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荒之地,哪裏是安居之所?更多的人們思考的是,螻蟻也需要一個窩。


    不得不說,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族人們更迫切期盼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時間越久議論越多,什麽樣的說法都有,艾斯亞當然盡量掌控著這些言論。最終,在艾斯亞的引導下,老邦達的過失被掩蓋了。是的,在艾斯亞的引導下,邦達的惡行被改稱為過失。於是,族人們把矛頭指向了馬羅,認為現實的苦難都是馬羅造成的,有了共同的仇恨目標,人們自然就更加團結了。這正是艾斯亞需要的結果。


    艾斯亞堅決否認達亞瓦神拋棄了族人的說法,他解釋說,這一切正是達亞瓦神對族人們的考驗,要堅定對達亞瓦神的信仰,神一定會指引族人們走向強盛。他的這種觀點,在族人中很容易被接受。在眾多烏茲托魯奴人的信仰中,他們堅信神的力量,每當遇到災難時,他們總是相信神一定會拯救族人脫離苦難。所以,艾斯亞的觀點還是能夠被族人們接受。共同的信仰凝聚了人心。


    艾斯亞是把達亞瓦神喊得最響的一個人,卻也是最不相信神的一個人。一切取舍,全在於對自己是否有利,對神的態度也一樣。越是在困難的時候,他越需要達亞瓦神,所以,從表麵上看,艾斯亞是一個堅定的信仰者,他認為“這就夠了”。確實,信仰是一個自悟過程,信就仰視,不信就平視,抑或無視。


    也有人私下議論到邦達的問題,而這些議論免不了會傳到艾斯亞那裏,多數時候他都裝作沒有聽見。作為一個新任的族長,這點雅量還是要具備的。如果有人表現得太過分,或者影響到族人的團結,那麽,那人很有可能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家裏的東西丟失,或者無緣無故地受傷等等。當然,這個時候又是艾斯亞出麵給予幫助,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忘了去找發生問題的原因,反而感謝艾斯亞的幫助。就這樣,艾斯亞還能維持族群的秩序。


    在艾斯亞的內心裏,他也知道這一切的根源在馬羅身上,但與邦達也不無關係,否則,到處流浪的就應該是納紮一族了。或許邦達真的應該接受神的懲罰,又或許當初不應該逼人太甚,再或許能夠退讓幾步……但,這樣一來,這口氣又如何能夠咽得下呢?邦達做不到,艾斯亞更做不到。


    艾斯亞確實很反感馬羅到處拈花惹草,他認為偷雞摸狗不是真正的男人所為。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絕對不是好男人,是動物性男人。動物性男人就要像動物一樣對待。男人的戰場不是在女人的肚皮上。如果馬羅勾引的不是自己的妻弟,艾斯亞才懶得管這些閑事。這樣的事情,在族群裏其他人身上,出現的又不是一次兩次。


    烏茲托魯奴人對性行為還是比較寬容的,那又怎麽辦呢?自然即是如此,誰沒有見過公雞隨時隨地與母雞交配?男人好色,那是刻在骨子裏的衝動。如果說這是男人的缺陷,那也隻能歸因到達亞瓦神那裏。神隻都沒辦法,何況凡人,隻要事情不要鬧得太大,不引起族群內部更大的問題,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旦事情敗露,幾隻羊或者半頭牛就可以解決。誰願意去管那千萬年來都不斷發生的閑事呢?


    至於佐尼,艾斯亞一般就不去考慮了。避開這個問題是比較好的辦法。不過,坦率地說,在性行為方麵,艾斯亞做的還是非常好的,除了自己的妻子,艾斯亞並未與第三人有過關係。凡成大事者,首先要管住自己,哪怕假裝,也是必須的。


    這並非是艾斯亞異於常人,他和其他男人一樣,看到漂亮的女人也有反應,所不同的是,艾斯亞有較強的自製力。在他看來,人應該受上半身支配,而不是下半身。唉!神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為什麽要推給凡人來解決呢?


    可能這也是艾斯亞並不相信達亞瓦神的原因之一吧。他認為,既然神這麽完美,為什麽會創造出有下半身缺陷的人來,若不是如此,世界安寧得多。可見,神並不完美。


    當然,內心雖然不信,但嘴上還是要信的,而且,嘴上比其他人更相信。達亞瓦神是一麵旗幟,自己為何不把旗幟舉得高高的,人們自然就會跟著旗幟走了。達亞瓦是神,而自己則是神的使者,神的使者有責任保護全族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小惡就是必須的了。


    但這一次,受害者是自己的弟弟,而父親又是族長,而且還是大族長的有力競爭者,這就絕對不能坐視不管了。否則,兒媳婦都被人搞了,讓邦達如何有臉麵主持族群的事務。不行,絕對不行。


    確實,艾斯亞也知道,對於當前族人麵臨的困難,特別是佐尼的死亡,父親邦達也有逃脫不了的責任,如果追究下去,賬,就要算到邦達頭上了。


    艾斯亞有時候也弄不明白,父子關係不也是達亞瓦神確立的嗎?父親為什麽做出那樣的事來?難道達亞瓦神要破壞這種親情嗎?作為兒子,艾斯亞內心裏強烈地掙紮著,他想不明白,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不論馬羅,還是邦達,還有其他一些人,都是動物性男人,都應該受到懲罰。


    難道真像人們說的那樣,這是達亞瓦神在考驗眾人嗎?事實上,如果能夠稱其為考驗,那麽自從邦達同意帶著族人出走時,他已經敗下陣來,這樣一來,全族人都得跟著接受這樣的懲罰,從此走上顛沛流離的道路。很顯然,事情似乎對族人們不公,那又怎麽辦呢?


    篤信達亞瓦神的人們堅信,所有人都要經受考驗。


    烏茲托魯奴人男性多數以狩獵為生,為生活計,族人崇尚武力,人們評價男人的標準就是以強壯的身體、堅忍的性格、善於搏鬥為標準,強者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推崇,更是族人中美女們青睞的對象。


    自然而然地,射箭、搏鬥就成了族人們定期舉行的比賽項目,通過這種比賽,在族人之中灌輸一種勝者為尊的思想,不得不說,這種人為的選擇,塑造了一大批好鬥善戰男子,煆練了一批優秀的神箭手,再加上長年累月地在戶外與猛獸搏鬥,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魄,和善於使用弓箭、長矛的技巧,稍加組織,就是一支戰鬥力強的部隊。


    他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誌,不僅涉及到家庭的溫飽,而且還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問題,自然不敢大意。


    自從族人出走以來,艾斯亞就預感到一路上必然會遇到並非善良的部族,這是他在長期生活中體會到的。他把族裏的年輕人組織了起來,分成了幾個組,由凱頓、夏多弗、比甲多等幾個得力的人手負責,他還安排凱頓把族裏一些騎術比較好的年輕人組成了騎兵,不得不說,他這樣的安排,在後麵遇到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所有的人天生都懷有善意。把艾斯亞這一族人視為危險的外邦人也是經常遇到的事情。他們拒絕讓其過境,更別說提供生活上的幫助。這些人對他們充滿了敵意:凡外來者都是危險的族群,必須拒而遠之。更有甚者,視艾斯亞他們是送上門的禮物,當然包括女人、財物和牲畜,這時,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輕者械鬥,重者或許可以稱其為——以生存為目的——戰爭。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艾斯亞就發揮出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艾斯亞那天生的號召和組織能力,在與對外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既是組織者,也是戰鬥者,他是年輕人中的靈魂人物,每當與外族人發生戰爭時,他們常常能占據上風。


    勝者,掠財為私;敗者,潰僨為奴。


    艾斯亞內心裏有沒有達亞瓦神,隻有他自己知道。反正他認為,既然達亞瓦神創造了那麽多無靈之人,而無靈之人必定是罪人,或者即將成為罪人。對於那些有罪之人,當以牙還牙,以眼抵眼。


    不施小惡,難為大善。


    既然神將他安排在這裏,必定也是神的意誌,而自己,正是神派他來執行神意誌的人,他是神的使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紀年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域十三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域十三張並收藏紀年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