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又接著道,“至於食用特性,在《齊民要術》裏也有一些相關描述。書中記載了多種菜肴的烹飪之法,雖未著重詳述蜀椒,但從旁處亦能窺探出其在當時飲食調味中的應用端倪。像提及某些肉類料理時,隱約透露出蜀椒用以去腥膻、增香辛的獨特作用。我看你將其用於鹵菜和魚莊,用的熟練的很,不是從此處得知其用途的?”


    “我是從一些雜書中看來的,不算權威。”春瓊胡亂找著理由,“李爺爺,您手裏可有這兩本書?”


    “等著。”李老轉身進屋。


    春瓊乖乖等在外麵,心裏不停吐槽自己。


    自己真是腦子秀逗了,身邊明明有現成的植物專家,怎麽關鍵時刻就是想不起來利用資源呢?還專門自己跑去翻書,企圖大海撈針。


    過了好一會兒,李老拿著一個小匣子出來,“本草經有些年頭了,莫損壞了。”


    春瓊拿出裏麵的本草經,發黃的紙張,散發著陳舊而古樸的氣息,上麵的字跡雖曆經歲月卻仍清晰可辨。她小心翼翼地翻開,目光急切地搜尋著關於蜀椒的記載。


    “蜀椒,味辛,溫……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春瓊輕聲念著上麵的記載。


    “李爺爺放心,待我手抄一本後,即刻給您還迴來,保證完好無損。”


    “嗯,去吧。”李老見天色不早了,催促春瓊早點迴去。


    “好的,李爺爺再見。”


    迴到家,春瓊立刻鋪開紙張,謄抄起來。如此珍貴的古籍,帶在身邊,萬一淋濕損壞就可惜了。她打算出發前先把這兩本書抄出來。


    熬了一夜抄完兩本書,第二日,春瓊頂著兩個大黑眼圈上路。


    楊夫人看著她困的東倒西歪的模樣,實在不放心,“你昨晚幹啥去了,困成這個樣子?要不今天別走了,在家好好休息一天。”


    春瓊忽悠她娘,“娘,沒事,我這是有出遊焦慮,失眠了。今天不走,晚上還得失眠。今天走,路上就補迴來了。”


    楊夫人無法,隻得放她離開。


    好在這次是乘馬車出發,路上可以睡覺。春瓊專門置辦了馬車停放在安陽縣食光裏,方便他們來去。


    走之前,春瓊提醒楊縣令,“爹,您記得督促村民繼續製作有機肥。玉米移栽前,最好跟去年種小麥一樣,地裏撒一波有機肥作為底肥。如今的地,太貧瘠了。”


    “好,爹記下了。最遲四月底,你要迴來,村民栽苗時,肯定還得找你。”


    “知道了。”


    春瓊上了馬車,便一頭栽倒在柔軟的墊子上,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馬車晃晃悠悠地前行,車夫知曉春瓊要睡覺,特意放慢了速度,盡量讓路途平穩些。


    也不知睡了多久,春瓊被一陣喧鬧聲吵醒。她揉了揉眼睛,撩起車簾一角向外望去,隻見外麵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原來已經到了渡口。如今的渡口比一年前熱鬧多了,得益於反季蔬菜打出口碑,不少周邊的人閑來無事乘著小船過來買點魚和小菜。渡口如今形成了一條小街,街邊擺了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和零碎貨物,還有新鮮的蔬果、精致的手工藝品和香氣撲鼻的小吃。


    “姑娘,是要歇息片刻,吃些東西,還是現在出發?”枝兒在外麵問道。


    春瓊想著橫豎也睡不著了,便下了車,活動了一下筋骨。她走到一個賣小吃的攤位前,攤主熱情地招唿著,“大姑娘好,這是家裏自己做的米糕,還算軟糯香甜,姑娘嚐嚐。”說著手腳麻利地包了一小包遞過來。


    “好。”春瓊接過糕點,示意枝兒付銀子。


    那攤主連連拒絕,“幾塊糕點,不值幾個銀子,姑娘為村裏種植忙前忙後,卻連我們一口茶水都不曾喝過。”


    村民的好意,春瓊不忍拒絕。於是,她拿出糕點咬了一口,確實味道不錯。


    “這米糕確實好吃,軟糯可口,甜度剛剛好。正好我們要趕路需要幹糧,大叔,把你這籃子裏的糕點,給我包一半。多了,你可要收銀子啊!”


    “是,是,姑娘能喜歡就好,這銀子本不該收,不過姑娘既然這麽說了,那我就收下了。”攤主憨厚地笑著,手腳麻利地將米糕包好遞給枝兒。


    正吃著,她忽然聽到旁邊有人在談論農事,便湊近細聽。


    “今年這天氣有些反常,雨水比往年少了許多,也不知莊稼能不能長得好。”一個老漢憂心忡忡地說道,“是啊,聽說有些地方都開始缺水了,這可如何是好?”另一個人附和著。


    春瓊聽了,心中不禁擔憂起來。她想起鄖鄉縣的這些村子,不知道是否也會受到影響。


    春瓊將糕點紙包遞給枝兒,自己徑直走進茶攤,“夥計,麻煩準備紙筆。”


    “好嘞!大姑娘稍候。”


    待茶攤夥計拿來紙筆,春瓊立刻寫了信給楊縣令,將自己聽到的今春雨水少的事告訴他,提醒他早日應對,提前清理溝渠,準備一些灌溉的工具,或者尋找新的水源。


    寫好信,春瓊讓車夫趕著馬車迴去。春瓊和枝兒杜師傅三人,拎著行李乘坐小漁船去往安陽縣。


    路上,杜師傅見春瓊一直蹙著眉,“大姑娘擔憂會幹旱?”


    “是。今年春天雨水確實有些少了。去年臘月至今,三個多月了,一滴雨水未下。之前一直感歎天氣好,出行方便,若非剛才聽到他們的話,我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姑娘年紀小,考慮不到也是正常。村民種地有經驗,想必早已意識到缺水問題,說不定已經想到解決辦法了。姑娘不必過於憂心。”杜師傅安慰道。


    “是啊!大姑娘莫要過於憂心,這天象變幻莫測,說不定過幾日便會降下甘霖。”枝兒也出言安慰。


    春瓊微微搖頭,神色凝重,“這春雨若是不足,玉米移栽後的生長初期可就艱難了。即便後續雨水跟上,也可能影響收成和品質。我得提前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尋些抗旱的法子。”


    她靠在車廂壁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窗框,腦海中飛速運轉,迴想著這五十多個村莊的地理位置和到漢江的距離。


    “要是這地都在漢江邊上就好了,這麽多的水,還怕幹旱?”枝兒扶著小漁船欄板,看著周圍滔滔的江水感歎。


    “是啊!若是能引漢江水灌溉就好了。”春瓊想著它的可能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縣令長女種地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光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光老並收藏縣令長女種地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