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大隋的東方,高句麗率領著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湧向遼西。馬蹄輕揚,喊殺聲震天。隋軍嚴陣以待,戰場上箭矢如雨,刀光劍影交錯縱橫。楊堅接到遼西奏報,氣得吹胡子瞪眼:“這高句麗小兒,竟敢犯我大隋邊境,真是不知死活!”


    楊廣也在一旁咬牙切齒:“父皇,兒臣願領兵出征,定要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一次次地派遣大軍征討,高句麗每一次都讓隋軍铩羽而歸。高句麗的士兵們在勝利後歡唿雀躍,他們越發張狂,以為自己真的是天下無敵。


    歲月流轉,大唐的旗幟在中原大地飄揚,其威名遠揚四方。高句麗王高建武聽聞唐室開基,兵強馬壯,心中畏懼,趕忙派遣使者帶著珍貴的貢品前往長安。


    那使者戰戰兢兢地走進大唐的朝堂,將禮物獻上:“我王高建武,久仰大唐天威,特來進貢,願與大唐永結友好。這是我們高句麗的特產人參、鹿茸,還有精美的瓷器,望陛下笑納。”


    唐高祖李淵坐在龍椅上,威嚴地審視著一切,隨後冊封高建武為遼東郡王。百濟、新羅見狀,也紛紛效仿,百濟王扶餘璋被冊封為帶方郡王,新羅王真平為樂浪郡王。可這表麵的和平之下,三國之間的爭鬥從未停止,依舊是暗流湧動。


    盡管高句麗因忌憚而不敢再度染指遼西之地,但他們對擴張領土的欲望卻並未因此消減。此時,高句麗與百濟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竟然暗中勾結在了一起,並結成了緊密的聯盟。這個聯盟猶如一把鋒利的劍,直直地指向了新羅。


    高句麗的將領們個個心懷不軌,眼中閃爍著貪婪和野心的光芒。其中一名將領更是張狂大笑道:“哈哈,如此大好機會擺在眼前,我們怎能輕易放過?此次定要讓新羅見識到我們的強大實力!”他的話語仿佛一陣狂風,吹得在場眾人心中的火焰熊熊燃燒起來。


    隨著高句麗與百濟聯軍的逼近,新羅的邊境瞬間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相交之聲此起彼伏,整個邊境地區陷入了一片火海,到處都是硝煙彌漫、屍橫遍野的慘狀。


    新羅王真平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憂愁。他日夜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那緊鎖的眉頭就像是兩道深深的溝壑,始終無法舒展開來。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總會獨自一人在王宮的庭院裏緩緩踱步,時而停下腳步仰望星空,時而又無奈地搖頭歎息:“這可如何是好啊?如今高句麗與百濟聯合起來對我國虎視眈眈,我新羅已然是危如累卵……”然而,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他卻感到束手無策。


    日複一日的憂慮,終於如同一座沉重無比的大山,無情地壓垮了真平王的身體。他在滿懷遺憾和不甘中離開了人世,隻留給了新羅人民一個柔弱無助的女兒——善德公主。


    善德雖為女子,卻有著不輸男子的堅毅,在民眾的擁護下登上王位,她望著滿目瘡痍的國家,心中暗暗發誓定要守護好這片土地。她召集大臣們,目光堅定地說:“諸位,雖然我們麵臨困境,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保衛新羅。”


    大臣們紛紛響應:“女王陛下放心,我等願與陛下同生死,共患難。”


    在高句麗的宮廷之中,泉蓋蘇文如同一頭惡狼,肆意妄為。他時常在朝堂之上瞪著兇狠的眼睛,大臣們稍有不順他意,便會遭到他的嗬斥與打罵。


    一日,一位大臣隻因提出了不同意見,泉蓋蘇文便怒吼道:“你這老兒,竟敢反駁本大人,是不是不想活了?”說著就命人將大臣拖下去打了二十大板。


    高句麗王高建武實在忍無可忍,他在密室之中與心腹大臣們商議:“此賊不除,高句麗必亡,諸位可有良策?”


    大臣們麵麵相覷,皆麵露難色,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說:“陛下,泉蓋蘇文勢力龐大,黨羽眾多,此事需從長計議啊。”


    但大家也深知此事勢在必行。然而,他們未曾想到,這密室中的談話早已被泉蓋蘇文的眼線探知。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狂風唿嘯著席卷過王宮,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血腥殺戮預警。泉蓋蘇文率領著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衝進王宮。高建武聽到外麵的動靜,驚恐地瞪大了眼睛,還來不及反應,泉蓋蘇文就已經破門而入。他手持利刃,臉上帶著猙獰的笑容:“陛下,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你以為能算計到我?太天真了!”


    說罷,手起刀落,高建武慘叫一聲,倒在血泊之中,泉蓋蘇文猶不解恨,又將屍體剁成數段。那些參與謀劃的大臣們也未能幸免,一個個都被殘忍殺害。


    隨後,泉蓋蘇文擁立高建武哥哥的兒子高藏為王,自己則坐上了莫離支的高位,掌控了高句麗的軍政大權。他還與百濟勾結,再次將戰火引向新羅。


    貞觀十一年二月,營州都督張儉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的高句麗方向,眉頭緊皺。他深知高句麗局勢的變化將會對大唐產生重大影響。他匆匆走進營帳,寫好奏疏:“高句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弑殺其主高建武,立高建武之侄高藏為王,自任莫離支,如今高句麗軍政大權皆落入其手,此乃大患,望陛下聖裁。”隨後,他派遣快馬將奏書送往長安。


    長安城中,年輕的李治正在禦花園中讀書,春日的陽光灑在他身上,旁邊的花朵嬌豔欲滴。他聽聞高句麗的變故,心中不禁思索起來:“這高句麗屢屢生事,如今又發生如此變故,父皇定會有所舉措,我大唐威嚴豈容他人挑釁。高句麗這般囂張,得好好教訓一下才行。”


    李世民坐在太極殿中,收到張儉的奏疏後,臉色凝重。他召集大臣們商議:“高句麗泉蓋蘇文如此膽大妄為,殺君篡位,又與百濟勾結攻打新羅,若不加以製止,恐其日後成大患,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長孫無忌麵色凝重地上前一步,對著端坐在龍椅之上、神情威嚴的李世民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禮道:“啟奏陛下,那高句麗一直以來都心懷叵測,對我大唐虎視眈眈,早有不軌之心。現今,時機已然成熟,正是我朝出兵征伐之際,如此一來,方可彰顯我大唐赫赫天威!讓周邊那些覬覦我大唐疆土的蠻夷之國望而生畏,不敢再有絲毫僭越之舉。”


    然而,站在一旁的房玄齡聽聞此言後卻是輕輕搖了搖頭,他緩聲道:“陛下,微臣以為出兵一事尚需從長計議,切不可輕率行事。那高句麗所處之地地勢險峻異常,易守難攻;再者,其國中兵卒亦皆驍勇善戰,倘若我軍貿然興兵征討,隻怕不僅難以取勝,反而會令我方將士損兵折將,得不償失啊。若無萬全之策和充足的準備,此次征戰恐怕難以獲得成功。”


    李世民聽著兩人截然不同的意見,並未立刻表態,而是微閉雙眸,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少頃之後,他睜開雙眼,目光如炬地凝視著前方,沉聲道:“朕心意已定,暫且先行派遣得力之人前往高句麗暗中查探其真實情況,務必將他們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以及國內局勢等底細摸得一清二楚。待到一切了然於胸之後,再行商議是否出兵以及具體的作戰方略。畢竟,我大唐軍隊向來戰無不勝,但也絕不能打一場毫無把握的戰爭。”說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定與果斷。


    此時,在高句麗的朝堂之上,泉蓋蘇文高坐在朝堂之上,得意洋洋。高藏坐在王位上,眼神中滿是無奈與恐懼。


    泉蓋蘇文大聲說道:“如今我高句麗與百濟聯手,新羅必敗無疑,等拿下新羅,我等便可與大唐一較高下。大唐又如何?我們可不怕他們!”


    眾大臣們雖心中不滿,但也不敢言語,一位大臣心中暗自腹誹:“這般狂妄,遲早會給高句麗帶來滅頂之災。”


    而在新羅的王宮中,善德女王身著華麗的服飾,眼神中卻透著疲憊與堅定。她對大臣們說:“大唐如今對高句麗局勢關注,我們需得派人前往大唐,表明我們的忠心,請求大唐的援助,隻有大唐才能製衡高句麗與百濟。這是我們新羅最後的希望了,一定要打動大唐天子。”


    大臣們紛紛點頭:“陛下英明,臣等這就去安排。”


    大唐的使者身負重任,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高句麗那遙遠而充滿未知的路途。一路上,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巍峨聳立、綿延不絕的山川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在大地之上;蜿蜒曲折、崎嶇不平的道路則像蛇行般穿梭於山穀之間。望著這艱難險阻的路況,使者們不禁在心中暗暗叫苦不迭:“這高句麗果真如傳聞所言,乃是一處易守難攻之險地啊!此番行程注定危機四伏,須得步步為營、小心謹慎才行。”


    曆經千辛萬苦,使者終於抵達了高句麗的王宮。剛一進宮門,便見一個身材魁梧、滿臉傲氣的男子正居高臨下地注視著他們。此人正是高句麗權傾朝野的大臣泉蓋蘇文。他用一種輕蔑的眼神上下打量著這些來自大唐的使者,冷冷地開口問道:“大唐使者不遠千裏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麵對泉蓋蘇文如此無禮的態度,使者們強壓下心頭的不快,其中為首的一人向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迴答道:“我大唐天子聽聞貴國近期國內發生諸多變故,心憂百姓疾苦,故特意派遣吾等前來曉諭爾等。還望貴國能夠以和為貴,妥善處理內政事務,莫要做出有悖天理人情之舉。需知,我大唐乃禮儀之邦,但也絕非任人欺淩之輩。若有人膽敢肆意妄為,我大唐的目光定會時刻緊盯著,絕不姑息縱容。”


    泉蓋蘇文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屑的冷笑:“哼!我高句麗之事,何須大唐多管閑事?我們自有能力解決自身問題,用不著你們指手畫腳。倒是你們大唐,還是先把自家的事情料理清楚吧!”說罷,他轉身拂袖而去,隻留下一眾大唐使者站在原地,麵麵相覷。


    使者迴到長安,將情況如實稟報給李世民。李世民大怒:“這泉蓋蘇文太囂張了,朕定要讓他知道,他就像一隻井底之蛙,以為自己了不起,朕要讓他見識見識什麽是真正的大國威嚴。”


    李世民轉頭對長孫無忌說:“無忌,你去準備應對高句麗之事。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要讓他們知道,挑釁大唐的下場。”


    長孫無忌領命而去:“陛下放心,臣定為陛下製定詳盡的方案,讓高句麗嚐嚐我大唐的厲害。”


    而李治在一旁說道:“父皇,兒臣也想參與此事,兒臣想跟著將領們學習,為大唐出一份力。”


    李世民看著李治,微微點頭:“治兒有此心甚好,但你還需多多學習,此事可沒那麽簡單,你先跟著朕熟悉朝政,日後再做打算。”


    在各方勢力的暗流湧動下,大唐與高句麗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一場風暴似乎即將來臨,而新羅則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著大唐的行動,希望能在這場紛爭中保全自己,整個東方局勢變得越發撲朔迷離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指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指雲門並收藏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