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當時看這個園長申請貸款後,就不太配合提供地址,讓銀行同事過去幫忙辦理貸款手續,估計還是不太信任吧。之後這個園長就說先不申請貸款了。
林麗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以前曾經被業務員就纏過,但是感覺到她對自己不是那麽信任,而且不想別人知道她真實的住址。兩人從簽了那張重疾險後,沒有再見麵過。
她在97年時候投保過一份養老險,每年保費5000元。在當年算是比較高的保費了。這個單現在已經沒有人服務了,在她投保了重疾險之後,就轉到林麗名下服務了。
林麗看了下她當年的這個保單那的業務員已經離職了,這個客戶當年家庭地址留的是龍崗的地址。她曾經和林麗說過,這個保單是她剛剛工作的時候投保的,那時候工資並不高,但是她沒有其他的消費,當時就存下來了保費,還交了20年,已經交清,現在已經可以領錢了。
當年這款保險的預定利率是9%左右,她投保的時候比較早,現在的產品的預定利率沒有這麽高了,但是保險現在成為了優質資產,因為其他的投資渠道的預定利率更低。
尤其這兩年經濟大環境不好,很多有錢人都把閑置的資金投入保險裏保值增值,人民幣的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有的人也會轉換成外幣理財。
不過隨著通貨膨脹的速度,錢還是有貶值的趨勢,如果不好好規劃,是很容易財富縮水的。這幾年房地產並不好賣,房產成了燙手山芋。
很多人並沒有更多的投資渠道,以至於就不想操心了,直接買成大額的理財型保險,更省心。這些錢可能十年內不會用到或者更長時間才需要用到。
林麗自己對於保險功能還是比較認可的,她自己也做了些這方麵的安排。不過這幾年收入下降,她也沒有多餘的錢來存。
之前她投保的幾份年金險,在家裏發生變故的時候都已經退保了,現在剩下的都是一些小額的年金險。她覺得積少成多,慢慢存吧。
雖然在這幾年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她還是擠出錢來存了一點小錢。她希望早點把房貸還了,無債一身輕。
這一年他們才稍微鬆口氣,可以有些餘力去消費一下。相對於前一年稍微鬆動一些。她每次和妹妹聊起來理財型保險,妹妹都是說沒有多餘的錢,說她現在隻剩下還信用卡的前。
她不知道保險其實也是一種理財的工具,還說把錢都去存了理財產品。高興和林麗說,現在哪裏還有什麽理財產品有價值投呢?那些理財的收益率都比過去低了很多,還是不保本保息的。
林麗也不想說太多,希望她之後自己在現實中看清楚。這也許也是不要過多幹涉別人因果的一種體現吧。在理財方麵,妹妹並不信任她。雖然林麗告訴她自己能存下來的錢都在房子和保險裏。
即使疫情後房價下跌,不過她的房子買的早,還是抗跌的。她即使現在賣,還是賺了三四倍的錢。隻是自住,就無所謂了。
今天在離職群, 林麗看到她第一家工作的那個房地產代理公司,之前爆出來一個副總因為過去八年在各部門報銷差旅費、分紅等方麵有所克扣,滿足私利。現在被集團審計查出來了。時隔多日,集團終於出來了一個紅頭文件對她進行處罰。
林麗雖然以前和這個人沒有什麽工作上的接觸,不過她也認識這個人。在文件中,集團對這個副總進行了降級,她做了業務平台的主任,還需要對於之前占有的這些不利之財歸還給公司。
林麗覺得這個處罰其實相對比較輕了,估計這個公司認為這個副總服務了二三十年,沒有和她過於較真吧。有的公司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訴諸法律,追究職務侵占罪之類的。
過去賺錢容易,有的人通過不當手段獲利,如果沒有被翻舊賬,過了就過了,而現在賺錢比過去難,被翻到了舊賬,就很難過去。
據說這個副總八年來通過這樣方式占有的資金超過1200萬。還是很大的一筆金額。她還是一個非營業部門的經理升上來的副總,照理說,不是業務部門的,很難每個月收入超過30萬的。但是她做副總期間,通過不合規的報銷方式每個月至少獲得12萬收入。
這難怪被舉報了。當時在公司其實是公開的秘密,隻是她在深圳公司權力較大,又在集團有靠山,以至於她一直一手遮天,沒有人把事情捅出來。
然而在去年這個公司大麵積裁員降薪的時候,就有人在公司內網和集團舉報。這件事之後,他們這個公司也成立了紀委監察部門了,類似國企那種架構,估計是也意識到職務侵占的可能性。
林麗發現現在高管也是高危的職業。他們一旦有了職權在手,就很容易因為私利而犯規。這也是很正常的,人性的弱點。
林麗這天和一個新接收的孤兒單客戶推薦了最近熱賣的家財險。當這個客戶聽說,這個保險一年幾百保費,就可以保全家包括夫妻雙方父母的意外險和家財險,客戶就很感興趣。在次日九點,這個產品一開售,客戶就爽快地投保了。
客戶操作過程中發現不能用微信支付,就問了林麗。林麗告訴她,支付方式裏選擇不通過係統代扣,就可以選擇微信支付的方式。
這個客戶於是又重新操作了,這樣就可以微信支付了。客戶投保後,還問她有沒有投保成功,林麗這邊能不能看到保單?林麗告訴她自己的係統會之後一些,次日出來了電子保單再發給她。
這個客戶是高興以前的同事的老婆,當年她想要投保重疾險給先生,不料,她先生說如果得病就跳樓死掉,當時她很生氣,說怎麽這樣說,不知道家人會心疼嗎?但是他還是沒有投保。之後就買了一些便宜的意外險,林麗估計他現在也沒有續保了。
很多家庭都是女性比較有未雨綢繆的意識,買保險的客戶多數都是女性。男性可能沒有發生風險時不會有這種意識,他們都是比較現實,注重眼前的利益。
即使一些家庭投保了保險,但是在交了幾年保費後,一旦家庭遇到了風吹草動的突發事件,很多家庭可能就會放棄繼續交保費,選擇退保,先解決眼前的問題。林麗自己家庭在前兩年也遇到了家人突發疾病,當時雖然她給老人投保的商業醫療險及社保也報銷了,不過發生大病後,需要家人照顧,因此耽誤工作的誤工費、精神和心理的壓力,這些不能獲得報銷。
他們家在遇到這些經濟壓力的時候,她也退保了自己的一些保險,但是給父母的養老年金險她還是咬牙繼續交,隻是有時候會沒有那麽按時,利用了寬限期60天內進行交費,保證保單有效。
到了今年十月後,她媽媽的那份養老年金險終於交清了,進入了領取養老年金的時候,她不由得舒了一口氣,感覺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
很多業務員在疫情後發現至少三分之一的客戶遇到了經濟困難,提出要退保,交不下去了。在疫情前,大環境經濟繁榮,很多人並沒有預估到之後會遇到經濟低迷,都對未來樂觀估計,認為收入會往後越來越高。
當時,業務員在做保險方案時候,也比較樂觀地估計,按照客戶當時能承受的最大的預算來做方案,為了讓產品的各方麵權益最優,很多終身保障的重疾險,在前些年都是設計按30年交費。
八年十年過去了,很多客戶麵臨退休,收入大幅下降,還有的因為疫情後行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遭遇了破產、裁員、降薪等突發的事情,這些都是沒有預期的。如果之前客戶沒有儲蓄或者儲蓄習慣不好,就會感覺交費很艱難。
林麗處理了好些這類的客戶的問題,有的實在是交不動了,隻能退保,而這種保障險,在投保後十年內退保,損失還是比較大的。市場上也應運而生一些非法的全額退保公司。
這類公司剛出現的時候,保險公司還沒有反應過來,很多最初的全額退保訴求的保單,在這些公司的操作下,如有證據證明當時業務員嚴重銷售違規、返傭、送禮等的,保險公司無奈久操作了全額退保,或者至少退迴60%現金價值。
轉頭保險公司再對這些保單當年的業務員追溯,讓業務員賠償給公司全額退保的經濟損失。這也導致了業務員隊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有的業務員即使離職了,也還是要被終身追溯。
曾經有一個離職業務員告訴林麗,他之所以放棄了十五年的職業生涯,是因為越發感覺到這個行業的職業風險太高了。終身追溯,讓他感覺就是個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發作。
十年前熱賣的終身保障的重疾險,當時他們公司是標準化訓練業務員的話術的,也就是他們和客戶說的話,90%以上都是來自公司的劇本。然而現在十年過去了,麵對一些客戶的投訴或者異議的時候,有的業務員陷入了銷售誤導的困境裏。
其實當年那些話術如“確診即賠”、“沒事存錢,有事有保障”之類,多數來自於公司給他們的銷售話術培訓,要是認為有問題,應該追本溯源,找到寫這個話術的人。
可能因為這幾年關於終身重疾險的投訴增多,現在公司的培訓都是隻提供銷售思路和邏輯,不再提供統一話術,也為了公司避免風險。
換言之,現在的銷售管控、雙錄等環節,其實也是在保護公司的利益。一旦出問題就會說有這些證據,隻能說是銷售員的過失。
不排除確實有的業務員為了急於成交而說了一些違規的話,做了一些違規的事情。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按照規矩在展業的。
林麗發現已經離職的業務員的保單出現違規的風險比較大,尤其一些不注意合規的業務員。可能那時候也是為了成交快吧。
外界對保險的各種誤解,多年來一直存在。保險代理人大部分是沒有工資的,也沒有五險一金,主要就是靠傭金獲得收入。但是外界並不知道,很多人還用在公司上班獲得工資的那種勞動合同的方式來想像保險行業也是這樣。
人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思維來看別人的行為,用自己的口袋衡量別人的口袋。然而人與人是不同的,有很多區別隻有當事人才知道。
林麗有時候也有些後悔,為什麽當初要離職,放棄了穩定的國企待遇,來到這個行業。最初那幾年,保險傭金賺取相對輕鬆,每個月輕鬆到賬,當時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然而到了疫情後,有些入不敷出,她又有些懷念過去了。
看著那些還在國企混的老同事多舒服啊,下了班就不用管工作的事情。雖然沒有什麽希望晉升加薪,但是旱澇保收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還可以一直呆到退休,公司不會炒人,這個待遇還是很好的。
她曾經也試過想要找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然後保險兼職做。但是40歲以上的人,很難有公司要了。她曾經去過一家國企的物業管理公司麵試,開出來的稅前工資隻有八千,遠遠低於她的預期,還沒有她之前的那家國企開的工資高。而且還聽說他們加班比較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住目前的飯碗也很重要。她至少要等到她找到了能夠覆蓋她開支的另一份收入,可能才會放棄保險這個行業的收入。
她在這個行業也堅持了十年,無數次想要放棄離開,無數次又因為不舍得而留下來。她很糾結。其他行業很難工作時間不超過十個小時的,這個行業至少相對來說工作時間還是彈性的,單位產出來說相對高。
林麗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以前曾經被業務員就纏過,但是感覺到她對自己不是那麽信任,而且不想別人知道她真實的住址。兩人從簽了那張重疾險後,沒有再見麵過。
她在97年時候投保過一份養老險,每年保費5000元。在當年算是比較高的保費了。這個單現在已經沒有人服務了,在她投保了重疾險之後,就轉到林麗名下服務了。
林麗看了下她當年的這個保單那的業務員已經離職了,這個客戶當年家庭地址留的是龍崗的地址。她曾經和林麗說過,這個保單是她剛剛工作的時候投保的,那時候工資並不高,但是她沒有其他的消費,當時就存下來了保費,還交了20年,已經交清,現在已經可以領錢了。
當年這款保險的預定利率是9%左右,她投保的時候比較早,現在的產品的預定利率沒有這麽高了,但是保險現在成為了優質資產,因為其他的投資渠道的預定利率更低。
尤其這兩年經濟大環境不好,很多有錢人都把閑置的資金投入保險裏保值增值,人民幣的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有的人也會轉換成外幣理財。
不過隨著通貨膨脹的速度,錢還是有貶值的趨勢,如果不好好規劃,是很容易財富縮水的。這幾年房地產並不好賣,房產成了燙手山芋。
很多人並沒有更多的投資渠道,以至於就不想操心了,直接買成大額的理財型保險,更省心。這些錢可能十年內不會用到或者更長時間才需要用到。
林麗自己對於保險功能還是比較認可的,她自己也做了些這方麵的安排。不過這幾年收入下降,她也沒有多餘的錢來存。
之前她投保的幾份年金險,在家裏發生變故的時候都已經退保了,現在剩下的都是一些小額的年金險。她覺得積少成多,慢慢存吧。
雖然在這幾年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她還是擠出錢來存了一點小錢。她希望早點把房貸還了,無債一身輕。
這一年他們才稍微鬆口氣,可以有些餘力去消費一下。相對於前一年稍微鬆動一些。她每次和妹妹聊起來理財型保險,妹妹都是說沒有多餘的錢,說她現在隻剩下還信用卡的前。
她不知道保險其實也是一種理財的工具,還說把錢都去存了理財產品。高興和林麗說,現在哪裏還有什麽理財產品有價值投呢?那些理財的收益率都比過去低了很多,還是不保本保息的。
林麗也不想說太多,希望她之後自己在現實中看清楚。這也許也是不要過多幹涉別人因果的一種體現吧。在理財方麵,妹妹並不信任她。雖然林麗告訴她自己能存下來的錢都在房子和保險裏。
即使疫情後房價下跌,不過她的房子買的早,還是抗跌的。她即使現在賣,還是賺了三四倍的錢。隻是自住,就無所謂了。
今天在離職群, 林麗看到她第一家工作的那個房地產代理公司,之前爆出來一個副總因為過去八年在各部門報銷差旅費、分紅等方麵有所克扣,滿足私利。現在被集團審計查出來了。時隔多日,集團終於出來了一個紅頭文件對她進行處罰。
林麗雖然以前和這個人沒有什麽工作上的接觸,不過她也認識這個人。在文件中,集團對這個副總進行了降級,她做了業務平台的主任,還需要對於之前占有的這些不利之財歸還給公司。
林麗覺得這個處罰其實相對比較輕了,估計這個公司認為這個副總服務了二三十年,沒有和她過於較真吧。有的公司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訴諸法律,追究職務侵占罪之類的。
過去賺錢容易,有的人通過不當手段獲利,如果沒有被翻舊賬,過了就過了,而現在賺錢比過去難,被翻到了舊賬,就很難過去。
據說這個副總八年來通過這樣方式占有的資金超過1200萬。還是很大的一筆金額。她還是一個非營業部門的經理升上來的副總,照理說,不是業務部門的,很難每個月收入超過30萬的。但是她做副總期間,通過不合規的報銷方式每個月至少獲得12萬收入。
這難怪被舉報了。當時在公司其實是公開的秘密,隻是她在深圳公司權力較大,又在集團有靠山,以至於她一直一手遮天,沒有人把事情捅出來。
然而在去年這個公司大麵積裁員降薪的時候,就有人在公司內網和集團舉報。這件事之後,他們這個公司也成立了紀委監察部門了,類似國企那種架構,估計是也意識到職務侵占的可能性。
林麗發現現在高管也是高危的職業。他們一旦有了職權在手,就很容易因為私利而犯規。這也是很正常的,人性的弱點。
林麗這天和一個新接收的孤兒單客戶推薦了最近熱賣的家財險。當這個客戶聽說,這個保險一年幾百保費,就可以保全家包括夫妻雙方父母的意外險和家財險,客戶就很感興趣。在次日九點,這個產品一開售,客戶就爽快地投保了。
客戶操作過程中發現不能用微信支付,就問了林麗。林麗告訴她,支付方式裏選擇不通過係統代扣,就可以選擇微信支付的方式。
這個客戶於是又重新操作了,這樣就可以微信支付了。客戶投保後,還問她有沒有投保成功,林麗這邊能不能看到保單?林麗告訴她自己的係統會之後一些,次日出來了電子保單再發給她。
這個客戶是高興以前的同事的老婆,當年她想要投保重疾險給先生,不料,她先生說如果得病就跳樓死掉,當時她很生氣,說怎麽這樣說,不知道家人會心疼嗎?但是他還是沒有投保。之後就買了一些便宜的意外險,林麗估計他現在也沒有續保了。
很多家庭都是女性比較有未雨綢繆的意識,買保險的客戶多數都是女性。男性可能沒有發生風險時不會有這種意識,他們都是比較現實,注重眼前的利益。
即使一些家庭投保了保險,但是在交了幾年保費後,一旦家庭遇到了風吹草動的突發事件,很多家庭可能就會放棄繼續交保費,選擇退保,先解決眼前的問題。林麗自己家庭在前兩年也遇到了家人突發疾病,當時雖然她給老人投保的商業醫療險及社保也報銷了,不過發生大病後,需要家人照顧,因此耽誤工作的誤工費、精神和心理的壓力,這些不能獲得報銷。
他們家在遇到這些經濟壓力的時候,她也退保了自己的一些保險,但是給父母的養老年金險她還是咬牙繼續交,隻是有時候會沒有那麽按時,利用了寬限期60天內進行交費,保證保單有效。
到了今年十月後,她媽媽的那份養老年金險終於交清了,進入了領取養老年金的時候,她不由得舒了一口氣,感覺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
很多業務員在疫情後發現至少三分之一的客戶遇到了經濟困難,提出要退保,交不下去了。在疫情前,大環境經濟繁榮,很多人並沒有預估到之後會遇到經濟低迷,都對未來樂觀估計,認為收入會往後越來越高。
當時,業務員在做保險方案時候,也比較樂觀地估計,按照客戶當時能承受的最大的預算來做方案,為了讓產品的各方麵權益最優,很多終身保障的重疾險,在前些年都是設計按30年交費。
八年十年過去了,很多客戶麵臨退休,收入大幅下降,還有的因為疫情後行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遭遇了破產、裁員、降薪等突發的事情,這些都是沒有預期的。如果之前客戶沒有儲蓄或者儲蓄習慣不好,就會感覺交費很艱難。
林麗處理了好些這類的客戶的問題,有的實在是交不動了,隻能退保,而這種保障險,在投保後十年內退保,損失還是比較大的。市場上也應運而生一些非法的全額退保公司。
這類公司剛出現的時候,保險公司還沒有反應過來,很多最初的全額退保訴求的保單,在這些公司的操作下,如有證據證明當時業務員嚴重銷售違規、返傭、送禮等的,保險公司無奈久操作了全額退保,或者至少退迴60%現金價值。
轉頭保險公司再對這些保單當年的業務員追溯,讓業務員賠償給公司全額退保的經濟損失。這也導致了業務員隊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有的業務員即使離職了,也還是要被終身追溯。
曾經有一個離職業務員告訴林麗,他之所以放棄了十五年的職業生涯,是因為越發感覺到這個行業的職業風險太高了。終身追溯,讓他感覺就是個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發作。
十年前熱賣的終身保障的重疾險,當時他們公司是標準化訓練業務員的話術的,也就是他們和客戶說的話,90%以上都是來自公司的劇本。然而現在十年過去了,麵對一些客戶的投訴或者異議的時候,有的業務員陷入了銷售誤導的困境裏。
其實當年那些話術如“確診即賠”、“沒事存錢,有事有保障”之類,多數來自於公司給他們的銷售話術培訓,要是認為有問題,應該追本溯源,找到寫這個話術的人。
可能因為這幾年關於終身重疾險的投訴增多,現在公司的培訓都是隻提供銷售思路和邏輯,不再提供統一話術,也為了公司避免風險。
換言之,現在的銷售管控、雙錄等環節,其實也是在保護公司的利益。一旦出問題就會說有這些證據,隻能說是銷售員的過失。
不排除確實有的業務員為了急於成交而說了一些違規的話,做了一些違規的事情。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按照規矩在展業的。
林麗發現已經離職的業務員的保單出現違規的風險比較大,尤其一些不注意合規的業務員。可能那時候也是為了成交快吧。
外界對保險的各種誤解,多年來一直存在。保險代理人大部分是沒有工資的,也沒有五險一金,主要就是靠傭金獲得收入。但是外界並不知道,很多人還用在公司上班獲得工資的那種勞動合同的方式來想像保險行業也是這樣。
人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思維來看別人的行為,用自己的口袋衡量別人的口袋。然而人與人是不同的,有很多區別隻有當事人才知道。
林麗有時候也有些後悔,為什麽當初要離職,放棄了穩定的國企待遇,來到這個行業。最初那幾年,保險傭金賺取相對輕鬆,每個月輕鬆到賬,當時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然而到了疫情後,有些入不敷出,她又有些懷念過去了。
看著那些還在國企混的老同事多舒服啊,下了班就不用管工作的事情。雖然沒有什麽希望晉升加薪,但是旱澇保收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還可以一直呆到退休,公司不會炒人,這個待遇還是很好的。
她曾經也試過想要找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然後保險兼職做。但是40歲以上的人,很難有公司要了。她曾經去過一家國企的物業管理公司麵試,開出來的稅前工資隻有八千,遠遠低於她的預期,還沒有她之前的那家國企開的工資高。而且還聽說他們加班比較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住目前的飯碗也很重要。她至少要等到她找到了能夠覆蓋她開支的另一份收入,可能才會放棄保險這個行業的收入。
她在這個行業也堅持了十年,無數次想要放棄離開,無數次又因為不舍得而留下來。她很糾結。其他行業很難工作時間不超過十個小時的,這個行業至少相對來說工作時間還是彈性的,單位產出來說相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