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反複進行了計算,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最後我們猜測,在‘悟空2號’附近應該還有一個我們還沒有觀察到的引力場存在,才會造成這種情況發生。”


    “哦……”


    賈參謀切換了一張圖片,“請大家注意看,這是‘悟空2號’在墜落時發迴的其中一張圖片。很顯然,這是‘悟空2號’在失去修正能力的時候,在不斷地翻轉時拍攝的一張。拍攝時,鏡頭大部分對著太陽,請注意看這裏,”說完就用激光筆指向屏幕的右上角。


    隻見屏幕上絕大部分畫麵被太陽占據,由於太陽的亮度太高,右上角那一部分曝光不足,看不清楚,通過其形狀判斷,應該是一顆星球的一部分。


    “讓眾多科學家感到困惑的是,這個位置上不應該出現行星,”賈參謀繼續解釋到,“我們知道,在地球與太陽之間還有水星和金星,從拍攝時間判斷,這兩顆行星都不應該在這個位置上。經過技術處理,我們終於可以看清楚,這是一顆藍色星球,一顆類似於地球的類地星球。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幾個人都驚奇地睜大了眼睛。


    “也許這就是地球吧,”李書記再一次忍不住地問道。


    “不可能,地球軌道在距離太陽更遠的地方,”賈參謀指著屏幕上的示意圖說道,“‘悟空2號’所處的位置,從地球上看,它正好處在太陽的背麵,剛才說過,這個位置是平動點,衛星應該一直停留在這裏,不可能拍到地球。”


    “如果太陽正好擋在前麵,那圖片是怎麽傳迴來的呢?”


    “我們在日心軌道上還分布著幾顆通信衛星,通過它可以將信息傳迴地球地麵站。”


    “不是地球,那會是什麽呢?”


    “還好,圖片經過處理以後,還能看清一部分海岸線。但是……”賈參謀在強調了“但是”後接著說道,“經過反複對比,地球上沒有相匹配的海岸,因此我們判斷:在太陽係還存在一顆類地行星,也就是像地球一樣的行星。我們暫時命名為‘甘石星’。


    因為它正好處於太陽的背麵,繞太陽運轉一周時間正好與地球運轉一周時間相等,所以從地球上看,它永遠處於太陽的背麵,這是人類一直沒有發現的原因。正像我們從來沒有看見過月亮背麵一樣。”


    “哦!”眾人都大吃一驚。


    “為啥叫‘甘石星’呢?”李書記問。


    “根據傳統,誰發現誰命名。因為是中國人首次發現,命名‘甘石星’是為了紀念先秦時期的齊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占》,石申著有《天文》,兩書合稱《甘石星經》,該書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


    稍停了一下,賈參謀接著說道,“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於是,我國於幾年前發射了一艘載人飛船‘斤鬥雲1號’,派了一支太空科考隊前去考察。這是人類的首次。”


    “這是件大事,聽說過,我們還組織收看了電視轉播呢,”李書記說。


    “就是,就是,我們都看了,”鄭院長應道。


    “但是,”賈參謀話語裏又一個轉折讓大家的心提了起來,“這支探險隊按計劃到達了‘甘石星’,非常遺憾地是,科考隊在發迴幾次考查資料後就失去了聯係。”


    武澤聽到已經失去了聯係,心裏馬上就緊張起來,“失去了聯係?魏建智怎麽樣了?他會不會有什麽意外呢?怎麽沒有聽魏教授說過呢?”一連串的問題在武澤的腦海裏翻滾著,但在這個場合,武澤沒敢多問。


    “你是說再也沒有聯係上嗎?”李書記問道。


    “是的,至今沒有任何消息。”


    “哦,有沒有發現存在類似我們人類的智慧生命呢?”鄭院長問道。


    “根據前期發迴的資料,它有著和地球相似的自然條件,並且在上麵發現了智慧生命,也就是有人類存在。”


    “哦,這可是個重大的發現啊!怎麽沒有見報道呢?”李書記感歎道。


    “還沒有到時候,這個事情不能像小道消息一樣隨便說,要等到合適的時機才會報道,”王主任說。


    “哦,是這樣啊。也就是說,正在進行中就出了一點麻煩,”李書記沒有說得多嚴重,隻是說“一點麻煩”。


    “是這樣的,”王主任見賈參謀說的不夠詳細,就補充到,“他們到了以後,飛船就停在太空軌道上,在完成了前期工作後,部分隊員就降到地麵進行科學考察。失聯的就是這一部分隊員。在失聯之前發迴的最後通話中我們得知,他們受到了襲擊。


    後來,一部分幸存的隊員在逃離危險後又發迴了一些信息,從此再無音訊。應該是電池用盡了,沒有條件補充。飛船是完好的,隻是地麵上的隊員再也沒有訊息。不過,幸運的是,飛船鎖定了他們最後的位置。”


    “哦,”幾個人不禁驚歎道,“後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紀年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域十三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域十三張並收藏紀年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