺奶奶,我有些讀書天分,你爺爺奶奶這才想方設法將我送至青陽書院,我自此開始走上科舉之路。後來你爺爺奶奶相繼離世,我帶著你大伯基本就留在青陽縣城,一邊讀書,一邊給書肆抄書代寫書信,你大伯在縣裏幹些零活。後來跟你娘成親,又生氣了你,一直就在縣裏。直到上京趕考前夕,迴村裏老宅整理物品時,才發現先生留下的筆記,這才知道先生竟是隴西趙氏子弟。本打算等考試結束親自去一趟隴西將先生遺物送迴去,沒成想在瓊林宴上碰到趙安康。得知他身份,我將先生的遺物和筆記送還給他。”
春瓊聽得入神,不禁問道,“那為何爹和趙伯伯之間相處,看起來別別扭扭的呢?”
“先生是在逃避家族聯姻的時候出的意外,趙氏可能覺得對先生有虧欠,之後來信要將我加入趙氏弟子中。先生自始至終都不曾說過收我為弟子的話,所以我即便視先生為老師,但從來不敢以弟子身份自居,所以便拒絕了。但是,之後,你那位趙伯伯還是以師兄自居,總是想著要庇護於我,我被派往此地任縣承,他想為我出頭為此得罪了京中權貴,好在他家底蘊深厚,受影響不大。但我堂堂七尺男兒,又怎會心安理得甘心受他人庇護?幹脆找到他,讓他別再管我,更不必將對先生的愧疚轉移至我身上,之後便離開京城。這些年,有都在各地為官,再也沒見過,偶爾有幾封信件往來。”
說到此楊縣令有些赧然,“那時候年輕,以為先生至死未將自己的消息傳迴隴西,也不曾留隻言片語讓我家們代為傳達,以為先生對他家裏人是有怨言的。但隨著這幾年閱曆增多,才覺得,先生或許並不是有怨,而是自知命不久矣,不想傳消息迴去讓家裏人傷心。沒有消息,或許還能讓家裏人留個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