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三鮮的製作方法與用料


    用料:


    1.土豆:2個


    2.長茄子:1個


    3.青椒:2個


    4.蔥:適量


    5.薑:適量


    6.蒜瓣:3個


    7.鹽:適量


    8.醬油:20克


    9.糖:2克


    10.雞精:少許


    11.水澱粉:適量


    12.香油:適量


    製作方法: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不粘鍋稍倒一點油倒入去皮切塊的土豆煎至。


    3.煎至土豆兩麵微黃已熟關火。


    4.炒鍋到油燒熱倒入茄子翻炒。


    5.炒至茄子表皮起皺變軟,在爆香蔥薑蒜。


    6.倒入土豆翻炒均勻。


    7.加入醬油,糖,鹽。


    8.再加少許水翻炒片刻。


    9.加入青椒塊和少許雞精翻炒。


    10.加入適量的水澱粉翻炒均勻。


    11.最後淋入香油翻炒均勻關火。


    小竅門:


    1.土豆煎至最好用不粘鍋,可減少粘鍋現象而且會更省油。


    2.茄子要炒至變皮起皺變軟,才好吃。


    3.加入土豆後可加少許清水燒至片刻讓食材入味。


    以上就是地三鮮的製作方法與用料,希望你能成功製作出這道美味的東北菜肴!


    《書源與地三鮮》


    在東北的那片廣袤土地上,有一個寧靜的小村莊,村莊裏住著一個名叫書源的年輕人。書源就像這片土地上生長出的一棵質樸而充滿活力的白楊,對生活充滿熱愛,而地三鮮這道獨特的東北菜,如同他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故事。


    書源出生在一個傳統的東北農家,家中的小院裏種滿了各種時令蔬菜。在他的記憶中,每年夏天,菜園裏的茄子長得紫瑩瑩的,青椒綠油油的,土豆在地下悄悄地積攢著飽滿的能量。這些新鮮的食材,是大自然對這片土地上人們的饋贈,也是地三鮮這道菜的靈魂所在。


    小時候,書源總是跟著爺爺在菜園子裏忙碌。爺爺是個種地的好手,對每一種蔬菜都了如指掌。書源記得,那時候他還小,隻能幫爺爺做些簡單的活兒,比如給茄子捉捉蟲子,給青椒澆澆水。而每當看到那些飽滿的土豆從土裏被翻出來時,他總是興奮得手舞足蹈。


    爺爺常常對書源說:“源兒啊,咱東北這地三鮮,可都是用咱自家種的新鮮玩意兒做出來的,那味道,外麵可吃不到。”書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睛裏充滿了好奇。


    有一次,書源跟著爺爺到廚房,看爺爺做地三鮮。爺爺先從菜籃子裏挑出幾個圓潤的土豆,用粗糙的大手把土豆皮仔細地削掉,然後切成均勻的小塊。土豆塊在案板上散發著淡淡的泥土清香。接著,爺爺拿起長長的茄子,茄子在爺爺手中像是一件藝術品,被切成大小適中的滾刀塊。青椒也被洗淨、切塊,那翠綠的顏色仿佛能滴出水來。


    書源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著,爺爺點燃爐灶,往鍋裏倒了一些油。當油開始微微冒煙時,爺爺把土豆塊放進鍋裏。土豆塊一下鍋,就發出歡快的“滋滋”聲,書源覺得那聲音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爺爺用鏟子不停地翻動著土豆,不一會兒,土豆的邊緣就變得微微金黃。


    爺爺把煎好的土豆塊盛出來,接著把茄子放進鍋裏。茄子就像一個小海綿,貪婪地吸收著鍋裏的油。爺爺耐心地翻炒著茄子,直到茄子的表皮起皺變軟。這時,爺爺又把青椒塊放進鍋裏,和茄子一起翻炒。青椒那獨特的清香瞬間彌漫開來。


    最後,爺爺把煎好的土豆塊再倒迴鍋裏,加入鹽、醬油等調料,還加了一點水,讓食材們在鍋裏小火燜煮一會兒。書源在一旁聞著那越來越濃鬱的香味,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爺爺把做好的地三鮮盛到盤子裏,書源迫不及待地用手捏起一塊土豆放進嘴裏。那口感,外焦裏嫩,帶著淡淡的鹹味和土豆本身的香甜;茄子軟軟糯糯,吸飽了調料的味道;青椒則保留著脆爽,三種食材搭配在一起,簡直是人間美味。


    隨著書源漸漸長大,他對地三鮮的喜愛愈發濃厚。他開始向爺爺請教製作地三鮮的技巧,爺爺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


    書源第一次嚐試自己做地三鮮的時候,滿懷信心卻又有些緊張。他學著爺爺的樣子,精心挑選了幾個土豆,削皮的時候卻不小心削到了自己的手指。他疼得皺了皺眉頭,但並沒有放棄。接著,他切土豆塊的時候,發現自己切得大小不太均勻,有的大有的小。


    切茄子的時候,他更是遇到了難題。茄子的形狀不規則,他掌握不好滾刀塊的切法,切出來的茄子塊奇形怪狀。但他想起爺爺的話:“做菜就和做人一樣,得有耐心。”於是,他深吸一口氣,重新調整了切法。


    當他把油倒進鍋裏,準備煎土豆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對火候的把握並不好。火太大了,土豆塊一下鍋就變得焦黑,他急忙把火調小,可是有些土豆塊已經被煎糊了。他有些懊惱,但還是繼續把剩下的土豆塊煎完。


    煎茄子的時候,由於茄子吸油太多,鍋裏的油不夠了,他又手忙腳亂地往鍋裏倒油。結果,油濺了出來,燙到了他的手臂。他疼得差點叫出聲來,但還是咬著牙堅持。


    當他把所有食材都放進鍋裏翻炒,加入調料後,發現自己鹽放多了。他心裏有些沮喪,不過還是把地三鮮盛了出來。看著自己做的這盤地三鮮,雖然賣相不太好,但是他還是鼓起勇氣嚐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鹹,土豆也有些焦糊,但他卻從中嚐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爺爺看到書源做的地三鮮,並沒有批評他,而是笑著說:“源兒啊,第一次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做菜這事兒,得多練。”書源聽了爺爺的話,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地三鮮做完美。


    從那以後,書源隻要有時間就會練習做地三鮮。他不斷地總結經驗,發現土豆塊切得大小均勻些,煎的時候受熱才會更均勻,不容易糊;茄子切之前可以先撒上一點鹽,醃製一會兒,這樣煎的時候就不會吸太多油;而火候的控製,則需要更加細心,要根據食材的變化及時調整。


    在書源上中學的時候,學校裏舉辦了一次美食文化節。書源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他想把地三鮮這道東北特色菜展示給同學們。


    美食文化節那天,書源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食材來到學校。他在臨時的小廚房裏開始忙碌起來。周圍的同學們都在做著各種各樣的美食,有西式的蛋糕,有南方的小吃,但書源的心思全在自己的地三鮮上。


    他熟練地削土豆皮、切土豆塊,然後把茄子切成漂亮的滾刀塊,青椒也切得整整齊齊。他點燃爐灶,倒入油,有條不紊地煎著土豆。這次,他煎的土豆塊色澤金黃,大小均勻。接著,他煎茄子和炒青椒,動作流暢自然。


    當他把做好的地三鮮端出來的時候,那濃鬱的香味瞬間吸引了周圍的同學們。同學們紛紛圍過來,看著這盤色澤誘人的地三鮮。一個同學好奇地問:“書源,這是什麽菜啊?看起來好特別。”


    書源自豪地說:“這是我們東北的地三鮮,是用土豆、茄子和青椒做的,可好吃了。”同學們紛紛拿起筷子品嚐。一個同學吃了一口後,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說:“哇,這個土豆好香啊,外焦裏嫩的,茄子也很軟糯,青椒很脆爽,三種味道混在一起真的很奇妙。”其他同學也紛紛點頭稱讚。


    書源的地三鮮在美食文化節上大受歡迎,他也因此獲得了“最佳特色美食獎”。當他拿著獎狀站在領獎台上的時候,他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更是對他熱愛家鄉美食、努力學習烹飪的一種認可。


    隨著年齡的增長,書源離開了小村莊,到城市裏去讀書、工作。在城市裏的生活雖然豐富多彩,但他始終忘不了家鄉的地三鮮。


    有一次,書源在城裏的出租屋裏特別想念家鄉的味道,於是決定自己做地三鮮。他跑到菜市場,精心挑選了土豆、茄子和青椒。可是,他發現城裏的土豆沒有家鄉的那種泥土氣息,茄子也沒有那麽新鮮,青椒的味道也似乎淡了一些。


    但他還是按照記憶中的方法做了起來。當他做好地三鮮,吃著的時候,雖然味道也還不錯,但卻總是缺少了家鄉的那種感覺。那一刻,他深切地體會到,家鄉的地三鮮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種對家鄉的思念,一種對兒時生活的懷念。


    書源在城裏交了一些朋友,有一次他邀請朋友們到家裏做客,他決定做地三鮮給朋友們嚐嚐。朋友們大多是南方人,對東北菜了解不多。


    書源在廚房裏忙碌著,朋友們在客廳裏聊天。當書源把地三鮮端上桌的時候,朋友們都被這道菜的色澤吸引住了。一個朋友問:“書源,這道菜看起來好有食欲啊,這都是什麽食材啊?”


    書源笑著介紹說:“這是我們東北的地三鮮,主要是由土豆、茄子和青椒做成的。這三種食材都是我們東北常見的,這道菜融合了它們的味道,可香了。”


    朋友們紛紛拿起筷子品嚐。一開始,朋友們還有些不習慣東北菜的口味,但慢慢地,他們就被地三鮮獨特的味道所吸引。一個朋友說:“這個茄子好特別啊,軟軟的很入味。”另一個朋友說:“土豆煎得恰到好處,外焦裏嫩的。”朋友們對地三鮮讚不絕口,書源也很開心,他覺得自己把家鄉的美食分享給了朋友們,讓他們感受到了東北菜的魅力。


    在工作中,書源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一段時間,他的工作壓力特別大,項目進展不順利,他感到很沮喪。迴到家後,他什麽都不想做,就躺在床上發呆。


    突然,他想起了家鄉的地三鮮,想起了爺爺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想起了那充滿溫馨的家。他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消沉下去,於是他起身,到廚房做了一盤地三鮮。


    在做地三鮮的過程中,他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他專注於每一個步驟,切菜、煎炒、調味,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著那嫋嫋升起的油煙飄散了。當他吃著自己做的地三鮮時,他重新找迴了力量和信心。他告訴自己,就像做地三鮮一樣,雖然過程中會遇到困難,但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成果。


    後來,書源的事業逐漸有了起色。他在城市裏站穩了腳跟,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沒有忘記家鄉的地三鮮。


    他經常會迴到家鄉,看望爺爺和村裏的鄉親們。每次迴去,他都會到菜園子裏摘些新鮮的土豆、茄子和青椒,然後做上一大盤地三鮮。他會和爺爺一起坐在院子裏,一邊吃著地三鮮,一邊分享著彼此的生活經曆。


    書源還會教村裏的孩子們做地三鮮,他希望這種家鄉的美食文化能夠傳承下去。他告訴孩子們:“這地三鮮啊,是我們東北的寶貝,它代表著我們東北的土地,代表著我們東北人的質樸和熱情。”


    孩子們圍在書源身邊,眼睛裏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他們跟著書源學習切菜、煎炒,就像當年書源跟著爺爺一樣。看著孩子們認真的樣子,書源仿佛看到了地三鮮在未來的日子裏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傳承和發展的希望。


    歲月在不經意間流逝,書源也從一個青澀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成熟的男人。但地三鮮這道菜始終伴隨著他,見證著他的成長、他的思念、他的堅持和他對家鄉的熱愛。它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書源與家鄉緊緊相連,無論他走到哪裏,都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和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食韻天下之天下美食的製饌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鑫淼森金木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鑫淼森金木水並收藏食韻天下之天下美食的製饌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