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屬於我們的守護神
人間溫婉:素心已敬山河月 作者:款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台下的人靜靜地聽著,各有所思。
溫婉繼續道,“比如曾經,春節前夕,全家老小一起動手,剪裁彩紙、書寫春聯,每一筆每一劃都飽含著對新年的期盼,那親手製作的春聯,貼在門上,仿佛能將一年的好運都迎進家門。
可如今,大多春聯都變成了流水線產品,少了那份親手書寫的溫度與心意。
再如端午節,過去人們會早早起床,去采摘帶著露水的艾草,掛在門前,以驅邪祈福。
孩子們還會佩戴上精心縫製的香囊,裏麵填充著各種香料,香氣縈繞,既美觀又寓意著健康平安。
但現在,這些充滿儀式感的舉動,在很多地方都已慢慢被淡化。
可這些儀式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我們與祖先對話的紐帶,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環節。
每一個儀式背後,都承載著先輩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子孫後代的諄諄教誨。
因此這些傳統儀式的消逝,就像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漸漸蒙塵的明珠,實在令人惋惜。”
“可為什麽他們會消失?僅僅是因為洋節的出現嗎?在我看來,並不如此。”
溫婉的聲音輕柔,可在禮堂裏卻聽起來格外清晰,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緊緊揪住了每個人的心。
“或許講到這裏,會有年輕人嘀咕,溫婉不會是不讓我們過聖誕節吧?溫婉不會是要怪我們過洋節吧?溫婉不會是想對我們囉哩吧嗦說教吧?”
溫婉看向學生,那眼神好像看透了他們內心的想法。
學生們都笑了,為溫婉的直白。
溫婉也朝他們笑了。
“我站在這裏,尊重每一個個體對快樂的尋求,也尊重任何一種外來文化在我們華國裏流傳。”
“可流傳,不是入侵!不是他們的文化特別香,我們的文化就不值一提!不是扭曲曆史事實的抹黑,更不是將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傳統儀式棄如敝履。”
溫婉神色嚴肅,目光灼灼地掃過台下的學生們。
他們對上溫婉的眼神,莫名不敢直視。
“我們不排斥洋節,過聖誕節,吃火雞,扮聖誕老人,這都無可厚非,它可以是生活的調味劑,給我們帶來別樣的歡樂。
但我們要清楚,洋節是他們文化的載體,我們在感受那份歡樂時,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之根。”
“什麽是我們的文化之根?”
溫婉聲音清朗,“它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鄉情懷,是鐫刻在每個華夏子孫靈魂深處對故土的眷戀與熱愛;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春節傳承千年的辭舊迎新與美好祈願;是‘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裏,端午節對愛國精神的追思與傳承。
文化之根,深植於華夏民族悠久的曆史長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們的傳統節日與儀式,便是這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們承載著先輩的智慧,凝聚著民族的情感,是我們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然而,當下部分傳統儀式的消逝,這背後,是快節奏生活對傳統文化空間的擠壓,是消費主義浪潮下對傳統價值的衝擊。
但我們應知道‘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守護文化之根,就是在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在築牢民族複興的文化基石。”
“可如何守護?談何守護?”
“我想應該是民族意識的覺醒,是懂得區分內外本質的覺悟。”
“今晚是西方文化裏頗具有意義的平安夜,他們有他們信仰的聖誕老人守護。可你們知道嗎?守護我們平安的從來就不是什麽聖誕老人。”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守護我們的是無數仁人誌士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所鑄就的精神長城。”
溫婉神情莊重,“古有嶽飛精忠報國,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邁,扞衛國家尊嚴;近有林則徐虎門銷煙,秉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抵禦外敵入侵。
更有譚嗣同獄中題壁,抱定‘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決絕,警醒世人奮進;亦有詹天佑勇挑重擔,憑借‘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的抱負,為民族爭氣;還有趙一曼寧死不屈,懷著‘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無畏,彰顯民族氣節。
他們,是不同時代的璀璨星辰,以各自的方式,為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存續,奉獻出全部力量,成為華夏民族精神長河中不朽的豐碑。”
“他們,就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守護我們平安與希望的真正力量。
在民族危亡之際,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讚歌,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如此,我們怎能輕易忘記?怎能輕言忘記?怎可隨意忘記?”
“再來,不說曆史,就說當下,我們的守護神,難道不是那用平凡身軀為我們擋住了熾熱的危險,守護著萬家燈火安寧的消防員嗎?
難道不是那群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高山海島,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祖國的邊疆,以鋼鐵般的意誌,抵禦著外部的威脅,扞衛著國家的主權與尊嚴,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書寫著保家衛國的壯麗詩篇,讓我們能在和平的藍天下自由生活的人民子弟兵嗎?”
難道不是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日夜堅守崗位,用正義和擔當,守護著社會的安定,讓我們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裏都能安心前行的人民警察嗎?”
溫婉接連幾個抑揚頓挫的“難道”,讓整個禮堂徹底安靜了下來。
旋即響起了翻天倒海的掌聲。
是啊!他們的守護神,從來就不是什麽聖誕老人,而是那些逆行而上的消防員,是那些堅毅地保家衛國的軍人,是他們的人民警察。
溫婉繼續道,“比如曾經,春節前夕,全家老小一起動手,剪裁彩紙、書寫春聯,每一筆每一劃都飽含著對新年的期盼,那親手製作的春聯,貼在門上,仿佛能將一年的好運都迎進家門。
可如今,大多春聯都變成了流水線產品,少了那份親手書寫的溫度與心意。
再如端午節,過去人們會早早起床,去采摘帶著露水的艾草,掛在門前,以驅邪祈福。
孩子們還會佩戴上精心縫製的香囊,裏麵填充著各種香料,香氣縈繞,既美觀又寓意著健康平安。
但現在,這些充滿儀式感的舉動,在很多地方都已慢慢被淡化。
可這些儀式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我們與祖先對話的紐帶,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環節。
每一個儀式背後,都承載著先輩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子孫後代的諄諄教誨。
因此這些傳統儀式的消逝,就像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漸漸蒙塵的明珠,實在令人惋惜。”
“可為什麽他們會消失?僅僅是因為洋節的出現嗎?在我看來,並不如此。”
溫婉的聲音輕柔,可在禮堂裏卻聽起來格外清晰,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緊緊揪住了每個人的心。
“或許講到這裏,會有年輕人嘀咕,溫婉不會是不讓我們過聖誕節吧?溫婉不會是要怪我們過洋節吧?溫婉不會是想對我們囉哩吧嗦說教吧?”
溫婉看向學生,那眼神好像看透了他們內心的想法。
學生們都笑了,為溫婉的直白。
溫婉也朝他們笑了。
“我站在這裏,尊重每一個個體對快樂的尋求,也尊重任何一種外來文化在我們華國裏流傳。”
“可流傳,不是入侵!不是他們的文化特別香,我們的文化就不值一提!不是扭曲曆史事實的抹黑,更不是將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傳統儀式棄如敝履。”
溫婉神色嚴肅,目光灼灼地掃過台下的學生們。
他們對上溫婉的眼神,莫名不敢直視。
“我們不排斥洋節,過聖誕節,吃火雞,扮聖誕老人,這都無可厚非,它可以是生活的調味劑,給我們帶來別樣的歡樂。
但我們要清楚,洋節是他們文化的載體,我們在感受那份歡樂時,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之根。”
“什麽是我們的文化之根?”
溫婉聲音清朗,“它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鄉情懷,是鐫刻在每個華夏子孫靈魂深處對故土的眷戀與熱愛;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春節傳承千年的辭舊迎新與美好祈願;是‘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裏,端午節對愛國精神的追思與傳承。
文化之根,深植於華夏民族悠久的曆史長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們的傳統節日與儀式,便是這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們承載著先輩的智慧,凝聚著民族的情感,是我們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然而,當下部分傳統儀式的消逝,這背後,是快節奏生活對傳統文化空間的擠壓,是消費主義浪潮下對傳統價值的衝擊。
但我們應知道‘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守護文化之根,就是在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在築牢民族複興的文化基石。”
“可如何守護?談何守護?”
“我想應該是民族意識的覺醒,是懂得區分內外本質的覺悟。”
“今晚是西方文化裏頗具有意義的平安夜,他們有他們信仰的聖誕老人守護。可你們知道嗎?守護我們平安的從來就不是什麽聖誕老人。”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守護我們的是無數仁人誌士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所鑄就的精神長城。”
溫婉神情莊重,“古有嶽飛精忠報國,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邁,扞衛國家尊嚴;近有林則徐虎門銷煙,秉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抵禦外敵入侵。
更有譚嗣同獄中題壁,抱定‘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決絕,警醒世人奮進;亦有詹天佑勇挑重擔,憑借‘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的抱負,為民族爭氣;還有趙一曼寧死不屈,懷著‘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無畏,彰顯民族氣節。
他們,是不同時代的璀璨星辰,以各自的方式,為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存續,奉獻出全部力量,成為華夏民族精神長河中不朽的豐碑。”
“他們,就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守護我們平安與希望的真正力量。
在民族危亡之際,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讚歌,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如此,我們怎能輕易忘記?怎能輕言忘記?怎可隨意忘記?”
“再來,不說曆史,就說當下,我們的守護神,難道不是那用平凡身軀為我們擋住了熾熱的危險,守護著萬家燈火安寧的消防員嗎?
難道不是那群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高山海島,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祖國的邊疆,以鋼鐵般的意誌,抵禦著外部的威脅,扞衛著國家的主權與尊嚴,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書寫著保家衛國的壯麗詩篇,讓我們能在和平的藍天下自由生活的人民子弟兵嗎?”
難道不是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日夜堅守崗位,用正義和擔當,守護著社會的安定,讓我們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裏都能安心前行的人民警察嗎?”
溫婉接連幾個抑揚頓挫的“難道”,讓整個禮堂徹底安靜了下來。
旋即響起了翻天倒海的掌聲。
是啊!他們的守護神,從來就不是什麽聖誕老人,而是那些逆行而上的消防員,是那些堅毅地保家衛國的軍人,是他們的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