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天晴了,溫度也升上來了。
這天春瓊還沒醒,劉莊頭就在院子裏叫嚷開了,“苗長大了,苗長大了!”
“……”蒼天啊!讓不讓人睡覺了?這苗又不是一天忽然長大的,你不是每天看嗎?昨天不是感歎過長得快嗎?有必要今天再來一遍?
春瓊艱難的從被窩裏爬起來,潦草的收拾了下出門,看到劉莊頭站在她房門外院子裏,眼睛緊緊地盯著手裏捧著的玉米苗,生怕它跑了似的。
“……”春瓊無語望天,“劉伯,您幹啥?”
“大姑娘,我測量了,油紙大棚裏的苗真的長到二十公分了。您竟然真的有辦法讓種子快速發芽出苗長大!太神奇了!”
你這不是都見過兩次了嗎?怎麽還大驚小怪的!春瓊偷偷吐槽。
劉莊頭把眼睛從手上的苗上轉到春瓊身上,這一瞬間,春瓊看到,那張已經渾濁的眼睛此刻亮的照眼。
這種眼神大概就是希望吧!
春瓊忍不住露出一個大大地笑臉,抬頭看著晴朗的天空,對劉伯說,“劉伯,可以栽苗了。”
若非忽然倒春寒,玉米苗早就移栽完了。倒春寒還是延緩了玉米苗的生長,前幾天雖然暖棚裏不冷,但一直刮風不停,大棚的屋頂不敢揭開,太陽曬不到。
“好咧。”劉莊頭洪亮的應聲,小心翼翼的捧著手裏的苗往外跑,“我這就去安排。”
“看村裏人有閑著的沒,多請些人來幫忙。”
她要讓更多的人來感受一下這個玉米移栽方法。
如今過去了二十多天,村民們玉米播種在倒春寒前基本都結束,這段時間正好有一個短暫的農閑。劉莊頭四下一吆喝,閑著的都扛著鋤頭來了,跟楊家挑著竹筐搬苗的佃農碰上。
“這是……包穀苗?”一村民指著佃農的筐驚叫,“我的天,這幾月種的,這苗咋長這麽大了?”
當時農戶們差不多同時播種,中間又經曆了倒春寒,如今大部分種子剛發芽,隻有一些非常朝陽的地方才有綠芽冒出土,背陰的地方,地裏還是光禿禿的。也難怪村民看到近二十厘米高的玉米苗會吃驚了。
村民們一窩蜂圍上去,紛紛扒著竹筐看,佃農沒法走,幹脆把筐放在地上,任他們看個夠。
“各位鄉親,這是我主家用新的種植方法試驗種出的苗,比我們通常播種的長的快些。如今這些苗要移栽到地裏,請大家來幫忙栽苗。”
劉莊頭大聲咳嗽了幾聲,將村民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縣令大人發現的新方法?”
”是啥樣的新方法?”
“這個方法我們可以種嗎?”
“……”
村民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
“各位鄉親,請安靜一下,聽我說。這種方法是楊大人家無意中從書中發現的,這是第一次嚐試,能不能成功要看秋季收獲。”劉莊頭敞著嗓子,跟村民解釋,“楊大人一直兢兢業業為縣裏找出路,新種植方法如果試驗成功,會教給大家種的。到時候咱們就可以開更多的荒地,種植更多的糧食了。”
“太好了,有長這麽快的種植方法,就不怕倒春寒了。”村民們摸著綠油油的玉米苗,愛不釋手。
就莊頭又咳嗽一聲,“另外,為了楊大人家能夠專注於研究新方法,不被外麵打探打擾,甚至一些宵小惡意破壞,還請大家對有新方法的事暫時保密!”
說完劉莊頭帶著兒子對著村民深深的鞠了一躬。
春瓊暫時不打算出麵,一切以她爹名頭行事,不會引起關注。他們家如今沒勢力沒根基,還是猥瑣發育比較好。
“劉莊頭是擔心被人惡意破壞?”
“我聽說當官的會有各種政敵,楊大人肯定也有政敵。”
“對,不光政敵,還有其他敵人。我聽說,楊大人家的千金被人退婚了。”
“楊大姑娘不是許配給李副蔚了嗎?怎麽會退婚?”
“我侄女的侄子在縣衙當差,他說李副蔚已經進京城當大官了,李家認為楊姑娘這個七品縣裏之女配不上李家公子,就退婚了。你當楊姑娘好好的縣城不呆,為啥跑這個莊子上了,就是為了躲避縣裏的閑言碎語。”
村民們的談話漸漸從保密歪到楊春瓊的退婚八卦,大有席地而坐繼續深聊的打算。
劉莊頭幾次想阻止,都插不進話。
坐在屋裏的楊春瓊暗自感慨,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再偏僻的村子,村民八卦的心不會變。
幸好剛才自己沒出門,否則不是尷尬了。
但任由他們這麽聊下去也不行,春瓊猶豫片刻,還是起身出門。
春瓊走到院子門口,出聲打斷議論,“各位鄉親,今天辛苦大家幫忙了。實驗苗大概要栽四畝,差不多需要大家一天的時間,大家結束後記得找劉莊頭領工錢。”
“不用給工錢,咱們閑著也是閑著,給大人家幫點忙,還要啥工錢?”
“大牛叔,工錢還是要給的,哪能讓你們白幹活。”春瓊笑著迴複那個說話的大叔。
大叔摸著腦袋,憨憨地笑,“嘿嘿,楊姑娘認識俺啊。”
“認識,我們家莊子在村裏好幾年了,咱們也是多年的鄰居,怎麽會不認識。”
“是啊,大家都是鄰居,肯定都互相認識。”胖大嬸牛嬸子局促地拽著自己的圍裙下擺,也搭著腔。
“楊姑娘,李家不是東西,您別傷心,咱們縣裏青年才俊多的是,楊大人肯定會給您再找個更好的夫君的。”
穿著牡丹大紅外衫的大嬸,從人群後走到春瓊麵前。
春瓊一看,是王嬸子,這十裏八鄉的媒婆。
春瓊笑著點頭,雖然自己被退婚的事又被翻出來了,但村民們顯然沒有什麽惡意,她也不在意。
說幹就幹,劉莊頭將人進行分工,去地裏挖坑的,搬苗的,栽苗的,覆土的。人多力量大,不到太陽下山,四畝地全部栽完。
育苗池裏還剩了上百株苗沒地方栽了,春瓊想了想,就一家送幾株,讓村民也栽了試試,滿足下他們的好奇心。
這天春瓊還沒醒,劉莊頭就在院子裏叫嚷開了,“苗長大了,苗長大了!”
“……”蒼天啊!讓不讓人睡覺了?這苗又不是一天忽然長大的,你不是每天看嗎?昨天不是感歎過長得快嗎?有必要今天再來一遍?
春瓊艱難的從被窩裏爬起來,潦草的收拾了下出門,看到劉莊頭站在她房門外院子裏,眼睛緊緊地盯著手裏捧著的玉米苗,生怕它跑了似的。
“……”春瓊無語望天,“劉伯,您幹啥?”
“大姑娘,我測量了,油紙大棚裏的苗真的長到二十公分了。您竟然真的有辦法讓種子快速發芽出苗長大!太神奇了!”
你這不是都見過兩次了嗎?怎麽還大驚小怪的!春瓊偷偷吐槽。
劉莊頭把眼睛從手上的苗上轉到春瓊身上,這一瞬間,春瓊看到,那張已經渾濁的眼睛此刻亮的照眼。
這種眼神大概就是希望吧!
春瓊忍不住露出一個大大地笑臉,抬頭看著晴朗的天空,對劉伯說,“劉伯,可以栽苗了。”
若非忽然倒春寒,玉米苗早就移栽完了。倒春寒還是延緩了玉米苗的生長,前幾天雖然暖棚裏不冷,但一直刮風不停,大棚的屋頂不敢揭開,太陽曬不到。
“好咧。”劉莊頭洪亮的應聲,小心翼翼的捧著手裏的苗往外跑,“我這就去安排。”
“看村裏人有閑著的沒,多請些人來幫忙。”
她要讓更多的人來感受一下這個玉米移栽方法。
如今過去了二十多天,村民們玉米播種在倒春寒前基本都結束,這段時間正好有一個短暫的農閑。劉莊頭四下一吆喝,閑著的都扛著鋤頭來了,跟楊家挑著竹筐搬苗的佃農碰上。
“這是……包穀苗?”一村民指著佃農的筐驚叫,“我的天,這幾月種的,這苗咋長這麽大了?”
當時農戶們差不多同時播種,中間又經曆了倒春寒,如今大部分種子剛發芽,隻有一些非常朝陽的地方才有綠芽冒出土,背陰的地方,地裏還是光禿禿的。也難怪村民看到近二十厘米高的玉米苗會吃驚了。
村民們一窩蜂圍上去,紛紛扒著竹筐看,佃農沒法走,幹脆把筐放在地上,任他們看個夠。
“各位鄉親,這是我主家用新的種植方法試驗種出的苗,比我們通常播種的長的快些。如今這些苗要移栽到地裏,請大家來幫忙栽苗。”
劉莊頭大聲咳嗽了幾聲,將村民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縣令大人發現的新方法?”
”是啥樣的新方法?”
“這個方法我們可以種嗎?”
“……”
村民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
“各位鄉親,請安靜一下,聽我說。這種方法是楊大人家無意中從書中發現的,這是第一次嚐試,能不能成功要看秋季收獲。”劉莊頭敞著嗓子,跟村民解釋,“楊大人一直兢兢業業為縣裏找出路,新種植方法如果試驗成功,會教給大家種的。到時候咱們就可以開更多的荒地,種植更多的糧食了。”
“太好了,有長這麽快的種植方法,就不怕倒春寒了。”村民們摸著綠油油的玉米苗,愛不釋手。
就莊頭又咳嗽一聲,“另外,為了楊大人家能夠專注於研究新方法,不被外麵打探打擾,甚至一些宵小惡意破壞,還請大家對有新方法的事暫時保密!”
說完劉莊頭帶著兒子對著村民深深的鞠了一躬。
春瓊暫時不打算出麵,一切以她爹名頭行事,不會引起關注。他們家如今沒勢力沒根基,還是猥瑣發育比較好。
“劉莊頭是擔心被人惡意破壞?”
“我聽說當官的會有各種政敵,楊大人肯定也有政敵。”
“對,不光政敵,還有其他敵人。我聽說,楊大人家的千金被人退婚了。”
“楊大姑娘不是許配給李副蔚了嗎?怎麽會退婚?”
“我侄女的侄子在縣衙當差,他說李副蔚已經進京城當大官了,李家認為楊姑娘這個七品縣裏之女配不上李家公子,就退婚了。你當楊姑娘好好的縣城不呆,為啥跑這個莊子上了,就是為了躲避縣裏的閑言碎語。”
村民們的談話漸漸從保密歪到楊春瓊的退婚八卦,大有席地而坐繼續深聊的打算。
劉莊頭幾次想阻止,都插不進話。
坐在屋裏的楊春瓊暗自感慨,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再偏僻的村子,村民八卦的心不會變。
幸好剛才自己沒出門,否則不是尷尬了。
但任由他們這麽聊下去也不行,春瓊猶豫片刻,還是起身出門。
春瓊走到院子門口,出聲打斷議論,“各位鄉親,今天辛苦大家幫忙了。實驗苗大概要栽四畝,差不多需要大家一天的時間,大家結束後記得找劉莊頭領工錢。”
“不用給工錢,咱們閑著也是閑著,給大人家幫點忙,還要啥工錢?”
“大牛叔,工錢還是要給的,哪能讓你們白幹活。”春瓊笑著迴複那個說話的大叔。
大叔摸著腦袋,憨憨地笑,“嘿嘿,楊姑娘認識俺啊。”
“認識,我們家莊子在村裏好幾年了,咱們也是多年的鄰居,怎麽會不認識。”
“是啊,大家都是鄰居,肯定都互相認識。”胖大嬸牛嬸子局促地拽著自己的圍裙下擺,也搭著腔。
“楊姑娘,李家不是東西,您別傷心,咱們縣裏青年才俊多的是,楊大人肯定會給您再找個更好的夫君的。”
穿著牡丹大紅外衫的大嬸,從人群後走到春瓊麵前。
春瓊一看,是王嬸子,這十裏八鄉的媒婆。
春瓊笑著點頭,雖然自己被退婚的事又被翻出來了,但村民們顯然沒有什麽惡意,她也不在意。
說幹就幹,劉莊頭將人進行分工,去地裏挖坑的,搬苗的,栽苗的,覆土的。人多力量大,不到太陽下山,四畝地全部栽完。
育苗池裏還剩了上百株苗沒地方栽了,春瓊想了想,就一家送幾株,讓村民也栽了試試,滿足下他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