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縣令見狀,誠懇地說道,“各位鄉親,本官知道大家都忙,可眼下那兩個村子的情況實在危急。想想之前修渠引水,他們也出人出力,沒少幫襯咱們。如今咱們各村水源充足,再無幹旱之憂,而他們卻連日常引水都成問題,咱們怎能袖手旁觀?而且,咱們幫忙也就是這一陣子,等他們找到水源,就能自給自足了。”
這時,一位年長的裏正捋了捋胡須,緩緩開口,“楊大人說得在理,鄰裏之間本就該互相幫襯。之前全縣在楊大人和楊姑娘帶領下,大家上下一心,才能快速解決咱們各村缺水問題。如今大嶺溝和陳家溝已到了生死存亡時候,我們不能隻顧自己吃飽飯,而不顧鄰居死活。依我看,咱們可以按人頭分配任務,一家出一個勞力,輪流去挑水,這樣既不耽誤大家太多農活,也能幫到那兩個村子。”
眾人聽了,覺得這主意可行,紛紛表示讚同。
楊縣令見大家達成了共識,便趁熱打鐵,開始安排具體事宜,“那就這麽定了,從明天開始,各村村民,每日一早各送一擔水到那兩個村。縣衙這邊也會安排專人負責協調,確保水能夠及時送到。拜托諸位了!”
說著,楊縣令對著眾人深深一拜。
“大人客氣了,大人一心為民,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並且,楊姑娘至今還在那裏想辦法解決水源,我等都看在眼裏。”
在接下來每日清晨,一支支挑水的隊伍穿梭在各村之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清澈的水被一擔擔送到幹涸的農田裏,滋潤著即將枯萎的莊稼。
春瓊看著這一片田地的莊稼逐漸恢複生機,暫時鬆一口氣。與此同時,她繼續帶著人日夜在山裏探尋水源。
山林中荊棘叢生,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杜師傅在前手持長刀劈砍著阻擋前路的荊棘來路,春瓊被林木扶著留意腳下的灌木。他們沿著幹涸的河道前行,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藏有水源的角落。烈日高懸,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照在他們滿是汗水的臉上。
春瓊一邊用衣袖擦著腳上的汗,一邊抬頭看向頭頂的樹葉。腦中快速運轉,迴憶著喜水植物名字。
忽然,春瓊看到不遠處一片呈手掌狀的葉子,她激動地大喊,“林木哥,看,前麵那是不是楓樹?”
若她記得沒錯,楓樹喜濕潤溫暖的氣候。此處若有楓樹生長,說明地下濕潤。
順著春瓊手指的方向,杜師傅長刀砍下那一枝手掌狀葉子的樹枝。
“確實是楓樹。”杜師傅撿起來遞給春瓊。
“再找找附近可有桉樹和杉樹。”水杉和桉樹都是喜水植物。
“好。”杜師傅和林木分別踩著樹枝,攀躍而上,“您在此處別動,我們去去就迴。”
春瓊看著他們在林間跳躍,沒一會兒就不見了人影。
大概一盞茶後,兩人分別捏著幾根樹枝迴來。
“留你一個人在此,我們不敢跑太遠。這是在前麵不遠處折迴來的。”杜師傅將手裏的樹枝遞給春瓊。
“這是水杉吧?”
“應該是。”
“走,去水杉茂密處看看。”
來到水杉茂密處,春瓊顧不得形象,趴在地上,用手扒拉著泥土,掀開最上麵厚厚的落葉,下麵的泥土確實是濕的。
“杜師傅,林木哥,開挖。”
兩人解下背上的鋤頭,在春瓊指定的地點開挖。越往下挖,泥土越發濕潤。
突然,春瓊聽到了微弱的岩石聲,是鋤頭碰到石頭的聲音。她的心猛地一緊,趴在坑邊往裏看。隻見石頭四周,有水滴從石壁縫隙中滲出,雖不明顯,確實是水滴。
三人對視一眼,同時動手,對著這塊岩石,又是撬,又是砸。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這塊石頭撬起來。
隨著石頭搬開,一汪透徹心涼的清水噴湧而出,噴了三人一臉。
春瓊用滿是泥巴的手隨意摸了一把臉,幾乎喜極而泣,“找到水了!”
“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杜師傅扔掉鋤頭,一屁股坐在地上。
林木掏出帕子,就著噴湧的泉水打濕後遞給春瓊,“洗一下吧,滿臉泥漿糊著臉,不難受啊?”
嗯?春瓊這才想起剛才直接用手擦臉了,趕緊接過帕子。
杜師傅道,“林木,你陪姑娘等著,我下山叫人。”
“是,師伯。”
村民們得知消息,歡唿雀躍,立刻丟下手裏的活計,抄上鋤頭砍刀就催促杜師傅帶路。
浩浩蕩蕩的隊伍便在杜師傅的帶領下趕到了水源地。看到那不斷噴湧的清泉,眾人爆發出一陣歡唿,喜悅的情緒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春瓊指揮著村民們有序行動,一部分人負責清理泉眼周圍的雜物,拓寬出水區域,讓水流更順暢;另一部分人則按照之前的規劃,開始挖掘引水渠道。大家分工明確,幹勁十足,鋤頭揮舞,泥土飛濺,不一會兒,引水渠的雛形便漸漸顯現。
這時,有村民提出,“大姑娘,光靠這臨時挖的土渠,水在路上容易滲漏,到了村子裏怕是剩不了多少了。”
春瓊思索片刻,“你說得對,咱們得想辦法加固渠道。”
正說著,有眼尖的村民發現不遠處的山壁上有不少石板,眾人立刻行動,齊心協力將石板搬運過來。大家用這些石板沿著引水渠的邊緣鋪設,再用黏土將縫隙填實,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水的滲漏。
隨著時間的推移,引水渠逐漸向著村子的方向延伸。
終於,清澈的泉水順著嶄新的渠道奔騰而下,一路歡歌笑語,流入了村子。村民們紛紛忙著檢查村裏的水渠,以便水能夠到達農田。
“同時檢查檢查引水渠,多餘的水,全部引入儲水窖,不能浪費了。”春瓊提醒村民。
聽到春瓊的話,村民不約而同向春瓊的方向跪拜,“多謝大姑娘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我們才得以渡過生死難關!”
“諸位不必多禮。”
看著眼前的場景,春瓊的眼眶濕潤了,幾個月來的努力和付出,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滿滿的欣慰。她知道,這場和旱災的較量,他們終於取得了勝利 。而這份團結一心、眾誌成城的力量,將永遠留在鄖鄉縣,成為大家麵對未來困難時最堅實的依靠。
這時,一位年長的裏正捋了捋胡須,緩緩開口,“楊大人說得在理,鄰裏之間本就該互相幫襯。之前全縣在楊大人和楊姑娘帶領下,大家上下一心,才能快速解決咱們各村缺水問題。如今大嶺溝和陳家溝已到了生死存亡時候,我們不能隻顧自己吃飽飯,而不顧鄰居死活。依我看,咱們可以按人頭分配任務,一家出一個勞力,輪流去挑水,這樣既不耽誤大家太多農活,也能幫到那兩個村子。”
眾人聽了,覺得這主意可行,紛紛表示讚同。
楊縣令見大家達成了共識,便趁熱打鐵,開始安排具體事宜,“那就這麽定了,從明天開始,各村村民,每日一早各送一擔水到那兩個村。縣衙這邊也會安排專人負責協調,確保水能夠及時送到。拜托諸位了!”
說著,楊縣令對著眾人深深一拜。
“大人客氣了,大人一心為民,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並且,楊姑娘至今還在那裏想辦法解決水源,我等都看在眼裏。”
在接下來每日清晨,一支支挑水的隊伍穿梭在各村之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清澈的水被一擔擔送到幹涸的農田裏,滋潤著即將枯萎的莊稼。
春瓊看著這一片田地的莊稼逐漸恢複生機,暫時鬆一口氣。與此同時,她繼續帶著人日夜在山裏探尋水源。
山林中荊棘叢生,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杜師傅在前手持長刀劈砍著阻擋前路的荊棘來路,春瓊被林木扶著留意腳下的灌木。他們沿著幹涸的河道前行,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藏有水源的角落。烈日高懸,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照在他們滿是汗水的臉上。
春瓊一邊用衣袖擦著腳上的汗,一邊抬頭看向頭頂的樹葉。腦中快速運轉,迴憶著喜水植物名字。
忽然,春瓊看到不遠處一片呈手掌狀的葉子,她激動地大喊,“林木哥,看,前麵那是不是楓樹?”
若她記得沒錯,楓樹喜濕潤溫暖的氣候。此處若有楓樹生長,說明地下濕潤。
順著春瓊手指的方向,杜師傅長刀砍下那一枝手掌狀葉子的樹枝。
“確實是楓樹。”杜師傅撿起來遞給春瓊。
“再找找附近可有桉樹和杉樹。”水杉和桉樹都是喜水植物。
“好。”杜師傅和林木分別踩著樹枝,攀躍而上,“您在此處別動,我們去去就迴。”
春瓊看著他們在林間跳躍,沒一會兒就不見了人影。
大概一盞茶後,兩人分別捏著幾根樹枝迴來。
“留你一個人在此,我們不敢跑太遠。這是在前麵不遠處折迴來的。”杜師傅將手裏的樹枝遞給春瓊。
“這是水杉吧?”
“應該是。”
“走,去水杉茂密處看看。”
來到水杉茂密處,春瓊顧不得形象,趴在地上,用手扒拉著泥土,掀開最上麵厚厚的落葉,下麵的泥土確實是濕的。
“杜師傅,林木哥,開挖。”
兩人解下背上的鋤頭,在春瓊指定的地點開挖。越往下挖,泥土越發濕潤。
突然,春瓊聽到了微弱的岩石聲,是鋤頭碰到石頭的聲音。她的心猛地一緊,趴在坑邊往裏看。隻見石頭四周,有水滴從石壁縫隙中滲出,雖不明顯,確實是水滴。
三人對視一眼,同時動手,對著這塊岩石,又是撬,又是砸。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這塊石頭撬起來。
隨著石頭搬開,一汪透徹心涼的清水噴湧而出,噴了三人一臉。
春瓊用滿是泥巴的手隨意摸了一把臉,幾乎喜極而泣,“找到水了!”
“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杜師傅扔掉鋤頭,一屁股坐在地上。
林木掏出帕子,就著噴湧的泉水打濕後遞給春瓊,“洗一下吧,滿臉泥漿糊著臉,不難受啊?”
嗯?春瓊這才想起剛才直接用手擦臉了,趕緊接過帕子。
杜師傅道,“林木,你陪姑娘等著,我下山叫人。”
“是,師伯。”
村民們得知消息,歡唿雀躍,立刻丟下手裏的活計,抄上鋤頭砍刀就催促杜師傅帶路。
浩浩蕩蕩的隊伍便在杜師傅的帶領下趕到了水源地。看到那不斷噴湧的清泉,眾人爆發出一陣歡唿,喜悅的情緒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春瓊指揮著村民們有序行動,一部分人負責清理泉眼周圍的雜物,拓寬出水區域,讓水流更順暢;另一部分人則按照之前的規劃,開始挖掘引水渠道。大家分工明確,幹勁十足,鋤頭揮舞,泥土飛濺,不一會兒,引水渠的雛形便漸漸顯現。
這時,有村民提出,“大姑娘,光靠這臨時挖的土渠,水在路上容易滲漏,到了村子裏怕是剩不了多少了。”
春瓊思索片刻,“你說得對,咱們得想辦法加固渠道。”
正說著,有眼尖的村民發現不遠處的山壁上有不少石板,眾人立刻行動,齊心協力將石板搬運過來。大家用這些石板沿著引水渠的邊緣鋪設,再用黏土將縫隙填實,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水的滲漏。
隨著時間的推移,引水渠逐漸向著村子的方向延伸。
終於,清澈的泉水順著嶄新的渠道奔騰而下,一路歡歌笑語,流入了村子。村民們紛紛忙著檢查村裏的水渠,以便水能夠到達農田。
“同時檢查檢查引水渠,多餘的水,全部引入儲水窖,不能浪費了。”春瓊提醒村民。
聽到春瓊的話,村民不約而同向春瓊的方向跪拜,“多謝大姑娘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我們才得以渡過生死難關!”
“諸位不必多禮。”
看著眼前的場景,春瓊的眼眶濕潤了,幾個月來的努力和付出,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滿滿的欣慰。她知道,這場和旱災的較量,他們終於取得了勝利 。而這份團結一心、眾誌成城的力量,將永遠留在鄖鄉縣,成為大家麵對未來困難時最堅實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