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衣冠上國
人間溫婉:素心已敬山河月 作者:款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台下的掌聲停下,溫婉才接著說道,“如今,我們走在寧縣的街頭,隨處可見洋品牌的店鋪,那些新奇的設計、獨特的風格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
但在追求時尚與潮流的同時,我們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孩子們可能會對國外的動漫角色、流行服飾趨之若鶩,卻對傳統漢服的樣式和背後的故事知之甚少。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大家想想,咱們的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穿著漢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創造了無數燦爛的文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哪一樣不是與漢服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端午,若能身著漢服去慶祝,那將是怎樣一番充滿古韻的景象。”
“就拿春節來說,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著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美好期許。如果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時刻,都穿上漢服,那不僅是對傳統節日的一種莊重致敬,更是在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讓那些外國友人看到,我們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從未忘記自己的文化之根。”
“而且,當我們自己對漢服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並且身體力行地去傳承,我們便能更加自信地麵對外來文化。不會因為新奇而盲目追捧,而是能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去吸收。
我們可以將漢服文化融入到現代生活中,比如舉辦漢服文化節、開設漢服體驗店、開展漢服主題的文化活動等等。這樣既能讓更多人了解漢服,也能為寧縣的文化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今天我選擇站在咱們長隴的文化廣場上和鄉親們說這些話,是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今天我穿著漢服上台,大家看到我的第一反應是溫婉是要給大家做表演嗎?”
“可如果我不是做表演,而是像古人那樣作為日常來穿的話,大家是不是會覺得很怪異?可因為大家都疼愛我,雖然覺得奇怪,但大家一定會包容我的特立獨行,誇讚我穿得好看,對不?”
所有人點頭。
他們是覺得奇怪,可就像溫婉所說,無論她做什麽奇怪的事在他們眼裏都是好的。
“那換一個人呢?不是我穿,而是在座的任何一人穿呢?喜歡穿漢服,天天穿漢服呢?”
順著溫婉的話,大家想了又想,將每天穿漢服的自己和別人套進去,都有一股怪異感。
誰敢穿?
隻怕最大的勇氣是在家裏試穿一下然後束之高閣。
特立獨行的事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做的。
大家都沉默了。
不可否認,誰都不想自己成為那個異類。
可漢服是他們的文化,是他們民族的符號,為何穿上漢服,卻會有種成為異類的不自在感?
溫婉看出了大家沉默下的疑惑。
“是不是會覺得那個人很奇怪?就是那個穿漢服的人也會有種莫名的不自在感?”
溫婉笑了笑,“其實早上換上這漢服的時候,我也挺不自在的,一是走起路來怕踩到裙擺,二是怕大家看到我時笑話我。”
“於是我想,我為何會這樣呢?”
溫婉的問題問進了大家的心裏,是啊,為何他們會這樣想呢?
“前麵我和大家分享了幾個朝代漢服的特點與意義,它擁有著久遠的曆史,我們知道它卻又不完全熟悉它。這是為何呢?”
“其實是因為我們經曆了漫長的時代變遷。工業革命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模式逐漸興起,工廠流水線作業,城市通勤等日常活動,要求人們的服裝具備高效便捷的特點。
而漢服寬袍大袖,穿著複雜,行動時諸多不便,難以滿足人們在工廠、辦公室等場景下快速行動與靈活操作的需求。相較於漢服,現代服裝如簡約的襯衫、幹練的西裝、實用的運動裝更契合人們快節奏的生活,能讓人們自由活動,提升工作與生活效率。”
溫婉頓了頓,“就這樣,現代服裝漸漸成為了人們工作生活的首要原則,漢服也漸漸退出了它漫長的曆史舞台。”
所有人恍然大悟,原來漢服是這樣慢慢被取代的。
溫婉接著道,“再來就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隨著列強的侵略和全球化進程湧入華國。西方服裝的立體剪裁、簡約設計風格與新穎麵料,吸引著追求時尚與變革的華人。
西方服裝帶來全新審美觀念,人們的逐步接受並喜愛,讓西式服裝在國際社交場合廣泛流行。我們的國人為了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外交、商務等活動,也開始選擇西式現代服裝作為正式著裝。而這,也恰恰是我們對本土服飾不自信的反映。”
是啊,那時的人們,都以西式服裝為潮流,而漢服甚至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封建束縛的一種象征,被人們摒棄,被人們避之唯恐不及。
可漢服真的是封建束縛嗎?
所有人都看著溫婉,想從她嘴裏聽到心裏的答案。
“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漢服,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外在體現,是曆史與文化交織的瑰寶。在漫長歲月裏,它承載的是禮儀之邦的風範,是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不是動亂時代推崇西方文化時的思想束縛,而是千年華夏文明傳承至今的鮮活脈絡,是我們與先輩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溫婉目光熠熠,言辭鏗鏘有力。
“漢服的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先輩們的哲思與智慧。交領右衽,代表著對傳統禮儀的尊崇,那是一種謙遜、內斂的處世態度;寬袍大袖,並非行動不便的累贅,而是展現出一種豁達、包容的胸懷,恰似我們華夏民族海納百川的氣度。”
“當我們穿上漢服,不僅僅是身著一件衣裳,更是在接續一段被歲月塵封的記憶。從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百姓,到朝堂之上意氣風發的官員,漢服見證了我們民族的興衰榮辱,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
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每一次觸摸那細膩的麵料,每一次整理那精致的衣帶,都是在與先輩們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它,如何是封建束縛的枷鎖?如何是落後守舊的代表?如何是該被遺忘的存在?”
但在追求時尚與潮流的同時,我們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孩子們可能會對國外的動漫角色、流行服飾趨之若鶩,卻對傳統漢服的樣式和背後的故事知之甚少。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大家想想,咱們的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穿著漢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創造了無數燦爛的文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哪一樣不是與漢服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端午,若能身著漢服去慶祝,那將是怎樣一番充滿古韻的景象。”
“就拿春節來說,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著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美好期許。如果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時刻,都穿上漢服,那不僅是對傳統節日的一種莊重致敬,更是在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讓那些外國友人看到,我們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從未忘記自己的文化之根。”
“而且,當我們自己對漢服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並且身體力行地去傳承,我們便能更加自信地麵對外來文化。不會因為新奇而盲目追捧,而是能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去吸收。
我們可以將漢服文化融入到現代生活中,比如舉辦漢服文化節、開設漢服體驗店、開展漢服主題的文化活動等等。這樣既能讓更多人了解漢服,也能為寧縣的文化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今天我選擇站在咱們長隴的文化廣場上和鄉親們說這些話,是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今天我穿著漢服上台,大家看到我的第一反應是溫婉是要給大家做表演嗎?”
“可如果我不是做表演,而是像古人那樣作為日常來穿的話,大家是不是會覺得很怪異?可因為大家都疼愛我,雖然覺得奇怪,但大家一定會包容我的特立獨行,誇讚我穿得好看,對不?”
所有人點頭。
他們是覺得奇怪,可就像溫婉所說,無論她做什麽奇怪的事在他們眼裏都是好的。
“那換一個人呢?不是我穿,而是在座的任何一人穿呢?喜歡穿漢服,天天穿漢服呢?”
順著溫婉的話,大家想了又想,將每天穿漢服的自己和別人套進去,都有一股怪異感。
誰敢穿?
隻怕最大的勇氣是在家裏試穿一下然後束之高閣。
特立獨行的事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做的。
大家都沉默了。
不可否認,誰都不想自己成為那個異類。
可漢服是他們的文化,是他們民族的符號,為何穿上漢服,卻會有種成為異類的不自在感?
溫婉看出了大家沉默下的疑惑。
“是不是會覺得那個人很奇怪?就是那個穿漢服的人也會有種莫名的不自在感?”
溫婉笑了笑,“其實早上換上這漢服的時候,我也挺不自在的,一是走起路來怕踩到裙擺,二是怕大家看到我時笑話我。”
“於是我想,我為何會這樣呢?”
溫婉的問題問進了大家的心裏,是啊,為何他們會這樣想呢?
“前麵我和大家分享了幾個朝代漢服的特點與意義,它擁有著久遠的曆史,我們知道它卻又不完全熟悉它。這是為何呢?”
“其實是因為我們經曆了漫長的時代變遷。工業革命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模式逐漸興起,工廠流水線作業,城市通勤等日常活動,要求人們的服裝具備高效便捷的特點。
而漢服寬袍大袖,穿著複雜,行動時諸多不便,難以滿足人們在工廠、辦公室等場景下快速行動與靈活操作的需求。相較於漢服,現代服裝如簡約的襯衫、幹練的西裝、實用的運動裝更契合人們快節奏的生活,能讓人們自由活動,提升工作與生活效率。”
溫婉頓了頓,“就這樣,現代服裝漸漸成為了人們工作生活的首要原則,漢服也漸漸退出了它漫長的曆史舞台。”
所有人恍然大悟,原來漢服是這樣慢慢被取代的。
溫婉接著道,“再來就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隨著列強的侵略和全球化進程湧入華國。西方服裝的立體剪裁、簡約設計風格與新穎麵料,吸引著追求時尚與變革的華人。
西方服裝帶來全新審美觀念,人們的逐步接受並喜愛,讓西式服裝在國際社交場合廣泛流行。我們的國人為了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外交、商務等活動,也開始選擇西式現代服裝作為正式著裝。而這,也恰恰是我們對本土服飾不自信的反映。”
是啊,那時的人們,都以西式服裝為潮流,而漢服甚至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封建束縛的一種象征,被人們摒棄,被人們避之唯恐不及。
可漢服真的是封建束縛嗎?
所有人都看著溫婉,想從她嘴裏聽到心裏的答案。
“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漢服,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外在體現,是曆史與文化交織的瑰寶。在漫長歲月裏,它承載的是禮儀之邦的風範,是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不是動亂時代推崇西方文化時的思想束縛,而是千年華夏文明傳承至今的鮮活脈絡,是我們與先輩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溫婉目光熠熠,言辭鏗鏘有力。
“漢服的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先輩們的哲思與智慧。交領右衽,代表著對傳統禮儀的尊崇,那是一種謙遜、內斂的處世態度;寬袍大袖,並非行動不便的累贅,而是展現出一種豁達、包容的胸懷,恰似我們華夏民族海納百川的氣度。”
“當我們穿上漢服,不僅僅是身著一件衣裳,更是在接續一段被歲月塵封的記憶。從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百姓,到朝堂之上意氣風發的官員,漢服見證了我們民族的興衰榮辱,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
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每一次觸摸那細膩的麵料,每一次整理那精致的衣帶,都是在與先輩們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它,如何是封建束縛的枷鎖?如何是落後守舊的代表?如何是該被遺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