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是與先輩的對話
人間溫婉:素心已敬山河月 作者:款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溫婉朝害羞起來的花嬸眨了眨眼,才對大家繼續道,“在過去,普通百姓日常勞作時所穿的漢服,和咱們現在看到的那些華麗款式有很大不同。”
溫婉稍稍整理了一下裙擺,娓娓道來:“像咱們今天看到的很多漢服,比如我身上這件齊胸襦裙,更偏向於禮服性質,多在重要場合穿著。
而古代勞動人民為了方便勞作,他們的漢服款式簡潔、利落。就拿上衣來說,通常是短款的,長度大概到腰部附近,這樣彎腰、抬手都不會受到太多束縛。
下裝呢,一般是較為寬鬆的褲子,或者是把裙子撩起來係在腰間,形成類似圍裙的樣式,既能遮住腿部,又不妨礙活動。”
說著,溫婉模仿起古代勞動者的穿著動作,她把裙擺向上提起,在腰間打了個結,展示出裙擺被固定後的樣子,“大家看,這樣一來,走路、幹活都輕鬆多了。而且,古代勞動者的漢服在材質上也多選用耐磨、透氣的布料,像粗布麻衣,成本低又實用,非常適合長時間勞作。”
台下的村民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思索。
一位年輕小夥忍不住提問:“溫婉,那照您這麽說,古代幹活穿的漢服和咱們現在穿的日常衣服,有啥不一樣啊?感覺也挺方便的。”
溫婉微笑著解釋道:“這區別可大了去了。雖然古代勞作漢服和現代日常服裝都追求便捷性,但在設計理念和文化內涵上有著本質差異。現代服裝更多是基於工業化生產和當下流行趨勢設計的,注重實用性和時尚感。
而古代漢服,哪怕是最普通的勞作款式,都遵循著傳統的禮儀規範和審美觀念。比如,漢服的裁剪方式講究對稱、平整,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萬物和諧統一的理解。它的領口、袖口、裙擺等部位,都有特定的形製和裝飾,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
她指了指自己衣服上的刺繡,繼續說道:“就像這刺繡,在古代可不隻是為了好看,不同的圖案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祝福和期望。而且,漢服的穿著方式也有一定規矩,從穿衣順序到係帶方法,都有講究。這一係列的設計和規矩,都是咱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現代服裝所沒有的。”
村民們紛紛點頭,對溫婉的話表示理解。
常六叔感慨道:“聽你這麽一說,這漢服裏的學問還真不少。以前隻覺得好看,沒想到背後還有這麽多門道。”
溫婉微笑著迴應常六叔的感慨,接著說道:“常六叔,您說得沒錯,漢服的學問深著呢。就拿漢服的演變來說,它貫穿了咱們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曆史。
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漢服就已初現雛形,曆經周、秦、漢、唐、宋、明等各個朝代,不斷發展變化,每一個階段都烙印著當時社會的獨特印記。”
因為準備倡議大家一起穿漢服迎春節,溫婉特地惡補了一番漢服的演變曆史。
她繼續道,“在周朝,漢服被納入了嚴格的禮儀製度,不同階層、不同場合所穿著的服飾都有明確規定,這體現了當時對禮儀秩序的重視,它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社會等級與身份的象征。
到了秦朝,秦皇統一六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漢服在這一時期也趨向於統一規範,顏色尚黑,體現出秦朝統治者對五行學說的尊崇 。”
“而在漢朝,因為國力強盛,絲綢之路的開辟讓漢服文化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漢服的款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服飾麵料也更加精美,此時的漢服不僅是國內民眾的日常穿著,更是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
“至於唐朝,那是一個開放包容、文化繁榮的時代,漢服受胡服等多民族服飾文化的影響,呈現出獨特的風格。
就像我身上這件齊胸襦裙,在唐朝極為流行,它的領口低袒,衣袖寬大,色彩鮮豔,展現出唐朝女性自信、開放的精神風貌,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緊密相連。”
“再來是宋朝,當時理學盛行,人們的思想觀念相對保守,漢服的款式也變得更加簡約、質樸,注重線條的流暢和整體的協調性,體現出宋人對自然、含蓄之美的追求。
而來到明朝,卻又恢複了漢家衣冠製度,這時漢服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出現了許多獨特的款式,如飛魚服、曳撒等,展現了明朝的威嚴與繁榮。”
溫婉侃侃而談,聽得台下的村民一愣一愣的。
這漢服竟這麽多講究?
“這些不同時期的漢服,不僅僅是一件件衣物,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曆史記憶、文化傳承和精神內涵。每一個款式、每一種顏色、每一處刺繡,都與華夏傳統文化息息相關。通過了解漢服,我們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先輩們的智慧、審美和價值觀。”
“如今,咱們寧縣經濟發展起來了,國外的品牌企業進駐我們寧縣,也是看中了寧縣發展的商機。對外國企業的到來,我們是開放的,也是歡迎的。
然而他們也帶來了他們的外來文化,走進全球化的寧縣,讓這些新奇獨特的文化不斷湧入,讓我們很容易在這股浪潮中迷失自我。
我曾在河洛大學裏說過,‘當我們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可以從容不迫時,當我們可以用開放的胸懷接納外來文化的精華,又能堅定地輸出華夏優秀傳統文化時,當我們不盲目排外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以平等自信的態度與世界對話時,我們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溫婉看著鄉親們頓了頓,“用一句通俗易懂點的話來總結,就是我們得先認識咱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愛護它傳承它發揚它。”
“它是什麽?”
“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魂,是我們之所以為華夏子孫的身份證明。”溫婉目光堅定地說道,“漢服,便是這其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符號。當我們身著漢服,我們是在與千年前的先輩對話,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
所有人都靜靜地看著溫婉,不可否認,溫婉的話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他們雖然文化不高,可他們都有一顆質樸愛國的心,漢服他們都認識,可他們隻把它當成古人才會穿的服飾,把它當成戲服。
可溫婉告訴他們,這漢服是民族的傳承,是跨越時空與先輩的對話時,他們的心都熱燙了起來。
誰不愛自己的民族?
誰家老祖宗千辛萬苦留下來的寶貝會不珍惜?
台下掌聲雷動,看向溫婉的眼光更加熾熱。
趙恆熙將溫婉的話以及現場觀眾的反應一一記錄了下來。
她想,除夕那天,她也得搞套漢服來穿穿。
溫婉稍稍整理了一下裙擺,娓娓道來:“像咱們今天看到的很多漢服,比如我身上這件齊胸襦裙,更偏向於禮服性質,多在重要場合穿著。
而古代勞動人民為了方便勞作,他們的漢服款式簡潔、利落。就拿上衣來說,通常是短款的,長度大概到腰部附近,這樣彎腰、抬手都不會受到太多束縛。
下裝呢,一般是較為寬鬆的褲子,或者是把裙子撩起來係在腰間,形成類似圍裙的樣式,既能遮住腿部,又不妨礙活動。”
說著,溫婉模仿起古代勞動者的穿著動作,她把裙擺向上提起,在腰間打了個結,展示出裙擺被固定後的樣子,“大家看,這樣一來,走路、幹活都輕鬆多了。而且,古代勞動者的漢服在材質上也多選用耐磨、透氣的布料,像粗布麻衣,成本低又實用,非常適合長時間勞作。”
台下的村民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思索。
一位年輕小夥忍不住提問:“溫婉,那照您這麽說,古代幹活穿的漢服和咱們現在穿的日常衣服,有啥不一樣啊?感覺也挺方便的。”
溫婉微笑著解釋道:“這區別可大了去了。雖然古代勞作漢服和現代日常服裝都追求便捷性,但在設計理念和文化內涵上有著本質差異。現代服裝更多是基於工業化生產和當下流行趨勢設計的,注重實用性和時尚感。
而古代漢服,哪怕是最普通的勞作款式,都遵循著傳統的禮儀規範和審美觀念。比如,漢服的裁剪方式講究對稱、平整,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萬物和諧統一的理解。它的領口、袖口、裙擺等部位,都有特定的形製和裝飾,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
她指了指自己衣服上的刺繡,繼續說道:“就像這刺繡,在古代可不隻是為了好看,不同的圖案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祝福和期望。而且,漢服的穿著方式也有一定規矩,從穿衣順序到係帶方法,都有講究。這一係列的設計和規矩,都是咱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現代服裝所沒有的。”
村民們紛紛點頭,對溫婉的話表示理解。
常六叔感慨道:“聽你這麽一說,這漢服裏的學問還真不少。以前隻覺得好看,沒想到背後還有這麽多門道。”
溫婉微笑著迴應常六叔的感慨,接著說道:“常六叔,您說得沒錯,漢服的學問深著呢。就拿漢服的演變來說,它貫穿了咱們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曆史。
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漢服就已初現雛形,曆經周、秦、漢、唐、宋、明等各個朝代,不斷發展變化,每一個階段都烙印著當時社會的獨特印記。”
因為準備倡議大家一起穿漢服迎春節,溫婉特地惡補了一番漢服的演變曆史。
她繼續道,“在周朝,漢服被納入了嚴格的禮儀製度,不同階層、不同場合所穿著的服飾都有明確規定,這體現了當時對禮儀秩序的重視,它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社會等級與身份的象征。
到了秦朝,秦皇統一六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漢服在這一時期也趨向於統一規範,顏色尚黑,體現出秦朝統治者對五行學說的尊崇 。”
“而在漢朝,因為國力強盛,絲綢之路的開辟讓漢服文化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漢服的款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服飾麵料也更加精美,此時的漢服不僅是國內民眾的日常穿著,更是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
“至於唐朝,那是一個開放包容、文化繁榮的時代,漢服受胡服等多民族服飾文化的影響,呈現出獨特的風格。
就像我身上這件齊胸襦裙,在唐朝極為流行,它的領口低袒,衣袖寬大,色彩鮮豔,展現出唐朝女性自信、開放的精神風貌,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緊密相連。”
“再來是宋朝,當時理學盛行,人們的思想觀念相對保守,漢服的款式也變得更加簡約、質樸,注重線條的流暢和整體的協調性,體現出宋人對自然、含蓄之美的追求。
而來到明朝,卻又恢複了漢家衣冠製度,這時漢服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出現了許多獨特的款式,如飛魚服、曳撒等,展現了明朝的威嚴與繁榮。”
溫婉侃侃而談,聽得台下的村民一愣一愣的。
這漢服竟這麽多講究?
“這些不同時期的漢服,不僅僅是一件件衣物,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曆史記憶、文化傳承和精神內涵。每一個款式、每一種顏色、每一處刺繡,都與華夏傳統文化息息相關。通過了解漢服,我們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先輩們的智慧、審美和價值觀。”
“如今,咱們寧縣經濟發展起來了,國外的品牌企業進駐我們寧縣,也是看中了寧縣發展的商機。對外國企業的到來,我們是開放的,也是歡迎的。
然而他們也帶來了他們的外來文化,走進全球化的寧縣,讓這些新奇獨特的文化不斷湧入,讓我們很容易在這股浪潮中迷失自我。
我曾在河洛大學裏說過,‘當我們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可以從容不迫時,當我們可以用開放的胸懷接納外來文化的精華,又能堅定地輸出華夏優秀傳統文化時,當我們不盲目排外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以平等自信的態度與世界對話時,我們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溫婉看著鄉親們頓了頓,“用一句通俗易懂點的話來總結,就是我們得先認識咱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愛護它傳承它發揚它。”
“它是什麽?”
“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魂,是我們之所以為華夏子孫的身份證明。”溫婉目光堅定地說道,“漢服,便是這其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符號。當我們身著漢服,我們是在與千年前的先輩對話,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
所有人都靜靜地看著溫婉,不可否認,溫婉的話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他們雖然文化不高,可他們都有一顆質樸愛國的心,漢服他們都認識,可他們隻把它當成古人才會穿的服飾,把它當成戲服。
可溫婉告訴他們,這漢服是民族的傳承,是跨越時空與先輩的對話時,他們的心都熱燙了起來。
誰不愛自己的民族?
誰家老祖宗千辛萬苦留下來的寶貝會不珍惜?
台下掌聲雷動,看向溫婉的眼光更加熾熱。
趙恆熙將溫婉的話以及現場觀眾的反應一一記錄了下來。
她想,除夕那天,她也得搞套漢服來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