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克遜一聽,心中暗喜,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撒克遜從小就認識神啟大帝,對他可謂是知根知底。
他知道,神啟大帝絕對不是心疼加在百姓頭上的賦稅高了,而是另有所圖。
天驕帝國的九大分區設置了兩個最高長官——總管和師長。
總管負責行政和財賦。
師長負責軍事和治安,通常的軍銜都是車騎將軍以上。
一直以來,帝國的規定是,分區的總管節製師長。
但隨著邊疆鬥爭的加劇,師長的地位和職權不斷得到提高。
比如,師長可任命分區內的大小軍職。
又比如,師長可以在分區內指定軍管城市。軍管城市的行政、軍事和財政大權,全由師長說了算。
漸漸地,師長的地位已經遠在總管之上,特別是在邊疆地區。
尤其這近百年來,由於曆任皇帝更害怕蠻族大軍,便聽之任之,各區師長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
所以,撒克遜很快就猜到,神啟大帝是想借著裁軍的名義,來動一動各區師長的“蛋糕”,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個別人。
斟酌一番後,他決定來個推波助瀾。
“陛下英明!我們之前與蠻子年年交戰,軍費龐大,民不堪其苦。可,可這軍實在裁不得啊。”
神啟大帝聞言十分愕然。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陛下還記不記得,原嶺北車騎將軍阿克斯特率直係部隊,投靠蠻族人的事情。
幾年前,他被告發殺良冒功、貪汙軍費、縱兵掠奪。其罪狀之惡劣,可謂是千夫所指。阿克斯特害怕自己項上人頭不保,索性投了敵。
可為什麽,阿克斯特的手下也都聽他的?臣後來派人去暗訪,發現阿克斯特對手下軍官總是額外開恩。不該賞的,他賞了;當重罰的,他從輕發落。
總而言之,阿克斯特在嶺北這些年來,恩威並重,讓軍官們對他是感恩戴德。這才有了整軍投敵之事。阿克斯特麾下,名義上是朝廷之師,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他的私軍。
臣恐怕,其他分區的將軍們,也是大同小異。陛下,我們裁軍的目的就是要砍掉軍費。
各位將軍原先得到的蛋糕,是這麽大的一塊。現在要砍掉一部分下來,試想,誰會心悅誠服?
臣擔心,這裁軍令一下,各分區的將軍和手下軍官們會暗中作梗,甚至生出大亂子來。”
神啟大帝擅長的是內部權鬥,對政事一知半解,對治軍練軍、指揮打仗更是心中無數。
他聽撒克遜這麽一說,眉頭緊皺起來,形成一個“八”字。
沉默了一會,神啟大帝緩緩問道:“你這次去了嶺北和遼東,覺得嶽澤、袁清一這兩人治軍如何?”
“臣覺得,嶽澤、袁清一兩位將軍禦下有方,治軍嚴明,深受士兵們擁戴。軍中上行下效,令行禁止。將領們無不唯首是瞻。兩位可謂是在帝國天空翱翔的兩隻雄鷹啊。”
嶽澤和袁清一都是戰功赫赫,又手持重兵。在蠻族大軍入侵時,兩人是帝國可以依賴的護盾。
但在簽訂憐幽之盟,雙方休戰後,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這就好比,以前買弓是為了射鳥,養狗是為了捕兔。如今鳥已入林、兔已進洞,神啟大帝那點心思就開始藏不住了。
撒克遜心裏明白,神啟大帝此刻最忌憚的就是嶽澤和袁清一。自己越是大誇特誇,神啟大帝對兩人越是憂心忡忡。
果然,他一說完,神啟大帝就開始坐不住了,在大殿裏走來走去,臉色愈發難看。
撒克遜一看,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決定打開紗窗說亮話,再往火上加一桶油。
“臣剛才仔細想了想。裁軍之難,其實是難在腹心,而不是在枝幹。如果解決了腹心的問題,其他問題也就容易了。”
“腹心?”
“沒錯。陛下請三思,當初是誰,向陛下大力推薦嶽澤和袁清一的;又是誰,推薦了投敵的阿克斯特?”
“你說坦普爾?他,他不可能背叛朕。”
神啟大帝嘴上雖然這麽說,心裏卻有點半信半疑。
這些年來,他由於越來越懶,對政事越來越煩,大事小事幾乎全權委托坦普爾處理。
倘若坦普爾真的有什麽異誌的話,那才是真正的腹心之患。
“陛下還記不記得,一百多年的黃袍加身事件。當時的惠恭皇帝恰好也是首席國相,奉德文皇帝之命,去邊疆節製諸軍,禦敵於國門之外。
隻可惜,惠恭皇帝的弟弟和部下貪圖富貴,在班師迴朝的路上,硬是將黃袍加在他身上。隨後,大軍兵臨帝都。京城守將不做任何抵抗,打開城門迎接惠恭皇帝入城。
幾天後,德文皇帝被迫禪位。前車之鑒曆曆在目,陛下不可不防啊。”
撒克遜所說的惠恭皇帝正是神啟大帝的第六代祖宗。神啟大帝這一脈能夠坐上帝位,也正是得益於這位發起政變的祖宗。
一提到前朝舊事,神啟大帝背後不禁冒出陣陣冷汗。
“你說的這些,可有什麽證據?”
“臣目前已經有了一些線索。但要收集完整的證據,還需要一些時間。
臣保證,倘若坦普爾是清白的,臣還他一個清白;倘若坦普爾有異誌,臣也絕不手軟。”
“嗯,這件事,愛卿要多費心。倘若人手不夠,可以請千度堂幫忙。”
“臣遵命。請陛下放心!”
話說到這個份上,君臣兩人已經是心照不宣,槍口一致了。
坦普爾、嶽澤、袁清一三人都是朝中重臣,要是沒有證據,自然難以依法處置。起碼,是堵不住悠悠眾口。
恰好撒克遜在找證據方麵十分在行。他身為次相,分管刑獄和情報。再加上神啟大帝授權他,去找千度堂協助,撒克遜自然有信心,把這件事辦成鐵案。
但退一步來說,在皇帝感覺到,某些人已經危及皇權的時候,證據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往往是,懷疑一旦產生,罪名就已經成立了。
撒克遜從小就認識神啟大帝,對他可謂是知根知底。
他知道,神啟大帝絕對不是心疼加在百姓頭上的賦稅高了,而是另有所圖。
天驕帝國的九大分區設置了兩個最高長官——總管和師長。
總管負責行政和財賦。
師長負責軍事和治安,通常的軍銜都是車騎將軍以上。
一直以來,帝國的規定是,分區的總管節製師長。
但隨著邊疆鬥爭的加劇,師長的地位和職權不斷得到提高。
比如,師長可任命分區內的大小軍職。
又比如,師長可以在分區內指定軍管城市。軍管城市的行政、軍事和財政大權,全由師長說了算。
漸漸地,師長的地位已經遠在總管之上,特別是在邊疆地區。
尤其這近百年來,由於曆任皇帝更害怕蠻族大軍,便聽之任之,各區師長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
所以,撒克遜很快就猜到,神啟大帝是想借著裁軍的名義,來動一動各區師長的“蛋糕”,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個別人。
斟酌一番後,他決定來個推波助瀾。
“陛下英明!我們之前與蠻子年年交戰,軍費龐大,民不堪其苦。可,可這軍實在裁不得啊。”
神啟大帝聞言十分愕然。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陛下還記不記得,原嶺北車騎將軍阿克斯特率直係部隊,投靠蠻族人的事情。
幾年前,他被告發殺良冒功、貪汙軍費、縱兵掠奪。其罪狀之惡劣,可謂是千夫所指。阿克斯特害怕自己項上人頭不保,索性投了敵。
可為什麽,阿克斯特的手下也都聽他的?臣後來派人去暗訪,發現阿克斯特對手下軍官總是額外開恩。不該賞的,他賞了;當重罰的,他從輕發落。
總而言之,阿克斯特在嶺北這些年來,恩威並重,讓軍官們對他是感恩戴德。這才有了整軍投敵之事。阿克斯特麾下,名義上是朝廷之師,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他的私軍。
臣恐怕,其他分區的將軍們,也是大同小異。陛下,我們裁軍的目的就是要砍掉軍費。
各位將軍原先得到的蛋糕,是這麽大的一塊。現在要砍掉一部分下來,試想,誰會心悅誠服?
臣擔心,這裁軍令一下,各分區的將軍和手下軍官們會暗中作梗,甚至生出大亂子來。”
神啟大帝擅長的是內部權鬥,對政事一知半解,對治軍練軍、指揮打仗更是心中無數。
他聽撒克遜這麽一說,眉頭緊皺起來,形成一個“八”字。
沉默了一會,神啟大帝緩緩問道:“你這次去了嶺北和遼東,覺得嶽澤、袁清一這兩人治軍如何?”
“臣覺得,嶽澤、袁清一兩位將軍禦下有方,治軍嚴明,深受士兵們擁戴。軍中上行下效,令行禁止。將領們無不唯首是瞻。兩位可謂是在帝國天空翱翔的兩隻雄鷹啊。”
嶽澤和袁清一都是戰功赫赫,又手持重兵。在蠻族大軍入侵時,兩人是帝國可以依賴的護盾。
但在簽訂憐幽之盟,雙方休戰後,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這就好比,以前買弓是為了射鳥,養狗是為了捕兔。如今鳥已入林、兔已進洞,神啟大帝那點心思就開始藏不住了。
撒克遜心裏明白,神啟大帝此刻最忌憚的就是嶽澤和袁清一。自己越是大誇特誇,神啟大帝對兩人越是憂心忡忡。
果然,他一說完,神啟大帝就開始坐不住了,在大殿裏走來走去,臉色愈發難看。
撒克遜一看,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決定打開紗窗說亮話,再往火上加一桶油。
“臣剛才仔細想了想。裁軍之難,其實是難在腹心,而不是在枝幹。如果解決了腹心的問題,其他問題也就容易了。”
“腹心?”
“沒錯。陛下請三思,當初是誰,向陛下大力推薦嶽澤和袁清一的;又是誰,推薦了投敵的阿克斯特?”
“你說坦普爾?他,他不可能背叛朕。”
神啟大帝嘴上雖然這麽說,心裏卻有點半信半疑。
這些年來,他由於越來越懶,對政事越來越煩,大事小事幾乎全權委托坦普爾處理。
倘若坦普爾真的有什麽異誌的話,那才是真正的腹心之患。
“陛下還記不記得,一百多年的黃袍加身事件。當時的惠恭皇帝恰好也是首席國相,奉德文皇帝之命,去邊疆節製諸軍,禦敵於國門之外。
隻可惜,惠恭皇帝的弟弟和部下貪圖富貴,在班師迴朝的路上,硬是將黃袍加在他身上。隨後,大軍兵臨帝都。京城守將不做任何抵抗,打開城門迎接惠恭皇帝入城。
幾天後,德文皇帝被迫禪位。前車之鑒曆曆在目,陛下不可不防啊。”
撒克遜所說的惠恭皇帝正是神啟大帝的第六代祖宗。神啟大帝這一脈能夠坐上帝位,也正是得益於這位發起政變的祖宗。
一提到前朝舊事,神啟大帝背後不禁冒出陣陣冷汗。
“你說的這些,可有什麽證據?”
“臣目前已經有了一些線索。但要收集完整的證據,還需要一些時間。
臣保證,倘若坦普爾是清白的,臣還他一個清白;倘若坦普爾有異誌,臣也絕不手軟。”
“嗯,這件事,愛卿要多費心。倘若人手不夠,可以請千度堂幫忙。”
“臣遵命。請陛下放心!”
話說到這個份上,君臣兩人已經是心照不宣,槍口一致了。
坦普爾、嶽澤、袁清一三人都是朝中重臣,要是沒有證據,自然難以依法處置。起碼,是堵不住悠悠眾口。
恰好撒克遜在找證據方麵十分在行。他身為次相,分管刑獄和情報。再加上神啟大帝授權他,去找千度堂協助,撒克遜自然有信心,把這件事辦成鐵案。
但退一步來說,在皇帝感覺到,某些人已經危及皇權的時候,證據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往往是,懷疑一旦產生,罪名就已經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