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廣開言路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作者:五指雲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意如同一位悄然而至的畫師,用它那細膩而神奇的筆觸,漸漸為皇宮的庭院塗抹上了斑斕的色彩。皇宮庭院裏,楓葉像是被秋風施了魔法,一片片開始染上了絢麗奪目的火紅,遠遠望去,恰似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在枝頭跳躍嬉戲,肆意釋放著秋日的熱情。銀杏的葉子也不甘示弱,緩緩地由綠泛黃,在微風的輕撫下輕輕搖曳,宛如一把把精致的金色小扇,悠悠地扇動著,似是在努力扇走那殘留的夏日餘溫,可不經意間,卻也為這宮廷帶來了幾分蕭瑟落寞的氣息。
太極殿內,氣氛凝重得如同鉛塊一般,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李世民正襟危坐於那威嚴無比的龍椅之上,他的麵容猶如被寒霜覆蓋,表情冷峻,深邃的目光猶如利箭,緩緩地在殿下群臣身上一一掃過,仿佛在審視著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
李世民微微皺起那濃黑的眉頭,聲音低沉而有力地開口說道:“朕廣開直言之路,本是懷著一顆為了大唐江山社稷千秋萬代繁榮昌盛的拳拳之心,期望能借此讓朕更為全麵、透徹地知曉天下之事,以便能精準無誤地做出有利於國家、造福於百姓的英明決策。可誰能想到,近來朕仔細查閱那些官員們的上書言事,卻發現諸多上書之人,竟然盡是在長篇大論地揭發他人的瑣碎細微之事,這等行徑,對於我大唐的國之大義,又能有何益處?難道朕的朝堂之上,就該整日充斥著這些家長裏短的閑言碎語、雞毛蒜皮的無聊之事嗎?”
一位身材略顯臃腫、麵容圓潤的大臣戰戰兢兢地站了出來,他的額頭早已布滿了細密的汗珠,猶如清晨草葉上的露珠。他恭敬地彎腰行禮,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陛下,依微臣之見,許是有些心懷叵測的官員妄圖借此邀功請賞,他們天真地以為,揭發之事越多越繁雜,就越能在陛下與同僚麵前彰顯其所謂的忠誠不二與勤勉敬業,實則是本末倒置,糊塗至極啊。”
李世民輕輕搖了搖頭,臉上毫不掩飾地露出一絲深深的不滿,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此等行徑,簡直就是荒謬絕倫。朕所期望的,是官員們能在上書中詳細闡述關乎民生疾苦的真實狀況,諸如百姓是否衣食無憂、賦稅是否過重壓身;關乎朝政得失的深刻剖析,像政策推行是否順暢無阻、官員是否奉公守法;關乎邊疆安危的詳盡匯報,例如外敵是否蠢蠢欲動、邊防是否固若金湯。而非這些毫無價值、浪費朕時間精力的家長裏短、閑言碎語。”
此時,李承乾靜靜地站在一旁,他的眉頭微微蹙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若有所思的神情。他望著父皇那憂慮煩悶的麵容,心中暗自思索良久,終於鼓起勇氣,向前邁了一小步,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或許可下令安排專人先對那些上書進行仔細篩選甄別,就如同那從沙礫中篩選出珍珠一般,將那些無關緊要、瑣碎無聊的事情先行剔除出去,隻留下那些真正有價值、關乎國家大事的上書,再鄭重地呈遞給父皇與諸位大臣共同商議定奪。如此一來,想必可節省不少寶貴的時間與精力,也能讓父皇與大臣們將心思更多地聚焦在重要事務之上。”
李世民的目光迅速投向李承乾,他微微點頭,說道:“乾兒此想法頗具幾分道理。不過,朕內心深處更希望官員們能憑借自身的覺悟與自律,真正明白何為真正該上奏之事,而不是依賴他人的篩選督促。”
而李承乾此時也已反應過來,奏章如何能讓別人翻看,若有私心的人在這一崗位,後果不堪設想。
群臣們聽聞李世民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此時,魏征緩緩走出隊列,他的步伐雖然略顯遲緩,卻透著一股曆經歲月沉澱後的沉穩與威嚴。魏征恭敬地拱手行禮,說道:“陛下聖明,老臣以為,陛下可下詔明確地告示官員們,將陛下的意圖清晰無誤地傳達給每一個人,讓他們都能清楚地知曉陛下的期望與要求,如此方能避免他們再犯此類愚蠢的錯誤。”
李世民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朕正有此意。從今往後,若再有上書言事之人隻知談論那些瑣碎無聊之事,朕必將以讒人罪論處,絕不姑息寬容。朕下定決心,定要讓這朝堂之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將全部心思毫無保留地放在國家大事之上,而不是整日沉迷於鉤心鬥角、搬弄是非的無聊行徑之中。”
下朝之後,李世民帶著李承乾來到禦花園蜿蜒曲折的小徑上悠然漫步。禦花園裏,秋菊正盛,五彩斑斕的花朵在瑟瑟秋風中傲然挺立,宛如一群堅強不屈的勇士。它們散發著的那股淡淡的清香,如絲如縷,在空氣中緩緩飄散,給這略帶蕭瑟的秋日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雅致。李世民一邊邁著穩健的步伐緩緩前行,一邊轉頭看著李承乾,語重心長地說道:“乾兒,你今日在朝堂上提出的那個提議雖說不錯,但你要知道,這官場之事錯綜複雜,並非僅僅依靠一道簡單的詔令就能徹底改變現狀,達到理想的效果。”
李承乾乖巧地跟在李世民身旁,亦步亦趨,他抬起頭,眼神清澈而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明白。兒臣隻是見父皇為此事憂心忡忡、煩惱不已,一時心急,便脫口而出了那個想法,若有不當之處,還望父皇恕罪。”
李世民微微露出一絲笑意,那笑容中飽含著對李治的慈愛與欣慰:“你有這份為父分憂的心意,朕已經很是欣慰了。你且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若你是那些官員中的一員,為何會如此熱衷於揭發瑣碎之事呢?”
李承乾聽聞父皇的問題,微微低下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緩緩說道:“父皇,兒臣仔細思量後,覺得或許有兩種緣由。其一,可能是為了博取名聲,他們妄圖通過揭發他人的瑣事,讓陛下與同僚們都誤以為自己勤於政務,對朝廷之事極為上心;其二,或許是與他人有著私人恩怨,想借此難得的機會,不動聲色地打壓對方,以泄私憤。”
李世民輕輕地伸出手,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那動作輕柔而充滿鼓勵:“不錯,乾兒,你能想到這些,足以說明你對人性的複雜與官場的微妙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洞察與理解。”
過了幾日,又有大臣呈上了一份上書。李世民特意吩咐人將李承乾一同叫來,一同查看這份上書的內容。隻見那上書之人洋洋灑灑寫了滿滿數頁紙張,可仔細一瞧,其中大部分內容竟然還是在絮絮叨叨地訴說一些官員的生活瑣事,諸如某官員在自家府中宴客時菜肴過於奢華鋪張,某官員出行時儀仗隊伍莫名其妙地多了幾人之類的無聊之事。
李世民的臉色瞬間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他憤怒地將上書狠狠地扔到一旁,大聲說道:“朕的朝堂之上,難道竟無一件真正值得商議的大事可論嗎?此人真是愚蠢糊塗到了極點,簡直是在浪費朕的時間與精力。”
李承乾見狀,趕忙上前說道:“父皇,看來這之前的詔令還未能讓眾人徹底警醒。兒臣覺得,父皇不妨在朝堂之上公開嚴厲斥責此類上書之人,以儆效尤,讓其他官員都能引以為戒。”
李世民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朕會慎重考慮你的建議。不過,朕也有所顧慮,若是斥責過於嚴苛,恐怕會讓一些本就膽小怕事的官員從此噤若寒蟬,不敢再上書言事,如此一來,豈不是堵塞了朕好不容易開辟的直言之路?”
李承乾略微思索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可在斥責的同時,大力鼓勵官員們積極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如何切實有效地改善民生、如何巧妙合理地加強軍事防禦、如何繁榮昌盛地推廣文化教育等等。這樣一來,既能巧妙地避免他們繼續說些無用之事,又能充分地廣開言路,讓朝堂之上充滿真知灼見。”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猶如一位藝術家看到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乾兒,你的想法愈發成熟穩重、周全細致了。”
在後續的朝堂議事之中,李世民當著群臣的麵,表情嚴肅而莊重地宣讀了對那名上書瑣碎之事官員的嚴厲斥責,並且著重強調了上書的重點應當是關乎國家命運、百姓福祉的大事要事。與此同時,他也滿懷期待地鼓勵群臣積極踴躍地建言獻策,齊心協力為大唐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
有一位大臣深思熟慮後,挺身而出,提出了興修水利之事,他言辭懇切地闡述道,興修水利工程可極大地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從而顯著提高糧食產量,為大唐的繁榮穩定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李世民聽後,頻頻點頭表示認可,當即下令讓大臣們詳細商議具體的實施方案。李承乾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著,他的心中也在暗自思考著水利之事對於大唐而言究竟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棘手的問題。
議事結束之後,李承乾恭敬地對李世民說:“父皇,兒臣覺得興修水利著實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千秋大業,但在動工之前,必須充分考慮各地的地形地貌差異與水源分布情況,絕不可盲目草率地動工,否則一旦出現差池,不僅會勞民傷財,還可能引發一係列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眼神中滿是讚許與欣慰:“乾兒,你能想到這些關鍵的細節之處,實在是難能可貴。朕已經安排相關大臣前往各地仔細勘察情況,定會慎之又慎地行事,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時間的悄然流逝,朝堂之上關於瑣碎之事的上書猶如潮水般逐漸退去,越來越少,而關乎國家發展的真知灼見、建設性建言則如雨後春筍般日益增多。大臣們紛紛將精力聚焦在諸如稅收改革、軍事戰略調整、文化教育推廣等重大事務之上,為大唐的繁榮昌盛絞盡腦汁、出謀劃策。
李承乾也在這一係列的經曆中不斷地學習、思考與成長,他時常與李世民深入探討朝政之事,李世民也越發看重他的見解與想法。
一日,李承乾滿臉笑容地對李世民說:“父皇,如今直言之路已然漸漸暢通無阻,兒臣欣喜地看到朝堂氣象煥然一新。兒臣深知,這一切都是父皇英明決策與睿智引領的結果。”
李世民笑著擺了擺手,慈愛地看著李承乾說:“這其中也有你的一份不小的功勞,乾兒。”
在這皇宮的秋日裏,李承乾與李世民在朝堂與花園中的頻繁互動,宛如一部生動鮮活的曆史長卷,展現了大唐在李世民的精心治理下,不斷自我調整、自我革新、蓬勃發展的偉大曆程。那一片片火紅的楓葉與金黃的銀杏葉,仿佛也被這大唐的新變化所深深感染,它們在秋風中歡快地隨風飄舞,似是在激情澎湃地為大唐的嶄新氣象而歡唿喝彩,又似是在深情款款地訴說著這個偉大王朝的傳奇故事。
太極殿內,氣氛凝重得如同鉛塊一般,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李世民正襟危坐於那威嚴無比的龍椅之上,他的麵容猶如被寒霜覆蓋,表情冷峻,深邃的目光猶如利箭,緩緩地在殿下群臣身上一一掃過,仿佛在審視著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
李世民微微皺起那濃黑的眉頭,聲音低沉而有力地開口說道:“朕廣開直言之路,本是懷著一顆為了大唐江山社稷千秋萬代繁榮昌盛的拳拳之心,期望能借此讓朕更為全麵、透徹地知曉天下之事,以便能精準無誤地做出有利於國家、造福於百姓的英明決策。可誰能想到,近來朕仔細查閱那些官員們的上書言事,卻發現諸多上書之人,竟然盡是在長篇大論地揭發他人的瑣碎細微之事,這等行徑,對於我大唐的國之大義,又能有何益處?難道朕的朝堂之上,就該整日充斥著這些家長裏短的閑言碎語、雞毛蒜皮的無聊之事嗎?”
一位身材略顯臃腫、麵容圓潤的大臣戰戰兢兢地站了出來,他的額頭早已布滿了細密的汗珠,猶如清晨草葉上的露珠。他恭敬地彎腰行禮,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陛下,依微臣之見,許是有些心懷叵測的官員妄圖借此邀功請賞,他們天真地以為,揭發之事越多越繁雜,就越能在陛下與同僚麵前彰顯其所謂的忠誠不二與勤勉敬業,實則是本末倒置,糊塗至極啊。”
李世民輕輕搖了搖頭,臉上毫不掩飾地露出一絲深深的不滿,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此等行徑,簡直就是荒謬絕倫。朕所期望的,是官員們能在上書中詳細闡述關乎民生疾苦的真實狀況,諸如百姓是否衣食無憂、賦稅是否過重壓身;關乎朝政得失的深刻剖析,像政策推行是否順暢無阻、官員是否奉公守法;關乎邊疆安危的詳盡匯報,例如外敵是否蠢蠢欲動、邊防是否固若金湯。而非這些毫無價值、浪費朕時間精力的家長裏短、閑言碎語。”
此時,李承乾靜靜地站在一旁,他的眉頭微微蹙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若有所思的神情。他望著父皇那憂慮煩悶的麵容,心中暗自思索良久,終於鼓起勇氣,向前邁了一小步,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或許可下令安排專人先對那些上書進行仔細篩選甄別,就如同那從沙礫中篩選出珍珠一般,將那些無關緊要、瑣碎無聊的事情先行剔除出去,隻留下那些真正有價值、關乎國家大事的上書,再鄭重地呈遞給父皇與諸位大臣共同商議定奪。如此一來,想必可節省不少寶貴的時間與精力,也能讓父皇與大臣們將心思更多地聚焦在重要事務之上。”
李世民的目光迅速投向李承乾,他微微點頭,說道:“乾兒此想法頗具幾分道理。不過,朕內心深處更希望官員們能憑借自身的覺悟與自律,真正明白何為真正該上奏之事,而不是依賴他人的篩選督促。”
而李承乾此時也已反應過來,奏章如何能讓別人翻看,若有私心的人在這一崗位,後果不堪設想。
群臣們聽聞李世民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此時,魏征緩緩走出隊列,他的步伐雖然略顯遲緩,卻透著一股曆經歲月沉澱後的沉穩與威嚴。魏征恭敬地拱手行禮,說道:“陛下聖明,老臣以為,陛下可下詔明確地告示官員們,將陛下的意圖清晰無誤地傳達給每一個人,讓他們都能清楚地知曉陛下的期望與要求,如此方能避免他們再犯此類愚蠢的錯誤。”
李世民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朕正有此意。從今往後,若再有上書言事之人隻知談論那些瑣碎無聊之事,朕必將以讒人罪論處,絕不姑息寬容。朕下定決心,定要讓這朝堂之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將全部心思毫無保留地放在國家大事之上,而不是整日沉迷於鉤心鬥角、搬弄是非的無聊行徑之中。”
下朝之後,李世民帶著李承乾來到禦花園蜿蜒曲折的小徑上悠然漫步。禦花園裏,秋菊正盛,五彩斑斕的花朵在瑟瑟秋風中傲然挺立,宛如一群堅強不屈的勇士。它們散發著的那股淡淡的清香,如絲如縷,在空氣中緩緩飄散,給這略帶蕭瑟的秋日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雅致。李世民一邊邁著穩健的步伐緩緩前行,一邊轉頭看著李承乾,語重心長地說道:“乾兒,你今日在朝堂上提出的那個提議雖說不錯,但你要知道,這官場之事錯綜複雜,並非僅僅依靠一道簡單的詔令就能徹底改變現狀,達到理想的效果。”
李承乾乖巧地跟在李世民身旁,亦步亦趨,他抬起頭,眼神清澈而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明白。兒臣隻是見父皇為此事憂心忡忡、煩惱不已,一時心急,便脫口而出了那個想法,若有不當之處,還望父皇恕罪。”
李世民微微露出一絲笑意,那笑容中飽含著對李治的慈愛與欣慰:“你有這份為父分憂的心意,朕已經很是欣慰了。你且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若你是那些官員中的一員,為何會如此熱衷於揭發瑣碎之事呢?”
李承乾聽聞父皇的問題,微微低下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緩緩說道:“父皇,兒臣仔細思量後,覺得或許有兩種緣由。其一,可能是為了博取名聲,他們妄圖通過揭發他人的瑣事,讓陛下與同僚們都誤以為自己勤於政務,對朝廷之事極為上心;其二,或許是與他人有著私人恩怨,想借此難得的機會,不動聲色地打壓對方,以泄私憤。”
李世民輕輕地伸出手,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那動作輕柔而充滿鼓勵:“不錯,乾兒,你能想到這些,足以說明你對人性的複雜與官場的微妙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洞察與理解。”
過了幾日,又有大臣呈上了一份上書。李世民特意吩咐人將李承乾一同叫來,一同查看這份上書的內容。隻見那上書之人洋洋灑灑寫了滿滿數頁紙張,可仔細一瞧,其中大部分內容竟然還是在絮絮叨叨地訴說一些官員的生活瑣事,諸如某官員在自家府中宴客時菜肴過於奢華鋪張,某官員出行時儀仗隊伍莫名其妙地多了幾人之類的無聊之事。
李世民的臉色瞬間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他憤怒地將上書狠狠地扔到一旁,大聲說道:“朕的朝堂之上,難道竟無一件真正值得商議的大事可論嗎?此人真是愚蠢糊塗到了極點,簡直是在浪費朕的時間與精力。”
李承乾見狀,趕忙上前說道:“父皇,看來這之前的詔令還未能讓眾人徹底警醒。兒臣覺得,父皇不妨在朝堂之上公開嚴厲斥責此類上書之人,以儆效尤,讓其他官員都能引以為戒。”
李世民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朕會慎重考慮你的建議。不過,朕也有所顧慮,若是斥責過於嚴苛,恐怕會讓一些本就膽小怕事的官員從此噤若寒蟬,不敢再上書言事,如此一來,豈不是堵塞了朕好不容易開辟的直言之路?”
李承乾略微思索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可在斥責的同時,大力鼓勵官員們積極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如何切實有效地改善民生、如何巧妙合理地加強軍事防禦、如何繁榮昌盛地推廣文化教育等等。這樣一來,既能巧妙地避免他們繼續說些無用之事,又能充分地廣開言路,讓朝堂之上充滿真知灼見。”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猶如一位藝術家看到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乾兒,你的想法愈發成熟穩重、周全細致了。”
在後續的朝堂議事之中,李世民當著群臣的麵,表情嚴肅而莊重地宣讀了對那名上書瑣碎之事官員的嚴厲斥責,並且著重強調了上書的重點應當是關乎國家命運、百姓福祉的大事要事。與此同時,他也滿懷期待地鼓勵群臣積極踴躍地建言獻策,齊心協力為大唐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
有一位大臣深思熟慮後,挺身而出,提出了興修水利之事,他言辭懇切地闡述道,興修水利工程可極大地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從而顯著提高糧食產量,為大唐的繁榮穩定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李世民聽後,頻頻點頭表示認可,當即下令讓大臣們詳細商議具體的實施方案。李承乾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著,他的心中也在暗自思考著水利之事對於大唐而言究竟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棘手的問題。
議事結束之後,李承乾恭敬地對李世民說:“父皇,兒臣覺得興修水利著實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千秋大業,但在動工之前,必須充分考慮各地的地形地貌差異與水源分布情況,絕不可盲目草率地動工,否則一旦出現差池,不僅會勞民傷財,還可能引發一係列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眼神中滿是讚許與欣慰:“乾兒,你能想到這些關鍵的細節之處,實在是難能可貴。朕已經安排相關大臣前往各地仔細勘察情況,定會慎之又慎地行事,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時間的悄然流逝,朝堂之上關於瑣碎之事的上書猶如潮水般逐漸退去,越來越少,而關乎國家發展的真知灼見、建設性建言則如雨後春筍般日益增多。大臣們紛紛將精力聚焦在諸如稅收改革、軍事戰略調整、文化教育推廣等重大事務之上,為大唐的繁榮昌盛絞盡腦汁、出謀劃策。
李承乾也在這一係列的經曆中不斷地學習、思考與成長,他時常與李世民深入探討朝政之事,李世民也越發看重他的見解與想法。
一日,李承乾滿臉笑容地對李世民說:“父皇,如今直言之路已然漸漸暢通無阻,兒臣欣喜地看到朝堂氣象煥然一新。兒臣深知,這一切都是父皇英明決策與睿智引領的結果。”
李世民笑著擺了擺手,慈愛地看著李承乾說:“這其中也有你的一份不小的功勞,乾兒。”
在這皇宮的秋日裏,李承乾與李世民在朝堂與花園中的頻繁互動,宛如一部生動鮮活的曆史長卷,展現了大唐在李世民的精心治理下,不斷自我調整、自我革新、蓬勃發展的偉大曆程。那一片片火紅的楓葉與金黃的銀杏葉,仿佛也被這大唐的新變化所深深感染,它們在秋風中歡快地隨風飄舞,似是在激情澎湃地為大唐的嶄新氣象而歡唿喝彩,又似是在深情款款地訴說著這個偉大王朝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