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張載來京城了?
我一綠茶綁定人夫係統?不合適吧 作者:時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易安指了指上麵。
秦勝衝她搖了搖頭:“不急,他肯定是知道了的,隻是如何想,又會如何做,暫時還不得而知。”
其實秦勝覺得這書被列為禁書的可能性還挺大的。
畢竟裏邊的有些東西在皇上看來可能不是很適合傳播開去,尤其是某些學派的思想。
不過同時他又覺得皇上應該不太容易這麽快就將這書列為禁書。
原因很簡單,他想成為聖明之君這點不是作假。
楚易安寫這書一直都是以‘大鵬’的名字發出去的,可沒有人知道大鵬是誰。
秦勝這事做的太隱蔽了,痕跡也都擦的一幹二淨,不是那麽容易查的。
皇上若是想知道後邊還有什麽內容和治國之策,貿然將這書列為禁書,又找不到大鵬本人的話,那這事基本就泡湯了。
在他看來大鵬很可能因為害怕直接一走了之,或者徹底隱姓埋名,不再創作。
這也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反正他就是想自己一個人看,想大鵬隻給他一個人寫,其他人都不要看。
但是偏偏他找不到大鵬,也不好威脅青山書院的山長。
畢竟在讀書人那裏皇上真的是吃了不少虧,輕易不太願意得罪這群動不動就對他口誅筆伐的讀書人。
影響他名垂千古。
不過話又說迴來,你還真別說,就目前楚易安所創作出來的故事裏,皇上還真在裏邊找到了些能用的治國之策。
隻是到底是秦法,用在大順多少有些不合適。
治國沒有那麽簡單,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法令自然不可照搬。
得根據自身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才行。
但是問題又來了,以秦勝對他的了解,皇上還真不一定知道該怎麽調整,可偏偏他就是知道不能照搬。
真的很難評。
楚易安又坐迴了窗口,等了好一會,宋淩子說到衛鞅下令斬殺七百多人後總算停了下來。
他笑眯眯的一拍驚堂木:“各位,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說完轉身下了台子,揚長而去。
宋淩子走了,在場的讀書人頓時沸騰起來。
各種談論飛快往外冒。
“這衛鞅確有奇才,不過他如此手段,怕是要被天下人視為酷吏了。”
“確實殘酷了些,新法也實在過於嚴苛,這件事若放在大順,根本死不了這麽多人。”
“不止如此,怕是還會連累秦孝公也成為天下人眼中的暴君了,人人口誅筆伐。”
“我倒是覺得衛鞅做的挺好的,手段雖然殘酷了點,但亂世當用重典。
若是手段過於溫和,如何變法強國?要知道還有六國正對秦國虎視眈眈呢。”
“說到這我也想起來了,開篇就在說六國謀秦了,怎的這麽久了也不見他們動作?
他們都幹什麽去了?
大鵬先生是不是把他們給忘了?再不把秦國滅了後邊怕是要被秦國滅了啊,急死我了。”
“……說什麽呢?書名看了嗎?《大秦帝國》,你怎麽站在其他國家的角度說話?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事,多偉大的壯舉啊,可惜我們……唉。”
“我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說話,秦國想要一統六國稱霸天下,那必然要打仗,還要狠狠的打。
這一打也不知要死多少人,想要一統六國,怎麽看都有些癡人說夢。”
“就目前來看確實癡人說夢了點,秦國一旦有大動作,其他國家聯合起來,怕是得有亡國危機。”
“急什麽?衛鞅才剛剛變法,政策也才剛剛開始實施,得後邊看秦國能發展成什麽樣吧。”
“不過,天下真有秦孝公這樣的君王?衛鞅還沒有立功就先給封了十級的左庶長,讓他做了總政大臣。
若是新法真有用,不敢想秦孝公還會給他多大的權利,他就不怕衛鞅造反嗎?”
“等著吧,等衛鞅手裏的權力更大後,我打賭他一定會反,他自己就有能力有手段,又不怕被人罵,焉有不反之理?”
楚易安:……
分析的很好,下次別分析了。
還有,這才十級就開始震驚?
你要是知道後邊秦孝公會直接把衛鞅從十級提到十六級,讓他一躍成為囊括軍政大權的大良造不得更震驚?
“不一定吧,造反哪有那麽容易,而且秦孝公和衛鞅在政事上也算是相當投緣了,孝公這般支持他,我倒是覺得衛鞅無論如何也不會反,知遇之恩啊。”
“這位兄台你是不是忘了,衛鞅可不是秦國人,他是魏國人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孝公還敢如此信任他,糊塗啊!!”
周圍安靜一瞬,有人反駁:“這本書的設定跟我們這有些不同,名士大多在意自己的名聲,同時也想一展心中抱負。
對家國什麽的概念反而沒有那麽強。隻要能讓他們一展所長,他們是願意去別的國家的。”
“對啊對啊,而且就算師出同門也有可能去到不同國家效力呢。
是生是死全憑本事,而且孝公不至於這麽糊塗,會分不出衛鞅的好壞。
不然明知他是魏國人還敢給他放權?瘋了?”
“孝公屬實是……不知該如何評說。”
“我倒覺得這樣挺好,這樣也許也能為我們國家招來可用之才,興許過個幾十年,大順又是另一番景象也說不定。”
“沒人想說說衛鞅那什麽‘懲疲’法條嗎?你們難道不覺得匪夷所思?”
“不好過多評判,等後邊看看大鵬先生要如何寫,對比這些,我倒是對墨家更好奇些。”
“什麽墨家?大鵬先生又發了新的內容?”
“對啊對啊,我已經看過了。
不過我倒是更好奇鬼穀子些,我比較喜歡鬼穀子老頭教養弟子的方法,沒出師前好好護著,出師後徹底放任,挺好,比較適合我。”
“可惡,我還沒看到最新的內容,來個人詳細說說怎麽迴事?”
樓下討論的熱火朝天,楚易安聽著嘴角忍不住上揚。
她其實不太想聽那些一味的誇讚或者詆毀,像這樣的討論就很好。
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隻要說的有理有據,不偏執的站在自己的私人角度去評判書中人的對錯就好,客觀一點。
楚易安心情很好,可內心深處湧現出來的更多的卻是感動。
不敢想有朝一日她將自己所學的曆史知識帶到了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世界,還能得到這麽多人的喜歡,甚至引發這樣的討論。
這種感動實在無法言說,楚易安眼眶有些濕潤。
扭頭朝秦勝看去,正想說點什麽時,房門突然被人敲響。
秦勝起身將門打開,秦家的下人站在門外朝他彎腰拱手:“三公子,三少夫人,宮裏來人請三少夫人去宮中一趟。”
楚易安聞言眼皮子狠狠一跳,心下顫抖。
她寫書的事讓皇上發現了?
秦勝眉頭也皺了起來:“可知因為何事?”
下人迴道:“迴公子,好像是張載來京城了。”
楚易安皺眉,張載是誰?
等等、張載?
張載?!
她想到什麽猛地睜大眼,大跨步走到下人麵前,說話的聲音都在顫抖,帶著明顯的震驚和不可思議:“你、你說誰?誰來京城了?”
確認是張載?沒搞錯?
秦勝衝她搖了搖頭:“不急,他肯定是知道了的,隻是如何想,又會如何做,暫時還不得而知。”
其實秦勝覺得這書被列為禁書的可能性還挺大的。
畢竟裏邊的有些東西在皇上看來可能不是很適合傳播開去,尤其是某些學派的思想。
不過同時他又覺得皇上應該不太容易這麽快就將這書列為禁書。
原因很簡單,他想成為聖明之君這點不是作假。
楚易安寫這書一直都是以‘大鵬’的名字發出去的,可沒有人知道大鵬是誰。
秦勝這事做的太隱蔽了,痕跡也都擦的一幹二淨,不是那麽容易查的。
皇上若是想知道後邊還有什麽內容和治國之策,貿然將這書列為禁書,又找不到大鵬本人的話,那這事基本就泡湯了。
在他看來大鵬很可能因為害怕直接一走了之,或者徹底隱姓埋名,不再創作。
這也不是皇上想看到的。
反正他就是想自己一個人看,想大鵬隻給他一個人寫,其他人都不要看。
但是偏偏他找不到大鵬,也不好威脅青山書院的山長。
畢竟在讀書人那裏皇上真的是吃了不少虧,輕易不太願意得罪這群動不動就對他口誅筆伐的讀書人。
影響他名垂千古。
不過話又說迴來,你還真別說,就目前楚易安所創作出來的故事裏,皇上還真在裏邊找到了些能用的治國之策。
隻是到底是秦法,用在大順多少有些不合適。
治國沒有那麽簡單,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法令自然不可照搬。
得根據自身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才行。
但是問題又來了,以秦勝對他的了解,皇上還真不一定知道該怎麽調整,可偏偏他就是知道不能照搬。
真的很難評。
楚易安又坐迴了窗口,等了好一會,宋淩子說到衛鞅下令斬殺七百多人後總算停了下來。
他笑眯眯的一拍驚堂木:“各位,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說完轉身下了台子,揚長而去。
宋淩子走了,在場的讀書人頓時沸騰起來。
各種談論飛快往外冒。
“這衛鞅確有奇才,不過他如此手段,怕是要被天下人視為酷吏了。”
“確實殘酷了些,新法也實在過於嚴苛,這件事若放在大順,根本死不了這麽多人。”
“不止如此,怕是還會連累秦孝公也成為天下人眼中的暴君了,人人口誅筆伐。”
“我倒是覺得衛鞅做的挺好的,手段雖然殘酷了點,但亂世當用重典。
若是手段過於溫和,如何變法強國?要知道還有六國正對秦國虎視眈眈呢。”
“說到這我也想起來了,開篇就在說六國謀秦了,怎的這麽久了也不見他們動作?
他們都幹什麽去了?
大鵬先生是不是把他們給忘了?再不把秦國滅了後邊怕是要被秦國滅了啊,急死我了。”
“……說什麽呢?書名看了嗎?《大秦帝國》,你怎麽站在其他國家的角度說話?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事,多偉大的壯舉啊,可惜我們……唉。”
“我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說話,秦國想要一統六國稱霸天下,那必然要打仗,還要狠狠的打。
這一打也不知要死多少人,想要一統六國,怎麽看都有些癡人說夢。”
“就目前來看確實癡人說夢了點,秦國一旦有大動作,其他國家聯合起來,怕是得有亡國危機。”
“急什麽?衛鞅才剛剛變法,政策也才剛剛開始實施,得後邊看秦國能發展成什麽樣吧。”
“不過,天下真有秦孝公這樣的君王?衛鞅還沒有立功就先給封了十級的左庶長,讓他做了總政大臣。
若是新法真有用,不敢想秦孝公還會給他多大的權利,他就不怕衛鞅造反嗎?”
“等著吧,等衛鞅手裏的權力更大後,我打賭他一定會反,他自己就有能力有手段,又不怕被人罵,焉有不反之理?”
楚易安:……
分析的很好,下次別分析了。
還有,這才十級就開始震驚?
你要是知道後邊秦孝公會直接把衛鞅從十級提到十六級,讓他一躍成為囊括軍政大權的大良造不得更震驚?
“不一定吧,造反哪有那麽容易,而且秦孝公和衛鞅在政事上也算是相當投緣了,孝公這般支持他,我倒是覺得衛鞅無論如何也不會反,知遇之恩啊。”
“這位兄台你是不是忘了,衛鞅可不是秦國人,他是魏國人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孝公還敢如此信任他,糊塗啊!!”
周圍安靜一瞬,有人反駁:“這本書的設定跟我們這有些不同,名士大多在意自己的名聲,同時也想一展心中抱負。
對家國什麽的概念反而沒有那麽強。隻要能讓他們一展所長,他們是願意去別的國家的。”
“對啊對啊,而且就算師出同門也有可能去到不同國家效力呢。
是生是死全憑本事,而且孝公不至於這麽糊塗,會分不出衛鞅的好壞。
不然明知他是魏國人還敢給他放權?瘋了?”
“孝公屬實是……不知該如何評說。”
“我倒覺得這樣挺好,這樣也許也能為我們國家招來可用之才,興許過個幾十年,大順又是另一番景象也說不定。”
“沒人想說說衛鞅那什麽‘懲疲’法條嗎?你們難道不覺得匪夷所思?”
“不好過多評判,等後邊看看大鵬先生要如何寫,對比這些,我倒是對墨家更好奇些。”
“什麽墨家?大鵬先生又發了新的內容?”
“對啊對啊,我已經看過了。
不過我倒是更好奇鬼穀子些,我比較喜歡鬼穀子老頭教養弟子的方法,沒出師前好好護著,出師後徹底放任,挺好,比較適合我。”
“可惡,我還沒看到最新的內容,來個人詳細說說怎麽迴事?”
樓下討論的熱火朝天,楚易安聽著嘴角忍不住上揚。
她其實不太想聽那些一味的誇讚或者詆毀,像這樣的討論就很好。
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隻要說的有理有據,不偏執的站在自己的私人角度去評判書中人的對錯就好,客觀一點。
楚易安心情很好,可內心深處湧現出來的更多的卻是感動。
不敢想有朝一日她將自己所學的曆史知識帶到了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世界,還能得到這麽多人的喜歡,甚至引發這樣的討論。
這種感動實在無法言說,楚易安眼眶有些濕潤。
扭頭朝秦勝看去,正想說點什麽時,房門突然被人敲響。
秦勝起身將門打開,秦家的下人站在門外朝他彎腰拱手:“三公子,三少夫人,宮裏來人請三少夫人去宮中一趟。”
楚易安聞言眼皮子狠狠一跳,心下顫抖。
她寫書的事讓皇上發現了?
秦勝眉頭也皺了起來:“可知因為何事?”
下人迴道:“迴公子,好像是張載來京城了。”
楚易安皺眉,張載是誰?
等等、張載?
張載?!
她想到什麽猛地睜大眼,大跨步走到下人麵前,說話的聲音都在顫抖,帶著明顯的震驚和不可思議:“你、你說誰?誰來京城了?”
確認是張載?沒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