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的心情極其複雜。
數天前,朝廷下旨,讓鎮北軍副帥蔣詮統領十萬鎮北軍去平叛,而自己這個主帥卻成了擺設。說明姚鎮山已經徹底不再信任自己。
同時,他也為傅青雲擔憂。畢竟是故友的兒子,自己的女婿。如今卻成了叛軍首領。自己作為大夏重臣、鎮北軍主帥,該怎麽辦?是站在朝廷一邊,還是支持傅青雲反叛朝廷?那自己一世英名就毀了......
真是左右為難!也許戰死在這雁門關,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脫。
......
“稟報鄭元帥,朝廷欽差到了。”一手下來報。
“可見大隊兵馬隨同前來?”鄭海龍問道。
“未見大隊兵馬。”
沒有增援兵馬,來幹什麽?
鄭海龍心裏一陣狐疑。隨後來到大廳。
“見過欽差司徒大人。”鄭海龍朝禮部左侍郎司徒睿抱了抱拳。
司徒睿也隨即施禮,“司徒睿參加鄭大將軍。”
隨後,司徒睿便向鄭海龍傳達了朝廷的旨意:北境三關守軍後撤至黃河以南。
這一消息,令鄭海龍和在場所有將軍都感到無比震驚。
外族侵犯我邊境,不增派援軍就罷了,大不了死戰到底,馬革裹屍。現在竟然要求不抵抗就撤走,把大片土地和百姓拱手讓給外族,這就是朝廷的決策?那要我們這些將戍邊士幹嘛?要邊關幹嘛?還不如直接敞開國門!
一個個氣得怒目圓瞪,緊攥雙拳,臉紅脖子粗。
“這狗皇帝!老子不幹了!”一參將實在忍不住,破口罵道。
“我也不幹了,太憋屈了!”
......
一眾武將無不義憤填膺。
“休得胡言亂語!”鄭海龍立即喝止。
公然罵皇帝,還得了,傳到朝廷,是要誅滅九族的大罪!
“來人,把參將嚴浩拖下去重則二十軍棍。”他想以此保全這個耿直的小夥子。
隨即向司徒睿打招唿:“將士們都是粗人,其實對聖上、對朝廷忠心耿耿。這也是報國心切,才說出這等混賬話。還請司徒大人體諒。”
司徒睿也沒說什麽,隻說心中有數。
下午,便派人去鴞國大營商討和談事宜。
鴞國也很快給出了迴應。除了北境三州之地以外,還提出了兩項條件。第一,賠償白銀五百萬兩,布匹綢緞一百萬匹,其它珍珠瑪瑙首飾諾幹。第二,鴞國大軍入關之時,北境三關軍民跪地迎接。
第一條,早在大夏朝廷預料之中,隻是數量有些大。原來以為最多賠款白銀二百萬兩,現在一下子多出了三百萬兩。第二條,是大夏朝所沒想到的。
司徒睿也做不了主,於是立刻派人向朝廷奏報。
朝堂之上,眾大臣聽到這兩個條件,又是一片嘩然,議論紛紛。
有的提出再與鴞國周旋周旋,討價還價的。
有的認為,直接答應鴞國的條件,以免大鴞國不滿意而帶來更嚴重後果。
也有不同意的,認為這是對大夏國的藐視和羞辱。
最終,還是答應了鴞國的條件。雖然一些武官們很生氣,但畢竟主宰朝堂大權的還是文官居多。他們認為,堂堂大夏朝,這麽點錢拿不出來,豈不是讓鴞國看扁了?不但要答應,而且還要爽快一些,以體現天朝大國的強盛富庶和博大胸襟,對小國的關心與照拂。
這些錢從哪裏來,不是他們這些身居廟堂高位的人所需要考慮的。他們要考慮的是國家大事,豈可為區區錢財瑣事羈絆。
至於北境三關軍民跪迎鴞國大軍進城,他們也沒什麽意見,都覺得沒什麽。不就是跪一下麽,與大夏朝的國泰民安相比,這點委屈實在算不上什麽。
旨意傳到雁門關,司徒睿都感覺汗顏了。他雖然也讚同求和,但沒想到是這種方式,都不知道怎麽跟鄭海龍他們說了。
猶豫再三,還是將朝廷的旨意傳達給了三關守將。
此消息一出,三關立即炸了。
守將、部卒、百姓,三關軍民無不羞憤。這是一個國家的朝廷做出的決策嗎?這是人說出的話嗎?外族入侵,非但不組織反擊,還賠上大量錢財、物資,更為無法接受的是還要讓即將淪為亡國之地的軍民跪迎入侵的外族。
此刻,無論是軍中還是城中百姓,均罵聲一片。
鄭海龍與眾守將已經氣得不知道說什麽了。
恥辱!天大的恥辱!
毫無底線!
無恥!太無恥了!
還什麽天朝上國,你還要臉嗎?
此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到了駐紮在涼州地區的十萬鎮北軍大營。
將士們倍感屈辱,義憤難平。紛紛湧到蔣詮的中軍帳,要求朝廷收迴成命。十幾萬鎮北軍寧可全部戰死,也絕不屈膝投降。
蔣詮也是氣得渾身發抖,緊咬牙關,雙拳緊握,猛地一拳砸在案幾上,“哢嚓”一聲,厚重的桌案應聲而斷。
“元帥,我們怎麽辦?”
“要我說,幹脆返迴北境,跟鴞狗幹!”
“是啊,鴞狗都欺負到咱們頭上了,我們還要在這裏打自己人嗎 ?”
“你們要是還在這裏跟傅將軍打,我走!我反正不會去打傅將軍的。”
“我也走!”
“我也走!”
......
眾將眼巴巴地看著蔣詮。你一言,我一語。一個個氣鼓鼓的,眼睛紅紅的。
蔣詮朝他們一個個看過去,最終下定了決心。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為鎮北軍副帥,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北境數萬百姓任鴞狗的鐵蹄蹂躪!”
“眾將士聽令!”
“在!”中軍帳中響起山唿海嘯般的聲音。
“立刻拔營,返迴北境,鎮北軍誓與三關共存亡!”
一個時辰後,蔣詮率領著十萬鎮北軍快速向高闕、九原和雁門行進。
......
涼州定城,原刺史府。
“稟報傅將軍,半個時辰前,蔣詮元帥率領全體鎮北軍拔營往北境三關去了。”
傅青雲心裏不覺對蔣詮更加欽佩。這是個有血性的軍人!
幾天前,宕州、晉州,再次集結了十幾萬大軍,分別從東線和南線,對傅青雲轄下的郡縣發起進攻。同時,朝廷要求蔣詮率領的鎮北軍從北麵攻打涼州。形成三麵合圍之勢。想一舉剿滅傅青雲的新政權。
但蔣詮遲遲沒有行動。
數天前,朝廷下旨,讓鎮北軍副帥蔣詮統領十萬鎮北軍去平叛,而自己這個主帥卻成了擺設。說明姚鎮山已經徹底不再信任自己。
同時,他也為傅青雲擔憂。畢竟是故友的兒子,自己的女婿。如今卻成了叛軍首領。自己作為大夏重臣、鎮北軍主帥,該怎麽辦?是站在朝廷一邊,還是支持傅青雲反叛朝廷?那自己一世英名就毀了......
真是左右為難!也許戰死在這雁門關,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脫。
......
“稟報鄭元帥,朝廷欽差到了。”一手下來報。
“可見大隊兵馬隨同前來?”鄭海龍問道。
“未見大隊兵馬。”
沒有增援兵馬,來幹什麽?
鄭海龍心裏一陣狐疑。隨後來到大廳。
“見過欽差司徒大人。”鄭海龍朝禮部左侍郎司徒睿抱了抱拳。
司徒睿也隨即施禮,“司徒睿參加鄭大將軍。”
隨後,司徒睿便向鄭海龍傳達了朝廷的旨意:北境三關守軍後撤至黃河以南。
這一消息,令鄭海龍和在場所有將軍都感到無比震驚。
外族侵犯我邊境,不增派援軍就罷了,大不了死戰到底,馬革裹屍。現在竟然要求不抵抗就撤走,把大片土地和百姓拱手讓給外族,這就是朝廷的決策?那要我們這些將戍邊士幹嘛?要邊關幹嘛?還不如直接敞開國門!
一個個氣得怒目圓瞪,緊攥雙拳,臉紅脖子粗。
“這狗皇帝!老子不幹了!”一參將實在忍不住,破口罵道。
“我也不幹了,太憋屈了!”
......
一眾武將無不義憤填膺。
“休得胡言亂語!”鄭海龍立即喝止。
公然罵皇帝,還得了,傳到朝廷,是要誅滅九族的大罪!
“來人,把參將嚴浩拖下去重則二十軍棍。”他想以此保全這個耿直的小夥子。
隨即向司徒睿打招唿:“將士們都是粗人,其實對聖上、對朝廷忠心耿耿。這也是報國心切,才說出這等混賬話。還請司徒大人體諒。”
司徒睿也沒說什麽,隻說心中有數。
下午,便派人去鴞國大營商討和談事宜。
鴞國也很快給出了迴應。除了北境三州之地以外,還提出了兩項條件。第一,賠償白銀五百萬兩,布匹綢緞一百萬匹,其它珍珠瑪瑙首飾諾幹。第二,鴞國大軍入關之時,北境三關軍民跪地迎接。
第一條,早在大夏朝廷預料之中,隻是數量有些大。原來以為最多賠款白銀二百萬兩,現在一下子多出了三百萬兩。第二條,是大夏朝所沒想到的。
司徒睿也做不了主,於是立刻派人向朝廷奏報。
朝堂之上,眾大臣聽到這兩個條件,又是一片嘩然,議論紛紛。
有的提出再與鴞國周旋周旋,討價還價的。
有的認為,直接答應鴞國的條件,以免大鴞國不滿意而帶來更嚴重後果。
也有不同意的,認為這是對大夏國的藐視和羞辱。
最終,還是答應了鴞國的條件。雖然一些武官們很生氣,但畢竟主宰朝堂大權的還是文官居多。他們認為,堂堂大夏朝,這麽點錢拿不出來,豈不是讓鴞國看扁了?不但要答應,而且還要爽快一些,以體現天朝大國的強盛富庶和博大胸襟,對小國的關心與照拂。
這些錢從哪裏來,不是他們這些身居廟堂高位的人所需要考慮的。他們要考慮的是國家大事,豈可為區區錢財瑣事羈絆。
至於北境三關軍民跪迎鴞國大軍進城,他們也沒什麽意見,都覺得沒什麽。不就是跪一下麽,與大夏朝的國泰民安相比,這點委屈實在算不上什麽。
旨意傳到雁門關,司徒睿都感覺汗顏了。他雖然也讚同求和,但沒想到是這種方式,都不知道怎麽跟鄭海龍他們說了。
猶豫再三,還是將朝廷的旨意傳達給了三關守將。
此消息一出,三關立即炸了。
守將、部卒、百姓,三關軍民無不羞憤。這是一個國家的朝廷做出的決策嗎?這是人說出的話嗎?外族入侵,非但不組織反擊,還賠上大量錢財、物資,更為無法接受的是還要讓即將淪為亡國之地的軍民跪迎入侵的外族。
此刻,無論是軍中還是城中百姓,均罵聲一片。
鄭海龍與眾守將已經氣得不知道說什麽了。
恥辱!天大的恥辱!
毫無底線!
無恥!太無恥了!
還什麽天朝上國,你還要臉嗎?
此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到了駐紮在涼州地區的十萬鎮北軍大營。
將士們倍感屈辱,義憤難平。紛紛湧到蔣詮的中軍帳,要求朝廷收迴成命。十幾萬鎮北軍寧可全部戰死,也絕不屈膝投降。
蔣詮也是氣得渾身發抖,緊咬牙關,雙拳緊握,猛地一拳砸在案幾上,“哢嚓”一聲,厚重的桌案應聲而斷。
“元帥,我們怎麽辦?”
“要我說,幹脆返迴北境,跟鴞狗幹!”
“是啊,鴞狗都欺負到咱們頭上了,我們還要在這裏打自己人嗎 ?”
“你們要是還在這裏跟傅將軍打,我走!我反正不會去打傅將軍的。”
“我也走!”
“我也走!”
......
眾將眼巴巴地看著蔣詮。你一言,我一語。一個個氣鼓鼓的,眼睛紅紅的。
蔣詮朝他們一個個看過去,最終下定了決心。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為鎮北軍副帥,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北境數萬百姓任鴞狗的鐵蹄蹂躪!”
“眾將士聽令!”
“在!”中軍帳中響起山唿海嘯般的聲音。
“立刻拔營,返迴北境,鎮北軍誓與三關共存亡!”
一個時辰後,蔣詮率領著十萬鎮北軍快速向高闕、九原和雁門行進。
......
涼州定城,原刺史府。
“稟報傅將軍,半個時辰前,蔣詮元帥率領全體鎮北軍拔營往北境三關去了。”
傅青雲心裏不覺對蔣詮更加欽佩。這是個有血性的軍人!
幾天前,宕州、晉州,再次集結了十幾萬大軍,分別從東線和南線,對傅青雲轄下的郡縣發起進攻。同時,朝廷要求蔣詮率領的鎮北軍從北麵攻打涼州。形成三麵合圍之勢。想一舉剿滅傅青雲的新政權。
但蔣詮遲遲沒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