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丘城縣畫像找人 高翠蘭癡情尋夢
塵緣丨豬八戒與高翠蘭的故事 作者:煮笑堂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說柳知縣按照李侍郎的辦法,從高老莊選了一些認識高翠蘭的人,和差人一起去尋找高翠蘭。派出去的人馬找遍了數百裏的寺廟、姑子庵、道觀,哪裏有高翠蘭的蹤影?眼看又是十多天過去了,一個個探馬來報,毫無消息。急得柳亦風團團亂轉,實在想不出她會到哪裏去。沒有辦法,隻得硬著頭皮向李大人稟報,請他想想辦法。
其實李侍郎比柳亦風心中更急。高翠蘭的事情是自己在朝堂之上當著眾大臣的麵親口向聖上奏明的,萬一找不到高翠蘭,他有八張嘴也說不清楚。不過這李侍郎還是比柳亦風城府深一些,冷靜一些,當即對柳知縣道:“繼續到遠一些的寺廟去找,重點是尼姑庵;二是畫出高福的圖像,找到高福,就能找到高翠蘭。”
柳亦風馬不停蹄地照此辦理,一時間 ,“有賞” 尋人啟事和高福的畫像貼到了大小集鎮,高翠蘭沒有找到,卻有不少象高福的老頭被送進了官府,但都不是高福。
再說高翠蘭自以為是修行之人,不願意坐轎,隻與高福結伴問道而行。少不得風餐露宿,一連走了五、六天,才來到無影山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客店,住了下來,便向店主人打聽去福陵山的路徑。店主人道:“你們是遠道來的,不知道這山裏的情況。門口的這座山,看起來不高,卻是斜坡,它東西長達數十裏,常年太陽照下來幾乎見不到影子,所以叫無影山。這無影山南麵有一條河,過了河還是山。那裏有寄雲山,劍鋒山。山連山,峰連峰,有名字的十幾個,俺住這裏幾輩子了,還沒聽說過有個什麽福陵山?”
高翠蘭聽了心中一顫,知道要找福陵山很難。但是既然來了,不能就這樣迴去,還是下了決心要到山裏去尋一趟。便對店主人道:“這地方你是熟悉的,除了無影山外,有花草樹木的山頭,我們總得去看一下,也不枉此行。”
店主人道:“你想從這裏進山,那可不是辦法。這一帶幾乎全是禿山,幾十裏渺無人煙,進了去想找個問話的人也難。你要想找南麵的山,還不如往東繞道走,靠山總會有人家,也許好問些。”高福問道:“到南麵的山有多少路程?”店主人道:“我也沒去過,不過,這樣走還能找到人家,可以邊問邊走。你們要是打這裏進了山,恐怕連吃的也找不到,還找什麽福陵山?”於是高翠蘭與高福商量,決定繞道而去。
他們走一處問一處,始終打聽不出福陵山的消息。二人走的筋疲力盡,連高翠蘭都有些灰心喪氣時,卻突然見到一條河。這條河雖然不寬,但從山澗峽穀中流出,一瀉千裏。山水相連,給這裏增添了詩畫般的自然景觀。
山下不遠處有一座石橋。二人來到橋上,坐在石欄上休息。高福道:“姑奶奶,咱們出來將近半個月了,這無影山也繞了大半圈,連知道福陵山的人都沒找到。你說的那座山,恐怕還不在這一帶?”高翠蘭道:“山裏那個人講,過了河就好問了,敢情是這條河。可怎麽就沒人知道福陵山呢?”
二人正在躊躇,隻見從橋旁邊走上一個人來。這人走路姿勢奇怪,蹦蹦噠噠,有些東倒西歪的。走近看時,卻是一位老者,隻見他身著青灰色衣服,臉色也是青灰色的,頭發稀疏,胡子灰白。高翠蘭看著正覺得奇怪,那人卻到她跟前停下了。高翠蘭以為他是個“打秋風”要錢的,沒理會他。不料這老頭說話了,道:“看你們這一主一仆是遠道來的,要進山嗎?”
高福也以為他是“打秋風”的,見他一直盯住高翠蘭看,沒好氣地道:“還進山呢,迴去都沒有盤纏了。”那老頭道:“沒盤纏?說話呀,可以想辦法嘛。”
高福本意是拿話堵他,沒想到人家不買賬。隻得道:“算了、算了,不麻煩你老人家了,俺們即便要飯也能迴到家。”那老頭問道:“你們出來不是要飯的吧?”高福被他嗆得沒話可講。
高翠蘭忙上前施禮道:“老人家,莫要見怪,俺主仆離家已經十幾天,要找的地方問都沒能問到,正在著急,請老人家見諒。”那老頭道:“找什麽地方問不到呀。知道之人你不問,不知之人何必問?”高翠蘭道:“這麽說,你是知道之人了?”那老頭哈哈笑道:“我若不知道,天下沒有知道之人了。”高福見他吹牛,便走到橋頭休息去了。
高翠蘭疑惑地道:“敢問老人家,你是?”那老頭道:“你問我是誰是不是?就喊我‘老人家’就行了!”高翠蘭心中暗想:“我要說出來年齡,還不知誰叫誰‘老人家’呢?”那老頭好像聽到似地,道:“怎麽,喊我‘老人家’你感覺吃虧嗎?滿打滿算,你今年也不過七十六歲?”
高翠蘭聽他說出自己的年齡,心中一驚,知道遇到高人了。忙問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壽?”那老頭道:“我哪裏記得住。我隻見過——文王在這修過道,武王在這屯過兵,漢高祖打馬從此過,我便是,山上崩出的石頭精。”
高翠蘭哪肯相信,道:“老人家真會開玩笑,哪有石頭能成精的?”老頭道:“你不相信,你知道大唐朝西天取經的唐僧吧?他的大徒弟孫悟空,不也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高翠蘭一想:“是呀,看來他道行不淺,什麽事情都知道。”那老頭接著道:“孫悟空蹦出來是個猴形,還不如我哪,孬好是個人形。”
高翠蘭越聽越覺得離奇,問道:“你說的果真如此?”那老頭道:“我看你是個半仙之體,和我同病相憐,不然,我給你嘮叨這些幹啥?”高翠蘭道:“什麽,我是半仙之體?”那老頭道:“你一臉長壽之相,歲月難侵,閻王不收。難道不是半仙之體嗎?這個我不說你心中應當明白!”
高翠蘭知道自己是吃了人參果才變成半仙之體的,但她不明白老頭說的另一層意思。便問道:“我是一個有苦有難之人,你怎麽會和我同病相憐?”那老頭道:“說來話長了,我可是喜歡講故事的,你願意聽嗎?”高翠蘭道:“翠蘭迷茫,正當老人家指教。”
那老頭看高福在橋頭那邊坐著,便帶著高翠蘭到路邊一棵古雲柏樹下。那裏有天然的石凳,讓她坐下,講起自己的故事來。
原來這老頭是寄雲山活寶峰上的一塊靈石,記事時隻是眼能觀,心能知。而口鼻皆無,身驅不能活動。後來發生一次山崩地裂,這塊靈石隨著亂石滾到了山下,山澗裏也流出了這條河。又不知過多少年,有人在這裏修了這座橋。石匠選料時,看這塊石頭乃無用之材,便扔在了一邊。多虧一位能工巧匠慧眼識才,盯住了這塊石頭。經他幾敲幾鏨,竟打鑿成了人形。這石匠真乃天生奇才,匠人中的祖師,他還在石頭人手中刻了一把降妖鐧,腰間係一條鎖仙鏈。橋修成後,把它立在橋頭下方的河岸邊,作鎮河之用,當地人喊它為“鎮河石佬”。
這石佬本來就有靈性,自從有了人形,便有做人的欲念,可想動總是動彈不得。又一次幸運,是雷公電母奉命捉妖降怪,從山上追了下來,幾道電閃之後,隻聽“哢嚓”一聲巨響,震得山搖地動,不知道妖怪被打死沒有,可這石佬卻驚得靈魂出竅,不由得大喊一聲,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突然覺得自己全身動了起來。開始還有些懷疑,又抬抬胳膊、踢踢腿試了試,果然活動自如。
他簡直不敢相信這一切,瞪著眼睛呆了一會兒,便邁開腳步走了起來,這才知道自己真正活了,驚魂過後,高興的手舞足蹈。
自從可以行動,石佬心中便“野“了起來,求知欲越來越強。白天喜歡到有人的地方溜達溜達,聽人談論天下大事。山崖上他看過絕壁刻石,寺廟中他見過立碑鐫字,村莊裏他學過兒童歌謠,樹蔭下他喜歡聽秀才念詩。晚上迴來就舞動那把降妖鐧,驚得那些山妖水怪不敢現身。仍然是名副其實的鎮河石佬。
石佬還告訴高翠蘭:“這裏人煙稀少,修這座橋的不知道是人還是神仙,但是這座橋叫迎仙橋。可能這裏離天界最近,天上的神仙下界,很多都走這裏經過。橋頭路邊恰有這棵不知道多少年古柏樹,神仙都喊它叫‘雲柏’,還有這幾塊突出地麵的光滑石頭,猶如石桌、石凳一般,好像專門給人乘涼用的。這裏有山有水,風景好呀。那些過路的神仙都喜歡在這裏坐坐,還有專門結伴來這裏聊天的。這條河是山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匯集成河的,原名叫匯河。後來,上界看守天河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下界,從天上被推到這裏,他懵懂的還以為這裏是天河哩。因此走錯路,投錯了胎。神仙們笑話他,故意把這條河叫作了‘小天河’。”
高翠蘭聽到這裏,心裏一震,想道:“這條河居然與那‘怪物’有關。這石佬可不簡單,連豬天蓬的事他也知道。那‘怪物’隻講他原來當過天蓬元帥,犯過錯,沒想到還是個情種,居然調戲過嫦娥。今世見不到他罷了,如果能見到他,非問個清楚不可。”於是問道:“那後來呢?”
石佬道:“後來聽說這天蓬元帥自暴自棄,當了妖精,幹了些見不得人的事,還霸占了一名良家女子;後來,又被孫猴兒降服,取名八戒,跟著唐僧一塊去取經;再後來呀,聽說還成了正果。”
高翠蘭被他說得心跳臉紅,不過,還想知道個究竟。忙追問道:“什麽叫成了正果?”石佬道:“成了正果就是建了功德,當上官了唄。”高翠蘭道:“還當官了,當什麽官?”石佬道:“哎呀,你問那麽清楚幹嘛呀?具體當什麽官我就不知道了。就這些事,都是過路的仙家、高人在這裏議論我聽到的,不然,我怎能知道這樣的事?”
高翠蘭不好意思再追問,隻得轉移話題道:“老人家,你能掐會算嗎?”石佬道:“我可沒那本事。”高翠蘭道:“那你怎麽一見麵就知道我的年齡?”石佬笑了笑道:“你們昨天是不是見到兩位白胡子老人,還向他們問路嗎?”
高翠蘭想了想,道:“是呀,他們好像還說什麽‘隻知雲裏虛無徑,不知深山人行道’,便告辭了。我也沒聽懂是什麽意思。”石佬道:“他說他們是神仙,隻知上天路,不問人間事。這你也聽不懂?”高翠蘭道:“哪明白是這個意思?”石佬道:“你錯過了一次機會。”
高翠蘭一愣,忙問道:“什麽機會?”石佬道:“他們告訴你,他們是神仙,就是想幫你,點化你。可惜你沒能悟懂,他們隻得走了,豈不是失去了機會?”高翠蘭道:“果真如此嗎?”石佬點頭道:“正是那兩位神仙來到這裏拉呱,我親自聽到的。他們不僅說了你的年齡,還說你‘有長生不老之相,卻無長生不老之術;而且還說你‘與道有緣,但與仙無果’呀!”
高翠蘭忙問道:“他們就說這些?”石佬道:“就說這些,還為你歎息哪。”石佬這番話,說得高翠蘭追悔莫及。
高翠蘭與石佬說起話來無止無休。眼看日落西山、鳥歸叢林。高福在橋頭等得實在著急,隻得走過來喊道:“姑奶奶,問到路徑了嗎?”高翠蘭被他一句話提醒了,忙對石佬道:“老人家,我本來是向您打聽路的,隻顧說話了。聽說這山中曾有個神仙修道的好去處,叫作福陵山,您知道嗎?”
石佬猶豫了一下,道:“這一帶山的名字我都記得,怎麽沒聽說過福陵山呢?——噢,想起來了。三百年前,曾有一個福王死後被葬在那個山頭,既然葬的是福王,應當叫做福陵。對,幾百年了,這個陵極少有人知道,你可幸虧遇到了我!”高翠蘭:“是呀,真要感謝您。不過,這福陵離這裏遠嗎?”石佬道:“不遠了、不遠了,過了橋往南走,沿著山往西去,不過二十幾裏,有一個張弓嶺,從張弓嶺翻過去,有一座劍峰山,這劍峰山又高又陡,不是太好走。不過,應該在劍峰山後麵,可以繞過去,便是那座有福陵的山了。”
高翠蘭高興地道:“說不準就是那地方?”石佬道:“我也是聽人家說的,要問路怎麽走,我可是沒去過。我還聽他們說,當年是個山西道士張果老在那裏修過仙,當地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都叫他張公。後來張果老升了仙,所以他經常走的嶺被喊成張公嶺。莫非你也要去那裏修煉不成?”高翠蘭道:“說不成修煉,不過是想躲避世人困擾,圖個清靜罷了。既然您說張果老在那兒修煉過,肯定是個好去處。”石佬道:“好好好,你到那裏去,離這裏又不遠,心情好了就過來走動走動,也省的寂寞了。”
高翠蘭直覺得跟石佬有緣分似的,天上人間的事情他知道的太多了,將來肯定還會請他指點迷津,忙答應“是”,又說了些感謝石佬的話,才辭別而去。
高翠蘭與高福一路往前走,心中暗自慶幸:“這石佬知天知地,竟然連豬天蓬被罰下界時走錯了路,投錯了胎也知道,可他卻不知道那呆子在福陵山上當妖作怪呢,要是知道俺們這段緣分,還不知道他會說些什麽哩!”走著想著,覺得這石佬絕不是一般人物。
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又走了好長時間,才到張公嶺,高福好不容易找到一戶人家借宿。
第二天一大早,向東家問淸了從張公嶺去劍鋒山的路。高翠蘭一是出來時間長了,恐怕高福家中著急;二是擔心柳亦風,老想著他會出事;三是進了山,就沒了客棧,住行不方便。於是便打發高福迴去。高福哪裏願意,堅持一定要陪著找到地方。高翠蘭苦口婆心地勸,執意讓他走,高福沒奈何,隻得灑淚而別。
卻說高翠蘭按照店家所指的方向,翻山越嶺,尋找福陵山。正如石佬所講,張弓嶺還有些路徑,到了劍鋒山,處處是懸崖陡壁,讓人望而生畏,哪裏有立足之地?好在高翠蘭走過山路,又膽大心細,不怕繞道而行,隻撿能攀的山爬,能跳的澗過,一連走了四天,竟然沒有繞過劍鋒山去。
高翠蘭哪想到會這麽艱難,幸虧自己有些準備,餓了就啃點自帶的餅,困了就席地而臥。隻是帶的一葫蘆水早沒了,口渴的厲害。高翠蘭有些膽怯了:如果都是這樣的山,再過幾天找不到福陵,那不活活渴死了!
正坐在石板上困惑,忽然眼前一亮,一道閃電劃破長空,隻見天空烏雲密布,山穀中狂風驟起,霎時間電閃雷鳴,接著豆粒般大的雨點打了下來。高翠蘭趕緊找個背風的地方躲起來。雨越下越大,她隻得用雙手接了些水喝,然後又用雙手扶著葫蘆口,接了些水。高翠蘭感慨道:“真是天不絕人!”於是又鼓起勇氣,決心要找到福陵山。
且不說行路艱難辛苦,又走了三天,可老是繞不過劍鋒山,知道可能是迷路了。自帶的那些幹糧早已吃光,又找不到能吃的東西充饑,高翠蘭更著急了。
這麽長時間,找不到那個所謂“四季常青,泉水叮咚”的福陵山,自己孤單一人置身於荒山野嶺之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饑腸轆轆,無援無助。加之夜深雲黑,秋蟲悲鳴,陰風森森,寒氣逼人,高翠蘭從來沒有過的孤獨感、失落感油然而生,一時間百感交集,淚如泉湧。
暗自思忖:“自己的一生,盡毀在那姓豬的怪物手中,霸占了自己不算,還騙自己吃了人參果,成了個仙不仙、人不人,天不收、地不留的另類。這倒不說,還叫我來找什麽福陵山,那是人能找到的地方嗎,分明讓我來送死呀?”
想到這兒,她好像明白了什麽,突然破涕為笑道:“噢,福陵,不就是個陵墓嗎?我還蒙在鼓裏呢,他叫我找福陵,原來是想讓我死在這兒。這個怪物,後事都給我安排好了,還找了這麽個好聽的地方——福陵,別看他豬頭豬腦,可真是良苦用心。怎麽該相信他的話呢?”
高翠蘭心思放不下,睡也睡不著,輾轉到了天明,心情少許平靜些。又想了想:無論如何不能死在這兒,好歹也要看看福陵到底是個什麽樣兒?於是打起精神繼續往前走。可沒走多遠,發現又無路可走了,眼前竟然是一片數丈深的碎石險灘。她還看到碎石灘的下麵,是一片蒼鬆翠柏的地方。可高翠蘭疑惑不解:在這深山峻嶺之中,從哪兒會有這麽多碎石塊傾瀉下來?
可沒心思多想,兩邊都是山頭,無路可走,隻能冒險從這裏下去。自己帶了幾件衣服,撿兩件厚實些的套在身上,用個帶子紮結實,頭也包了起來,便閉上眼睛,毫不猶豫地順著碎石灘滑了下去。隻可惜石灘不是沙灘,石塊大小不一,有的棱角如刃,高翠蘭不知道栽了多少跟頭,身上刮破了多少傷口,等脫落到石灘下,早已昏迷了過去。正是:人生隻為一個緣,敢上刀山不畏險。可憐天下癡心女,偏信花心多情男。
高翠蘭醒過來時,慢慢拉開頭上的衣物,看到自己仍然躺在亂石堆中,有的石塊壓在腿上,有的擠在身邊。更擔心的是上麵還有懸著的石塊就要掉落下來,心中怎不著急?
顧不得身上的疼痛,試著想把壓在石塊下的那條腿抽出來,爬出去。可是剛剛一動,上麵的石頭都蠢蠢欲動起來,如果塌下來,自己便會被埋在亂石堆中,哪還有性命?
她再次抬眼看了看那些懸在上麵的大小石塊,就像一個個青麵獠牙前來索命的魔怪,壓得自己喘不出氣來。這一次徹底絕望了,心中不由得罵起八戒來:“這個千刀萬剮的怪物,本來與你已無瓜葛,為何還要害我?我死在高老莊無憾,你卻把我騙到這個鬼地方。難道這就是你說的福陵,難道你就就讓我這麽個死法?”想想自己真是鬼迷心竅,千不該、萬不該聽他的混賬話,落得如此下場。
高翠蘭罵了一陣子,突然想到:不能呆在這裏等死,也不會有人來相救,自己得想辦法。她強撐著挺起身子坐了起來。好在這些石頭不知道經過多少年的風雨蠶食,大都失去棱角。看到壓在自己腿上的石頭下麵有些空隙,便從身邊找到石塊給填塞進去。可石塊有些大,硬塞塞不進去,她又順手找了個石塊慢慢往裏砸。還好,上麵的石頭沒有塌下來,腿倒覺得有些輕鬆。她便用盡力氣不顧一切地把那條腿抽了出來。抽出腿後本想站起來跑開,可那條腿已經失去知覺,沒有辦法,隻得拚命往外爬。僅僅爬了五、六尺遠,便聽“轟”的一聲,上麵的石塊終於塌了下來,堆在自己身邊。高翠蘭感謝上天有眼,讓她躲過了這道鬼門關。但仍不敢怠慢,用力爬出了這個危險地段。
高翠蘭實在是筋疲力盡,隻得停下來“迷糊”一會。可是不大功夫,腿上劇烈的傷痛又使她醒了過來。她用手緊緊抓住那條受傷的腿,試著慢慢地站了起來,硬撐著一瘸一拐的向前走去。無意中看腳下時,實在沒想到,這裏居然是一條像是有人走過的路。高翠蘭立刻來了精神,似乎忘記疼痛,順著這條道盡快趕起路來。
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到了一個山腳拐彎處。從彎道出來,她忽然眼睛一亮:對麵這座山,綠樹成蔭,百草豐茂,簡直另一番天地。高翠蘭又驚又喜,猶如從惡夢中走了出來,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難道真的到福陵山了?
她緊走幾步,靠著一棵樹坐了下來,先休息一會,從身邊揪些草葉子塞在口中嚼著,然後仍順這條山路往前走去。
好不容易碰到一位背柴下山的樵夫,這也是她進山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忙上前打招唿。那樵夫見高翠蘭蓬頭垢麵,衣服破爛,嚇了一跳,扭頭要走。高翠蘭忙喊道:“大哥,俺迷路了,敢問個路嗎?”
那樵夫才停下腳步,卻低著頭不說話。高翠蘭上前道:“大哥,請問這是什麽山?”樵夫道:“張弓嶺。”高翠蘭大吃一驚:“什麽,張弓嶺,怎麽會是張弓嶺?”那樵夫“嗯”了一聲,接著又重複了一遍道:“張弓嶺。”便走開了。
高翠蘭實在不敢相信,自己走了這麽多天,經曆了這麽大的磨難,卻又轉迴了張弓嶺。她遲疑半天,越想越無奈,隻得跟在那樵夫後麵下山去了。
高翠蘭走出張弓嶺,也沒看到原來的路。她想尋找來時借宿的那戶人家,一對老夫妻。覺得住那裏比較可靠,可是卻摸不著路了。這裏人煙稀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放牛的人打聽,才知道進張弓嶺有好幾條路呢。她是從東路進山,走西邊路下來的。問清楚後,她便去找那戶人家,打算在那裏養好傷再作道理。
卻說高福離別了高翠蘭,日夜兼程往迴趕,由於熟悉了路徑,少走不少冤枉路。三、四天時間,便來到丘城縣境內。
這天中午,正在一個小鎮酒店內吃飯,忽然被幾個潑皮圍了起來。領頭的問道:“你叫高福吧?”高福不知其中緣故,應道:“怎麽,你們認識我?”那人道:“找的就是你,跟我們走一趟!”說著話,那夥人不由分說,早把高福捆了起來,拉著往外走。店家也不知怎麽迴事,跟著要飯錢,領頭的道:“他是縣太爺懸賞要捉拿的案犯,你去縣太爺哪裏討飯錢去吧?”那店家搖搖頭,隻得作罷。
店老板沒要到錢,倒是提醒了這夥潑皮,他們把高福身上翻了個遍,剩下的幾兩碎銀子全搜了出來,裝進他們的腰包。高福怒罵道:“你們這些強盜,憑什麽翻我的銀子?”那領頭的道:“強盜?你才是強盜,你的錢是髒錢,當然得沒收。”高福道:“我到底犯了什麽罪?”那領頭的道:“你犯什麽罪,到縣衙就知道了!”
高福聽說要把自己送縣衙,便對這夥人道:“你們趕快給我鬆綁,把銀子還給我的,我還給你們留麵子;要不然,到了縣衙,有你們的好看?”
高福的這句話,說的幾個潑皮笑了起來,其中一個道:“摟柴禾的摟個豬尿泡——你倒是能吹。到了縣衙,不知道誰哭誰笑哩?”另一個問高福:“怎麽,縣太爺是你爹呀?”高福道:“不跟你們囉嗦,反正我們是親戚。”那領頭的道:“說清楚點,什麽親戚?”高福隻得道:“他是我家姑爺!”
幾個潑皮又笑起來。一個道:“縣太爺成了你姑爺,那皇上是你啥爺呀?”那領頭的道:“別說是你姑爺,就是你親爹也不行了。那可是官府出的告示,要抓的就是你!”高福這時說什麽他們也不信,還是被推著,罵著送去縣衙。
來到縣衙門前,衙役見幾個人綁著一個人過來,喝問道:“幹什麽的,怎麽綁著人?”那個領頭的忙向前道:“這是縣裏張榜要找的那個人,我們給抓到了。快去稟報縣太爺,我們等著領賞呢。”兩個衙役使了個眼色,其中一個便走了進去。不大一會,便跟著師爺走了出來。
那師爺是認識高福的,看到果然是高福,甚是高興。忙招唿道:“高福,你跑哪兒去了,縣太爺都急死了!”高福見是師爺,喊道:“師爺,我犯了什麽法,他們把我捆起來?”
師爺這才看到高福被綁著,而且後麵還有人緊緊地揪住他,便對那幾個潑皮道:“誰讓你們綁的他?快把他鬆了!”那領頭的道:“不是縣衙門貼告示叫拿他嗎?”師爺道:“縣衙門貼的告示,那叫尋人啟事。是叫找人,不是拿人!”那潑皮道:“師爺,俺們也不懂。要不綁了他,他會老老實實跟我們一塊來縣衙嗎。他不來,俺跟誰要賞錢去?”師爺道:“別說了,快鬆綁!”
幾個潑皮這才給高福鬆了綁。師爺正要給他們賞錢,高福道:“師爺,他們幾個把我的銀子全搜去了。”師爺一愣:“什麽,你們敢搜他的銀子?”幾個潑皮嚇得趕緊跪了下來,領頭的道:“師爺息怒,不是這樣的,他在小鎮上吃飯,沒有付賬,我們要的是他欠人家的飯錢。”另幾個潑皮也附和道:“對對,他吃飯沒付賬,我們掏他的是飯錢。”高福道:“師爺,不是這樣的。”
師爺打斷他的話道:“你別說,讓他們講。”便問幾個潑皮道:“你們說清楚,到底是你們向他要的,還是從他身上掏的?”領頭的道:“是要的。他不給,才掏的。”師爺道:“是誰要的?”那領頭的遲疑了一下,幾個潑皮搶著道:“是飯店掌櫃要的,他吃的飯,當然問他要飯錢了。”
師爺看了看他們,問道:“要多少銀子?”見沒人答話,又追問道:“你們掏了他多少銀子?給飯店多少銀子?”還是那個領頭的腦子轉得快,忙道:“不是沒來得及嗎?迴去就交給飯店。”
師爺眼一瞪,道:“胡說,當時不給人家,還迴去給呢。瞧瞧你們幾個,一看就知道是遊手好閑之輩。看告示也得看清楚了,是找人還是緝兇?他即便是犯人,有國法治他,也不允許你們翻人家的銀子。還不趕快掏出來,還給他的!”
那領頭的潑皮無奈,隻得把銀子掏出來交給了高福,然後道:“師爺,那俺的賞錢呢?”師爺道:“還有臉要賞錢,你們無故綁人,又擅自搜身,不治你們的罪就罷了,快滾!”潑皮們隻得悻悻地走了。
師爺帶著高福去見縣令,柳亦風大喜,忙問高翠蘭的下落。高福把出走的經過一五一十說了一遍,然後道:“我隻送她到張弓嶺,就被趕了迴來,她要找的那個福陵山,我也不知道在哪裏。連那山上的人都不知道有這個福陵山,她到哪兒找去?我到現在還擔心呢。”柳亦風忙道:“你這麽一說,我更擔心。高福,現在你也別迴家了,我派人到你家送個信,叫家中不要掛念。你趕緊折迴頭,我再派兩個人跟你一道,騎馬去,盡快地把我姨娘接迴來。”
高福道:“姑奶奶到底進了哪座山,恐怕難找呀?”柳亦風道:“再難找也得找,莫非多耽擱幾天時間。見了她,就說朝廷要降老爺的罪,請她迴來救我。你知道,本官可真是沒辦法了,你無論如何也要把她找迴來!”
高福無奈,隻得答應。可滿肚子都是委屈:隻怪那位倔強的姑奶奶當時沒讓他跟著去福陵山,自己也不知道她去的是哪個山頭,現在如何去找?這個差事的確難為了他。
可不去又不行,高福帶著柳亦風派的兩個差人第二天一大早便啟了程。
這次是騎馬而來,不到三天時間,便到了寄雲山迎仙橋。高福叫大夥下了馬,到橋下給馬飲了水。高福牽著馬上來時,忽然見橋坡旁邊、河岸上有一個人站在那兒。高福走上前去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座石雕人像,也沒大在意,便催著大夥上馬趕路了。
可過了橋腦子裏一閃:這個石像似乎在哪兒見過,怎麽這樣熟悉?仔細想了想,好像是上次姑奶奶在橋上遇到的那個既會吹牛,又囉嗦絮叨的老頭。又一想:怎麽可能呢?高福顧不得多想,便催馬而去。
再說那石佬是個愛打聽閑事的,看到高福一行騎馬而來,又向張弓嶺方向走去,猜到肯定與高翠蘭有關。他便遠遠地跟在高福後麵,想看個究竟。
眼看已到正午,高福來到張弓嶺下,找到了原來借宿的那戶人家,下了馬,喊店家出來。店家一看是上次來過的客人,格外熱情,幫忙栓了馬,喂上草料,把客人讓進了房內。
石佬在外麵看得真切,又不好進去,便沿著路邊的石頭爬上了山。站在高處往院子裏瞧,可什麽也看不到。隻得坐了下來。等了近一個時辰,大概是吃罷了飯,方見店家送高福等人走了出來。店家囑咐道:“早去早迴。”三人上了馬,沿著後麵的一條山路走了。
石佬見他們進了嶺,知道肯定是去福陵山找高翠蘭了,不想再跟過去。順便爬上了這裏的最高處,想瞅一瞅福陵山究竟在何處。
這蜿蜒曲折的張弓嶺,西連寄雲山,北接一劍鋒,猶如一隻巨蟒盤橫在崇山峻嶺之中,吞雲吐霧,氣勢不凡。比自己原來住的活寶山、小西天另有一番氣象。石佬看了又看,也看不出哪個山頭是福陵山,隻得慢慢地走下嶺來。
石佬剛下山,忽見從東麵跌跌闖闖走過一個人來。他蹲在路旁仔細一瞅,雖然高翠蘭衣衫襤褸,但石佬還是認出了她。忙向前喊道:“高翠蘭。”高翠蘭嚇了一跳,問道:“誰?”石佬站在她麵前道:“別怕,我是石頭姥爺!”
這時,高翠蘭才知道是石佬,吃驚道:“您怎麽來這裏了?”石佬道:“別急別急,來,坐下說話。”便拉著高翠蘭在路旁山石上坐下了。石佬問道:“你怎麽弄的這般模樣?”高翠蘭歎氣道:“別提了。”便把進山迷路的情況一一告訴了石佬。石佬道:“都怪我,上次就該陪你一塊去找這個福陵。不過,你的家仆跟著,還以為你們能找到呢,可害苦你了。”高翠蘭道:“早讓高福迴去了,怕他家中著急,我是自己進的山。”
石佬想了想,道:“自己進的山?那這次高福可慘了。他到哪裏去找你?”高翠蘭急問道:“什麽,高福找我?”石佬道:“是呀,我就是看高福又來了,所以跟到這裏。”高翠蘭驚異道:“高福又來了?”石佬道:“是呀,他還帶著人馬呢。”
高翠蘭聽了這話,知道一定出了事,是柳亦風派他過來的。連忙問道:“他們在哪?”石佬指著那條山路道:“他們從那兒進山了,肯定是去找你的。”高翠蘭著急道:“他們走多長時間?”石佬道:“剛過去半個時辰。”
高翠蘭歎息道:“這麽巧,早來一步也攔住了他。現在還能攆上嗎?”石佬道:“他們騎著馬呢,哪兒攆去?”高翠蘭焦急地道:“還騎著馬。他們根本不知道,那劍鋒山人都進不去,哪裏還能騎馬?”石佬道:“我還以為你跟高福一同進的山,他知道路,所以騎馬去了呢。先別管他們了,我看你走路一瘸一拐,是不是受了傷?”高翠蘭道:“是受了點傷,不要緊。高福找我肯定是急事,這該怎麽辦哪?”
石佬看高翠蘭著急的樣子,勸道:“你都出家修行了,還管家中的事?”高翠蘭道:“本不該管了,可是牽扯到一位親戚,我不能看著他為我受累,也隻有這一件事了。”
石佬道:“看來你是不能來這裏修行了?”高翠蘭道:“隻能以後再講。現在該怎麽辦呢?劍鋒山是不能瞎闖的。他們?”石佬道:“現在擔心也沒用。這就叫陰差陽錯,好事多磨。你好歹也是個半仙之體,哪是那麽容易找的?”
高翠蘭勉強笑了笑,道:“高福可是自家人,這就難為他了。”石佬見她放心不下,便指著那戶人家道:“高福他們中午在那家吃了飯。不然去問一下,也許沒有什麽事,是來給你送點行李什麽的?”
高翠蘭站起來看了看,對石佬道:“這正是來時住的那家小店,我正在找呢。想住下來歇歇腳。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了。”石佬道:“你也忒任性了,一個人也敢進山,弄的這副模樣?”說著話,便攙高翠蘭去了那家小店。
店主人正在門前掃地,看來了兩個衣服不整的人,以為是討飯的。忙打發道:“你們來晚了一步,剛吃完飯,連湯也沒剩,趕個門吧。”高翠蘭道:“張掌櫃的,不認識了?”店家聽聲音好熟,仔細一看,認出了高翠蘭。趕忙把掃帚一丟道:“哎呀,姑奶奶,怎麽是你,他們剛剛吃過飯進山找你去了,你卻來了這裏。真是陰差陽錯!”說著話,把二人讓到屋內,忙著看座倒茶,又招唿老伴去廚房張羅飯菜。
店主人忙完,對高翠蘭道:“你早來一步,也省的他們跑冤枉路了。”高翠蘭一口氣喝了一碗涼茶,問道:“高福忙著來找我,沒說什麽事嗎?”店家道:“他隻說找你事情急,我也不好問他什麽事,吃了飯就走了。我還勸他說進了山就沒路了,騎不得馬,他們也不聽,還是急著走了。”
高翠蘭道:“這個高福,哪知道山路艱險,還以為是清涼山呢。恐怕進了山找不到我,自己倒出不來了。”店家道:“他們幾個人一道呢,不會有什麽事的。”
石佬對高翠蘭道:“再擔心也沒用了,你就在這裏等著吧,早晚他們會迴來的。”店家也勸道:“對。他們已經走了,追又追不上,找也沒法找,隻能在這兒等了。”
高翠蘭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搖著頭道:“隻能聽天由命了。”石佬起身告辭道:“在這裏也幫不了什麽忙,我就迴去了。今後有事再來找我。”高翠蘭道:“謝謝您了!”掙紮著想站起來送他,石佬忙攔住道:“你就別動了,再急也沒用,這幾天好好地養養身子吧。”
店家不認識石佬,問高翠蘭道:“這位老人家是?”高翠蘭應付道:“他是西麵山上的石老爺子,是個熱心腸,在路上見我受了傷,送我過來的。”店家忙要留他吃飯,石佬道:“我一頓飯管三年,還沒到該吃飯的時間呢。”店家以為他在開玩笑,看他執意要走,隻得把他送出了門。
石佬沿路而迴,總覺得心中空落落的。想想高翠蘭,本來是要找個清靜之處修行的,可因為有個親戚出了事,卻急著要返迴家中;高福雖然是她的家仆,她卻處處關愛有加。可見人間親情非比尋常。自己乃石胎人形,僅僅是能說會動,但缺的是人性呀!
想到這裏,他突然停下腳步自言自語道:“我不該迴去,高翠蘭現在在店家住著,那高福到山上哪兒尋她?找不到她,高福又不能迴來,他們兩邊都著急呀。不行,還是我去山上找一趟吧。”於是,石佬便折迴頭上了山。正是:
難得人間有親情 感化石頭也動容
為幫相識解危難 甘當好漢俠義行
其實李侍郎比柳亦風心中更急。高翠蘭的事情是自己在朝堂之上當著眾大臣的麵親口向聖上奏明的,萬一找不到高翠蘭,他有八張嘴也說不清楚。不過這李侍郎還是比柳亦風城府深一些,冷靜一些,當即對柳知縣道:“繼續到遠一些的寺廟去找,重點是尼姑庵;二是畫出高福的圖像,找到高福,就能找到高翠蘭。”
柳亦風馬不停蹄地照此辦理,一時間 ,“有賞” 尋人啟事和高福的畫像貼到了大小集鎮,高翠蘭沒有找到,卻有不少象高福的老頭被送進了官府,但都不是高福。
再說高翠蘭自以為是修行之人,不願意坐轎,隻與高福結伴問道而行。少不得風餐露宿,一連走了五、六天,才來到無影山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客店,住了下來,便向店主人打聽去福陵山的路徑。店主人道:“你們是遠道來的,不知道這山裏的情況。門口的這座山,看起來不高,卻是斜坡,它東西長達數十裏,常年太陽照下來幾乎見不到影子,所以叫無影山。這無影山南麵有一條河,過了河還是山。那裏有寄雲山,劍鋒山。山連山,峰連峰,有名字的十幾個,俺住這裏幾輩子了,還沒聽說過有個什麽福陵山?”
高翠蘭聽了心中一顫,知道要找福陵山很難。但是既然來了,不能就這樣迴去,還是下了決心要到山裏去尋一趟。便對店主人道:“這地方你是熟悉的,除了無影山外,有花草樹木的山頭,我們總得去看一下,也不枉此行。”
店主人道:“你想從這裏進山,那可不是辦法。這一帶幾乎全是禿山,幾十裏渺無人煙,進了去想找個問話的人也難。你要想找南麵的山,還不如往東繞道走,靠山總會有人家,也許好問些。”高福問道:“到南麵的山有多少路程?”店主人道:“我也沒去過,不過,這樣走還能找到人家,可以邊問邊走。你們要是打這裏進了山,恐怕連吃的也找不到,還找什麽福陵山?”於是高翠蘭與高福商量,決定繞道而去。
他們走一處問一處,始終打聽不出福陵山的消息。二人走的筋疲力盡,連高翠蘭都有些灰心喪氣時,卻突然見到一條河。這條河雖然不寬,但從山澗峽穀中流出,一瀉千裏。山水相連,給這裏增添了詩畫般的自然景觀。
山下不遠處有一座石橋。二人來到橋上,坐在石欄上休息。高福道:“姑奶奶,咱們出來將近半個月了,這無影山也繞了大半圈,連知道福陵山的人都沒找到。你說的那座山,恐怕還不在這一帶?”高翠蘭道:“山裏那個人講,過了河就好問了,敢情是這條河。可怎麽就沒人知道福陵山呢?”
二人正在躊躇,隻見從橋旁邊走上一個人來。這人走路姿勢奇怪,蹦蹦噠噠,有些東倒西歪的。走近看時,卻是一位老者,隻見他身著青灰色衣服,臉色也是青灰色的,頭發稀疏,胡子灰白。高翠蘭看著正覺得奇怪,那人卻到她跟前停下了。高翠蘭以為他是個“打秋風”要錢的,沒理會他。不料這老頭說話了,道:“看你們這一主一仆是遠道來的,要進山嗎?”
高福也以為他是“打秋風”的,見他一直盯住高翠蘭看,沒好氣地道:“還進山呢,迴去都沒有盤纏了。”那老頭道:“沒盤纏?說話呀,可以想辦法嘛。”
高福本意是拿話堵他,沒想到人家不買賬。隻得道:“算了、算了,不麻煩你老人家了,俺們即便要飯也能迴到家。”那老頭問道:“你們出來不是要飯的吧?”高福被他嗆得沒話可講。
高翠蘭忙上前施禮道:“老人家,莫要見怪,俺主仆離家已經十幾天,要找的地方問都沒能問到,正在著急,請老人家見諒。”那老頭道:“找什麽地方問不到呀。知道之人你不問,不知之人何必問?”高翠蘭道:“這麽說,你是知道之人了?”那老頭哈哈笑道:“我若不知道,天下沒有知道之人了。”高福見他吹牛,便走到橋頭休息去了。
高翠蘭疑惑地道:“敢問老人家,你是?”那老頭道:“你問我是誰是不是?就喊我‘老人家’就行了!”高翠蘭心中暗想:“我要說出來年齡,還不知誰叫誰‘老人家’呢?”那老頭好像聽到似地,道:“怎麽,喊我‘老人家’你感覺吃虧嗎?滿打滿算,你今年也不過七十六歲?”
高翠蘭聽他說出自己的年齡,心中一驚,知道遇到高人了。忙問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壽?”那老頭道:“我哪裏記得住。我隻見過——文王在這修過道,武王在這屯過兵,漢高祖打馬從此過,我便是,山上崩出的石頭精。”
高翠蘭哪肯相信,道:“老人家真會開玩笑,哪有石頭能成精的?”老頭道:“你不相信,你知道大唐朝西天取經的唐僧吧?他的大徒弟孫悟空,不也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高翠蘭一想:“是呀,看來他道行不淺,什麽事情都知道。”那老頭接著道:“孫悟空蹦出來是個猴形,還不如我哪,孬好是個人形。”
高翠蘭越聽越覺得離奇,問道:“你說的果真如此?”那老頭道:“我看你是個半仙之體,和我同病相憐,不然,我給你嘮叨這些幹啥?”高翠蘭道:“什麽,我是半仙之體?”那老頭道:“你一臉長壽之相,歲月難侵,閻王不收。難道不是半仙之體嗎?這個我不說你心中應當明白!”
高翠蘭知道自己是吃了人參果才變成半仙之體的,但她不明白老頭說的另一層意思。便問道:“我是一個有苦有難之人,你怎麽會和我同病相憐?”那老頭道:“說來話長了,我可是喜歡講故事的,你願意聽嗎?”高翠蘭道:“翠蘭迷茫,正當老人家指教。”
那老頭看高福在橋頭那邊坐著,便帶著高翠蘭到路邊一棵古雲柏樹下。那裏有天然的石凳,讓她坐下,講起自己的故事來。
原來這老頭是寄雲山活寶峰上的一塊靈石,記事時隻是眼能觀,心能知。而口鼻皆無,身驅不能活動。後來發生一次山崩地裂,這塊靈石隨著亂石滾到了山下,山澗裏也流出了這條河。又不知過多少年,有人在這裏修了這座橋。石匠選料時,看這塊石頭乃無用之材,便扔在了一邊。多虧一位能工巧匠慧眼識才,盯住了這塊石頭。經他幾敲幾鏨,竟打鑿成了人形。這石匠真乃天生奇才,匠人中的祖師,他還在石頭人手中刻了一把降妖鐧,腰間係一條鎖仙鏈。橋修成後,把它立在橋頭下方的河岸邊,作鎮河之用,當地人喊它為“鎮河石佬”。
這石佬本來就有靈性,自從有了人形,便有做人的欲念,可想動總是動彈不得。又一次幸運,是雷公電母奉命捉妖降怪,從山上追了下來,幾道電閃之後,隻聽“哢嚓”一聲巨響,震得山搖地動,不知道妖怪被打死沒有,可這石佬卻驚得靈魂出竅,不由得大喊一聲,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突然覺得自己全身動了起來。開始還有些懷疑,又抬抬胳膊、踢踢腿試了試,果然活動自如。
他簡直不敢相信這一切,瞪著眼睛呆了一會兒,便邁開腳步走了起來,這才知道自己真正活了,驚魂過後,高興的手舞足蹈。
自從可以行動,石佬心中便“野“了起來,求知欲越來越強。白天喜歡到有人的地方溜達溜達,聽人談論天下大事。山崖上他看過絕壁刻石,寺廟中他見過立碑鐫字,村莊裏他學過兒童歌謠,樹蔭下他喜歡聽秀才念詩。晚上迴來就舞動那把降妖鐧,驚得那些山妖水怪不敢現身。仍然是名副其實的鎮河石佬。
石佬還告訴高翠蘭:“這裏人煙稀少,修這座橋的不知道是人還是神仙,但是這座橋叫迎仙橋。可能這裏離天界最近,天上的神仙下界,很多都走這裏經過。橋頭路邊恰有這棵不知道多少年古柏樹,神仙都喊它叫‘雲柏’,還有這幾塊突出地麵的光滑石頭,猶如石桌、石凳一般,好像專門給人乘涼用的。這裏有山有水,風景好呀。那些過路的神仙都喜歡在這裏坐坐,還有專門結伴來這裏聊天的。這條河是山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匯集成河的,原名叫匯河。後來,上界看守天河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下界,從天上被推到這裏,他懵懂的還以為這裏是天河哩。因此走錯路,投錯了胎。神仙們笑話他,故意把這條河叫作了‘小天河’。”
高翠蘭聽到這裏,心裏一震,想道:“這條河居然與那‘怪物’有關。這石佬可不簡單,連豬天蓬的事他也知道。那‘怪物’隻講他原來當過天蓬元帥,犯過錯,沒想到還是個情種,居然調戲過嫦娥。今世見不到他罷了,如果能見到他,非問個清楚不可。”於是問道:“那後來呢?”
石佬道:“後來聽說這天蓬元帥自暴自棄,當了妖精,幹了些見不得人的事,還霸占了一名良家女子;後來,又被孫猴兒降服,取名八戒,跟著唐僧一塊去取經;再後來呀,聽說還成了正果。”
高翠蘭被他說得心跳臉紅,不過,還想知道個究竟。忙追問道:“什麽叫成了正果?”石佬道:“成了正果就是建了功德,當上官了唄。”高翠蘭道:“還當官了,當什麽官?”石佬道:“哎呀,你問那麽清楚幹嘛呀?具體當什麽官我就不知道了。就這些事,都是過路的仙家、高人在這裏議論我聽到的,不然,我怎能知道這樣的事?”
高翠蘭不好意思再追問,隻得轉移話題道:“老人家,你能掐會算嗎?”石佬道:“我可沒那本事。”高翠蘭道:“那你怎麽一見麵就知道我的年齡?”石佬笑了笑道:“你們昨天是不是見到兩位白胡子老人,還向他們問路嗎?”
高翠蘭想了想,道:“是呀,他們好像還說什麽‘隻知雲裏虛無徑,不知深山人行道’,便告辭了。我也沒聽懂是什麽意思。”石佬道:“他說他們是神仙,隻知上天路,不問人間事。這你也聽不懂?”高翠蘭道:“哪明白是這個意思?”石佬道:“你錯過了一次機會。”
高翠蘭一愣,忙問道:“什麽機會?”石佬道:“他們告訴你,他們是神仙,就是想幫你,點化你。可惜你沒能悟懂,他們隻得走了,豈不是失去了機會?”高翠蘭道:“果真如此嗎?”石佬點頭道:“正是那兩位神仙來到這裏拉呱,我親自聽到的。他們不僅說了你的年齡,還說你‘有長生不老之相,卻無長生不老之術;而且還說你‘與道有緣,但與仙無果’呀!”
高翠蘭忙問道:“他們就說這些?”石佬道:“就說這些,還為你歎息哪。”石佬這番話,說得高翠蘭追悔莫及。
高翠蘭與石佬說起話來無止無休。眼看日落西山、鳥歸叢林。高福在橋頭等得實在著急,隻得走過來喊道:“姑奶奶,問到路徑了嗎?”高翠蘭被他一句話提醒了,忙對石佬道:“老人家,我本來是向您打聽路的,隻顧說話了。聽說這山中曾有個神仙修道的好去處,叫作福陵山,您知道嗎?”
石佬猶豫了一下,道:“這一帶山的名字我都記得,怎麽沒聽說過福陵山呢?——噢,想起來了。三百年前,曾有一個福王死後被葬在那個山頭,既然葬的是福王,應當叫做福陵。對,幾百年了,這個陵極少有人知道,你可幸虧遇到了我!”高翠蘭:“是呀,真要感謝您。不過,這福陵離這裏遠嗎?”石佬道:“不遠了、不遠了,過了橋往南走,沿著山往西去,不過二十幾裏,有一個張弓嶺,從張弓嶺翻過去,有一座劍峰山,這劍峰山又高又陡,不是太好走。不過,應該在劍峰山後麵,可以繞過去,便是那座有福陵的山了。”
高翠蘭高興地道:“說不準就是那地方?”石佬道:“我也是聽人家說的,要問路怎麽走,我可是沒去過。我還聽他們說,當年是個山西道士張果老在那裏修過仙,當地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都叫他張公。後來張果老升了仙,所以他經常走的嶺被喊成張公嶺。莫非你也要去那裏修煉不成?”高翠蘭道:“說不成修煉,不過是想躲避世人困擾,圖個清靜罷了。既然您說張果老在那兒修煉過,肯定是個好去處。”石佬道:“好好好,你到那裏去,離這裏又不遠,心情好了就過來走動走動,也省的寂寞了。”
高翠蘭直覺得跟石佬有緣分似的,天上人間的事情他知道的太多了,將來肯定還會請他指點迷津,忙答應“是”,又說了些感謝石佬的話,才辭別而去。
高翠蘭與高福一路往前走,心中暗自慶幸:“這石佬知天知地,竟然連豬天蓬被罰下界時走錯了路,投錯了胎也知道,可他卻不知道那呆子在福陵山上當妖作怪呢,要是知道俺們這段緣分,還不知道他會說些什麽哩!”走著想著,覺得這石佬絕不是一般人物。
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又走了好長時間,才到張公嶺,高福好不容易找到一戶人家借宿。
第二天一大早,向東家問淸了從張公嶺去劍鋒山的路。高翠蘭一是出來時間長了,恐怕高福家中著急;二是擔心柳亦風,老想著他會出事;三是進了山,就沒了客棧,住行不方便。於是便打發高福迴去。高福哪裏願意,堅持一定要陪著找到地方。高翠蘭苦口婆心地勸,執意讓他走,高福沒奈何,隻得灑淚而別。
卻說高翠蘭按照店家所指的方向,翻山越嶺,尋找福陵山。正如石佬所講,張弓嶺還有些路徑,到了劍鋒山,處處是懸崖陡壁,讓人望而生畏,哪裏有立足之地?好在高翠蘭走過山路,又膽大心細,不怕繞道而行,隻撿能攀的山爬,能跳的澗過,一連走了四天,竟然沒有繞過劍鋒山去。
高翠蘭哪想到會這麽艱難,幸虧自己有些準備,餓了就啃點自帶的餅,困了就席地而臥。隻是帶的一葫蘆水早沒了,口渴的厲害。高翠蘭有些膽怯了:如果都是這樣的山,再過幾天找不到福陵,那不活活渴死了!
正坐在石板上困惑,忽然眼前一亮,一道閃電劃破長空,隻見天空烏雲密布,山穀中狂風驟起,霎時間電閃雷鳴,接著豆粒般大的雨點打了下來。高翠蘭趕緊找個背風的地方躲起來。雨越下越大,她隻得用雙手接了些水喝,然後又用雙手扶著葫蘆口,接了些水。高翠蘭感慨道:“真是天不絕人!”於是又鼓起勇氣,決心要找到福陵山。
且不說行路艱難辛苦,又走了三天,可老是繞不過劍鋒山,知道可能是迷路了。自帶的那些幹糧早已吃光,又找不到能吃的東西充饑,高翠蘭更著急了。
這麽長時間,找不到那個所謂“四季常青,泉水叮咚”的福陵山,自己孤單一人置身於荒山野嶺之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饑腸轆轆,無援無助。加之夜深雲黑,秋蟲悲鳴,陰風森森,寒氣逼人,高翠蘭從來沒有過的孤獨感、失落感油然而生,一時間百感交集,淚如泉湧。
暗自思忖:“自己的一生,盡毀在那姓豬的怪物手中,霸占了自己不算,還騙自己吃了人參果,成了個仙不仙、人不人,天不收、地不留的另類。這倒不說,還叫我來找什麽福陵山,那是人能找到的地方嗎,分明讓我來送死呀?”
想到這兒,她好像明白了什麽,突然破涕為笑道:“噢,福陵,不就是個陵墓嗎?我還蒙在鼓裏呢,他叫我找福陵,原來是想讓我死在這兒。這個怪物,後事都給我安排好了,還找了這麽個好聽的地方——福陵,別看他豬頭豬腦,可真是良苦用心。怎麽該相信他的話呢?”
高翠蘭心思放不下,睡也睡不著,輾轉到了天明,心情少許平靜些。又想了想:無論如何不能死在這兒,好歹也要看看福陵到底是個什麽樣兒?於是打起精神繼續往前走。可沒走多遠,發現又無路可走了,眼前竟然是一片數丈深的碎石險灘。她還看到碎石灘的下麵,是一片蒼鬆翠柏的地方。可高翠蘭疑惑不解:在這深山峻嶺之中,從哪兒會有這麽多碎石塊傾瀉下來?
可沒心思多想,兩邊都是山頭,無路可走,隻能冒險從這裏下去。自己帶了幾件衣服,撿兩件厚實些的套在身上,用個帶子紮結實,頭也包了起來,便閉上眼睛,毫不猶豫地順著碎石灘滑了下去。隻可惜石灘不是沙灘,石塊大小不一,有的棱角如刃,高翠蘭不知道栽了多少跟頭,身上刮破了多少傷口,等脫落到石灘下,早已昏迷了過去。正是:人生隻為一個緣,敢上刀山不畏險。可憐天下癡心女,偏信花心多情男。
高翠蘭醒過來時,慢慢拉開頭上的衣物,看到自己仍然躺在亂石堆中,有的石塊壓在腿上,有的擠在身邊。更擔心的是上麵還有懸著的石塊就要掉落下來,心中怎不著急?
顧不得身上的疼痛,試著想把壓在石塊下的那條腿抽出來,爬出去。可是剛剛一動,上麵的石頭都蠢蠢欲動起來,如果塌下來,自己便會被埋在亂石堆中,哪還有性命?
她再次抬眼看了看那些懸在上麵的大小石塊,就像一個個青麵獠牙前來索命的魔怪,壓得自己喘不出氣來。這一次徹底絕望了,心中不由得罵起八戒來:“這個千刀萬剮的怪物,本來與你已無瓜葛,為何還要害我?我死在高老莊無憾,你卻把我騙到這個鬼地方。難道這就是你說的福陵,難道你就就讓我這麽個死法?”想想自己真是鬼迷心竅,千不該、萬不該聽他的混賬話,落得如此下場。
高翠蘭罵了一陣子,突然想到:不能呆在這裏等死,也不會有人來相救,自己得想辦法。她強撐著挺起身子坐了起來。好在這些石頭不知道經過多少年的風雨蠶食,大都失去棱角。看到壓在自己腿上的石頭下麵有些空隙,便從身邊找到石塊給填塞進去。可石塊有些大,硬塞塞不進去,她又順手找了個石塊慢慢往裏砸。還好,上麵的石頭沒有塌下來,腿倒覺得有些輕鬆。她便用盡力氣不顧一切地把那條腿抽了出來。抽出腿後本想站起來跑開,可那條腿已經失去知覺,沒有辦法,隻得拚命往外爬。僅僅爬了五、六尺遠,便聽“轟”的一聲,上麵的石塊終於塌了下來,堆在自己身邊。高翠蘭感謝上天有眼,讓她躲過了這道鬼門關。但仍不敢怠慢,用力爬出了這個危險地段。
高翠蘭實在是筋疲力盡,隻得停下來“迷糊”一會。可是不大功夫,腿上劇烈的傷痛又使她醒了過來。她用手緊緊抓住那條受傷的腿,試著慢慢地站了起來,硬撐著一瘸一拐的向前走去。無意中看腳下時,實在沒想到,這裏居然是一條像是有人走過的路。高翠蘭立刻來了精神,似乎忘記疼痛,順著這條道盡快趕起路來。
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到了一個山腳拐彎處。從彎道出來,她忽然眼睛一亮:對麵這座山,綠樹成蔭,百草豐茂,簡直另一番天地。高翠蘭又驚又喜,猶如從惡夢中走了出來,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難道真的到福陵山了?
她緊走幾步,靠著一棵樹坐了下來,先休息一會,從身邊揪些草葉子塞在口中嚼著,然後仍順這條山路往前走去。
好不容易碰到一位背柴下山的樵夫,這也是她進山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忙上前打招唿。那樵夫見高翠蘭蓬頭垢麵,衣服破爛,嚇了一跳,扭頭要走。高翠蘭忙喊道:“大哥,俺迷路了,敢問個路嗎?”
那樵夫才停下腳步,卻低著頭不說話。高翠蘭上前道:“大哥,請問這是什麽山?”樵夫道:“張弓嶺。”高翠蘭大吃一驚:“什麽,張弓嶺,怎麽會是張弓嶺?”那樵夫“嗯”了一聲,接著又重複了一遍道:“張弓嶺。”便走開了。
高翠蘭實在不敢相信,自己走了這麽多天,經曆了這麽大的磨難,卻又轉迴了張弓嶺。她遲疑半天,越想越無奈,隻得跟在那樵夫後麵下山去了。
高翠蘭走出張弓嶺,也沒看到原來的路。她想尋找來時借宿的那戶人家,一對老夫妻。覺得住那裏比較可靠,可是卻摸不著路了。這裏人煙稀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放牛的人打聽,才知道進張弓嶺有好幾條路呢。她是從東路進山,走西邊路下來的。問清楚後,她便去找那戶人家,打算在那裏養好傷再作道理。
卻說高福離別了高翠蘭,日夜兼程往迴趕,由於熟悉了路徑,少走不少冤枉路。三、四天時間,便來到丘城縣境內。
這天中午,正在一個小鎮酒店內吃飯,忽然被幾個潑皮圍了起來。領頭的問道:“你叫高福吧?”高福不知其中緣故,應道:“怎麽,你們認識我?”那人道:“找的就是你,跟我們走一趟!”說著話,那夥人不由分說,早把高福捆了起來,拉著往外走。店家也不知怎麽迴事,跟著要飯錢,領頭的道:“他是縣太爺懸賞要捉拿的案犯,你去縣太爺哪裏討飯錢去吧?”那店家搖搖頭,隻得作罷。
店老板沒要到錢,倒是提醒了這夥潑皮,他們把高福身上翻了個遍,剩下的幾兩碎銀子全搜了出來,裝進他們的腰包。高福怒罵道:“你們這些強盜,憑什麽翻我的銀子?”那領頭的道:“強盜?你才是強盜,你的錢是髒錢,當然得沒收。”高福道:“我到底犯了什麽罪?”那領頭的道:“你犯什麽罪,到縣衙就知道了!”
高福聽說要把自己送縣衙,便對這夥人道:“你們趕快給我鬆綁,把銀子還給我的,我還給你們留麵子;要不然,到了縣衙,有你們的好看?”
高福的這句話,說的幾個潑皮笑了起來,其中一個道:“摟柴禾的摟個豬尿泡——你倒是能吹。到了縣衙,不知道誰哭誰笑哩?”另一個問高福:“怎麽,縣太爺是你爹呀?”高福道:“不跟你們囉嗦,反正我們是親戚。”那領頭的道:“說清楚點,什麽親戚?”高福隻得道:“他是我家姑爺!”
幾個潑皮又笑起來。一個道:“縣太爺成了你姑爺,那皇上是你啥爺呀?”那領頭的道:“別說是你姑爺,就是你親爹也不行了。那可是官府出的告示,要抓的就是你!”高福這時說什麽他們也不信,還是被推著,罵著送去縣衙。
來到縣衙門前,衙役見幾個人綁著一個人過來,喝問道:“幹什麽的,怎麽綁著人?”那個領頭的忙向前道:“這是縣裏張榜要找的那個人,我們給抓到了。快去稟報縣太爺,我們等著領賞呢。”兩個衙役使了個眼色,其中一個便走了進去。不大一會,便跟著師爺走了出來。
那師爺是認識高福的,看到果然是高福,甚是高興。忙招唿道:“高福,你跑哪兒去了,縣太爺都急死了!”高福見是師爺,喊道:“師爺,我犯了什麽法,他們把我捆起來?”
師爺這才看到高福被綁著,而且後麵還有人緊緊地揪住他,便對那幾個潑皮道:“誰讓你們綁的他?快把他鬆了!”那領頭的道:“不是縣衙門貼告示叫拿他嗎?”師爺道:“縣衙門貼的告示,那叫尋人啟事。是叫找人,不是拿人!”那潑皮道:“師爺,俺們也不懂。要不綁了他,他會老老實實跟我們一塊來縣衙嗎。他不來,俺跟誰要賞錢去?”師爺道:“別說了,快鬆綁!”
幾個潑皮這才給高福鬆了綁。師爺正要給他們賞錢,高福道:“師爺,他們幾個把我的銀子全搜去了。”師爺一愣:“什麽,你們敢搜他的銀子?”幾個潑皮嚇得趕緊跪了下來,領頭的道:“師爺息怒,不是這樣的,他在小鎮上吃飯,沒有付賬,我們要的是他欠人家的飯錢。”另幾個潑皮也附和道:“對對,他吃飯沒付賬,我們掏他的是飯錢。”高福道:“師爺,不是這樣的。”
師爺打斷他的話道:“你別說,讓他們講。”便問幾個潑皮道:“你們說清楚,到底是你們向他要的,還是從他身上掏的?”領頭的道:“是要的。他不給,才掏的。”師爺道:“是誰要的?”那領頭的遲疑了一下,幾個潑皮搶著道:“是飯店掌櫃要的,他吃的飯,當然問他要飯錢了。”
師爺看了看他們,問道:“要多少銀子?”見沒人答話,又追問道:“你們掏了他多少銀子?給飯店多少銀子?”還是那個領頭的腦子轉得快,忙道:“不是沒來得及嗎?迴去就交給飯店。”
師爺眼一瞪,道:“胡說,當時不給人家,還迴去給呢。瞧瞧你們幾個,一看就知道是遊手好閑之輩。看告示也得看清楚了,是找人還是緝兇?他即便是犯人,有國法治他,也不允許你們翻人家的銀子。還不趕快掏出來,還給他的!”
那領頭的潑皮無奈,隻得把銀子掏出來交給了高福,然後道:“師爺,那俺的賞錢呢?”師爺道:“還有臉要賞錢,你們無故綁人,又擅自搜身,不治你們的罪就罷了,快滾!”潑皮們隻得悻悻地走了。
師爺帶著高福去見縣令,柳亦風大喜,忙問高翠蘭的下落。高福把出走的經過一五一十說了一遍,然後道:“我隻送她到張弓嶺,就被趕了迴來,她要找的那個福陵山,我也不知道在哪裏。連那山上的人都不知道有這個福陵山,她到哪兒找去?我到現在還擔心呢。”柳亦風忙道:“你這麽一說,我更擔心。高福,現在你也別迴家了,我派人到你家送個信,叫家中不要掛念。你趕緊折迴頭,我再派兩個人跟你一道,騎馬去,盡快地把我姨娘接迴來。”
高福道:“姑奶奶到底進了哪座山,恐怕難找呀?”柳亦風道:“再難找也得找,莫非多耽擱幾天時間。見了她,就說朝廷要降老爺的罪,請她迴來救我。你知道,本官可真是沒辦法了,你無論如何也要把她找迴來!”
高福無奈,隻得答應。可滿肚子都是委屈:隻怪那位倔強的姑奶奶當時沒讓他跟著去福陵山,自己也不知道她去的是哪個山頭,現在如何去找?這個差事的確難為了他。
可不去又不行,高福帶著柳亦風派的兩個差人第二天一大早便啟了程。
這次是騎馬而來,不到三天時間,便到了寄雲山迎仙橋。高福叫大夥下了馬,到橋下給馬飲了水。高福牽著馬上來時,忽然見橋坡旁邊、河岸上有一個人站在那兒。高福走上前去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座石雕人像,也沒大在意,便催著大夥上馬趕路了。
可過了橋腦子裏一閃:這個石像似乎在哪兒見過,怎麽這樣熟悉?仔細想了想,好像是上次姑奶奶在橋上遇到的那個既會吹牛,又囉嗦絮叨的老頭。又一想:怎麽可能呢?高福顧不得多想,便催馬而去。
再說那石佬是個愛打聽閑事的,看到高福一行騎馬而來,又向張弓嶺方向走去,猜到肯定與高翠蘭有關。他便遠遠地跟在高福後麵,想看個究竟。
眼看已到正午,高福來到張弓嶺下,找到了原來借宿的那戶人家,下了馬,喊店家出來。店家一看是上次來過的客人,格外熱情,幫忙栓了馬,喂上草料,把客人讓進了房內。
石佬在外麵看得真切,又不好進去,便沿著路邊的石頭爬上了山。站在高處往院子裏瞧,可什麽也看不到。隻得坐了下來。等了近一個時辰,大概是吃罷了飯,方見店家送高福等人走了出來。店家囑咐道:“早去早迴。”三人上了馬,沿著後麵的一條山路走了。
石佬見他們進了嶺,知道肯定是去福陵山找高翠蘭了,不想再跟過去。順便爬上了這裏的最高處,想瞅一瞅福陵山究竟在何處。
這蜿蜒曲折的張弓嶺,西連寄雲山,北接一劍鋒,猶如一隻巨蟒盤橫在崇山峻嶺之中,吞雲吐霧,氣勢不凡。比自己原來住的活寶山、小西天另有一番氣象。石佬看了又看,也看不出哪個山頭是福陵山,隻得慢慢地走下嶺來。
石佬剛下山,忽見從東麵跌跌闖闖走過一個人來。他蹲在路旁仔細一瞅,雖然高翠蘭衣衫襤褸,但石佬還是認出了她。忙向前喊道:“高翠蘭。”高翠蘭嚇了一跳,問道:“誰?”石佬站在她麵前道:“別怕,我是石頭姥爺!”
這時,高翠蘭才知道是石佬,吃驚道:“您怎麽來這裏了?”石佬道:“別急別急,來,坐下說話。”便拉著高翠蘭在路旁山石上坐下了。石佬問道:“你怎麽弄的這般模樣?”高翠蘭歎氣道:“別提了。”便把進山迷路的情況一一告訴了石佬。石佬道:“都怪我,上次就該陪你一塊去找這個福陵。不過,你的家仆跟著,還以為你們能找到呢,可害苦你了。”高翠蘭道:“早讓高福迴去了,怕他家中著急,我是自己進的山。”
石佬想了想,道:“自己進的山?那這次高福可慘了。他到哪裏去找你?”高翠蘭急問道:“什麽,高福找我?”石佬道:“是呀,我就是看高福又來了,所以跟到這裏。”高翠蘭驚異道:“高福又來了?”石佬道:“是呀,他還帶著人馬呢。”
高翠蘭聽了這話,知道一定出了事,是柳亦風派他過來的。連忙問道:“他們在哪?”石佬指著那條山路道:“他們從那兒進山了,肯定是去找你的。”高翠蘭著急道:“他們走多長時間?”石佬道:“剛過去半個時辰。”
高翠蘭歎息道:“這麽巧,早來一步也攔住了他。現在還能攆上嗎?”石佬道:“他們騎著馬呢,哪兒攆去?”高翠蘭焦急地道:“還騎著馬。他們根本不知道,那劍鋒山人都進不去,哪裏還能騎馬?”石佬道:“我還以為你跟高福一同進的山,他知道路,所以騎馬去了呢。先別管他們了,我看你走路一瘸一拐,是不是受了傷?”高翠蘭道:“是受了點傷,不要緊。高福找我肯定是急事,這該怎麽辦哪?”
石佬看高翠蘭著急的樣子,勸道:“你都出家修行了,還管家中的事?”高翠蘭道:“本不該管了,可是牽扯到一位親戚,我不能看著他為我受累,也隻有這一件事了。”
石佬道:“看來你是不能來這裏修行了?”高翠蘭道:“隻能以後再講。現在該怎麽辦呢?劍鋒山是不能瞎闖的。他們?”石佬道:“現在擔心也沒用。這就叫陰差陽錯,好事多磨。你好歹也是個半仙之體,哪是那麽容易找的?”
高翠蘭勉強笑了笑,道:“高福可是自家人,這就難為他了。”石佬見她放心不下,便指著那戶人家道:“高福他們中午在那家吃了飯。不然去問一下,也許沒有什麽事,是來給你送點行李什麽的?”
高翠蘭站起來看了看,對石佬道:“這正是來時住的那家小店,我正在找呢。想住下來歇歇腳。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了。”石佬道:“你也忒任性了,一個人也敢進山,弄的這副模樣?”說著話,便攙高翠蘭去了那家小店。
店主人正在門前掃地,看來了兩個衣服不整的人,以為是討飯的。忙打發道:“你們來晚了一步,剛吃完飯,連湯也沒剩,趕個門吧。”高翠蘭道:“張掌櫃的,不認識了?”店家聽聲音好熟,仔細一看,認出了高翠蘭。趕忙把掃帚一丟道:“哎呀,姑奶奶,怎麽是你,他們剛剛吃過飯進山找你去了,你卻來了這裏。真是陰差陽錯!”說著話,把二人讓到屋內,忙著看座倒茶,又招唿老伴去廚房張羅飯菜。
店主人忙完,對高翠蘭道:“你早來一步,也省的他們跑冤枉路了。”高翠蘭一口氣喝了一碗涼茶,問道:“高福忙著來找我,沒說什麽事嗎?”店家道:“他隻說找你事情急,我也不好問他什麽事,吃了飯就走了。我還勸他說進了山就沒路了,騎不得馬,他們也不聽,還是急著走了。”
高翠蘭道:“這個高福,哪知道山路艱險,還以為是清涼山呢。恐怕進了山找不到我,自己倒出不來了。”店家道:“他們幾個人一道呢,不會有什麽事的。”
石佬對高翠蘭道:“再擔心也沒用了,你就在這裏等著吧,早晚他們會迴來的。”店家也勸道:“對。他們已經走了,追又追不上,找也沒法找,隻能在這兒等了。”
高翠蘭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搖著頭道:“隻能聽天由命了。”石佬起身告辭道:“在這裏也幫不了什麽忙,我就迴去了。今後有事再來找我。”高翠蘭道:“謝謝您了!”掙紮著想站起來送他,石佬忙攔住道:“你就別動了,再急也沒用,這幾天好好地養養身子吧。”
店家不認識石佬,問高翠蘭道:“這位老人家是?”高翠蘭應付道:“他是西麵山上的石老爺子,是個熱心腸,在路上見我受了傷,送我過來的。”店家忙要留他吃飯,石佬道:“我一頓飯管三年,還沒到該吃飯的時間呢。”店家以為他在開玩笑,看他執意要走,隻得把他送出了門。
石佬沿路而迴,總覺得心中空落落的。想想高翠蘭,本來是要找個清靜之處修行的,可因為有個親戚出了事,卻急著要返迴家中;高福雖然是她的家仆,她卻處處關愛有加。可見人間親情非比尋常。自己乃石胎人形,僅僅是能說會動,但缺的是人性呀!
想到這裏,他突然停下腳步自言自語道:“我不該迴去,高翠蘭現在在店家住著,那高福到山上哪兒尋她?找不到她,高福又不能迴來,他們兩邊都著急呀。不行,還是我去山上找一趟吧。”於是,石佬便折迴頭上了山。正是:
難得人間有親情 感化石頭也動容
為幫相識解危難 甘當好漢俠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