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6年,新春的氣息彌漫在長安的大街小巷。此時的長安街頭,掛滿了紅紅的燈籠,仿佛也在歡慶這新的一年。街頭巷尾,百姓們穿著新衣,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相互拜年問好,熱鬧非凡。


    皇宮之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暖閣內,李世民端坐在書桌前,桌上堆滿了各地送來的奏報。一旁的李治,還是個年少的模樣,正好奇地看著父皇,心裏琢磨著這大過年的,父皇為何還這般嚴肅。


    正月甲午日,陽光映照著李世民堅毅的麵容,他放下手中的奏報,長舒了一口氣,對身邊的李治說道:“治兒啊,這新年伊始,諸多事務,朕需一一過問,方能心安呐。”


    李治眨著大眼睛,乖巧地點點頭說:“父皇,您如此操勞,可要保重身體,不過兒臣相信,有父皇在,大唐定會越來越好的。”


    李世民聽了,微微一笑,伸手摸了摸李治的頭,心中滿是欣慰。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就到了辛醜日。這天,皇宮的大殿內,氣氛莊重而嚴肅。大臣們分列兩旁,等待著李世民的旨意。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眾人,緩緩開口道:“朕今日有個重要的任命要宣布。”


    此時,在場的所有人皆屏息以待,目光齊聚一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他們個個神情專注,耳朵高高豎起,仿佛要將空氣中每一絲聲音都捕捉到心底。


    隻見李世民神色凝重,緩聲道:“突厥拓設阿史那社爾,朕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任命他為左驍衛大將軍。”此語一出,宛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底下頓時響起一陣低沉的嗡嗡聲,似有無數蜜蜂在人群中飛舞盤旋。


    就在這時,一位大臣挺身而出,拱手作揖道:“陛下,此事還需三思啊!這阿史那社爾縱然身為處羅可汗之子,但終究是突厥人氏。如今陛下如此重用,恐怕多有不妥之處啊!”其言辭懇切,憂心忡忡之情溢於言表。


    李世民聽聞此言,劍眉微蹙,雙眸如電般射向那位大臣。但他很快恢複了鎮定,語氣沉穩有力地迴應道:“愛卿有所不知,這阿史那社爾絕非等閑之輩。想當年,他年方 11 歲之時,便已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謀略,聲名遠揚。此後,他在突厥官居拓設一職,於磧北建立牙帳,與欲穀設分別統領敕勒各部。在此期間,長達十年之久,他始終廉潔奉公,未曾有過絲毫貪財之舉。正因如此,他深得部下民眾的尊崇敬仰。如此難得一見的賢才,朕若不能知人善任、委以重任,豈不是暴殄天物?”


    一番話落地有聲,鏗鏘有力,令在場大臣們不禁為之動容。雖然心中仍存有一些疑慮,但麵對皇帝的堅定決心以及對阿史那社爾的高度評價,眾人也不好再過多爭辯,隻得紛紛頷首,表示讚同。


    而就在此時此刻,在遠離皇宮的一處幽靜宅院之中,阿史那社爾正端坐在堂屋之內,手中緊握著剛剛送達的密信。當他讀完信中的內容之後,原本平靜的麵容瞬間被驚訝和感慨所占據。隻見他高大魁梧的身軀微微顫抖著,仿佛內心深處正掀起驚濤駭浪一般。


    阿史那社爾站起身來,開始在屋內緩緩踱步。他那寬闊的胸膛隨著唿吸一起一伏,透露出一股豪邁之氣;而他堅毅的麵龐上,則滿是複雜的神情。迴想自己身為突厥人的過往,曆經無數風雨坎坷,從一個流亡他鄉的落魄貴族,到如今能夠得到大唐皇帝陛下的信任,並委以如此重要的責任,這一切都讓他感到如夢似幻,難以置信。


    站在一旁的副將看到自家將軍這般模樣,不禁微笑著開口勸道:“將軍,此乃陛下對您才能的賞識啊!日後隻要您全心全意地為大唐效力,必能成就一番豐功偉業,不辜負陛下對您的厚愛。”


    聽到副將的話語,阿史那社爾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鄭重其事地迴答道:“此言甚是!陛下對我的知遇之恩如同再造父母,我阿史那社爾此生定當肝腦塗地、萬死不辭,以報陛下的浩蕩天恩!”


    時光匆匆而過,數日之後,陽光明媚,微風輕拂。阿史那社爾身著華麗的朝服,帶著滿心的感激之情踏入了皇宮。他沿著長長的宮道穩步前行,兩旁的侍衛們見到他紛紛行禮致敬。終於,他來到了宏偉壯觀的大殿之前。


    阿史那社爾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走進大殿。進入殿內後,他一眼便望見了端坐在龍椅之上的大唐皇帝陛下。隻見皇帝陛下威嚴莊重,氣宇軒昂,令人心生敬畏之意。


    阿史那社爾快步走到殿前,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標準的跪拜大禮。隨後,他抬起頭來,用洪亮而誠懇的聲音說道:“陛下在上,請受微臣阿史那社爾一拜!多謝陛下隆恩浩蕩,賜予微臣如此重任。微臣在此立誓,從今往後定會竭盡全力,為大唐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哪怕赴湯蹈火,亦在所不惜!若有半點違背誓言之處,願遭天譴雷劈,永墜地獄不得超生!”說完這番話後,阿史那社爾再次叩頭謝恩,額頭重重地撞擊在冰冷堅硬的地麵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隻見李世民麵帶微笑,緩緩從那金光閃耀、雕龍刻鳳的龍椅之上站起身來。他步履從容地下階而行,徑直走到那位跪地行禮之人麵前,然後伸出雙手,親自將其扶起,並和顏悅色地開口道:“愛卿快快請起!朕深知你乃擁有雄韜偉略之大才之士啊!此次任命你為左驍衛大將軍,實乃是寄予厚望於你。朕期望著你能夠全心全意地協助朕,妥善治理那些突厥降部,從而穩固我大唐邊疆之局勢。”


    而此時,被扶起的阿史那社爾則是一臉誠懇之色,他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抱拳施禮,言辭懇切地道:“陛下盡管放心,微臣在突厥已曆經多年風雨,對於各部落的具體情形多少也算有所了解。此番承蒙陛下信任委以重任,微臣定會盡心盡力去行事,絕不敢辜負陛下的殷切囑托。不過嘛,微臣畢竟初至京城,人生地不熟,諸多事務尚不明晰,故而還望陛下不吝賜教,多加提點一二。”


    李世民聞聽此言,不禁微微一笑,隨即伸手輕輕拍了拍阿史那社爾的肩膀,寬慰道:“愛卿切莫如此自謙,以你的才能,處理這些事務自是不在話下。往後若真是遇上了棘手難題,盡可直言相告於朕,朕自會為你排憂解難。”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靜靜觀瞧的李治,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始終緊緊盯著阿史那社爾,眼中滿是好奇之意。待得阿史那社爾謝恩退下之後,李治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趕忙三步並作兩步地湊到李世民身旁,仰頭望著自己的父親,迫不及待地發問道:“父皇,這位阿史那社爾當真如您所言那般厲害嗎?兒臣看他似乎也並無特別之處。”


    李世民笑著說:“治兒,你可別小瞧了他,他在突厥時就展現出非凡的領導才能,而且為人正直,這樣的人,對咱們大唐來說,可是難得的助力。”


    李治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道:“那他之前在突厥都經曆了些什麽?怎麽就歸降咱們大唐了。”


    李世民微微歎了口氣,帶著李治走到一旁的椅子坐下,緩緩說道:“這阿史那社爾,原本在突厥也是意氣風發,統領著敕勒諸部呢。可突厥內部局勢動蕩,各部之間紛爭不斷,他也遭遇了諸多困境,甚至還陷入過絕境。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一次次挺了過來。後來,看到突厥大勢已去,而我大唐又如此強盛,且對歸降之人寬厚相待,他便歸降了。”


    李治聽得入神,不禁感歎道:“那他可真是個厲害,又有骨氣的人。”


    李世民笑著說:“是啊,所以朕才看重他,希望他能為我大唐所用,讓邊疆的百姓也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阿史那社爾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常常到突厥降部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需求。有一次,他來到一個突厥部落,部落的百姓們起初還有些疑慮,畢竟他現在是代表大唐來管理他們了。


    阿史那社爾看著眾人,大聲說道:“各位鄉親們,我阿史那社爾如今雖為大唐的將領,但我也是突厥出身,我深知大家的不易。大唐皇帝陛下寬厚仁慈,對咱們突厥降部一視同仁,隻希望咱們能安居樂業,不再受戰亂之苦。我此次來,就是想聽聽大家有什麽難處,我也好迴去向陛下稟報,幫大家解決。”


    部落裏的一位老者站出來,說道:“將軍,我們就怕以後日子過得不自在,這大唐會不會對我們諸多限製啊。”


    阿史那社爾笑著說:“老人家,您放心,陛下任命我來,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像以前一樣自在生活,隻要大家遵守大唐的律法,該放牧的放牧,該做買賣的做買賣,不會有什麽限製的。而且,大唐還會給咱們提供幫助,比如遇到災荒之類的,都會有救濟。”


    眾人聽了,漸漸放下了心中的顧慮,開始和阿史那社爾熱絡地聊了起來。


    兩個月後,阿史那社爾迴到皇宮,向李世民匯報情況,他說:“陛下,臣去了幾個部落,起初大家還有些擔憂,不過臣將陛下的意思傳達後,他們都安心了許多,隻是還有些擔心後續的日子裏,萬一遇到些突發情況,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愛卿考慮得周全,朕會安排下去,讓邊境的官員們製定一些應對突發情況的辦法,也好讓突厥降部的百姓們心裏有底。”


    李治在一旁聽著,說道:“父皇,那咱們要不要也讓突厥的孩子們來長安學習。”


    李世民聽了,眼前一亮,笑著說:“治兒這主意不錯,朕這就吩咐下去,讓禮部安排此事,讓突厥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我大唐的文化魅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阿史那社爾的努力下,突厥降部與大唐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然而,這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有些突厥的頑固分子,對大唐的管理還是心存不滿,企圖暗中煽動一些部落鬧事。


    阿史那社爾得知消息後,立刻帶著軍隊前去處理。他對著那些鬧事的人,大聲嗬斥道:“你們這些糊塗蟲,大唐待咱們如此寬厚,你們為何還要鬧事?難道還想讓百姓們陷入戰亂之苦嗎?”


    那些人卻還狡辯道:“我們突厥人憑什麽要受大唐的管?”


    阿史那社爾怒目圓睜,說道:“大唐是為了讓咱們過上好日子,你們看看現在的邊境,貿易興旺,百姓安居樂業,這難道不好嗎?你們若再執迷不悟,休怪我不客氣!”


    在阿史那社爾的威嚴震懾下,那些鬧事的人漸漸沒了底氣,最終被平息了下去。此事過後,阿史那社爾再次進宮向李世民匯報。他一臉嚴肅地說:“陛下,雖然這次平息了下去,但難保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還需加強對突厥降部的引導和管理。”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愛卿說得對,朕會讓相關部門製定更完善的策略,既要保障突厥降部的權益,也要維護好大唐的邊疆穩定。”


    李治在一旁聽著,皺著眉頭說:“父皇,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咱們對他們這麽好,他們還鬧事,真該好好教訓教訓。”


    李世民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治兒,他們隻是一時糊塗,咱們要用耐心和仁德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真正明白大唐的好,這樣才能長治久安呐。”


    在後續的日子裏,大唐繼續推行各種政策,促進與突厥降部的融合與發展。又到了一年的祭祀之日,李世民帶著李治以及一眾大臣,還有阿史那社爾等突厥將領,一同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大唐風調雨順,邊疆安穩。


    祭祀現場一片肅穆,莊嚴而神聖的氛圍彌漫在空中。香煙嫋嫋升起,如輕紗般繚繞,仿佛將人們的思緒帶向遙遠的天際。


    李世民身著華服,身姿挺拔地站立在最前方。他麵容凝重,神情莊重,手持祭文,用洪亮而沉穩的聲音緩緩宣讀起來。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對祖先的敬仰和對國家未來的期許。隨著他的誦讀聲響起,全場眾人皆恭敬地低下頭,一同虔誠行禮。


    阿史那社爾靜靜地站在人群之中,目光專注地凝視著眼前的一切。他心中湧動著無盡的感慨,迴想起自己從遠方來到大唐的曆程,以及在這裏所經曆的種種。如今,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已然完全融入了這個偉大的大唐大家庭。這裏有廣闊的天地供他施展抱負,有無數誌同道合的朋友與他並肩前行。他暗自下定決心,願傾盡畢生之力,為大唐的繁榮穩定貢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李治則乖巧地立在李世民身旁,一雙聰慧的眼睛注視著周圍各族人民齊聚一堂的景象。他壓低聲音,輕聲對李世民說道:“父皇,您看各個民族的人此刻都聚集在此處,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了一個美好的目標而努力。如此情景實在令人不禁感歎,我們的大唐真是一個開放且包容的國度啊!”


    李世民微微轉過頭來,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輕輕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迴應道:“沒錯,治兒。這正是我大唐獨特的魅力之所在。文化如同一條堅韌無比的紐帶,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緊密相連。隻要我們始終秉持著仁德之心,以包容之態對待世間萬物,那麽我大唐必定能夠永遠昌盛不衰,成為千秋萬代的盛世王朝。”說完這番話後,李世民再次將目光投向遠處,眼中閃爍著自信與豪邁的光芒。


    隨著歲月的流逝,大唐與突厥降部的關係愈發緊密,而阿史那社爾的名字,也在大唐與突厥的曆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人們口中傳頌的英雄,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和平與團結而努力。


    而李治也在這些經曆中不斷成長,他從父皇處理與突厥降部關係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治國理政的智慧,也更加明白了仁德與包容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在朝堂上,大臣們每每談起貞觀十年的這些事,都會感慨萬千。一位老臣對眾人說:“陛下當年重用阿史那社爾,穩定邊疆,此等決策實在是高瞻遠矚啊,如今看來,這一步棋,盤活了整個邊疆的局勢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指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指雲門並收藏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