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咱們還沒迴京我不會咽氣
流放懷孕父不詳,邊關深山蓋大房 作者:墨染千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月姨娘也感動的紅了眼眶,“謝謝棠姑娘。軒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裏的飯總是不夠吃,我若是能賺錢就可以補貼他一點兒。”
沈清棠在月姨娘肩頭拍了拍,“可憐天下父母心。”
文姨娘巴巴地看著孫姨娘和月姨娘圍著沈清棠討論賺錢的事,一臉羨慕,“真羨慕你們!能做想做的事。不像我,比那青樓女子還不如!誰都管著我,誰家也不要我!”
最後一句已然有些哽咽。
孫姨娘寬慰文姨娘,“那會兒我命懸一線,屬實也沒想到會苦盡甘來!你再熬一熬,熬過最難這段說不定就好了。”
文姨娘搖頭,目光絕望,長歎:“若不是為了身上掉下來那塊肉,我早跳井了!我現在都不知道自己算哪家的人……或者哪家也不把我當人。”
典妻日子哪裏能好過?!
再多的安慰也是蒼白無力。
一時間四人齊齊沉默。
“你還不是最慘的。”往食盒裏裝菜的大房姨娘,抬手指了下前院的方向,“青紫姑娘才叫慘。我剛去送茶水,不小心碰到她,就見她發抖。
我低頭一看,她衣袖掀起一點兒手腕上都是燙傷!
見我注意到,忙把衣袖放下來,眼神求我不要吱聲。
咱們都是過來人,遇人不淑都不是最壞的結果,最壞的是碰見禽.獸不如的男人!”
燒火的另外一位大房姨娘也開口:“最壞的不是自己碰見畜生而是看著自己的女兒碰見禽.獸卻無能為力的看著。文姨娘,你好歹有個兒子,不像我,就一個女兒。最近每日活在膽顫心驚中。”
青紫已經嫁出去。下一個就是青綠。”
說到最後一句,一臉淒苦搖頭。
青綠是她的女兒。
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一道道裝進盤子再裝進食盒裏。
廚房裏忙活著的女人們,除了孫姨娘都一臉淒苦。
誰都沒想到,在京城時互相看不順眼,為了爭奪一個男人的寵愛,想方設法給對方使絆子的她們,有朝一日會聚在一起互相安慰打氣。
文姨娘長長歎息一聲,“你們說的對!我痛苦總好過我的孩子痛苦。”
也幸好,她生了個兒子。
就算被當仆人頤指氣使,也好過去伺候男人。
沈清棠實在不知道說什麽。
隻想起了一句話:幸福是比較出來的。
“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哪怕離不開現在的困境,努力多攢些錢為以後找退路。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人在絕望時總會希望天降救世主,很多信教徒隻是尋找精神慰藉。
就如同很多生活不幸的大乾人,總是會祈禱觀音菩薩拯救他們於水火間。
然而,求人不如求己。
沈清棠知道她們“從一而終”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好勸她們離開人渣。
賺些錢傍身總歸沒錯。
話音剛落,肚子又咕咕叫了起來。
沈清棠一直拿在手裏的雞腿舉起來往嘴裏送。
還不忘抱怨:“怎麽還不開席?午時都要過了!”
說見過沈清紫的大房姨娘道:“說是還有位貴客沒來。似是縣太爺一家。”
沈清棠搖頭,“給人祝壽來這麽晚,可見沒什麽誠意。”
“如今沈家這般落魄,連一個縣太爺都敢如此對我們!”
沈清棠笑而不語。
心想你們還沒適應從三品京官到北川流民的生活呢?!
越不接受,日子就越難過。
“來人!快來人!小姐暈倒了!”
李素問驚慌失措地從屋子裏跑出來。
廚房裏女人們也都衝進院子。
李素問看見沈清棠像是有了主心骨,“清棠,你祖母暈倒了,咱們去叫大夫。”
沈清棠過去扶著李素問,“娘,你先別慌!這是在大伯家,得先差人去告訴大伯一聲。”
李素問點點頭,欲言又止。
沈清棠知道李素問想說什麽。
他們是帶著大夫來的。
可孫五爺想要進後院也得經過主家允許。
大伯娘很快到了後院,隻看祖母一眼就道:“不過是虛勞而已。如姑姑你給母親喂些糖水就是,大夫就別叫了。”
如姑姑堅持叫大夫,“大夫人,小姐都暈倒了還是叫大夫過來看看吧!”
大伯娘掌心朝上,伸到如姑姑麵前,“叫大夫需要銀錢。家裏的錢都拿來給母親置辦了壽宴,哪還有錢請大夫?不若如姑姑你先墊上,迴頭京城那邊送來錢我再還你。”
如姑姑唇抿成一條直線,雙手握成拳垂在身側,惡狠狠地看著大伯娘,卻說不出一個字。
沈清棠小聲問李素問,“娘,什麽是虛勞?”
“你祖母有消渴症,許久不進食就會暈倒。”
沈清棠知道消渴症是糖尿病。
虛勞是指低血糖犯了?
午時都快過了,還不吃午飯,難怪祖母會低血糖。
沈清棠當機立斷開口:“大伯娘,我們來的時候不是帶了一位大夫過來?本就是想讓他來為祖母請平安脈的,正好讓他來看看。”
大伯娘不太情願,“大喜日子,院子裏有郎中走動多晦氣?貴客還未登門……”
沈清棠冷聲打斷大伯娘,“大喜日子是誰的喜?祖母在自己壽宴上昏倒還不許叫大夫,萬一祖母有個三長兩短,不孝的名頭,大伯娘你可擔的起?”
大伯娘噎了下,終是咬牙,“讓你們帶的那個大夫走角門進來,切勿打擾中院貴客。”
萬一壽宴變成喪席她還真擔不起。
***
孫五爺很快被沈嶼之和沈清柯架到後院。
孫五爺在沈嶼之的陪同下到裏屋給祖母看診。
其餘人或坐或站都等在廳堂。
孫五爺給祖母把了脈,往她嘴裏塞了一顆小小的褐色藥丸。
沒多久祖母就醒了過來。
“小姐!你可嚇死奴婢了!”如姑姑差點哭出來,“大夫人她還不讓我去請大夫!”
“慌什麽?!”祖母拍了拍如姑姑的手,看似訓誡實則安慰,“不過是虛勞而已。咱們還沒迴京我不會咽氣。”
“孫老哥,我母親怎樣?”沈嶼之迫不及待地追問。
沈清棠在月姨娘肩頭拍了拍,“可憐天下父母心。”
文姨娘巴巴地看著孫姨娘和月姨娘圍著沈清棠討論賺錢的事,一臉羨慕,“真羨慕你們!能做想做的事。不像我,比那青樓女子還不如!誰都管著我,誰家也不要我!”
最後一句已然有些哽咽。
孫姨娘寬慰文姨娘,“那會兒我命懸一線,屬實也沒想到會苦盡甘來!你再熬一熬,熬過最難這段說不定就好了。”
文姨娘搖頭,目光絕望,長歎:“若不是為了身上掉下來那塊肉,我早跳井了!我現在都不知道自己算哪家的人……或者哪家也不把我當人。”
典妻日子哪裏能好過?!
再多的安慰也是蒼白無力。
一時間四人齊齊沉默。
“你還不是最慘的。”往食盒裏裝菜的大房姨娘,抬手指了下前院的方向,“青紫姑娘才叫慘。我剛去送茶水,不小心碰到她,就見她發抖。
我低頭一看,她衣袖掀起一點兒手腕上都是燙傷!
見我注意到,忙把衣袖放下來,眼神求我不要吱聲。
咱們都是過來人,遇人不淑都不是最壞的結果,最壞的是碰見禽.獸不如的男人!”
燒火的另外一位大房姨娘也開口:“最壞的不是自己碰見畜生而是看著自己的女兒碰見禽.獸卻無能為力的看著。文姨娘,你好歹有個兒子,不像我,就一個女兒。最近每日活在膽顫心驚中。”
青紫已經嫁出去。下一個就是青綠。”
說到最後一句,一臉淒苦搖頭。
青綠是她的女兒。
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一道道裝進盤子再裝進食盒裏。
廚房裏忙活著的女人們,除了孫姨娘都一臉淒苦。
誰都沒想到,在京城時互相看不順眼,為了爭奪一個男人的寵愛,想方設法給對方使絆子的她們,有朝一日會聚在一起互相安慰打氣。
文姨娘長長歎息一聲,“你們說的對!我痛苦總好過我的孩子痛苦。”
也幸好,她生了個兒子。
就算被當仆人頤指氣使,也好過去伺候男人。
沈清棠實在不知道說什麽。
隻想起了一句話:幸福是比較出來的。
“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哪怕離不開現在的困境,努力多攢些錢為以後找退路。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人在絕望時總會希望天降救世主,很多信教徒隻是尋找精神慰藉。
就如同很多生活不幸的大乾人,總是會祈禱觀音菩薩拯救他們於水火間。
然而,求人不如求己。
沈清棠知道她們“從一而終”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好勸她們離開人渣。
賺些錢傍身總歸沒錯。
話音剛落,肚子又咕咕叫了起來。
沈清棠一直拿在手裏的雞腿舉起來往嘴裏送。
還不忘抱怨:“怎麽還不開席?午時都要過了!”
說見過沈清紫的大房姨娘道:“說是還有位貴客沒來。似是縣太爺一家。”
沈清棠搖頭,“給人祝壽來這麽晚,可見沒什麽誠意。”
“如今沈家這般落魄,連一個縣太爺都敢如此對我們!”
沈清棠笑而不語。
心想你們還沒適應從三品京官到北川流民的生活呢?!
越不接受,日子就越難過。
“來人!快來人!小姐暈倒了!”
李素問驚慌失措地從屋子裏跑出來。
廚房裏女人們也都衝進院子。
李素問看見沈清棠像是有了主心骨,“清棠,你祖母暈倒了,咱們去叫大夫。”
沈清棠過去扶著李素問,“娘,你先別慌!這是在大伯家,得先差人去告訴大伯一聲。”
李素問點點頭,欲言又止。
沈清棠知道李素問想說什麽。
他們是帶著大夫來的。
可孫五爺想要進後院也得經過主家允許。
大伯娘很快到了後院,隻看祖母一眼就道:“不過是虛勞而已。如姑姑你給母親喂些糖水就是,大夫就別叫了。”
如姑姑堅持叫大夫,“大夫人,小姐都暈倒了還是叫大夫過來看看吧!”
大伯娘掌心朝上,伸到如姑姑麵前,“叫大夫需要銀錢。家裏的錢都拿來給母親置辦了壽宴,哪還有錢請大夫?不若如姑姑你先墊上,迴頭京城那邊送來錢我再還你。”
如姑姑唇抿成一條直線,雙手握成拳垂在身側,惡狠狠地看著大伯娘,卻說不出一個字。
沈清棠小聲問李素問,“娘,什麽是虛勞?”
“你祖母有消渴症,許久不進食就會暈倒。”
沈清棠知道消渴症是糖尿病。
虛勞是指低血糖犯了?
午時都快過了,還不吃午飯,難怪祖母會低血糖。
沈清棠當機立斷開口:“大伯娘,我們來的時候不是帶了一位大夫過來?本就是想讓他來為祖母請平安脈的,正好讓他來看看。”
大伯娘不太情願,“大喜日子,院子裏有郎中走動多晦氣?貴客還未登門……”
沈清棠冷聲打斷大伯娘,“大喜日子是誰的喜?祖母在自己壽宴上昏倒還不許叫大夫,萬一祖母有個三長兩短,不孝的名頭,大伯娘你可擔的起?”
大伯娘噎了下,終是咬牙,“讓你們帶的那個大夫走角門進來,切勿打擾中院貴客。”
萬一壽宴變成喪席她還真擔不起。
***
孫五爺很快被沈嶼之和沈清柯架到後院。
孫五爺在沈嶼之的陪同下到裏屋給祖母看診。
其餘人或坐或站都等在廳堂。
孫五爺給祖母把了脈,往她嘴裏塞了一顆小小的褐色藥丸。
沒多久祖母就醒了過來。
“小姐!你可嚇死奴婢了!”如姑姑差點哭出來,“大夫人她還不讓我去請大夫!”
“慌什麽?!”祖母拍了拍如姑姑的手,看似訓誡實則安慰,“不過是虛勞而已。咱們還沒迴京我不會咽氣。”
“孫老哥,我母親怎樣?”沈嶼之迫不及待地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