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現在二十五歲,當初跟隨他的父親劉琨來到晉陽城時已經十七歲


    其實嚴格來說劉紹就是世家出身,畢竟他的父親劉琨能在西晉末年成為封疆大吏,不出身世家是不可能有這種機會的。


    不過正因為出身世家,劉紹知道常建新說的是事實。


    他倒是很想為世家辯解一句,比如世家之中也有如他父親劉琨一樣心係天下,以百姓為先的人。


    但這個念頭隻是在腦海裏麵生出來了一下,他便又搖頭歎息一聲,掃除此念。


    他們堅守晉陽城八年時間,不是沒有聯係過躲在各地鄔堡避世的世家,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持,更希望他們能出來帶領普通百姓一起反抗胡人。


    隻要所有世家都願意站出來,共同出力對付胡人,絕對有很大希望將胡人趕出中原。


    可惜收到的迴應都寥寥無幾,更甭論響應起事一起正麵對抗胡人了。


    甚至有些世家為了自保,主動向勢力到達他們所在的胡人繳納糧稅,以及每年固定送去一定數量的美人。


    那些美人有強迫的普通百姓,亦有他們世家自己人,懦弱卑微到了極點。


    不依靠世家治理天下,很多君王都想過,隻不過他們都僅能想想而已,沒有一個可以做到。


    常建新隻是提醒了劉紹幾句,之後並沒有再幹涉他的決定,任由他自己去與劉琨商議。


    劉琨、劉紹父子二人在這一夜,相對而坐商議了足足半宿。


    “神仙既然提出來,那麽他便一定願意在這方麵提供幫助,如果能自己培養一些人才出來,自然再好不過。”


    劉琨最後對劉紹如此說道。


    其實父子二人依托晉陽城對抗胡人八年,如今手上十五萬軍民,控製著晉陽城與周邊臨近的三個小縣城,大半個晉中盆地,他們的思維早已經脫離了世家範疇。


    尤其是得到常建新的幫助,看到了對抗胡人,乃至未來將胡人一步步驅逐出中原的希望,他們的思維更是已經往統領天下的君王上麵靠攏。


    哪個君王思維的人不想自己培養出人才。


    隻不過世家壟斷書籍,壟斷讀書資源,他們沒辦法而已。


    次日,當常建新再次聯係劉紹的時候。


    劉紹將他和父親劉琨的商議結果,以及眼前的困難告知常建新。


    “這個不難,我可以給你們送去一大批紙筆書籍,整個冬季將近四個月時間,足以同時教一兩萬孩童初步識字知禮,到時候再篩選幾百個最聰慧的,後續進行進一步精細化教導,真正培養成人才。”


    “另外,軍中將領如果有不識字的,你們也可以組織起來一起學習,至少讓他們將來能自己看得懂軍令,看得懂兵書。”


    “如果擔心那些大老粗放不下臉麵,或者普通夫子難以管束,可以由你和你父親每日各抽出半個時辰,親自教那些將領認字。”


    “這樣一來,天地君親師你們父子將來可以占兩樣,同時你們還可以在這過程中自己發現人才,了解他們各自的品性。”


    常建新這是教他們走蔣校長的路,蔣校長用事實證明,自己親自教導出一批軍事方麵的‘學生’,對於得到天下,統治天下有多麽重要。


    接下來,常建新讓尤小柔采購兩萬包a4紙,三萬支中性筆,三十萬支筆芯。


    同時,他親自挑選了三本書。


    三字經、千字文、論語。


    就這三本,沒有別的。


    他並不打算夾帶私心的去給劉紹那個時空,那種環境下的孩童灌輸什麽現代思想。


    不合適。


    對於那個時空,那種環境下的孩童而言,快速的識字,知曉基本的禮義廉恥比什麽都重要。


    三字經、千字文可以幫助快速識字,論語則可以幫助快速知曉基本的禮義廉恥。


    別看現代人有很多黑論語,但此一時彼一時,對於劉紹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環境而言,論語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書籍都不能替代的。


    常建新又讓尤小柔去找上一次那家位於本市郊區的印刷廠,讓他們各印五萬本繁體字的三字經、千字文、論語。


    雖然現代內陸都用簡體字,內陸印刷廠極少極少會印刷繁體字書籍,但真想要印刷繁體字書籍卻很簡單,根本不用特意排版校驗,訂單下過去,不用一天就可以開始印。


    大型印刷廠,一天能印上百萬冊書籍,常建新要的僅僅才十五萬本,而且都很薄。


    雖然需要排產,但第四天便就給拉到了倉庫。


    常建新去看的時候,很多書籍都還是熱的,顯然印刷廠效率極高,印出來的同時直接打包裝車,而從工廠運到他這裏的倉庫,路程不到半個小時。


    於是,常建新給劉紹送過去的時候,許多書籍也還是熱的。


    打開書籍能聞到清晰的油墨的氣味。


    “這批筆紙書籍全部花費,不到一百萬斤大米的價格。”


    劉紹震驚了,上一次常建新隻是送十本半本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說具體多少價值。


    他的認知裏書籍都很貴,像這種一冊書籍,這麽多的字數,世家能賣幾百斤糧的價格。


    甚至世家為了壟斷,除非世家與世家之間買賣,否則根本不往外賣,普通百姓的話,一千斤糧你也未必能買到一冊完整的論語。


    而常建新已經告訴劉紹,他送來的書籍是三本書每一本各五萬冊,總共十五萬冊。


    何況還有兩萬包a4紙,每一包五百張方方正正平整白花的紙,也就是一千萬張。


    以這樣的紙張質量,他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能賣到江南建業,甚至賣給長安,洛陽,鄴城的胡人,亦或者各地塢堡裏的漢人世家,都能輕輕鬆鬆賣十個銅板以上一張。


    何況還有那幾萬支筆,幾十萬支筆芯,這能代替多少毛筆,多少墨塊與磨墨的硯台。


    這些東西全部加在一起,放在這邊,兩億枚銅錢都買不到,常建新卻說連一百萬斤米價都不到。


    難怪幾日前,常建新建議他們趁著冬日這段時間,教晉陽城中孩童讀書識字,說得那樣輕鬆,好像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現在看來對常建新而言確實非常簡單,前後四天時間就能給送來這麽多能幫助學習的基本物資,價格還這麽便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孑與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孑與空並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