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聽一個別的部門的經理的早會時候說過,為什麽業務員疫情後都在說很難。那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年裏沒有積累新的客戶。總是去同樣的老客戶那裏,老客戶有的已經買了很多保單。加上疫情後很多人收入銳減,感覺到交保費都是一種負擔。
林麗這個季度還差兩件考核單,她雖然有幾個年金險和重疾險的客戶在跟進,但是並不一定在這個月裏可以完成投保。她隻能給一些年收入還可以的上班族的客戶發送稅優險的推廣。畢竟每年3-6月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時候,稅優險就可以申報退稅了。
她自己覺得還是挺誘人的,但是和高興說了稅優險後,他也不是很感冒。雖然每年保費不高,1200元或者2400元。可是這不是交一次,至少都要交5年以上。盡管說賬戶有現金價值,交清後賬戶現金價值和所交保費持平,那時候退保也不虧。
很多人還是會覺得支付出去了保費,有花費,並不覺得是在存錢。而且如果按2400元存了,稅點如果在30%的,退迴來720元。可大部分的人收入沒有達到稅點30%。即使達到了,也不在乎這個退迴來的稅金。
高興說感覺雞肋了,為了退稅,還要付出去更多的保費。有的人本來對保險就抵觸,思想還是比較僵化,和他說這些,可能都沒有聽進去,就直接說不需要了。
林麗發現那些懂得運用金融杠杆的人總是把資金運用的風生水起。反而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在那裏抱怨錢不好賺。
這天,林麗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又提了一嘴稅優險。這個同學說他們現在收入銳減。感覺不需要這個。
林麗和他聊了下,這個同學說他之前在行情好的時候,把大部分現金全部投入在縣城商鋪去了。買了商鋪現在租不出去,砸在手裏。那裏壓了幾十萬的錢,他現在手裏特別緊。對於明年的經濟形勢感覺悲觀。他說現在感覺被套牢了
說到他們家的三張重疾險,他感覺也是被套牢了。因為重疾險不像年金險需要用錢的時候不能直接取出來錢,還要通過保單貸款方式去操作周轉。他感覺壓力很大,交費都快壓得喘不過氣了。但是林麗算了下他家三口人的重疾險也就三萬多塊錢。
如果年收入二三十萬的人,一年保費3萬多,不算多。可能他確實開支比較大。一個人上班,老婆不上班。
這個同學的觀點比以前要悲觀。他說現在賺錢比以前難很多,不像以前賺錢容易。他都寧可錢放在手裏貶值或者少賺一點利息。有現金就好。
林麗也鼓勵他可以開源節流,多嚐試不同的金融工具,像股票基金,其實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還是有機會的,不需要過於恐慌。
這個同學開始還是很焦慮,有些抵觸那些看上去有風險的工具。林麗也跟他說,有風險未必是個壞事。如果有專業的知識或者有一定的操作經驗,還是可以玩一下的。不要把全部的資金放進去。可以小試牛刀。
這個同學也認同林麗的說法,表示之後有時間他去研究一下,可以嚐試一下。林麗覺得他們大學學的就是經濟學,不覺得去嚐試這些就會虧本。隻要不貪,見好就收即可。
隻有把手裏的資金盤活了,才能比較快看到錢在生錢。不然都是在打工,看上去很辛苦,其實並沒有賺到錢。
這個同學以前說話還是比較理性的,估計被生活折騰得也失去了信心,才會這麽悲觀。他在幾年前還信心十足地和林麗說,他是工行的vip客戶呢。
沒想到現實生活能讓一個人失去鬥誌和信心。感覺他現在也就躺平了。他和林麗說話都是那種很消極的狀態,說我們是內地小城市,不能和一線城市比。林麗說其實現在在那哪裏都差不多的。她這次去越南旅遊發現那邊的消費水平和國內也差不多。那邊的居民雖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們很有賺錢的欲望。
這同學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他自己的消極。林麗也是因為他是同學就和他多聊了兩句。有句話說得好,佛不渡無緣之人,每個人的因果自己去承受。
林麗早上去上班的路上,看到證券專員給他們拉了個群,說有禮品領。她還很奇怪,估計是有客戶開了證券戶之後入金了,成交了,所以她才有禮品收。
她想起兩個月前她因為一個舊同事的介紹,加了一個人的微信。那個同事說是她親弟弟想要開證券賬戶。她弟弟是做二手奢侈品的迴收生意的。
林麗沒有接觸過這方麵的人,還是第一次加了這樣的人。那個同事的弟弟在微信上按照林麗發的鏈接進去操作了證券開戶。當時是9月底。因為那段時間,大家發現股市開始迴暖,有的人認為牛市來了。
這個同事自己當年在做保險的時候,家裏人都不認可保險,她沒有開到他們的保單。但是她和家裏人談論理財,他們還是接受的。她懂得易經算命,經常給人算命。她當年而也很熱衷各種理財。之後好像是家裏老人生病了,也花了很多錢。
她想開了,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父母該受的,沒有人能夠代替。他們如果在年輕時候沒有安排好自己的未來的生活,那到老了受的罪是他們應該承受的。這個觀點或許有的人覺得有些偏激。但是現在一些務實的人是這麽覺得的。林麗之前也有一個88年的客戶是這麽覺得的。
這個88年的女孩是個學霸,本科的時候在蘇州大學讀化學,畢業後保送去了丹麥留學,碩士畢業後,她不想迴來了,因為她迴來找工作時候發現國內很卷,她想要進大學任職,發現至少要博士。而且還需要關係。她感覺到國內太卷了,正好有一家國外的公司給她拋出了橄欖枝。
她當時就接住了這個機會,留在了丹麥工作。雖然現在還沒有綠卡,不過相對於國內卷的那種生活來說,她還是比較安逸的。
她每個月收入有七萬人民幣左右 ,除去稅和保險、房租、生活費後,她每個月可以存下來兩萬多。她在那邊偶爾自己做飯,留學幾年學會了自己做飯。那邊很少中餐館,吃不慣西餐。她有時候會點外賣叫一家連鎖的中餐館的火鍋。
她雖然三十多歲了,卻還沒有談戀愛。上研究生的時候忙著學業,在實驗室經常一待就一整天。工作後,平時忙工作,不工作的時候就去郊外玩或者在家睡覺。
她周圍認識的人都是老外,隻有她一個中國人。她奉行單身,還對林麗說不明白為什麽現在國內的人都在結婚生子,她覺得自己一個人都還沒有活明白。她就不想結婚。好在她們家兩個女兒,姐姐已經結婚生子,她父母對於她就比較包容,沒有催婚。
她還提到,不想以後在國外養老,和一堆老外一起。她還是想等到有合適的機會迴國發展,以後可以在國內生活。為此,她對於林麗提到的保險金信托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她曾經提過想要給自己存一份這樣的保險。
當時林麗想要促成她的保單,她又說自己在國外沒有持有國內的銀行卡。她的錢經常都是匯迴來給她媽媽,幫忙存起來。當時還是疫情,她說可以等她有機會迴國的時候辦理。
一般他們假期都是聖誕節,當時疫情有四年沒有迴來。畢竟他們迴國一次機票都要幾萬,費用不菲。她就盡量少迴來。她還是很想家裏人的。由於她幾年沒有迴來,林麗還沒有來得及幫她做保險規劃。
林麗這個老同事的弟弟自己操作證券開戶沒有成功,他說總是卡在一個地方。於是,林麗和他約了次日下午兩點過去幫他處理。
林麗的客戶很少在羅湖的,她約了這個客戶在他店裏。他們店在羅湖國貿地鐵站附近。這天林麗準時趕到那裏。他們那個二手奢侈品店很顯眼。林麗直接就去店裏找他。他們店裏三個大男生,都是胖乎乎的。
她一進門,他們還以為她是客戶呢,就有人上前問她要看包還是賣包?林麗笑著說,她找曆勁。很快,這個人的弟弟就迎上來了。
這個同事的弟弟長得和同事很像,林麗一眼就認出來了。見麵後,才知道這個弟弟叫李勁。林麗當場幫他處理,發現開戶還有好幾步,其實也是有些繁瑣。等他做了人臉識別後,還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麵照片、銀行卡,隨後還要視頻鏈接認證。
他們店裏的網絡信號可能不太好,他用手機點開那個人臉識別,老是提示進不去。他本來想放棄,但林麗還是很有耐心地幫他。他也不好意思。就說再試試,看到林麗大老遠趕過來親自幫忙處理,他也實在不好意思。他還和店裏的夥計們都說,你們有要開的嗎?
當時店裏其他兩個人可能不炒股,他們就說不需要。但這時進來一個戴著金鏈子和綠水鬼手表的人,坐在櫃台裏,和李勁還挺熟。他湊過來看李勁在忙啥,就看到他在開證券戶。
於是就和林麗詢問起來。他說他聽別人說有的人最近在股市裏大賺一筆,有的人解套了。他還沒有炒過股。
那個李勁戲謔說:“羅老板,你也開一個戶唄!”
沒想到,這個羅老板還真的讓林麗給他發個鏈接開戶,就這樣,林麗加了他微信。雖然林麗加了他們倆的微信,但是還不太清楚他們的名字。林麗是和證券專員溝通,讓幫查一下開戶成功的人的名單,才得知他們的名字的。
這個羅老板還比較喜歡開玩笑,他在那裏說,他身邊一個朋友炒股賺了幾千萬,感覺像中彩票一樣。不知道他自己有沒有這麽好的運氣。
林麗在那裏笑著,說:“可能別人是有什麽內幕或者跟著大機構操作吧。有的人也在預測可能國慶後會大漲,如果在九月底開戶,到了十月八號工作日就可以交易了。”
這羅老板就在那裏說,那托你吉言,到時候如果賺錢了,給你發個大紅包。林麗感覺這個人太會說話了。她說,那謝謝老板了。
這個羅老板還挺會開玩笑的,剛好有客戶進來問手表,他倒挺了解手表的價位,和他們聊了幾句。隨後他辦好了開戶就出去迴他們店裏了。
李勁剛好這時候有客人說讓他去收黃金,在前麵一條街的商鋪,叫他帶上融金的工具。他還沒有開戶完,但是生意來了。他隻能很抱歉地對林麗說讓她等一下。
林麗耐心坐在店裏櫃台前,可能因為她穿著黑色連衣裙,看著還比較富態。她在坐著時候,陸續有三四撥客人進來詢問包包和名表的二手價格。有的是要賣東西,有的是有目的來找東西。
大概過了十幾分鍾,李勁就迴來了。他拿出手機,讓林麗幫他操作。在他剛剛出去的時候,林麗也問了證券專員為什麽這個客戶的開通不了。專員已經後台幫忙打開了權限。
林麗操作的時候發現他的微信支付裏還停留在剛才收貨的界麵,支付了七萬多給別人。林麗看到他們的流水還挺大的。
很快,林麗就幫他操作好了。然後告訴他要到國慶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才能開始交易。如果到時有什麽問題就找她。
過了幾天,果然到了國慶後第一個交易日,很多股票都噌噌地上去了。林麗問他們倆是否有交易成功。他們倆說幾乎就買不進去。
因為很多人節前都在開戶,這天都在進入股市,可能因為這樣,導致一直買不進去。林麗也隻能讓他們多試試。過了一兩天,部分股票就迴落了價格。如果在節後第一天買的人估計後麵又被套牢了。
這兩個客戶估計還要慶幸那天沒有買進去。林麗她自己在兩個月前買的銀行股,那幾天都到了較高的水平。不過即使迴落一些,她還是賺了20%多。她主要是做長期投資的,不是為了短期操作的,就無所謂。她隻是偶爾看一下行情。
林麗這個季度還差兩件考核單,她雖然有幾個年金險和重疾險的客戶在跟進,但是並不一定在這個月裏可以完成投保。她隻能給一些年收入還可以的上班族的客戶發送稅優險的推廣。畢竟每年3-6月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時候,稅優險就可以申報退稅了。
她自己覺得還是挺誘人的,但是和高興說了稅優險後,他也不是很感冒。雖然每年保費不高,1200元或者2400元。可是這不是交一次,至少都要交5年以上。盡管說賬戶有現金價值,交清後賬戶現金價值和所交保費持平,那時候退保也不虧。
很多人還是會覺得支付出去了保費,有花費,並不覺得是在存錢。而且如果按2400元存了,稅點如果在30%的,退迴來720元。可大部分的人收入沒有達到稅點30%。即使達到了,也不在乎這個退迴來的稅金。
高興說感覺雞肋了,為了退稅,還要付出去更多的保費。有的人本來對保險就抵觸,思想還是比較僵化,和他說這些,可能都沒有聽進去,就直接說不需要了。
林麗發現那些懂得運用金融杠杆的人總是把資金運用的風生水起。反而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在那裏抱怨錢不好賺。
這天,林麗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又提了一嘴稅優險。這個同學說他們現在收入銳減。感覺不需要這個。
林麗和他聊了下,這個同學說他之前在行情好的時候,把大部分現金全部投入在縣城商鋪去了。買了商鋪現在租不出去,砸在手裏。那裏壓了幾十萬的錢,他現在手裏特別緊。對於明年的經濟形勢感覺悲觀。他說現在感覺被套牢了
說到他們家的三張重疾險,他感覺也是被套牢了。因為重疾險不像年金險需要用錢的時候不能直接取出來錢,還要通過保單貸款方式去操作周轉。他感覺壓力很大,交費都快壓得喘不過氣了。但是林麗算了下他家三口人的重疾險也就三萬多塊錢。
如果年收入二三十萬的人,一年保費3萬多,不算多。可能他確實開支比較大。一個人上班,老婆不上班。
這個同學的觀點比以前要悲觀。他說現在賺錢比以前難很多,不像以前賺錢容易。他都寧可錢放在手裏貶值或者少賺一點利息。有現金就好。
林麗也鼓勵他可以開源節流,多嚐試不同的金融工具,像股票基金,其實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還是有機會的,不需要過於恐慌。
這個同學開始還是很焦慮,有些抵觸那些看上去有風險的工具。林麗也跟他說,有風險未必是個壞事。如果有專業的知識或者有一定的操作經驗,還是可以玩一下的。不要把全部的資金放進去。可以小試牛刀。
這個同學也認同林麗的說法,表示之後有時間他去研究一下,可以嚐試一下。林麗覺得他們大學學的就是經濟學,不覺得去嚐試這些就會虧本。隻要不貪,見好就收即可。
隻有把手裏的資金盤活了,才能比較快看到錢在生錢。不然都是在打工,看上去很辛苦,其實並沒有賺到錢。
這個同學以前說話還是比較理性的,估計被生活折騰得也失去了信心,才會這麽悲觀。他在幾年前還信心十足地和林麗說,他是工行的vip客戶呢。
沒想到現實生活能讓一個人失去鬥誌和信心。感覺他現在也就躺平了。他和林麗說話都是那種很消極的狀態,說我們是內地小城市,不能和一線城市比。林麗說其實現在在那哪裏都差不多的。她這次去越南旅遊發現那邊的消費水平和國內也差不多。那邊的居民雖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們很有賺錢的欲望。
這同學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他自己的消極。林麗也是因為他是同學就和他多聊了兩句。有句話說得好,佛不渡無緣之人,每個人的因果自己去承受。
林麗早上去上班的路上,看到證券專員給他們拉了個群,說有禮品領。她還很奇怪,估計是有客戶開了證券戶之後入金了,成交了,所以她才有禮品收。
她想起兩個月前她因為一個舊同事的介紹,加了一個人的微信。那個同事說是她親弟弟想要開證券賬戶。她弟弟是做二手奢侈品的迴收生意的。
林麗沒有接觸過這方麵的人,還是第一次加了這樣的人。那個同事的弟弟在微信上按照林麗發的鏈接進去操作了證券開戶。當時是9月底。因為那段時間,大家發現股市開始迴暖,有的人認為牛市來了。
這個同事自己當年在做保險的時候,家裏人都不認可保險,她沒有開到他們的保單。但是她和家裏人談論理財,他們還是接受的。她懂得易經算命,經常給人算命。她當年而也很熱衷各種理財。之後好像是家裏老人生病了,也花了很多錢。
她想開了,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父母該受的,沒有人能夠代替。他們如果在年輕時候沒有安排好自己的未來的生活,那到老了受的罪是他們應該承受的。這個觀點或許有的人覺得有些偏激。但是現在一些務實的人是這麽覺得的。林麗之前也有一個88年的客戶是這麽覺得的。
這個88年的女孩是個學霸,本科的時候在蘇州大學讀化學,畢業後保送去了丹麥留學,碩士畢業後,她不想迴來了,因為她迴來找工作時候發現國內很卷,她想要進大學任職,發現至少要博士。而且還需要關係。她感覺到國內太卷了,正好有一家國外的公司給她拋出了橄欖枝。
她當時就接住了這個機會,留在了丹麥工作。雖然現在還沒有綠卡,不過相對於國內卷的那種生活來說,她還是比較安逸的。
她每個月收入有七萬人民幣左右 ,除去稅和保險、房租、生活費後,她每個月可以存下來兩萬多。她在那邊偶爾自己做飯,留學幾年學會了自己做飯。那邊很少中餐館,吃不慣西餐。她有時候會點外賣叫一家連鎖的中餐館的火鍋。
她雖然三十多歲了,卻還沒有談戀愛。上研究生的時候忙著學業,在實驗室經常一待就一整天。工作後,平時忙工作,不工作的時候就去郊外玩或者在家睡覺。
她周圍認識的人都是老外,隻有她一個中國人。她奉行單身,還對林麗說不明白為什麽現在國內的人都在結婚生子,她覺得自己一個人都還沒有活明白。她就不想結婚。好在她們家兩個女兒,姐姐已經結婚生子,她父母對於她就比較包容,沒有催婚。
她還提到,不想以後在國外養老,和一堆老外一起。她還是想等到有合適的機會迴國發展,以後可以在國內生活。為此,她對於林麗提到的保險金信托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她曾經提過想要給自己存一份這樣的保險。
當時林麗想要促成她的保單,她又說自己在國外沒有持有國內的銀行卡。她的錢經常都是匯迴來給她媽媽,幫忙存起來。當時還是疫情,她說可以等她有機會迴國的時候辦理。
一般他們假期都是聖誕節,當時疫情有四年沒有迴來。畢竟他們迴國一次機票都要幾萬,費用不菲。她就盡量少迴來。她還是很想家裏人的。由於她幾年沒有迴來,林麗還沒有來得及幫她做保險規劃。
林麗這個老同事的弟弟自己操作證券開戶沒有成功,他說總是卡在一個地方。於是,林麗和他約了次日下午兩點過去幫他處理。
林麗的客戶很少在羅湖的,她約了這個客戶在他店裏。他們店在羅湖國貿地鐵站附近。這天林麗準時趕到那裏。他們那個二手奢侈品店很顯眼。林麗直接就去店裏找他。他們店裏三個大男生,都是胖乎乎的。
她一進門,他們還以為她是客戶呢,就有人上前問她要看包還是賣包?林麗笑著說,她找曆勁。很快,這個人的弟弟就迎上來了。
這個同事的弟弟長得和同事很像,林麗一眼就認出來了。見麵後,才知道這個弟弟叫李勁。林麗當場幫他處理,發現開戶還有好幾步,其實也是有些繁瑣。等他做了人臉識別後,還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麵照片、銀行卡,隨後還要視頻鏈接認證。
他們店裏的網絡信號可能不太好,他用手機點開那個人臉識別,老是提示進不去。他本來想放棄,但林麗還是很有耐心地幫他。他也不好意思。就說再試試,看到林麗大老遠趕過來親自幫忙處理,他也實在不好意思。他還和店裏的夥計們都說,你們有要開的嗎?
當時店裏其他兩個人可能不炒股,他們就說不需要。但這時進來一個戴著金鏈子和綠水鬼手表的人,坐在櫃台裏,和李勁還挺熟。他湊過來看李勁在忙啥,就看到他在開證券戶。
於是就和林麗詢問起來。他說他聽別人說有的人最近在股市裏大賺一筆,有的人解套了。他還沒有炒過股。
那個李勁戲謔說:“羅老板,你也開一個戶唄!”
沒想到,這個羅老板還真的讓林麗給他發個鏈接開戶,就這樣,林麗加了他微信。雖然林麗加了他們倆的微信,但是還不太清楚他們的名字。林麗是和證券專員溝通,讓幫查一下開戶成功的人的名單,才得知他們的名字的。
這個羅老板還比較喜歡開玩笑,他在那裏說,他身邊一個朋友炒股賺了幾千萬,感覺像中彩票一樣。不知道他自己有沒有這麽好的運氣。
林麗在那裏笑著,說:“可能別人是有什麽內幕或者跟著大機構操作吧。有的人也在預測可能國慶後會大漲,如果在九月底開戶,到了十月八號工作日就可以交易了。”
這羅老板就在那裏說,那托你吉言,到時候如果賺錢了,給你發個大紅包。林麗感覺這個人太會說話了。她說,那謝謝老板了。
這個羅老板還挺會開玩笑的,剛好有客戶進來問手表,他倒挺了解手表的價位,和他們聊了幾句。隨後他辦好了開戶就出去迴他們店裏了。
李勁剛好這時候有客人說讓他去收黃金,在前麵一條街的商鋪,叫他帶上融金的工具。他還沒有開戶完,但是生意來了。他隻能很抱歉地對林麗說讓她等一下。
林麗耐心坐在店裏櫃台前,可能因為她穿著黑色連衣裙,看著還比較富態。她在坐著時候,陸續有三四撥客人進來詢問包包和名表的二手價格。有的是要賣東西,有的是有目的來找東西。
大概過了十幾分鍾,李勁就迴來了。他拿出手機,讓林麗幫他操作。在他剛剛出去的時候,林麗也問了證券專員為什麽這個客戶的開通不了。專員已經後台幫忙打開了權限。
林麗操作的時候發現他的微信支付裏還停留在剛才收貨的界麵,支付了七萬多給別人。林麗看到他們的流水還挺大的。
很快,林麗就幫他操作好了。然後告訴他要到國慶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才能開始交易。如果到時有什麽問題就找她。
過了幾天,果然到了國慶後第一個交易日,很多股票都噌噌地上去了。林麗問他們倆是否有交易成功。他們倆說幾乎就買不進去。
因為很多人節前都在開戶,這天都在進入股市,可能因為這樣,導致一直買不進去。林麗也隻能讓他們多試試。過了一兩天,部分股票就迴落了價格。如果在節後第一天買的人估計後麵又被套牢了。
這兩個客戶估計還要慶幸那天沒有買進去。林麗她自己在兩個月前買的銀行股,那幾天都到了較高的水平。不過即使迴落一些,她還是賺了20%多。她主要是做長期投資的,不是為了短期操作的,就無所謂。她隻是偶爾看一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