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石頭佬救出高福 柳知縣拜望姨娘
塵緣丨豬八戒與高翠蘭的故事 作者:煮笑堂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卻說高福與兩個官差一道來找高翠蘭,路上早就鬧起了別扭。高福以為自己是為縣太爺辦事,派來的兩個差人隻是跟著自己聽差而已。於是有些“當家作主”的意思,老想使喚他們。哪知道這兩位差人硬是不買賬。自認為衙門中的“官差”,在外麵總是對別人喝三吆四的,豈能讓一個“仆人”擺布。
再者,他們也不知道高福要找的這位“姑奶奶”是縣太爺的姨娘,隻聽說是清涼寺的尼姑而已。所以自從出了縣城,一路上高福要走,差人偏要歇;高福要住,差人偏要走。吃飯時高福點了菜,差人讓高福自己用,他們兩個自行點著吃。高福沒想到二位這麽難伺候,早知道這樣帶他們幹什麽?可是事已如此,而且是縣太爺的安排,高福隻得忍耐。心想:隻不過多掏些銀兩罷了。
可來到張弓嶺,高福問明店家,知道去劍鋒山騎不得馬,隻能徒步登山,高福便要把馬寄在店家。然而兩位差官說什麽也不同意,衝著高福道:“縣太爺命我們騎馬而來,為的是盡快找到人,你卻要棄馬步行,不是故意耽擱時間嗎?”
高福本是個老實巴交、沒經過大世麵的人,被他倆一嚇唬,再也不爭個主次,隻能惟命是從,跟著他們騎馬進山了。
三人翻過張弓嶺,來到劍鋒山下,看著陡峭峻拔的岩石,哪裏有路可尋?高福正在發愣,一位差人道:“山是死的,人是活的,幹嘛非要從這裏進山,難道她是飛上去的不成?咱們往西走,不怕找不到進山的路。”說著話,便打馬順著山下的小道走了過去。高福根本搭不上話,隻得默不作聲地跟在後麵。
又走了兩個時辰,還是見不到上山的路,仍然在張弓嶺徘徊。眼看天色已晚,兩個差人早就嚷嚷著肚子餓了,高福拿出幹糧讓他們充饑,他們連瞧也不瞧,執意要找店家投宿。高福隻能跟著他們盲無目標地瞎撞。還算走運,當晚終於在嶺上找到一戶人家,好歹弄些飯吃了,住了一夜。
就這樣,他們早飯後上路看山,中午就忙著找地方投宿、用餐。一連兩天,也沒踏進劍鋒山半步。高福急了,他心中明白,找不到高翠蘭,都是自己的責任,與兩個差官並沒多大關係。不能在這裏兜圈子了,他下決心要上劍鋒山上去找。
於是對兩位差官道:“這裏也問了,沒有能騎馬上山的路,可姑奶奶去的地方,是在劍鋒山旁邊的福陵,我必須登山去找。你們不去,就在這裏等我迴來。”
兩位差官道:“也好。不過,這漫無邊際的,你到哪兒去找。叫我們等到什麽時候?”高福道:“我要是能找到姑奶奶,隨時就迴來;要是找不到,說不準得耽擱幾天。”差官道:“這可沒有個準頭,我們就一直在這裏等著?”高福道:“你們不願意等,就先迴去吧。給縣太爺報個信,就說我在山上找著呢,找著俺就迴去。”
差官瞪著眼道:“這是怎麽說話?咱三個是縣太爺一塊派下來的,你往山上找,叫我們迴去報信,你當我們是憨子哪?”高福急道:“我哪是這個意思。叫你們迴去報個信,也是怕縣太爺著急呀?”差官道:“得了得了,這樣吧,咱們分頭去找,你上你的山,俺上俺的山,三天後都到這裏會合,找到找不到,咱迴去複命。”
高福無奈道:“聽你們的,那就這樣吧。”差官道:“光這樣不行哪,俺不能喝西北風去找呀,你得給俺盤纏?”高福隻得掏些銀兩給了他們,然後自個兒進了山。
再說石佬想幫高翠蘭去找高福,來到劍鋒山下,看到山勢果然險峻,騎馬哪能上得去?他又看了看周圍,心中罵道:“這幾個不知高低的東西,騎著馬還想去找高翠蘭。肯定是順著山腳往西轉悠去了。”又埋怨高福道:“當著你的麵講的清清楚楚,去福陵必須在劍鋒山周圍找,你騎著馬往哪兒找呀?”埋怨歸埋怨,石佬還是沿著山腳追了下去。
緊走慢走,一直追到日落西山,也沒見一個人影。於是爬到山上,四處張望。天色黑透了,隻得找個地方躺了下來。
好在這石佬是個半仙之體,不知渴、不知餓。有時候高興,也到山上找些野果子嚐嚐,但不吃東西一樣過日子。
第二天天剛亮,他意外發現一條山路,沿路而上,不遠處卻看到那片從上而下,十分顯眼的碎石灘。石佬心想:“奇怪,在這深山無人之處,怎麽會有這麽多被敲砸的石塊?既然有人工開采的痕跡,難道福陵就在這一帶?”
又一想:“高翠蘭千裏迢迢來找福陵山,都怪我道聽途說給她指的路,不僅沒找到,還落得一身傷痕。聽她說也是在碎石灘上受的傷,看來她已經找到這個地方。不如先探個究竟,也好給高翠蘭有個說法。”
仔細觀察一番,從碎石灘上根本無法上去。於是向西走去,陡峭處卻發現一個洞。他好奇地鑽了進去,裏麵高低不平,順著山洞走了一段距離,卻走到一個山溝裏。山溝不是太深,他瞅到一處可以攀爬的地方,順勢爬了上去。登高一看,西麵是劍鋒山的主峰,北麵卻有一座小山峰擋住了視線。
石佬想起了當時幾位神仙說的話:福陵就在劍鋒山的後麵。按照這個說法,從迎仙橋到這裏,正好應該是這個方向。於是,他大步躍上了這座小山的山頭,舉目望去,果然另一番景象:遠處看,群山林立,千姿百態,雲天相接,氣勢磅礴;近處瞧,有一個山頭,奇石怪鬆,鬱鬱蔥蔥,高山流水,鳥語花香。山立在雲海之中,如大潮奔湧;花開在俏崖之上,如詩如畫。石佬看了又看,感覺這裏的風景比小西天還好。心想:高翠蘭要找的地方說不定就在這裏了。
於是下了這座小山,瞅準旁邊那座山頭爬了上去,他要去找張果老曾經住過的“神仙洞”。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半懸空似的危崖旁邊找到一個山洞。走近看時,隻見洞口上麵隱隱約約刻著三個篆字。石佬用手抹了抹,才看清是“雲棧洞”。他走進洞口,裏麵黑乎乎的。仔細看時,竟有半扇石門關著。推開石門,走了進去,見裏麵還有石桌、石凳。心中暗自讚歎:“果然是洞天府地。”走出門外,看天色已晚,便又折迴到洞中,躺在了石桌上,過一晚神仙過的日子。
第二天天剛亮,石佬便起身走出洞口,心中暗想:高福一行既然來找高翠蘭,必然要找到這裏,我在這裏等也是個辦法。於是徘徊在洞口東張西望,著急時還爬到山峰高處探看,可哪裏有一個人影?
一直等到太陽偏西,石佬著實心慌,他從沒有過這種等人著急的感覺。突然腦子一轉,不由自主地走下山去,想探一下福陵山的究竟。
石佬本來就對那片碎石灘疑惑不解,知道是人工所為,他來到碎石灘旁的那座小山上,仔細觀察,果然發現這座山並不尋常,西麵山腰裏大片石頭有動過的痕跡。他猜想:這座山可能就是福陵,動過石頭的地方想必就是山門,而那片碎石灘下應當是上山的台階,陵墓建成後,為了掩人耳目,便把從山中掘出的碎石頭,封在台階上,形成現在的碎石灘。
石佬越想越高興,雖然沒找到高福,但是找到了福陵山和仙人洞了。這可是高翠蘭跑了多少天沒找到的。心想:看她找福陵山的決心,即使現在不來,早晚她也會來修行,這一趟可是沒有白跑。高興地他圍著山轉了又轉,不由自主地哼起打夯號子來。這打夯號子還是在修建迎仙橋時聽那些匠人們唱的,渾厚、有力、特別提神。在他的腦子裏印象十分深刻。每當遇到高興的事,就像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唱起來。
石佬一直樂到天黑,才又想起要找高福的事,便向“雲棧洞”那裏走去。可轉念一想:這地方連高翠蘭那麽心誠的人都沒找到;那高福一行騎著馬,到哪兒去找?
想到這裏,不由得怪起高福來:排場還不小,騎馬上得了這福陵山嗎?這哪兒是找你的主人,分明是走馬觀花、遊山玩水。讓我到哪兒去找你們哪?想了又想,道:“不行,在山上肯定等不到他們,還是下山看看吧。”拿定主意,連夜下山來,沿著那條有山洞、有山溝的小道走了下去。
石佬不僅是個熱心腸,而且是個有心人。奔波了一夜,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眼看天色已亮,他又爬上山崖,站在高處四麵觀看,希望能見到高福他們。可是一次次上山下山,卻看不到一個人影兒。石佬真的失望了,便坐在了一個山頭上閉目養神。
正朦朧間,忽然聽到哪兒有石頭的碰擊聲,睜開眼四處查看,終於發現山崖下有一個人正在往上爬。由於山勢較陡,爬的很吃力。石佬仔細看時,見那人正是高福。喜出望外,於是大喊一聲“高福!”沒想到他這一喊,高福著實吃了一驚,兩手一抖,早從石壁上掉了下去,骨碌碌一直摔到了山崖深處。
這一下可把石佬急壞了,連喊幾聲,也沒有迴應。隻得兩眼一閉,跳了下去,連滾帶爬下到崖底。好在石佬乃石頭化身,不同凡人,身上隻擦了些痕跡,並無大礙。
爬起來定了定神,便去找高福。高福可就不像石佬那麽幸運了,隻見他躺在一片亂石堆上,額頭有血,遍體鱗傷,已經昏迷不醒。石佬抱起他喊了半天,也不見應,以為他死了,隻得放下手。急得團團亂轉,不住地埋怨自己闖了大禍,如何向高翠蘭交代?
石佬轉來轉去,想了又想:“無論如何不能一走了之,幹脆把他背到高翠蘭住處,再做計較。”於是背起高福,尋找路徑,踉踉蹌蹌爬出山來。
高翠蘭在店中一連住了三、四天,不見高福的蹤影。身上的傷已痊愈,精神也好了,隻是焦慮萬分。幾次要進山去找高福,都被店家勸住。她知道高福實誠,找不到自己,不會輕易迴來。可是那山中無路,豈不是瞎闖。每想到這裏,就不由自主走到進山的小道上去觀望。
這一天,遠遠看到有人一歪一扭的走過來,高翠蘭不由自主的迎了上去。近前看時,見是石佬,後麵還背著一個人。高翠蘭忙喊道:“石佬爺,真是你嗎?”石佬聽是高翠蘭,忙應道:“翠蘭,快來,高福找到了。”說著話,便把高福放了地上。
高翠蘭忙走到跟前,吃驚的問道:“高福,這怎麽迴事?”石佬氣喘籲籲地道:“高福摔死了。”高翠蘭一聽,嚇得臉色煞白,聲音顫抖,忙蹲到高福跟前,拉他的手唿喚起來。
喊了半天,也不見高福有動靜。高翠蘭問石佬:“從哪裏摔下來,怎麽傷成這樣?”石佬便把他如何上山找高福、如何找到福陵山、如何遇見高福的經過一五一十講了一遍,然後道:“都怪我害了他,要不是我喊他一聲,他也不會掉下山澗。”
高翠蘭聽了石佬的一番話,真是又感激又無奈。感激的是石佬熱心腸,千方百計在幫自己;無奈的是好事讓他辦砸了,居然出了人命。隻能勸石佬道:“你也是一片好心,沒想到你親自上山去找高福。要怪都怪我,我不該來找什麽福陵山,竟然害了高福的性命。叫我如何向他的家人交代?”說著話,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這石佬與生俱來一是沒出過汗,二是沒動過情。今天背高福第一次累得出了汗,見高翠蘭哭的傷心,眼睛也濕潤起來。
二人正無奈,忽聽得高福“啊”一聲,高翠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搖著他唿喊起來。隻見高福慢慢地睜開眼,看了看高翠蘭,喊聲“姑奶奶”,便又閉上了眼睛。高翠蘭喊了又喊,再也不見她醒來。隻得請石佬把他背迴店中。
住在山裏的人,家中一般都會保存一些救急的草藥,店主人忙熬了一罐“救生草”,給高福灌了下去,大家整整守了一個下午,才看到高福終於醒了過來。
高福睜開眼便問:“姑奶奶,我找到你了嗎?”高翠蘭忙答道:“找到了,找到了,就在你跟前呢!”高福看著高翠蘭,流著淚道:“這是哪裏?我不是在山裏嗎。不是在做夢吧?”
高翠蘭看了看石佬,石佬擺擺手,不要說出他。高翠蘭明白意思,對高福道:“這裏是咱們住的客店呀,多虧了一位山裏人把你救出來,總算沒事了。”高福急著想爬起來,可哪能動彈得?高翠蘭攔住他,一麵安慰他好好養傷,不要著急起來;一麵喂湯喂藥,精心調養。
石佬見高福醒了過來,才算放下心,便告辭高翠蘭,迴了迎仙橋。
高福惦記那兩位官差,隻想去尋找他們,好盡快迴去交差,怎奈渾身痛疼難忍,立不起身來。一直到第三天,高福才強打精神下了床,非要去尋找那兩位差官。
高翠蘭看他站都站不穩的樣子,還是攔住了他。高福著急道:“我們約好三天,再不去找他,就會走散的。”高翠蘭道:“你在這裏就住兩個晚上了,再加上你在山上的兩、三天,早已超過三天,他們還會在那裏等你?”高福道:“他們不見我,是不會走的。”
高翠蘭道:“沒有你這樣實誠的。再說了,即便他們走了,咱們也能迴到家,何必非要跟他們一塊走?”高福為難道:“縣老爺叫他們跟我一塊來,如果走散了,不好交差。”高翠蘭道:“什麽不好交差,虧得是一道來的,他們竟然讓你一個人上山,哪有這樣的道理?你就安心養傷吧,即便要找他們,也得等身子骨好了再說。”高福隻得又住了下來。
過了兩天,高福覺得精神好多了,走起路來也有了勁頭,高翠蘭隻得讓他去找那兩位差官。
順著原來的路走了一天,找到了原來借宿的那戶人家。那家主人道:“兩位差官在這裏住了三天,等不著你迴來,就走了。”高福問他們留下什麽話沒有,那店家道:“沒留什麽話,隻說這麽陡峭一片山,鳥都難飛進去,哪裏去找什麽人?”高福隻好返迴。
見到高翠蘭,隻說差官先走了。高翠蘭本來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無奈高福是個實心眼,白跑一趟,也不再埋怨他。於是辭別了店家,二人迴丘城縣了。
來到迎仙橋,高翠蘭遠遠的便看到石佬站在那兒,忙打發高福先走。石佬也看到了高翠蘭,忙迎上來問道:“等你們幾日了,現在才迴去?”高翠蘭道:“要不是高福傷沒好,早兩天就迴去了。那兩個差官也找不到,你見他們從這兒過去了沒有?”石佬道:“我迴來之後,一直在這兒,沒見到那倆騎馬的。”
高翠蘭有點著急,道:“那就怪了,高福去找,人家說已經走了。”石佬從容地道:“天下有的是路。他們那些官差,再大的事也耽誤不了他們遊山玩水,未必非走這條路。”高翠蘭道:“噢,看來從西麵也能走?”石佬道:“也能走,不過繞點路而已。”高翠蘭道:“這我就放心了。”
石佬打量一下高翠蘭,問道:“你這一走,還能迴福陵山修行嗎?”高翠蘭道:“您把雲棧洞都給找到了,俺早晚會迴來。不然,豈不辜負了您老一片心情?”石佬道:“那好、那好,我可在這裏侯著你啦。”高翠蘭道:“說不定今後找您的事多著呢,先謝謝您了。”施了禮,告別而去。
且說高翠蘭與高福迴到高老莊,休息了一日,高福便去了縣衙。見了知縣柳亦風,叩了頭,高福忙問:“老爺,兩位差官迴來沒有?”問得柳亦風一愣:“怎麽,你沒跟差官一塊迴來?”高福歎氣道:“咳,找不到他們了。”柳亦風更急了,忙問道:“那、那我姨娘呢?”高福道:“姑奶奶倒是迴來了,可是------”
柳亦風一聽高翠蘭迴來了,鬆了一大口氣,忙道:“她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哎,怎麽不把她接到這裏來?”高福道:“你知道姑奶奶的脾氣,她非要迴家。”柳亦風度起了步子,自言自語地道:“迴家也好,迴家也好,隻要找迴來就好。”
他突然轉過身子問道:“你剛才講兩個差官怎麽了?”高福便把如何與差官分手,如何隻身進山,跌進崖中,九死一生,多虧山裏人相救,才找到高翠蘭的經過講了一遍。最後又講到由於耽誤了約定時間,沒能找到兩位差官。柳亦風聽後道:“照這麽說,他們比你還要先迴來幾天呢?”高福道:“找到借宿的那戶人家問了,我上山的第三天,他們就離開了。”
柳亦風罵道:“這兩個混賬東西,迴來我再收拾他。”又囑咐高福道:“你先迴去給你姑奶奶講,我明天就去看望姨娘,有要事商量。朝廷派來的官員還在縣衙裏住著呢,她老人家無論如何得給我一點麵子,要不然,我可就犯了欺君大罪,別說當官了,全家都沒命了。”
高福聽了,一頭霧水。忙問道:“什麽事,這麽厲害?”柳亦風道:“這是官場上的事,你也別問了,隻有姨娘能救我。你迴去就這樣跟姨娘說就行。”高福不便再問,趕緊迴了高老莊。
高翠蘭聽高福迴來學說的一番話,心裏不禁“咯噔”一下,愣住了神:“什麽事,會這麽嚴重?”仔細想了想:“不就是柳亦風上個 ‘孝女賦’嗎。說的也沒什麽假話,怎麽就是欺君之罪了?”她思來想去,寢食不安。
第二天,柳亦風便攜夫人乘小轎來到高翠蘭家。叩見畢,讓了座,柳亦風的夫人何心如坐在高翠蘭的身旁,先是問寒問暖,又忙叫差人送上帶來的絲綢,點心等禮物,高翠蘭收下後,吩咐高福帶跟差、雜役等到客房休息,接著便同何心如拉起了家常。
絮叨一番之後,高翠蘭方問柳亦風:“聽高福說,你犯了欺君大罪,到底怎麽迴事?”柳亦風道:“還是為了高福說你成仙之事,奏報了聖上。我也是出於好意,知道你喜歡清靜,不願意去進皇宮,才這樣做的。誰知道聖上是個認真的主兒,偏不相信。幸虧聖上上次派來的禮部侍郎、李大人從中周旋,要不然,早就降罪了。不過------”
柳亦風頓了頓,高翠蘭問道:“不過什麽?難道還非要老身去皇宮嗎?”柳亦風道:“不是、不是,姨娘不要生氣,不是這個意思。姨娘不願意拋頭露麵,向佛求靜的心我已向李大人講的清楚,李大人也在聖上麵前極力讚揚您行孝為善的品格,因此,這次聖上開了大恩,要重建清蓮寺,您哪兒也不要去了,在那裏便可以修行個圓滿功德。”
高翠蘭不解地問道:“什麽,重修清蓮寺,難道與我還有關係?”何心如搶著道:“姨娘,還沒聽明白,就是因為您,聖上才下旨重修的呀,而且還賜命‘天恩寺’呢。”高翠蘭扶著何心如道:“別瞎說了,你姨娘可擔當不起。”何心如道:“我說的全是實話,不信,你問問我家老爺。”
高翠蘭看著柳亦風,疑惑地道:“重修寺廟,這本來是件好事。可你怎麽給高福講,說什麽隻有我才能救得了你。怎麽,聖上既然要建天恩寺,還要治你的罪,也把我牽扯進去了?”柳亦風道:“姨娘有所不知,這頒旨重建清涼寺,全是姨娘的德行感動聖上所為。可那李大人領旨來建天恩寺,卻不見了姨娘的蹤影。您想想,這還不是欺君之罪嗎?倘若你老人家不迴來,別說我全家性命不保,就連李大人也同樣吃罪不起!”
高翠蘭這才明白其中緣故。道:“噢——這麽說來,我哪兒也去不得了?”柳亦風道:“你不是一心向佛嗎,為什麽還要到其他地方去?這清涼寺現在雖然廟小僧少,可是等這天恩寺建成了,那可是大唐一流的寺院。到時候肯定是高僧雲集,香客不斷,這才是是你修行的好地方。”
高翠蘭卻道:“這地方好倒是好,可離家太近,認識的施主太多,總是擺脫不了世俗的困擾。我可不是個喜歡講究排場的,總想一個人躲遠遠的,這樣才能靜下心來。”
何心如聽高翠蘭說出這樣的話,心中涼了半截。趕緊問道:“姨娘,您不會再走了吧?”柳亦風也連忙跪下道:“姨娘,您可千萬不能再走了,佛道以慈悲為懷,即便要走,也得等到天恩寺建成之後。”
何心如見柳亦風跪了下來,忙拽住高翠蘭的胳膊道:“姨娘,您要是再走,我跟你一起走,我也出家了;你走到哪兒,我跟到哪兒!”高翠蘭道:“你也四、五十歲的年齡了,怎麽還耍小孩子脾氣?你上有老、下有小的,怎能跟我比?聽姨娘的話,好好過你們的日子,不要胡思亂想!”
何心如道:“我一輩子都聽姨娘的話,但姨娘也該聽我一句話吧?” 高翠蘭道:“還跟我講價錢了。有什麽話,盡管說。”何心如道:“我把你接迴家,咱哪兒也不去了,這總行吧?”
高翠蘭心中想道:“常言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孩子從小多麽單純,現在跟著個當官的,心眼也學得多了起來。把我接到你們家,還不得全聽你們的?”於是就坡下驢,做個順水人情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們孝順,可是我一個人清靜慣了,誰家也不去。這樣吧,看在外甥女的麵子上,還是聽你家老爺的,我無論如何也得迴清蓮寺呀!”
柳亦風就等著這句話呢,連忙叩頭:“還是姨娘疼愛晚輩,謝謝姨娘大恩!”高翠蘭道:“快起來吧,什麽恩不恩的,自己一家人,不要說那些外話。”
見柳亦風坐了下來,高翠蘭語重心長道:“說句實在話,我原來去清蓮寺,也不是本意,隻不過是看透了塵世,不願拋頭露麵去見什麽聖上,是你們逼的我進了清蓮寺。當初你們反對我出家,現在可好了,我費千辛萬苦,剛找到一個與世隔絕,修身養心的好去處,你們又逼著我去清蓮寺,真是身不由己,這一輩子都得聽你們的呀!”
柳亦風道:“都怪甥婿無知,猜不透姨娘的心思。”何心如也跟著道:“外甥女婿不是一心一意為您好嗎?還想著讓你老人家到皇宮裏去享受享受呢,沒想到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說得高翠蘭笑了起來。
眼看到了中午時分,高福早已準備了飯菜。高翠蘭好長時間沒有見到過自己的外甥女了,難得在一起吃頓飯,也算是天倫之樂。何心如看姨娘高興,親自斟了一杯酒,敬上高翠蘭。高翠蘭本不願意飲酒,禁不住外甥女三說兩勸,竟然連喝三杯,然後道:“我家同胞三姊妹,親如一人;隻有你一個女兒,視同親生。今天你來看姨娘,喝你最後三杯酒,以後出了家,再也沒有相聚的機會了。”
何心如聽了這番話,淚水“刷”地掉了下來,哭泣著道:“姨娘說什麽話來,出家不就是住在廟裏嗎?我會經常來看你的。如果以後不能相聚了,孩兒說什麽也不會讓你去出家的!”高翠蘭道:“你不明白‘出家’的意思,出了家,就不會再有親情了。”何心如瞪大眼睛道:“什麽,出家就沒有親情了,那您出什麽家?”
柳亦風一看話題不對,連忙站起來勸道:“佛門本是清靜的地方,自然有很多規矩。隻不過不能像在家中一樣隨便,但親情總歸是親情。那是心中的事,怎麽會抹得掉?”高翠蘭道:“說的也對,親情是心中的事,也隻能存在心中了。”
何心如拉住高翠蘭:“姨娘說這話,我就更傷心了。我以為出家是您的本意,不想讓您走遠。聖上又這樣抬舉您,頒旨要建天恩寺,您應該迴來的。可我不知道,原來您是不情願出家的呀?”
高翠蘭道:“我在清蓮寺已經住了幾個月,那真叫‘遁入空門’,吃齋念經,七情六欲忘得幹幹淨淨。我本來要剃度受戒的,可是佛門也不知道那麽多的規矩,一是要等規定的度僧日,二是年齡還有講究,說什麽‘六十一去,不得受大戒’,主持一個勁的問我的年紀,我說了她還不相信,反而對我講,‘七、八十歲的人了,還出的什麽家,受的什麽戒?’你說我這麽大年紀的人,出個家還要受這窩囊氣,我真的不想在那裏住下去了。”
柳亦風見高翠蘭說出這番話,忙安慰道:“這次可不比往常,聖上是因為您才建的天恩寺,到時候就都要聽您的了。”高翠蘭忙道:“你千萬別這樣說,我什麽都不懂,怎麽叫人家聽我的?”柳亦風道:“姨娘是個聰明人,沒有不懂的,就怕沒見過的。上次我跟李大人去清蓮寺,姨娘一口一個‘老衲’、一口一個‘施主’的,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別說我跟聽天書一般,就連李大人都懵了,他在迴去的路上還一個勁的誇哪,直說姨娘了不得、了不得呀!”
說得何心如笑了起來。高翠蘭聽說李大人也誇了自己,心中暗自忐忑,主動斟了一杯酒,道:“我這個人哪,一輩子沒給你們這些當官的打過交道,又不會奉承,能有什麽了不得的?來,我敬你這個當官的一杯!”
柳亦風忙站起來道:“豈敢、豈敢,甥婿承當不起。還是我來敬姨娘!”說著話,端起酒杯,又連敬高翠蘭三杯。
高翠蘭知道這是最後一次在家中的聚會,不想冷落自己的親人,便喊來高福也來給姑娘、姑爺敬酒。
柳亦風沒想到高翠蘭今天會如此熱情,心中十分高興。暗想道:“姨娘雖然年過七十,但是光長年齡不見滄桑,仍是個充滿活力之人,出家當尼姑絕不是她的歸宿。她自己也說進清涼寺不是初衷,曆盡艱辛到處去尋什麽清靜之地,心中一定藏著什麽秘密。於是趁著喝的麵紅耳熱,故意問高翠蘭道:“姨娘剛才說找到一個修身養心的好去處,難道比清涼山還清靜嗎?”
高翠蘭還沒接話,高福喝了幾杯酒,便口無遮攔,道:“那地方不能去,窮山惡水,是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即便是出家,也不能到那裏去。”高翠蘭道:“你懂什麽?沒有人煙的地方,才是修行的好去處。那裏可是神仙修煉過的地方。”何心如道:“噢,我明白了,原來姨娘真要修煉當神仙?”高翠蘭道:“別瞎說了,神仙能是容易修出來的嗎?”
柳亦風道:“姨娘本來就是修出來的神仙,你們想想,世上能有幾個人有這長生不老之身?其實早就是位活神仙了。這次聖上頒旨重建清蓮寺,賜名天恩寺,就是意在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善行天下,姨娘更是功德無量哪!”
高翠蘭被捧得有些暈暈乎乎,卻故裝生氣地道:“縣太爺,你怎麽又說起官話來了,我哪裏有什麽功德?這話可不要說給我聽。”何心如忙攔住道:“姨娘,這可不是官話,這是實話呀。”
高翠蘭瞪著她道:“怎麽,你們還一唱一和?其實,我跟你們說實在話,什麽事情都要看透。當今聖上當過尼姑,她自然信佛了,敕建的寺廟何止這一處?你們千萬不要說是為誰而建的,應當說那是為了弘揚佛教才建的。再說了,我是一個不懂佛性的人 ,年齡也大了,本來是寺廟裏不願收留的,可你們還非要我去,我也沒辦法,隻得進去了。但醜話說在前,我去了,你們這些當官的千萬別拿我當話壓人家,也千萬別叫我管事,我也管不了什麽事。我平常喜歡自己燒飯的,就在齋堂裏幫幫忙也好。人家寺裏是有規矩的,年紀大了不得受戒了,不受戒也罷,就像俗家弟子一樣,也自由許多。到時候,廟建成了,人家看著礙眼了,走的也便當。”
柳亦風道:“你老人家想哪裏去了?現在跟以前不一樣,她們知道你為清蓮寺造福了,那住持、師太也得看您的眼色說話。巴結你還來不及呢,誰敢說你半個不字,誰敢讓你去燒火做飯?”
高翠蘭道:“我的姑爺,你千萬別這樣說了,這都是我自己的主張。你們這些當官的硬要抬舉我,叫我這樣那樣的,我可是扶不起的阿鬥,我還真不去了呢。”
柳亦風知道高翠蘭的脾氣,恐怕話多了再出差錯,立即起身道:“姨娘說得極是,迴去我稟報李大人,一切都按姨娘說的辦。”說著話,又親自給高福斟了一杯酒,道:“這次幸虧你去找到了姨娘,立了大功,本縣也敬你一杯。”高福受寵若驚,趕緊謝了縣太爺,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用餐畢,柳亦風要迴縣衙,安頓高翠蘭道:“您先在家中好生休息,等幾日我派人來接你去清涼山。”高翠蘭正要推辭,何心如卻要留下來陪姨娘幾天,柳亦風自然同意,高翠蘭也勸不住,隻得把她留了下來。
不幾日,柳亦風派來了兩乘小轎,何心如親自把高翠蘭送到了清蓮寺。按照李大人的吩咐,師太慧清給她取法名妙靈,其實是“妙齡”的諧音。
李大人也曾帶領官員前來看望高翠蘭,高翠蘭想得開了,並不迴避,還情願跟李大人多聊幾句。從此,高翠蘭便在寺中住了下來,一直到唐會昌年間,遇到一場空前絕後的“法難”,才不得已離開天恩寺。正是:
都說佛能保平安 怎料沙門也遭難
皇帝決心要滅佛 如來隻能迴西天
再者,他們也不知道高福要找的這位“姑奶奶”是縣太爺的姨娘,隻聽說是清涼寺的尼姑而已。所以自從出了縣城,一路上高福要走,差人偏要歇;高福要住,差人偏要走。吃飯時高福點了菜,差人讓高福自己用,他們兩個自行點著吃。高福沒想到二位這麽難伺候,早知道這樣帶他們幹什麽?可是事已如此,而且是縣太爺的安排,高福隻得忍耐。心想:隻不過多掏些銀兩罷了。
可來到張弓嶺,高福問明店家,知道去劍鋒山騎不得馬,隻能徒步登山,高福便要把馬寄在店家。然而兩位差官說什麽也不同意,衝著高福道:“縣太爺命我們騎馬而來,為的是盡快找到人,你卻要棄馬步行,不是故意耽擱時間嗎?”
高福本是個老實巴交、沒經過大世麵的人,被他倆一嚇唬,再也不爭個主次,隻能惟命是從,跟著他們騎馬進山了。
三人翻過張弓嶺,來到劍鋒山下,看著陡峭峻拔的岩石,哪裏有路可尋?高福正在發愣,一位差人道:“山是死的,人是活的,幹嘛非要從這裏進山,難道她是飛上去的不成?咱們往西走,不怕找不到進山的路。”說著話,便打馬順著山下的小道走了過去。高福根本搭不上話,隻得默不作聲地跟在後麵。
又走了兩個時辰,還是見不到上山的路,仍然在張弓嶺徘徊。眼看天色已晚,兩個差人早就嚷嚷著肚子餓了,高福拿出幹糧讓他們充饑,他們連瞧也不瞧,執意要找店家投宿。高福隻能跟著他們盲無目標地瞎撞。還算走運,當晚終於在嶺上找到一戶人家,好歹弄些飯吃了,住了一夜。
就這樣,他們早飯後上路看山,中午就忙著找地方投宿、用餐。一連兩天,也沒踏進劍鋒山半步。高福急了,他心中明白,找不到高翠蘭,都是自己的責任,與兩個差官並沒多大關係。不能在這裏兜圈子了,他下決心要上劍鋒山上去找。
於是對兩位差官道:“這裏也問了,沒有能騎馬上山的路,可姑奶奶去的地方,是在劍鋒山旁邊的福陵,我必須登山去找。你們不去,就在這裏等我迴來。”
兩位差官道:“也好。不過,這漫無邊際的,你到哪兒去找。叫我們等到什麽時候?”高福道:“我要是能找到姑奶奶,隨時就迴來;要是找不到,說不準得耽擱幾天。”差官道:“這可沒有個準頭,我們就一直在這裏等著?”高福道:“你們不願意等,就先迴去吧。給縣太爺報個信,就說我在山上找著呢,找著俺就迴去。”
差官瞪著眼道:“這是怎麽說話?咱三個是縣太爺一塊派下來的,你往山上找,叫我們迴去報信,你當我們是憨子哪?”高福急道:“我哪是這個意思。叫你們迴去報個信,也是怕縣太爺著急呀?”差官道:“得了得了,這樣吧,咱們分頭去找,你上你的山,俺上俺的山,三天後都到這裏會合,找到找不到,咱迴去複命。”
高福無奈道:“聽你們的,那就這樣吧。”差官道:“光這樣不行哪,俺不能喝西北風去找呀,你得給俺盤纏?”高福隻得掏些銀兩給了他們,然後自個兒進了山。
再說石佬想幫高翠蘭去找高福,來到劍鋒山下,看到山勢果然險峻,騎馬哪能上得去?他又看了看周圍,心中罵道:“這幾個不知高低的東西,騎著馬還想去找高翠蘭。肯定是順著山腳往西轉悠去了。”又埋怨高福道:“當著你的麵講的清清楚楚,去福陵必須在劍鋒山周圍找,你騎著馬往哪兒找呀?”埋怨歸埋怨,石佬還是沿著山腳追了下去。
緊走慢走,一直追到日落西山,也沒見一個人影。於是爬到山上,四處張望。天色黑透了,隻得找個地方躺了下來。
好在這石佬是個半仙之體,不知渴、不知餓。有時候高興,也到山上找些野果子嚐嚐,但不吃東西一樣過日子。
第二天天剛亮,他意外發現一條山路,沿路而上,不遠處卻看到那片從上而下,十分顯眼的碎石灘。石佬心想:“奇怪,在這深山無人之處,怎麽會有這麽多被敲砸的石塊?既然有人工開采的痕跡,難道福陵就在這一帶?”
又一想:“高翠蘭千裏迢迢來找福陵山,都怪我道聽途說給她指的路,不僅沒找到,還落得一身傷痕。聽她說也是在碎石灘上受的傷,看來她已經找到這個地方。不如先探個究竟,也好給高翠蘭有個說法。”
仔細觀察一番,從碎石灘上根本無法上去。於是向西走去,陡峭處卻發現一個洞。他好奇地鑽了進去,裏麵高低不平,順著山洞走了一段距離,卻走到一個山溝裏。山溝不是太深,他瞅到一處可以攀爬的地方,順勢爬了上去。登高一看,西麵是劍鋒山的主峰,北麵卻有一座小山峰擋住了視線。
石佬想起了當時幾位神仙說的話:福陵就在劍鋒山的後麵。按照這個說法,從迎仙橋到這裏,正好應該是這個方向。於是,他大步躍上了這座小山的山頭,舉目望去,果然另一番景象:遠處看,群山林立,千姿百態,雲天相接,氣勢磅礴;近處瞧,有一個山頭,奇石怪鬆,鬱鬱蔥蔥,高山流水,鳥語花香。山立在雲海之中,如大潮奔湧;花開在俏崖之上,如詩如畫。石佬看了又看,感覺這裏的風景比小西天還好。心想:高翠蘭要找的地方說不定就在這裏了。
於是下了這座小山,瞅準旁邊那座山頭爬了上去,他要去找張果老曾經住過的“神仙洞”。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半懸空似的危崖旁邊找到一個山洞。走近看時,隻見洞口上麵隱隱約約刻著三個篆字。石佬用手抹了抹,才看清是“雲棧洞”。他走進洞口,裏麵黑乎乎的。仔細看時,竟有半扇石門關著。推開石門,走了進去,見裏麵還有石桌、石凳。心中暗自讚歎:“果然是洞天府地。”走出門外,看天色已晚,便又折迴到洞中,躺在了石桌上,過一晚神仙過的日子。
第二天天剛亮,石佬便起身走出洞口,心中暗想:高福一行既然來找高翠蘭,必然要找到這裏,我在這裏等也是個辦法。於是徘徊在洞口東張西望,著急時還爬到山峰高處探看,可哪裏有一個人影?
一直等到太陽偏西,石佬著實心慌,他從沒有過這種等人著急的感覺。突然腦子一轉,不由自主地走下山去,想探一下福陵山的究竟。
石佬本來就對那片碎石灘疑惑不解,知道是人工所為,他來到碎石灘旁的那座小山上,仔細觀察,果然發現這座山並不尋常,西麵山腰裏大片石頭有動過的痕跡。他猜想:這座山可能就是福陵,動過石頭的地方想必就是山門,而那片碎石灘下應當是上山的台階,陵墓建成後,為了掩人耳目,便把從山中掘出的碎石頭,封在台階上,形成現在的碎石灘。
石佬越想越高興,雖然沒找到高福,但是找到了福陵山和仙人洞了。這可是高翠蘭跑了多少天沒找到的。心想:看她找福陵山的決心,即使現在不來,早晚她也會來修行,這一趟可是沒有白跑。高興地他圍著山轉了又轉,不由自主地哼起打夯號子來。這打夯號子還是在修建迎仙橋時聽那些匠人們唱的,渾厚、有力、特別提神。在他的腦子裏印象十分深刻。每當遇到高興的事,就像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唱起來。
石佬一直樂到天黑,才又想起要找高福的事,便向“雲棧洞”那裏走去。可轉念一想:這地方連高翠蘭那麽心誠的人都沒找到;那高福一行騎著馬,到哪兒去找?
想到這裏,不由得怪起高福來:排場還不小,騎馬上得了這福陵山嗎?這哪兒是找你的主人,分明是走馬觀花、遊山玩水。讓我到哪兒去找你們哪?想了又想,道:“不行,在山上肯定等不到他們,還是下山看看吧。”拿定主意,連夜下山來,沿著那條有山洞、有山溝的小道走了下去。
石佬不僅是個熱心腸,而且是個有心人。奔波了一夜,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眼看天色已亮,他又爬上山崖,站在高處四麵觀看,希望能見到高福他們。可是一次次上山下山,卻看不到一個人影兒。石佬真的失望了,便坐在了一個山頭上閉目養神。
正朦朧間,忽然聽到哪兒有石頭的碰擊聲,睜開眼四處查看,終於發現山崖下有一個人正在往上爬。由於山勢較陡,爬的很吃力。石佬仔細看時,見那人正是高福。喜出望外,於是大喊一聲“高福!”沒想到他這一喊,高福著實吃了一驚,兩手一抖,早從石壁上掉了下去,骨碌碌一直摔到了山崖深處。
這一下可把石佬急壞了,連喊幾聲,也沒有迴應。隻得兩眼一閉,跳了下去,連滾帶爬下到崖底。好在石佬乃石頭化身,不同凡人,身上隻擦了些痕跡,並無大礙。
爬起來定了定神,便去找高福。高福可就不像石佬那麽幸運了,隻見他躺在一片亂石堆上,額頭有血,遍體鱗傷,已經昏迷不醒。石佬抱起他喊了半天,也不見應,以為他死了,隻得放下手。急得團團亂轉,不住地埋怨自己闖了大禍,如何向高翠蘭交代?
石佬轉來轉去,想了又想:“無論如何不能一走了之,幹脆把他背到高翠蘭住處,再做計較。”於是背起高福,尋找路徑,踉踉蹌蹌爬出山來。
高翠蘭在店中一連住了三、四天,不見高福的蹤影。身上的傷已痊愈,精神也好了,隻是焦慮萬分。幾次要進山去找高福,都被店家勸住。她知道高福實誠,找不到自己,不會輕易迴來。可是那山中無路,豈不是瞎闖。每想到這裏,就不由自主走到進山的小道上去觀望。
這一天,遠遠看到有人一歪一扭的走過來,高翠蘭不由自主的迎了上去。近前看時,見是石佬,後麵還背著一個人。高翠蘭忙喊道:“石佬爺,真是你嗎?”石佬聽是高翠蘭,忙應道:“翠蘭,快來,高福找到了。”說著話,便把高福放了地上。
高翠蘭忙走到跟前,吃驚的問道:“高福,這怎麽迴事?”石佬氣喘籲籲地道:“高福摔死了。”高翠蘭一聽,嚇得臉色煞白,聲音顫抖,忙蹲到高福跟前,拉他的手唿喚起來。
喊了半天,也不見高福有動靜。高翠蘭問石佬:“從哪裏摔下來,怎麽傷成這樣?”石佬便把他如何上山找高福、如何找到福陵山、如何遇見高福的經過一五一十講了一遍,然後道:“都怪我害了他,要不是我喊他一聲,他也不會掉下山澗。”
高翠蘭聽了石佬的一番話,真是又感激又無奈。感激的是石佬熱心腸,千方百計在幫自己;無奈的是好事讓他辦砸了,居然出了人命。隻能勸石佬道:“你也是一片好心,沒想到你親自上山去找高福。要怪都怪我,我不該來找什麽福陵山,竟然害了高福的性命。叫我如何向他的家人交代?”說著話,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這石佬與生俱來一是沒出過汗,二是沒動過情。今天背高福第一次累得出了汗,見高翠蘭哭的傷心,眼睛也濕潤起來。
二人正無奈,忽聽得高福“啊”一聲,高翠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搖著他唿喊起來。隻見高福慢慢地睜開眼,看了看高翠蘭,喊聲“姑奶奶”,便又閉上了眼睛。高翠蘭喊了又喊,再也不見她醒來。隻得請石佬把他背迴店中。
住在山裏的人,家中一般都會保存一些救急的草藥,店主人忙熬了一罐“救生草”,給高福灌了下去,大家整整守了一個下午,才看到高福終於醒了過來。
高福睜開眼便問:“姑奶奶,我找到你了嗎?”高翠蘭忙答道:“找到了,找到了,就在你跟前呢!”高福看著高翠蘭,流著淚道:“這是哪裏?我不是在山裏嗎。不是在做夢吧?”
高翠蘭看了看石佬,石佬擺擺手,不要說出他。高翠蘭明白意思,對高福道:“這裏是咱們住的客店呀,多虧了一位山裏人把你救出來,總算沒事了。”高福急著想爬起來,可哪能動彈得?高翠蘭攔住他,一麵安慰他好好養傷,不要著急起來;一麵喂湯喂藥,精心調養。
石佬見高福醒了過來,才算放下心,便告辭高翠蘭,迴了迎仙橋。
高福惦記那兩位官差,隻想去尋找他們,好盡快迴去交差,怎奈渾身痛疼難忍,立不起身來。一直到第三天,高福才強打精神下了床,非要去尋找那兩位差官。
高翠蘭看他站都站不穩的樣子,還是攔住了他。高福著急道:“我們約好三天,再不去找他,就會走散的。”高翠蘭道:“你在這裏就住兩個晚上了,再加上你在山上的兩、三天,早已超過三天,他們還會在那裏等你?”高福道:“他們不見我,是不會走的。”
高翠蘭道:“沒有你這樣實誠的。再說了,即便他們走了,咱們也能迴到家,何必非要跟他們一塊走?”高福為難道:“縣老爺叫他們跟我一塊來,如果走散了,不好交差。”高翠蘭道:“什麽不好交差,虧得是一道來的,他們竟然讓你一個人上山,哪有這樣的道理?你就安心養傷吧,即便要找他們,也得等身子骨好了再說。”高福隻得又住了下來。
過了兩天,高福覺得精神好多了,走起路來也有了勁頭,高翠蘭隻得讓他去找那兩位差官。
順著原來的路走了一天,找到了原來借宿的那戶人家。那家主人道:“兩位差官在這裏住了三天,等不著你迴來,就走了。”高福問他們留下什麽話沒有,那店家道:“沒留什麽話,隻說這麽陡峭一片山,鳥都難飛進去,哪裏去找什麽人?”高福隻好返迴。
見到高翠蘭,隻說差官先走了。高翠蘭本來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無奈高福是個實心眼,白跑一趟,也不再埋怨他。於是辭別了店家,二人迴丘城縣了。
來到迎仙橋,高翠蘭遠遠的便看到石佬站在那兒,忙打發高福先走。石佬也看到了高翠蘭,忙迎上來問道:“等你們幾日了,現在才迴去?”高翠蘭道:“要不是高福傷沒好,早兩天就迴去了。那兩個差官也找不到,你見他們從這兒過去了沒有?”石佬道:“我迴來之後,一直在這兒,沒見到那倆騎馬的。”
高翠蘭有點著急,道:“那就怪了,高福去找,人家說已經走了。”石佬從容地道:“天下有的是路。他們那些官差,再大的事也耽誤不了他們遊山玩水,未必非走這條路。”高翠蘭道:“噢,看來從西麵也能走?”石佬道:“也能走,不過繞點路而已。”高翠蘭道:“這我就放心了。”
石佬打量一下高翠蘭,問道:“你這一走,還能迴福陵山修行嗎?”高翠蘭道:“您把雲棧洞都給找到了,俺早晚會迴來。不然,豈不辜負了您老一片心情?”石佬道:“那好、那好,我可在這裏侯著你啦。”高翠蘭道:“說不定今後找您的事多著呢,先謝謝您了。”施了禮,告別而去。
且說高翠蘭與高福迴到高老莊,休息了一日,高福便去了縣衙。見了知縣柳亦風,叩了頭,高福忙問:“老爺,兩位差官迴來沒有?”問得柳亦風一愣:“怎麽,你沒跟差官一塊迴來?”高福歎氣道:“咳,找不到他們了。”柳亦風更急了,忙問道:“那、那我姨娘呢?”高福道:“姑奶奶倒是迴來了,可是------”
柳亦風一聽高翠蘭迴來了,鬆了一大口氣,忙道:“她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哎,怎麽不把她接到這裏來?”高福道:“你知道姑奶奶的脾氣,她非要迴家。”柳亦風度起了步子,自言自語地道:“迴家也好,迴家也好,隻要找迴來就好。”
他突然轉過身子問道:“你剛才講兩個差官怎麽了?”高福便把如何與差官分手,如何隻身進山,跌進崖中,九死一生,多虧山裏人相救,才找到高翠蘭的經過講了一遍。最後又講到由於耽誤了約定時間,沒能找到兩位差官。柳亦風聽後道:“照這麽說,他們比你還要先迴來幾天呢?”高福道:“找到借宿的那戶人家問了,我上山的第三天,他們就離開了。”
柳亦風罵道:“這兩個混賬東西,迴來我再收拾他。”又囑咐高福道:“你先迴去給你姑奶奶講,我明天就去看望姨娘,有要事商量。朝廷派來的官員還在縣衙裏住著呢,她老人家無論如何得給我一點麵子,要不然,我可就犯了欺君大罪,別說當官了,全家都沒命了。”
高福聽了,一頭霧水。忙問道:“什麽事,這麽厲害?”柳亦風道:“這是官場上的事,你也別問了,隻有姨娘能救我。你迴去就這樣跟姨娘說就行。”高福不便再問,趕緊迴了高老莊。
高翠蘭聽高福迴來學說的一番話,心裏不禁“咯噔”一下,愣住了神:“什麽事,會這麽嚴重?”仔細想了想:“不就是柳亦風上個 ‘孝女賦’嗎。說的也沒什麽假話,怎麽就是欺君之罪了?”她思來想去,寢食不安。
第二天,柳亦風便攜夫人乘小轎來到高翠蘭家。叩見畢,讓了座,柳亦風的夫人何心如坐在高翠蘭的身旁,先是問寒問暖,又忙叫差人送上帶來的絲綢,點心等禮物,高翠蘭收下後,吩咐高福帶跟差、雜役等到客房休息,接著便同何心如拉起了家常。
絮叨一番之後,高翠蘭方問柳亦風:“聽高福說,你犯了欺君大罪,到底怎麽迴事?”柳亦風道:“還是為了高福說你成仙之事,奏報了聖上。我也是出於好意,知道你喜歡清靜,不願意去進皇宮,才這樣做的。誰知道聖上是個認真的主兒,偏不相信。幸虧聖上上次派來的禮部侍郎、李大人從中周旋,要不然,早就降罪了。不過------”
柳亦風頓了頓,高翠蘭問道:“不過什麽?難道還非要老身去皇宮嗎?”柳亦風道:“不是、不是,姨娘不要生氣,不是這個意思。姨娘不願意拋頭露麵,向佛求靜的心我已向李大人講的清楚,李大人也在聖上麵前極力讚揚您行孝為善的品格,因此,這次聖上開了大恩,要重建清蓮寺,您哪兒也不要去了,在那裏便可以修行個圓滿功德。”
高翠蘭不解地問道:“什麽,重修清蓮寺,難道與我還有關係?”何心如搶著道:“姨娘,還沒聽明白,就是因為您,聖上才下旨重修的呀,而且還賜命‘天恩寺’呢。”高翠蘭扶著何心如道:“別瞎說了,你姨娘可擔當不起。”何心如道:“我說的全是實話,不信,你問問我家老爺。”
高翠蘭看著柳亦風,疑惑地道:“重修寺廟,這本來是件好事。可你怎麽給高福講,說什麽隻有我才能救得了你。怎麽,聖上既然要建天恩寺,還要治你的罪,也把我牽扯進去了?”柳亦風道:“姨娘有所不知,這頒旨重建清涼寺,全是姨娘的德行感動聖上所為。可那李大人領旨來建天恩寺,卻不見了姨娘的蹤影。您想想,這還不是欺君之罪嗎?倘若你老人家不迴來,別說我全家性命不保,就連李大人也同樣吃罪不起!”
高翠蘭這才明白其中緣故。道:“噢——這麽說來,我哪兒也去不得了?”柳亦風道:“你不是一心向佛嗎,為什麽還要到其他地方去?這清涼寺現在雖然廟小僧少,可是等這天恩寺建成了,那可是大唐一流的寺院。到時候肯定是高僧雲集,香客不斷,這才是是你修行的好地方。”
高翠蘭卻道:“這地方好倒是好,可離家太近,認識的施主太多,總是擺脫不了世俗的困擾。我可不是個喜歡講究排場的,總想一個人躲遠遠的,這樣才能靜下心來。”
何心如聽高翠蘭說出這樣的話,心中涼了半截。趕緊問道:“姨娘,您不會再走了吧?”柳亦風也連忙跪下道:“姨娘,您可千萬不能再走了,佛道以慈悲為懷,即便要走,也得等到天恩寺建成之後。”
何心如見柳亦風跪了下來,忙拽住高翠蘭的胳膊道:“姨娘,您要是再走,我跟你一起走,我也出家了;你走到哪兒,我跟到哪兒!”高翠蘭道:“你也四、五十歲的年齡了,怎麽還耍小孩子脾氣?你上有老、下有小的,怎能跟我比?聽姨娘的話,好好過你們的日子,不要胡思亂想!”
何心如道:“我一輩子都聽姨娘的話,但姨娘也該聽我一句話吧?” 高翠蘭道:“還跟我講價錢了。有什麽話,盡管說。”何心如道:“我把你接迴家,咱哪兒也不去了,這總行吧?”
高翠蘭心中想道:“常言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孩子從小多麽單純,現在跟著個當官的,心眼也學得多了起來。把我接到你們家,還不得全聽你們的?”於是就坡下驢,做個順水人情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們孝順,可是我一個人清靜慣了,誰家也不去。這樣吧,看在外甥女的麵子上,還是聽你家老爺的,我無論如何也得迴清蓮寺呀!”
柳亦風就等著這句話呢,連忙叩頭:“還是姨娘疼愛晚輩,謝謝姨娘大恩!”高翠蘭道:“快起來吧,什麽恩不恩的,自己一家人,不要說那些外話。”
見柳亦風坐了下來,高翠蘭語重心長道:“說句實在話,我原來去清蓮寺,也不是本意,隻不過是看透了塵世,不願拋頭露麵去見什麽聖上,是你們逼的我進了清蓮寺。當初你們反對我出家,現在可好了,我費千辛萬苦,剛找到一個與世隔絕,修身養心的好去處,你們又逼著我去清蓮寺,真是身不由己,這一輩子都得聽你們的呀!”
柳亦風道:“都怪甥婿無知,猜不透姨娘的心思。”何心如也跟著道:“外甥女婿不是一心一意為您好嗎?還想著讓你老人家到皇宮裏去享受享受呢,沒想到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說得高翠蘭笑了起來。
眼看到了中午時分,高福早已準備了飯菜。高翠蘭好長時間沒有見到過自己的外甥女了,難得在一起吃頓飯,也算是天倫之樂。何心如看姨娘高興,親自斟了一杯酒,敬上高翠蘭。高翠蘭本不願意飲酒,禁不住外甥女三說兩勸,竟然連喝三杯,然後道:“我家同胞三姊妹,親如一人;隻有你一個女兒,視同親生。今天你來看姨娘,喝你最後三杯酒,以後出了家,再也沒有相聚的機會了。”
何心如聽了這番話,淚水“刷”地掉了下來,哭泣著道:“姨娘說什麽話來,出家不就是住在廟裏嗎?我會經常來看你的。如果以後不能相聚了,孩兒說什麽也不會讓你去出家的!”高翠蘭道:“你不明白‘出家’的意思,出了家,就不會再有親情了。”何心如瞪大眼睛道:“什麽,出家就沒有親情了,那您出什麽家?”
柳亦風一看話題不對,連忙站起來勸道:“佛門本是清靜的地方,自然有很多規矩。隻不過不能像在家中一樣隨便,但親情總歸是親情。那是心中的事,怎麽會抹得掉?”高翠蘭道:“說的也對,親情是心中的事,也隻能存在心中了。”
何心如拉住高翠蘭:“姨娘說這話,我就更傷心了。我以為出家是您的本意,不想讓您走遠。聖上又這樣抬舉您,頒旨要建天恩寺,您應該迴來的。可我不知道,原來您是不情願出家的呀?”
高翠蘭道:“我在清蓮寺已經住了幾個月,那真叫‘遁入空門’,吃齋念經,七情六欲忘得幹幹淨淨。我本來要剃度受戒的,可是佛門也不知道那麽多的規矩,一是要等規定的度僧日,二是年齡還有講究,說什麽‘六十一去,不得受大戒’,主持一個勁的問我的年紀,我說了她還不相信,反而對我講,‘七、八十歲的人了,還出的什麽家,受的什麽戒?’你說我這麽大年紀的人,出個家還要受這窩囊氣,我真的不想在那裏住下去了。”
柳亦風見高翠蘭說出這番話,忙安慰道:“這次可不比往常,聖上是因為您才建的天恩寺,到時候就都要聽您的了。”高翠蘭忙道:“你千萬別這樣說,我什麽都不懂,怎麽叫人家聽我的?”柳亦風道:“姨娘是個聰明人,沒有不懂的,就怕沒見過的。上次我跟李大人去清蓮寺,姨娘一口一個‘老衲’、一口一個‘施主’的,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別說我跟聽天書一般,就連李大人都懵了,他在迴去的路上還一個勁的誇哪,直說姨娘了不得、了不得呀!”
說得何心如笑了起來。高翠蘭聽說李大人也誇了自己,心中暗自忐忑,主動斟了一杯酒,道:“我這個人哪,一輩子沒給你們這些當官的打過交道,又不會奉承,能有什麽了不得的?來,我敬你這個當官的一杯!”
柳亦風忙站起來道:“豈敢、豈敢,甥婿承當不起。還是我來敬姨娘!”說著話,端起酒杯,又連敬高翠蘭三杯。
高翠蘭知道這是最後一次在家中的聚會,不想冷落自己的親人,便喊來高福也來給姑娘、姑爺敬酒。
柳亦風沒想到高翠蘭今天會如此熱情,心中十分高興。暗想道:“姨娘雖然年過七十,但是光長年齡不見滄桑,仍是個充滿活力之人,出家當尼姑絕不是她的歸宿。她自己也說進清涼寺不是初衷,曆盡艱辛到處去尋什麽清靜之地,心中一定藏著什麽秘密。於是趁著喝的麵紅耳熱,故意問高翠蘭道:“姨娘剛才說找到一個修身養心的好去處,難道比清涼山還清靜嗎?”
高翠蘭還沒接話,高福喝了幾杯酒,便口無遮攔,道:“那地方不能去,窮山惡水,是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即便是出家,也不能到那裏去。”高翠蘭道:“你懂什麽?沒有人煙的地方,才是修行的好去處。那裏可是神仙修煉過的地方。”何心如道:“噢,我明白了,原來姨娘真要修煉當神仙?”高翠蘭道:“別瞎說了,神仙能是容易修出來的嗎?”
柳亦風道:“姨娘本來就是修出來的神仙,你們想想,世上能有幾個人有這長生不老之身?其實早就是位活神仙了。這次聖上頒旨重建清蓮寺,賜名天恩寺,就是意在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善行天下,姨娘更是功德無量哪!”
高翠蘭被捧得有些暈暈乎乎,卻故裝生氣地道:“縣太爺,你怎麽又說起官話來了,我哪裏有什麽功德?這話可不要說給我聽。”何心如忙攔住道:“姨娘,這可不是官話,這是實話呀。”
高翠蘭瞪著她道:“怎麽,你們還一唱一和?其實,我跟你們說實在話,什麽事情都要看透。當今聖上當過尼姑,她自然信佛了,敕建的寺廟何止這一處?你們千萬不要說是為誰而建的,應當說那是為了弘揚佛教才建的。再說了,我是一個不懂佛性的人 ,年齡也大了,本來是寺廟裏不願收留的,可你們還非要我去,我也沒辦法,隻得進去了。但醜話說在前,我去了,你們這些當官的千萬別拿我當話壓人家,也千萬別叫我管事,我也管不了什麽事。我平常喜歡自己燒飯的,就在齋堂裏幫幫忙也好。人家寺裏是有規矩的,年紀大了不得受戒了,不受戒也罷,就像俗家弟子一樣,也自由許多。到時候,廟建成了,人家看著礙眼了,走的也便當。”
柳亦風道:“你老人家想哪裏去了?現在跟以前不一樣,她們知道你為清蓮寺造福了,那住持、師太也得看您的眼色說話。巴結你還來不及呢,誰敢說你半個不字,誰敢讓你去燒火做飯?”
高翠蘭道:“我的姑爺,你千萬別這樣說了,這都是我自己的主張。你們這些當官的硬要抬舉我,叫我這樣那樣的,我可是扶不起的阿鬥,我還真不去了呢。”
柳亦風知道高翠蘭的脾氣,恐怕話多了再出差錯,立即起身道:“姨娘說得極是,迴去我稟報李大人,一切都按姨娘說的辦。”說著話,又親自給高福斟了一杯酒,道:“這次幸虧你去找到了姨娘,立了大功,本縣也敬你一杯。”高福受寵若驚,趕緊謝了縣太爺,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用餐畢,柳亦風要迴縣衙,安頓高翠蘭道:“您先在家中好生休息,等幾日我派人來接你去清涼山。”高翠蘭正要推辭,何心如卻要留下來陪姨娘幾天,柳亦風自然同意,高翠蘭也勸不住,隻得把她留了下來。
不幾日,柳亦風派來了兩乘小轎,何心如親自把高翠蘭送到了清蓮寺。按照李大人的吩咐,師太慧清給她取法名妙靈,其實是“妙齡”的諧音。
李大人也曾帶領官員前來看望高翠蘭,高翠蘭想得開了,並不迴避,還情願跟李大人多聊幾句。從此,高翠蘭便在寺中住了下來,一直到唐會昌年間,遇到一場空前絕後的“法難”,才不得已離開天恩寺。正是:
都說佛能保平安 怎料沙門也遭難
皇帝決心要滅佛 如來隻能迴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