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大本營策劃的所謂“一號作戰計劃”(我軍稱其為“豫湘桂戰役”),其陰謀在於打通一條從河南到東南亞的陸上通道,這樣我國統區也會被從南到北分為兩麵。


    李宗仁在開戰之初就曾經說過:“抗日戰爭,必須要讓日寇從東到西打,如果是從北向南打,對我國極其不利”。而在豫湘桂戰役中,小鬼子很大程度上已經幾乎接近他們的圖謀了,無論是在河南還是在湖南,國軍都是一退再退。


    事實上當時日軍隻需要拿下廣西,那麽日軍的計劃就算是達成了。1944年8月初,衡陽淪陷,日軍通向廣西的大門被打開,而桂林廣西保衛自己的最後門戶。此時,桂柳會戰已經是在所難免了,而這裏也是日軍進入越南的最後一道障礙。


    日寇到底還是打到了李宗仁的地盤,而李宗仁當時甚至都還不在廣西,而當時正在重慶的白崇禧不得不返迴廣西主持大局。當時的廣西局麵非常的不樂觀,僅僅隻有夏威十六集團軍下轄的三十一軍和四十六軍這兩個軍還在廣西駐守。


    兩個軍對上日寇肯定是不夠的,廣西省政府方麵建議白崇禧收縮兵力,將省政府遷到百色比較保險。但是白清楚,這一仗不能不打,也必須要打。


    白崇禧再次來到重慶求見蔣介石,蔣介石很清楚白的來意,而且他也很清楚羅斯福對於我國的戰局非常不滿,所以廣西這一戰隻能贏,不能輸。蔣介石一見到白就表示,要白迴到廣西主戰,而自己也將會將嫡係部隊調派廣西,還會向桂係派發美械裝備。


    廣西在抗戰時期可謂是模範省,政府對於基層控製力相當高。因此不像是其他戰役,桂林保衛戰在正式開戰前的兩個月,政府就已經在組織市民疏散撤離了。


    開戰前的桂林可謂是一片末日般的景象,無論是控製力再強,饑荒以及日寇在沿途的轟炸依舊無法避免。當時的桂林火車站裏裏外外全都是人,很多人在剛剛上火車之後就遭到了鬼子飛機轟炸,又急忙下車,如此往複。如此這樣廣西百姓對鬼子也是恨之入骨,日寇飛機被擊落後,飛行員往往會被百姓們毫不留情的幹掉。


    而桂軍同樣也沒有浪費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桂林被打造成了一個鐵桶般的“末日堡壘”。雖然守城的兵力相對而言依然不足,但是全廣西各地的民團也開始自發的進入桂林守城。


    1944年九月下旬,日寇糾集了8個師團十多萬大軍在300多輛坦克和30架戰機的掩護下,浩浩蕩蕩的殺向了桂林。


    1944年10月28日,日寇在我守軍和民團的不斷襲擾下,終於集結兵力開始進攻桂林外圍的兩座高地,守衛高地的桂軍浴血奮戰,僅有1人迴來報信,其他戰士全部壯烈犧牲。事實上,由於戰前的不斷換防,此時桂林城中僅僅隻有桂軍131師一個師的兵力。


    但是131師師長闞維雍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毅然決心、鬥誌昂然,率部誓死血戰,在桂林周邊的各個山頭高地,一直堅決抵抗到了11月7日才相繼失守,期間敵我兩軍數次展開白刃戰。雙方損失都非常慘重,後來幸存戰士們在團長覃澤文的帶領下退入七星岩繼續作戰。


    131師參謀長郭炳祺少將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了那些激戰的日子:11月5日,他在象鼻山上的炮兵對七星岩方向的日寇展開猛烈射擊,但日寇以燃燒彈迴應,將象鼻山的樹木和建築化為焦土。到了11月6日,七星岩及其周邊山頭均淪陷,桂軍被迫退入山洞,繼續展開頑強抵抗。11月7日,日寇施放煙幕彈和火焰噴射器,燒毀了防禦工事;緊接著,又施放了毒氣……


    郭炳祺將軍在日記中字句異常沉重與悲痛,他寫到:“師部無計可施”,“我們真沒有辦法了”。到了11月8日,七星岩的聯係已經中斷,但槍聲仍在繼續,意味著桂軍的抵抗尚未停止。11月9日和10日,七星岩方向的情況變得撲朔迷離。


    覃團長率領391團幸存弟兄以及其他參戰的民團弟兄共計1000餘人退入了七星岩洞,而鬼子則絲毫不顧廉恥的抓來了山下村民喊話投降。七星岩內的官兵奮起打了一波反衝鋒,將鬼子全數擊斃,村民們也趁機逃散了。


    11月8日夜,鬼子又在岩洞外燒火放煙,試圖將岩內的我軍逼出來。但七星岩洞非常深,桂軍戰士們還有地方繼續退守。


    11月9日,鬼子對七星岩內守軍使用毒氣彈,最後僅有少數戰士成功突圍,絕大多數都不屈的戰死在了岩洞中!戰後,省主席黃旭派人進入岩洞內探查,發現屍體共計823具,其中大多數依然保持著臨戰狀態。如重炮般撼動人心,透露出不屈的中華魂。


    老兵駱首瞻作為桂林保衛戰的見證者,其記憶雖然模糊,但對於七星岩的情景記得非常清楚。在鬼子的狙擊、火攻和毒氣攻擊下,391團的戰士們在岩洞內互相攙扶,用盡最後一絲力量抵抗。團長覃澤文本想與七星岩共存亡,身邊的桂軍弟兄勸說,與其這樣做無謂的犧牲,不如突圍出去歸隊,還能多殺幾個小鬼子,等他率眾突圍迴到漓江西岸時,僅剩三人了。


    七星岩失陷後,漓江東岸的陣地紛紛落入敵手,鬼子開始過江。漓江雖然狹窄,但成為了日寇不可逾越的紅線。當密集的鬼子們用快艇和竹筏渡江時,桂軍和民團士兵陳兵在西岸,展開了英勇的阻擊。桂軍弟兄憑借良好的槍法,尤其是那些神槍手,瞄準了小鬼子的劃艇手,一槍一個準,逼得小鬼子隻能用屍體來阻擋子彈。


    老兵駱首瞻迴憶,若是有炮彈,那些竹筏和快艇就是好靶子。可惜的是,炮彈已所剩無幾,甚至有很多都是臭彈,裏麵填充的竟是沙子,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鬼子企圖用機槍和竹排強行過河。但在這緊急關頭,來自上遊的民團戰士乘著竹筏勇猛衝擊,他們手持長矛和土槍,準備與敵人拚死一搏。


    麵對這樣的抵抗,日寇隻得調轉炮口對準勇敢的民團士兵。竹筏被炮火打成碎片,士兵們落水,但仍然奮不顧身地向日軍衝去。此時,西岸的桂軍趁機組織反擊,逐漸將鬼子逼迴河對岸。


    據桂林城的老人們所述,那一天,漓江上漂滿了中日雙方的屍體,血染漓江,河水幾乎凝固,水流不動了,死屍也不動了,小鬼子的竹排和快艇劃不過去,就又退迴了東岸,桂軍和日軍隔著漓江互相射擊。


    日方的史料記載,當天強渡漓江的日軍共有兩個大隊,隻有300餘人逃迴。而在那一天,1700多名日寇與無數民團戰士的屍體共同漂浮於漓江之上,那些無名的廣西民團戰士,他們的姓名雖不為人所知,但英勇的事跡卻永載史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川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沙閑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沙閑士並收藏川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