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後,武澤如願以償地成了市中心醫院的一名醫生。
這天上午,剛上班的武澤接到通知,要他馬上到鄭院長辦公室去一趟。武澤向同班的醫生簡單交待了一下後,就向院長辦公室走去。
武澤來到院長辦公室,院長微笑著站起身,“來,我們到小會議室去吧。”
看院長的表情,武澤覺得似乎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談。因為這間小會議室是醫院管理層開院務會的地方,武澤很少進去,但又不便多問,隻得默默地跟著鄭院長進了旁邊的小會議室。
會議室不大,約40多平方的麵積。會議室中間,擺放了一張長方形的會議桌,深棕色的桌麵收拾得幹幹淨淨。
正對門的牆上,掛著一幅六尺的書法作品《醫者仁心》,靠門一邊的牆上掛著兩幅國畫作品,一幅是《李時珍行醫圖》,另一幅是《神農辨藥嚐百草》,這幾幅都是市裏著名畫家的作品。
會議室的四角各擺放著一盆綠色植物,給嚴肅的會議室增加了幾分生氣。進門的右側靠牆一邊,擺放著一台電視機。這是開電視會議專用的。
兩人進了門,隻見裏麵已經坐了四個人。一個是武澤熟悉的醫院李書記,他正和另外一個約四十多歲年紀、穿著休閑夾克的人閑聊著。在他們的旁邊還坐著兩個年輕人。
“這是我們醫院的武澤宗仁醫生,”幾個人剛坐下,鄭院長就介紹道,“這位是航天員訓練培訓基地的王智銘主任,這位是基地的賈參謀,這位是雷參謀,”武澤和王主任握了手,顯得有些拘謹。他不知道這些人有什麽事找他。
“武醫生,放輕鬆點,我們談點事情,”李書記說完就朝王主任示意。聽到李書記這樣說,武澤反而更有些緊張。
“好好,我先核實幾個問題,”王主任說著翻開放在麵前的資料夾,“你叫武澤宗仁,漢族,生於****年**月**日,今年27歲,身高17,體重76公斤,未婚,畢業於**醫學院,醫學博士畢業……呃……你又自修了中醫,對吧!”
“是的,”武澤點點頭。
“家裏就你一個兒子?”
“是的,就我一個。”
“中醫畢業了沒有?”
“還沒,快了,考完試就可以了。”
“哦,那好,那好。”
王主任翻了一頁資料,“你父親叫武思遠,是物理學家,於****年**月**日出差時因公殉職。”
“是的,是的,”武澤有些緊張。
“去世的時候很年輕啊,”王主任轉過頭去,對著李書記說道,“這麽年輕就走了太可惜了。”
“就是,”李書記附和了一句。
“我看資料上說,你父親的主攻方向是暗物質,”王主任接著問道。
“是的,”對於暗物質,武澤從小就從爸爸那裏知道了不少,印象深刻。
“暗物質找到了沒有?”鄭院長輕聲問。
王主任搖了搖頭,接著說道,“從這以後你就和你母親宗文茵在一起生活。你母親沒有再成家。你爺爺、奶奶也先後去世。也就是說現在家裏就你和母親兩人,呃……呃……你母親也退休了。”
“是。”
“你母親現在住在哪裏呢?”
“我們家原來住在外地,在這裏工作後,母親就搬過來了,”武澤暗想,這些人怎麽了解得這麽清楚。
還沒等武澤想明白,王主任又接著說道,“哦,好的。我要核實的問題就這些。呃……是這樣的,現在國家有一個重大的項目,‘斤鬥雲1號’你聽說過沒有?”
武澤一聽,馬上就反應過來了。他清楚這件事,魏建智就參加了這次行動。因為保密的需要,武澤也隻知道他參加了,其它具體情況就不甚了解。於是說道,“我在電視上看到過,簡單知道一點,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幾年前的事了吧。”
“是的,”王主任說完,就用眼光在全場掃視了一下,“有一點我要在此特別強調一下,在座的都是黨員,要講組織紀律,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不得隨便對外講。對外我們有統一的通報,大家清楚了嗎?”
幾個人點了點頭。
“那好吧,接下來就由賈參謀把情況介紹一下,”說完用眼光示意賈參謀。
“好的,”賈參謀打開了電視,在場的人齊刷刷地轉過頭,賈參謀開門見山地說道:
“傳統上,衛星都是在近地軌道運行,但是近地軌道仍有稀薄的大氣,航天器受到大氣阻力的影響,軌道高度會逐步降低,需要對航天器定期進行軌道修正。也就是說有其不足。隨著太空技術的進步,我國發射了一顆在日心軌道運行的“悟空2號”深空探測衛星,這是一顆綜合探測衛星,探測暗物質粒子也是其中一項內容。”
聽到賈參謀提起暗物質,在那一瞬間,武澤就想起了父親武思遠。於是問道,“那麽……以前的‘熊貓計劃’和‘悟空1 號’都沒有探測到暗物質嗎?”
“很遺憾,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可惜至今都沒有任何結果。所以又發射了‘悟空2號’,這是一顆綜合探測衛星,就不僅僅是探測暗物質了,也包括尋找地外文明等等。”
“日心軌道是不是繞著太陽運行的軌道?”鄭院長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插話問道。
“是的,就和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差不多。”
“哦,那如果和地球運行的速度不一樣,不會和地球撞上嗎?”
“不會的,它們不在同一個軌道上。”
“哦,”鄭院長不再問了。
賈參謀知道院長和書記都不懂這方麵的知識,三言兩語根本解釋不清楚,所以盡量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他接著說到,“在‘悟空2號’的運行軌道上有幾個‘拉格朗日點’,天文學上叫平動點,它的意思是這個點的綜合引力達到平衡。如果把衛星放在這個位置,理論上不需要進行軌道修正,就可以穩定運行。”
賈參謀說完,用紅色激光筆指著屏幕上的內容說道,“這就是拉格朗日點示意圖,‘悟空2號’就是在這個位置,理論上,是可以穩定地停留在這個地方。但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它的運行軌道並不穩定,在運行了一段時間後就向日心偏移,雖然進行了多次修正,最後,在燃料用盡後消失了。”
聽到這裏,在場的人神情顯得格外嚴肅。
“那……它到哪裏去了呢?”李書記忍不住地問道。
這天上午,剛上班的武澤接到通知,要他馬上到鄭院長辦公室去一趟。武澤向同班的醫生簡單交待了一下後,就向院長辦公室走去。
武澤來到院長辦公室,院長微笑著站起身,“來,我們到小會議室去吧。”
看院長的表情,武澤覺得似乎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談。因為這間小會議室是醫院管理層開院務會的地方,武澤很少進去,但又不便多問,隻得默默地跟著鄭院長進了旁邊的小會議室。
會議室不大,約40多平方的麵積。會議室中間,擺放了一張長方形的會議桌,深棕色的桌麵收拾得幹幹淨淨。
正對門的牆上,掛著一幅六尺的書法作品《醫者仁心》,靠門一邊的牆上掛著兩幅國畫作品,一幅是《李時珍行醫圖》,另一幅是《神農辨藥嚐百草》,這幾幅都是市裏著名畫家的作品。
會議室的四角各擺放著一盆綠色植物,給嚴肅的會議室增加了幾分生氣。進門的右側靠牆一邊,擺放著一台電視機。這是開電視會議專用的。
兩人進了門,隻見裏麵已經坐了四個人。一個是武澤熟悉的醫院李書記,他正和另外一個約四十多歲年紀、穿著休閑夾克的人閑聊著。在他們的旁邊還坐著兩個年輕人。
“這是我們醫院的武澤宗仁醫生,”幾個人剛坐下,鄭院長就介紹道,“這位是航天員訓練培訓基地的王智銘主任,這位是基地的賈參謀,這位是雷參謀,”武澤和王主任握了手,顯得有些拘謹。他不知道這些人有什麽事找他。
“武醫生,放輕鬆點,我們談點事情,”李書記說完就朝王主任示意。聽到李書記這樣說,武澤反而更有些緊張。
“好好,我先核實幾個問題,”王主任說著翻開放在麵前的資料夾,“你叫武澤宗仁,漢族,生於****年**月**日,今年27歲,身高17,體重76公斤,未婚,畢業於**醫學院,醫學博士畢業……呃……你又自修了中醫,對吧!”
“是的,”武澤點點頭。
“家裏就你一個兒子?”
“是的,就我一個。”
“中醫畢業了沒有?”
“還沒,快了,考完試就可以了。”
“哦,那好,那好。”
王主任翻了一頁資料,“你父親叫武思遠,是物理學家,於****年**月**日出差時因公殉職。”
“是的,是的,”武澤有些緊張。
“去世的時候很年輕啊,”王主任轉過頭去,對著李書記說道,“這麽年輕就走了太可惜了。”
“就是,”李書記附和了一句。
“我看資料上說,你父親的主攻方向是暗物質,”王主任接著問道。
“是的,”對於暗物質,武澤從小就從爸爸那裏知道了不少,印象深刻。
“暗物質找到了沒有?”鄭院長輕聲問。
王主任搖了搖頭,接著說道,“從這以後你就和你母親宗文茵在一起生活。你母親沒有再成家。你爺爺、奶奶也先後去世。也就是說現在家裏就你和母親兩人,呃……呃……你母親也退休了。”
“是。”
“你母親現在住在哪裏呢?”
“我們家原來住在外地,在這裏工作後,母親就搬過來了,”武澤暗想,這些人怎麽了解得這麽清楚。
還沒等武澤想明白,王主任又接著說道,“哦,好的。我要核實的問題就這些。呃……是這樣的,現在國家有一個重大的項目,‘斤鬥雲1號’你聽說過沒有?”
武澤一聽,馬上就反應過來了。他清楚這件事,魏建智就參加了這次行動。因為保密的需要,武澤也隻知道他參加了,其它具體情況就不甚了解。於是說道,“我在電視上看到過,簡單知道一點,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幾年前的事了吧。”
“是的,”王主任說完,就用眼光在全場掃視了一下,“有一點我要在此特別強調一下,在座的都是黨員,要講組織紀律,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不得隨便對外講。對外我們有統一的通報,大家清楚了嗎?”
幾個人點了點頭。
“那好吧,接下來就由賈參謀把情況介紹一下,”說完用眼光示意賈參謀。
“好的,”賈參謀打開了電視,在場的人齊刷刷地轉過頭,賈參謀開門見山地說道:
“傳統上,衛星都是在近地軌道運行,但是近地軌道仍有稀薄的大氣,航天器受到大氣阻力的影響,軌道高度會逐步降低,需要對航天器定期進行軌道修正。也就是說有其不足。隨著太空技術的進步,我國發射了一顆在日心軌道運行的“悟空2號”深空探測衛星,這是一顆綜合探測衛星,探測暗物質粒子也是其中一項內容。”
聽到賈參謀提起暗物質,在那一瞬間,武澤就想起了父親武思遠。於是問道,“那麽……以前的‘熊貓計劃’和‘悟空1 號’都沒有探測到暗物質嗎?”
“很遺憾,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可惜至今都沒有任何結果。所以又發射了‘悟空2號’,這是一顆綜合探測衛星,就不僅僅是探測暗物質了,也包括尋找地外文明等等。”
“日心軌道是不是繞著太陽運行的軌道?”鄭院長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插話問道。
“是的,就和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差不多。”
“哦,那如果和地球運行的速度不一樣,不會和地球撞上嗎?”
“不會的,它們不在同一個軌道上。”
“哦,”鄭院長不再問了。
賈參謀知道院長和書記都不懂這方麵的知識,三言兩語根本解釋不清楚,所以盡量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他接著說到,“在‘悟空2號’的運行軌道上有幾個‘拉格朗日點’,天文學上叫平動點,它的意思是這個點的綜合引力達到平衡。如果把衛星放在這個位置,理論上不需要進行軌道修正,就可以穩定運行。”
賈參謀說完,用紅色激光筆指著屏幕上的內容說道,“這就是拉格朗日點示意圖,‘悟空2號’就是在這個位置,理論上,是可以穩定地停留在這個地方。但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它的運行軌道並不穩定,在運行了一段時間後就向日心偏移,雖然進行了多次修正,最後,在燃料用盡後消失了。”
聽到這裏,在場的人神情顯得格外嚴肅。
“那……它到哪裏去了呢?”李書記忍不住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