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自從在新小區出了一個客戶家庭單五六張單後,就比較留意新小區的活動。她在很多群裏,他們有小區大群,各樓棟小群,活動群,二手置換物品群等。在這些群裏黃憶還比較活躍,認識了好多鄰居。


    林麗反而在群裏少說話,一般線下和業主見麵或參加活動都是黃憶主導,林麗就跟著參加。然後認識人。黃憶是業主,他們樓棟幾乎都認識了。


    林麗他們定的窗簾也是和業主群的業主定的,在安裝窗簾的時候,大家聊一聊,就認識了。這個業主之後又和林麗了解團險、工程險。雖然最後由於地域問題,沒有成交。但這個業主給她轉介紹了好幾個客戶。


    她也會留意有裝修需求的朋友給他介紹。他們樓棟二樓的一個業主非常熱情,他家密碼鎖的密碼很多鄰居都知道。他們家的冰箱總會裝滿了吃的和喝的,去看裝修的鄰居如果誰餓了渴了就可以進他們家去冰箱拿吃的。


    他自己開有個貿易公司和壽司店,因為他做人大方很多鄰居都推選他做當時小區維權的代表。他們那個小區入夥沒多久,當時就遇到別墅區的業主不讓他們走南門的路,說那裏的路是別墅區的。而讓他們去走河邊的路或者北門的路。那兩條路是比較遠的,還在建。


    第一批入夥的業主就和別墅區的業主理論,他們入夥時候,開發商就是讓他們從那個南門進入的,而且在六七年前,現在這期高層的用地性質也是別墅用地,開發商為了利益最大化,申請改了用地性質為商住兩用。雖然這期沒有商業,但是住宅有2300多戶。別墅隻有80戶,常年都是沒有人住的。


    可是有幾家別墅業主鬧得比較兇,都是一群老頭老太太,加上他們的子女。他們就是比較靠近這期的那幾戶。這些人撒潑說這條消防道路是他們的。


    別墅和高層的物業管理處都沒有出來勸架,別墅的管理處偏向於別墅的業主,認為這個是曆史遺留的問題,當年改用地性質的時候,別墅這幾家就鬧過,跑去了這個開發商深圳總部鬧,取得了總部給他們蓋章的一個函件,函件寫了承諾這個地塊不建高層。而時過境遷,當年出這個函件的老總,早就不在 這個位置了,可能都不在這公司了。


    開發商就不認了,現在已經是新的領導了。他們就建起來了這些高層。別墅這幾家也是挺憋屈的。於是他們就霸占這條消防通道,停滿了自己家的車,橫七豎八,不讓高層業主從這個通道進入地下車庫。


    高層業主都是80、90後,年輕氣盛,但是他們也很有法律常識。業主們在群裏聯合起來,說要合理合法地維權。當時他們找到了開發商、管理處要說法,都沒有給迴複。他們又找到了街道辦、住建局。在住建局的批複函裏,標注了這條消防通道屬於別墅高層共用,各有一半紅線。本來這就算完結了。


    別墅區業主不服,說要走法律途徑,雙方還約談了一次在售樓處。這些別墅的業主敲鑼打碗,在售樓處裏嚴重影響了秩序,很多想看房的客戶就望而卻步了。這天銷售處隻能關門停業。


    雙方溝通時候,別墅派的代表是個律師,對方很犀利,要求就是要麽就按之前函件承諾的不建高層去恢複原狀,要麽就是賠償他們別墅區80戶人,每戶50萬-80萬。開發商肯定不願意賠錢。這些別墅業主還說,在高層入夥前一個月,開發商和物業管理處是一家家給他們說要借南門這條路一個月給他們入夥。現在他們大部分入夥了,這個借就要還了。


    這律師還和高層的代表說,你們買這個房是個非法的房產,不合法,開發商兩邊欺瞞,要找開發商退房。高層業主也不傻,都在說他們已經拿到正規的產權證了。他們的權益也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護的。別墅那邊還在那裏很囂張炫耀,當年小區很多業主的孩子的學位還是他們組織大家爭取下來的。


    原來這個小區裏有個私立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都有,當初本來他們小區業主是沒有學位的,和銷售時候承諾的有出入。一期的業主入夥後,就開始維權,還有好些人因為維權過激,被轉進去踩縫紉機了。他們當時有的人跑到開發商總部去,在那裏一坐一整天,幹擾了別人正常的上班。


    經過幾個月的爭取,他們拿到了學位。有過這些成功的維權經驗,別墅的業主就開始有些得寸進尺了。尤其那幾家靠近高層的別墅業主,覺得他們吃虧了。而高層業主買房時候,開發商的銷售說小區裏都是一體的,四通八達,並沒有說他們隻能走河邊的入口或者北麵的入口。這次的溝通無果。


    接下來,別墅那幾家開始瘋狂地行動了。他們不知道從哪裏找來的大鎖鏈,把高層的南門的門禁的鐵門給鎖上了。還把消防的鐵門也找人在那裏看著,就不想讓高層的人走別墅區裏的道路。


    高層的人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於是大家都在群裏說下樓壯聲勢。很多業主就下樓,雙方差點發生了衝突。高層這邊幾個年輕男士,拿著大剪刀直接把鐵索剪斷了。別墅那邊兩個中年女人像潑婦罵街一樣,在那裏又哭又鬧,完全沒有買別墅人的那種富貴氣質。


    一個年輕的高層業主說,大家都是開粵b車的,不要那麽沒有素質,來惠州給深圳人丟臉。這些別墅的都是一群大爺大媽,力氣卻大如牛。他們居然倒了兩袋水泥在高層的門禁門口,馬上在那裏用水管注入水,就想要封住那個鐵門,不讓他們出來。


    高層的業主直接報警了。警察過來後,並沒有直接阻攔,隻是守在那裏防止雙方發生衝突。高層業主們又想到叫拖車,把他們停在消防通道的車都拉了。


    很快交警的警官就來到了。拖車也來了。現場一下子熱鬧了。那些大爺大媽看到要拖車,一個頭發銀白,穿著考究的老太太,直接躺倒在自己家的路虎車下麵,耍潑說:“我有心髒病,你們要是敢拖車,我死給你們看!”


    還有一個中年的女人,聲音叫的最大,她的標誌車直接就停在高層小區停車場的入口處,不讓別人的車進停車場。警察直接先教育她。她馬上拿出電話打電話:“老公,警察蜀黍說要抓我,我好怕呀。我的這個破車,要拖就拖!誰局裏還沒有幾個熟人呀?……\"那個警官等著她打電話,打完電話後,警官問她是自己挪車,還是幫她拖車?如果拖車,到時候取車要收1500元拖車費,還要按天繳納停車管理費。


    這個女生罵罵咧咧就把車開出去了。高層這邊的業主都在拍視頻直播現場的情況。讓更多的人看看這些買了別墅的人的嘴臉。一個高層業主說,他們別墅買得早的,當年一套也就七八十萬,雖然現在兩三百萬,但是很少人買二手的別墅了,裝修費要花幾百萬太貴。大家都感覺大平層更舒服更安全。


    可能因為這樣,這些別墅業主素質並沒有那麽高,他們隻是買得早而已。別墅業主的過激反應,讓林麗有些後悔買了這個有爭議的樓盤。接下來好幾個月,群裏都在為維權的事情奔走。有的人還想賣掉。但是他們持有還不到年限。


    這天,又發現了那幾家別墅停車擋住了高層業主進入小區的路,有人就報警了,還有的人找了拖車。交警先過來,拖車在交警示意下,已經把其中一輛寶馬x5往車上牽引。這時,寶馬車主出來了。他說他那個車沒有電了,正好也要去修的。他還準備換新車了。


    他們其他那幾家很快過來把車開走了。物業管理處卻一直沒有出來,隻有當天雙方在衝突,別墅業主想要用水泥封門的時候,別墅那邊來了個光頭的90後的管家,他當時還辱罵五期的業主,結果被大家錄了視頻發到了網上。由於影響太壞,他們集團總部開除了這名管家。


    這個事情可能會影響這個管家之後的職業生涯,他在這行混不下去了。這個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那個管家不得已拍了一個道歉的視頻發給五期的業主,請求他們把視頻下架。這管家也是自己多事,當時非要來插一腳,不然就不會工作不保。之後這個管家很快就離職了。


    在高層業主和管理處及街道辦的溝通協調下,之前圍著高層和別墅之間的鐵板隔離帶終於要拆了。一大早,街道辦帶人來拆,當拆了一部分之後,別墅那幾家突然出來阻撓,不讓他們拆。高層業主為首的一個大姐據理力爭,沒想到他們幾個人和別墅那幾個發生了推搡。


    幾個女生拉扯來拉扯去,打起來了。別墅的一個女生過來拉她,她用腳踢開了。那個女生的老公過來給了這個高層的女業主一個耳光。女業主的老公也過去和那個別墅的人打起來了。高層的這個大姐被另外兩個別墅的女生在那裏推搡,其中一個的指甲還抓傷了她。更無恥的是,別墅的一個中年婦女過來把這個高層的大姐的運動褲扒下來了,露出了內褲。


    當時現場很混亂。高層業主已經報警了。警察姍姍來遲,估計是最近他們小區衝突太多,警察都麻木了。每次來了也沒有實質性解決問題,就是在現場守著,防止打群架。


    開發商和物業管理處其實才是導致別墅和高層爭鬥的原因,他們沒有及時解決曆史問題,而給兩期的業主留下了首尾,現在卻不管這些業主們的權益,雙方發生衝突,他們反而沒有表態,就在那裏觀望,讓很多業主不滿。高層的群主和大家在群裏商量後,大家決定用非常手段來逼著物業管理處和開發商來解決問題。


    之前有個業主是做過公務員的,她為了這些問題多次給開發商的營銷老總打電話,那個老總後來都不敢接她電話裏。她就給他發微信,微信居然把她拉黑了。之後她就發短信。她還發動很多業主打這個老總電話。這個老總不勝其煩,隻能關機換號碼。


    別墅的業主則經常去售樓處鬧,讓他們賣房不順暢,一有人要看房,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放棄了。群主於是號召有車的業主當天下午五點都把車開出來,他們要讓小區的幾個出入口全部交通堵死。這樣逼迫物業、警察、開發商,都盡快解決他們的問題。


    這個辦法還是很湊效的。業主們都很仗義,把車都開出來,分別堵了四個大門,隻留了一個側門,方便車進入小區。物業管理處也很無奈,他們看到車輛全部都排隊,一直排到快到深圳邊界的地方了。


    交警也接到有司機打來的電話,於是交警出動了,開始對這些業主進行了勸導。在群主發令下,這些車才讓路。隨後高層的業主就和物業管理處、街道辦再次集中進行溝通。


    經過了多次努力,不知道物業管理處是怎麽平息了別墅那幾家業主的憤怒的,背後不知道做了什麽努力。之後,別墅那幾家變得安靜下來了。一切恢複了平靜。高層小區的北門和河邊的門也都可以進出了。隨著越來越多的業主入住,別墅那幾家終於也不鬧了。林麗經常走路經過別墅區,發現那幾家並沒有人住。他們也就偶爾來住。


    之前鬧得水火不容,現在居然偃旗息鼓了,難道開發商對這幾家業主進行了安撫和補償?這些都不重要了。主要是買了房子大家都希望能夠安居樂業。林麗他們看到維權的事情告一段落,他們夫妻倆就不用經常一到周末就去那邊,她感覺之前好操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轉角再轉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走的米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走的米莎並收藏轉角再轉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