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為草原冬日扣邊之事,朝廷大軍壓境,欲要討個說法。
謝灝依舊是做著清閑的紫薇郎,雖說偶爾參與小聚,卻並未參與進朝堂大事內。
【宿主,是不是……有哪裏不對啊?】0231開始緊張了。
[你緊張什麽,官場又與我們的任務無關。]謝灝依舊是笑吟吟模樣,每日參與同僚們各種名堂的聚會,下班了還有弟弟可以玩,膩了就去後院看香香軟軟的妹妹,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
這一年的六月,於夫人入京,暫住威遠侯府。
於夫人此行為的就是謝沁的婚事,兩家已經在麵子光鮮的同時盡量加快速度了,而如今老夫人整日臥床,都生怕就在成婚前沒了,到時候一守孝,反而耽擱了時間。
謝沁溫柔端莊,麵麵俱到,在這段時間裏很快就刷滿了於夫人的好感——上迴來畢竟還是太匆忙,雖說滿意這個兒媳,到底相處時日不長。
如今處了半個月,看謝沁這樣處事,直喜得於夫人拉著她的手,婆媳倆個相處極好,倒惹得親娘侯夫人吃味。
定下了日子,於夫人離去又百般不舍,恨不得日子過得快些,好叫她的兒媳婦快些進門,不過也沒當麵說,不然定能將侯夫人氣得要撕她的嘴,謝沁是蘇安雪第二個孩子,也是頭一個女兒,從小在身邊養大,這就要嫁出去了。
送完於夫人迴來,侯夫人還叫來她生的四個兒女,摟著一個也不肯放手,這時倒是沒有平時的貴婦人風範了,倒像那西方龍,死死守著珍寶一般。
謝灝和謝沁哄了好久,方才各自迴去了,還留了謝漪今日不迴西跨院,就在正房睡,反正侯爺也不來,夫人自己憑著心意做主。
而病重的老夫人也把兒孫們叫到了身前。
無論侯爺夫人還是家裏的所有子女,一個也不缺。不肯叫江南那些人來,為著那些隻是當親戚處著的庶子女,老夫人一生親生兒女四子二女,除卻這一個幼子都戰死了。
“趁著我如今還有氣力說話,便把這些箱籠都分了罷!”老夫人被扶著靠在引枕上,身旁還有婢女扶著,說話雖洪亮,卻有些中氣不足。她出身富貴,嫁妝便有許多,而先侯爺更是愛重妻子,為此私產頗豐。
她並沒有念出來那許多資產,而是先拿了兩份單子,讓謝灝和謝沁各抽一份:“我大孫兒和大孫女兒是長孫、長孫女,先抽。”
然後又拿出來四份單子,讓三個孫兒和謝漪抽了:“小四聰慧,和幾個弟弟一起抽罷。”
最後才是三份單子,讓三個女孩兒各抽了一份:“大頭我分完了,眼見著往後也難再有了,就都分給這幾個孫兒孫女,幺兒可有意見?”
老侯爺自然不敢質疑,雖說誰都看得出來,這幾份單子必定東西多少是不一樣的,老太太偏著誰,是一清二楚。
“既如此,大頭分完了,我這兒另有餘出來二十萬兩銀,九個孩子,各得兩萬兩。”老太太又拿出來一疊銀票,就讓人近前來,她再遞出去,“餘下兩萬兩,一萬兩歸幺兒,一萬兩歸你媳婦。”
到這兒幾乎就是全分完了,老太太又說,“我屋裏這些剩下的零碎兒,除卻要陪我老婆子下去的,也都歸了幺兒媳婦罷。你莫要不服氣,給你媳婦還是你,最後都是到了兒女手中。”
說歸說,老太太的意思其實大家都看得明白,就是信不過老侯爺對妾室比對正妻還好,不想叫她的東西被她們沾了。
外頭候著的大姨娘苗氏手裏帕子都要絞碎了,二姨娘汪氏想著比她兒子好的是嫡長子嫡長女,就算嫡女和她兒子得了一樣的東西,也沒吃什麽虧,反而很高興;三姨娘林氏向來隻愛吟風詠月,是半點兒不在意這些;四姨娘鍾氏倒是還一副不爭不搶的模樣,但是誰不知道除了夫人就她有一兒一女,看得苗氏都要嘔死了。
到最後分完也沒過多久,老太太又讓所有人散了,留下謝灝謝沁和侯夫人說話。
“我知道,這些年是苦了你了。”老太太輕歎一口氣,力氣也很小,說話聲輕得像一陣風拂過。
“我兒對侯府有心而無功,但是在私事上卻很不好看。”老夫人也看得清楚,這個兒子眼裏隻有功名利祿,可是對家裏人卻實在不算好,“安雪,你是好孩子,是我對不住你。”
“家裏幾個孩子你都教養得很好,隻有二丫頭,有些像她姨娘,卻又不會裝。盡早嫁出去也好,那家人過幾年就要離京了,不會鬧將得難看。”
“你是個聰明孩子,我再沒什麽要叮囑你的了,隻可惜灝兒隻怕要被我帶累,晚些找媳婦。”
她又絮絮叨叨說了許多事,雖沒再說什麽重要的,條理依舊清晰,即使身子不好了,腦子也沒糊塗過。
第二日老太太就將謝沁攆迴了她自己的院子,都說人將死時會有死氣病氣,怕她待在身邊,沾了不好的東西。
到了七月,謝沁就嫁了出去,謝灝背著她上了馬車,嫁衣的珠光寶氣閃得人睜不開眼,眼前一片水霧蒙蒙。
謝沁是遠嫁,沒法迴門,家中幼弟都小,謝灝偏偏請不來假,這一麵也許今生就難再見,即使知道於家是好人家,又怎會不憂心。
八月底,老夫人去世。
老侯爺堅持在京城守孝,不迴祖籍一步。
謝灝丁憂一年,他叮囑弟弟們莫要忘記刻苦讀書,選擇了獨自扶靈迴南。
【宿主???】0231大驚失色。
【你怎麽就丁憂了啊宿主!!】
[……0231,祖父母去世要守一年孝,孝期是需要丁憂的。乖,繼續睡去吧你。]
十月底,草原大捷,與本朝簽訂盟約,往後十年內每年上供千頭肥羊,購羊仍不變,五十年內不得進入中原。
此時謝灝已經在原主的故土待了許久,祖母的屋子正是原主最後的喪生之處,他拜訪了族內親戚,因在孝期,隻向當地官員遞書問候,並未上門拜訪。
等待修葺過祖墳,每七日祭奠一次祖母,待祖母七七過後,他便啟程返迴京城,準備在京城守孝。
謝灝依舊是做著清閑的紫薇郎,雖說偶爾參與小聚,卻並未參與進朝堂大事內。
【宿主,是不是……有哪裏不對啊?】0231開始緊張了。
[你緊張什麽,官場又與我們的任務無關。]謝灝依舊是笑吟吟模樣,每日參與同僚們各種名堂的聚會,下班了還有弟弟可以玩,膩了就去後院看香香軟軟的妹妹,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
這一年的六月,於夫人入京,暫住威遠侯府。
於夫人此行為的就是謝沁的婚事,兩家已經在麵子光鮮的同時盡量加快速度了,而如今老夫人整日臥床,都生怕就在成婚前沒了,到時候一守孝,反而耽擱了時間。
謝沁溫柔端莊,麵麵俱到,在這段時間裏很快就刷滿了於夫人的好感——上迴來畢竟還是太匆忙,雖說滿意這個兒媳,到底相處時日不長。
如今處了半個月,看謝沁這樣處事,直喜得於夫人拉著她的手,婆媳倆個相處極好,倒惹得親娘侯夫人吃味。
定下了日子,於夫人離去又百般不舍,恨不得日子過得快些,好叫她的兒媳婦快些進門,不過也沒當麵說,不然定能將侯夫人氣得要撕她的嘴,謝沁是蘇安雪第二個孩子,也是頭一個女兒,從小在身邊養大,這就要嫁出去了。
送完於夫人迴來,侯夫人還叫來她生的四個兒女,摟著一個也不肯放手,這時倒是沒有平時的貴婦人風範了,倒像那西方龍,死死守著珍寶一般。
謝灝和謝沁哄了好久,方才各自迴去了,還留了謝漪今日不迴西跨院,就在正房睡,反正侯爺也不來,夫人自己憑著心意做主。
而病重的老夫人也把兒孫們叫到了身前。
無論侯爺夫人還是家裏的所有子女,一個也不缺。不肯叫江南那些人來,為著那些隻是當親戚處著的庶子女,老夫人一生親生兒女四子二女,除卻這一個幼子都戰死了。
“趁著我如今還有氣力說話,便把這些箱籠都分了罷!”老夫人被扶著靠在引枕上,身旁還有婢女扶著,說話雖洪亮,卻有些中氣不足。她出身富貴,嫁妝便有許多,而先侯爺更是愛重妻子,為此私產頗豐。
她並沒有念出來那許多資產,而是先拿了兩份單子,讓謝灝和謝沁各抽一份:“我大孫兒和大孫女兒是長孫、長孫女,先抽。”
然後又拿出來四份單子,讓三個孫兒和謝漪抽了:“小四聰慧,和幾個弟弟一起抽罷。”
最後才是三份單子,讓三個女孩兒各抽了一份:“大頭我分完了,眼見著往後也難再有了,就都分給這幾個孫兒孫女,幺兒可有意見?”
老侯爺自然不敢質疑,雖說誰都看得出來,這幾份單子必定東西多少是不一樣的,老太太偏著誰,是一清二楚。
“既如此,大頭分完了,我這兒另有餘出來二十萬兩銀,九個孩子,各得兩萬兩。”老太太又拿出來一疊銀票,就讓人近前來,她再遞出去,“餘下兩萬兩,一萬兩歸幺兒,一萬兩歸你媳婦。”
到這兒幾乎就是全分完了,老太太又說,“我屋裏這些剩下的零碎兒,除卻要陪我老婆子下去的,也都歸了幺兒媳婦罷。你莫要不服氣,給你媳婦還是你,最後都是到了兒女手中。”
說歸說,老太太的意思其實大家都看得明白,就是信不過老侯爺對妾室比對正妻還好,不想叫她的東西被她們沾了。
外頭候著的大姨娘苗氏手裏帕子都要絞碎了,二姨娘汪氏想著比她兒子好的是嫡長子嫡長女,就算嫡女和她兒子得了一樣的東西,也沒吃什麽虧,反而很高興;三姨娘林氏向來隻愛吟風詠月,是半點兒不在意這些;四姨娘鍾氏倒是還一副不爭不搶的模樣,但是誰不知道除了夫人就她有一兒一女,看得苗氏都要嘔死了。
到最後分完也沒過多久,老太太又讓所有人散了,留下謝灝謝沁和侯夫人說話。
“我知道,這些年是苦了你了。”老太太輕歎一口氣,力氣也很小,說話聲輕得像一陣風拂過。
“我兒對侯府有心而無功,但是在私事上卻很不好看。”老夫人也看得清楚,這個兒子眼裏隻有功名利祿,可是對家裏人卻實在不算好,“安雪,你是好孩子,是我對不住你。”
“家裏幾個孩子你都教養得很好,隻有二丫頭,有些像她姨娘,卻又不會裝。盡早嫁出去也好,那家人過幾年就要離京了,不會鬧將得難看。”
“你是個聰明孩子,我再沒什麽要叮囑你的了,隻可惜灝兒隻怕要被我帶累,晚些找媳婦。”
她又絮絮叨叨說了許多事,雖沒再說什麽重要的,條理依舊清晰,即使身子不好了,腦子也沒糊塗過。
第二日老太太就將謝沁攆迴了她自己的院子,都說人將死時會有死氣病氣,怕她待在身邊,沾了不好的東西。
到了七月,謝沁就嫁了出去,謝灝背著她上了馬車,嫁衣的珠光寶氣閃得人睜不開眼,眼前一片水霧蒙蒙。
謝沁是遠嫁,沒法迴門,家中幼弟都小,謝灝偏偏請不來假,這一麵也許今生就難再見,即使知道於家是好人家,又怎會不憂心。
八月底,老夫人去世。
老侯爺堅持在京城守孝,不迴祖籍一步。
謝灝丁憂一年,他叮囑弟弟們莫要忘記刻苦讀書,選擇了獨自扶靈迴南。
【宿主???】0231大驚失色。
【你怎麽就丁憂了啊宿主!!】
[……0231,祖父母去世要守一年孝,孝期是需要丁憂的。乖,繼續睡去吧你。]
十月底,草原大捷,與本朝簽訂盟約,往後十年內每年上供千頭肥羊,購羊仍不變,五十年內不得進入中原。
此時謝灝已經在原主的故土待了許久,祖母的屋子正是原主最後的喪生之處,他拜訪了族內親戚,因在孝期,隻向當地官員遞書問候,並未上門拜訪。
等待修葺過祖墳,每七日祭奠一次祖母,待祖母七七過後,他便啟程返迴京城,準備在京城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