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自己培養人才很重要
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 作者:孑與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千八百多與八九萬老弱婦孺一起到晉陽城投奔的青壯變成的新兵,他們的心態曆程非同一般。
他們艱難在五胡的殘酷統治下躲到成年,來晉陽城投奔的一路上,漢趙皇帝劉曜又下旨隻允許老弱婦孺前來晉陽城,而攔截一切青壯男丁。
可以想象他們最終有多麽不容易才到達晉陽城。
其中有原本就奔著來晉陽城投軍打胡人的。
也有隻想找一個不用時時刻刻擔心被胡人抓走做奴隸,還算安定的地方苟且的。
還有看到這邊是漢人勢力且有對抗胡人的力量,便單純想聚集過來的。
總之,誰都沒想到,他們來到晉陽城的第一時間,就直接被全部帶到軍中,強行充軍。
初時,除了那些原本就是奔著來投軍打胡人的之外,其他人都忐忑無比,不少人後悔來晉陽城了,心裏大罵劉琨、劉紹父子不是東西。
然而,當他們吃到和其他晉陽守軍同樣的夥食,不僅頓頓米飯麵餅等主食敞開了吃,還有肉有蛋有菜,鹽份充足。
加上晉陽軍中沒有奴役,雖然管著他們,但卻不是胡人那種欺壓奴役不將他們當人,他們的心態立刻就開始變了。
這樣的日子,隻要可以過上一個月,他們不是不能舍了這條性命,為劉琨、劉紹父子賣命。
而後又每日有說書先生,拿著劉琨、劉紹父子修改過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為他們講述五胡亂華之前的華夏曆史。
這四千八百多青壯,他們許多人才十五六歲,從記事的時候開始,北方就已經是五胡的天下。
他們隻知道自己是五胡口中低賤的‘漢民’,哪裏知道究竟‘漢’這個字從何而來,又曾經多麽輝煌,所謂的胡人,曾經隻是他們先輩眼中的蠻夷。
當然,他們親眼所見的胡人也確實野蠻、殘暴。
“先秦時期,胡人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秦朝北驅匈奴上千裏,漢朝時更是直接徹底打服匈奴,打服周邊所有胡人,一漢可抵五個胡人!三國時期,中原再怎麽混戰,漢家勢力亦打得周邊胡人勢力服服帖帖。”
“憑什麽胡人蠻夷能視我等華夏漢民為奴隸兩腳羊,在我漢家土地上肆意殺戮……”
敞開了吃一個月時間,所有人身上都長了不少肉,身體狀態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好。
他們握著拳頭,都能感受到自己以前似乎從來沒有過這麽大的力氣。
同時,正式開始訓練之前,劉紹又與他們說:
“晉陽城周邊全部都是胡人勢力,晉陽城在胡人的圍攻下支撐了八年,便也打了八年的仗。”
“雖然前段時間才又一次擊敗匈奴軍隊,解了晉陽城之圍,但來年偽帝劉曜必定還會再派遣大軍來攻晉陽城。”
“隻要是漢家兒郎,無論你願意上戰場與否,你都有責任保護漢家老弱婦孺。”
“想要守住晉陽城,甚至未來殺出去,收複漢家江山,便需要所有人都努力乃至拚命。”
“要想不被胡人抓做奴隸,肆意欺辱打罵,甚至屠戮烹食,就要自己強大起來,大家團結一致,拚命殺敵,終有一日能殺出一個朗朗乾坤,恢複漢家山河,讓漢家女子孩童能夠在這片大地上安定生活與成長。”
劉紹這一番話,說得所有人血液沸騰,華夏民族骨子深處的戰意與血性被激發。
他們心裏不再有埋怨,逐漸生出了信念,知道自己今後為何而戰,所以劉紹開始訓練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很刻苦。
開始訓練的第二天,劉紹突然改了訓練項目。
這些新兵沒有任何質疑,甚至對他們而言,新的訓練項目反而更容易。
畢竟拿著差不多十斤重的長槍或者大刀揮舞,一個時辰就幾乎能累到手臂都抬不起來。
相反,左右轉齊步正步稍息一類的動作,他們做一天都不會覺得有多累。
這是一群古代人,出行全靠兩條腿,用兩條腿走路走上幾天幾夜,對他們而言都是常有的事情。
當然,也正因為這種動作比揮舞長槍大刀簡單得多,他們能一直訓練一整天。
這帶來的效果是巨大的,一天的訓練抵得上原先訓練方式幾天的訓練,相當於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劉琨、趙斌、張信等人得知劉紹突然改變四千八百多新兵訓練方式的消息,他們還特意來現場看過。
第一天的時候他們並不能看出個所以然。
不過,僅僅是第二天下午他們再來,他們便看到了明顯的效果。
那就是士兵對長官命令的反應,已經有了形成本能的趨勢。
要知道,這是以前訓練方式三天都未必能訓練出來的效果。
夜晚的時候,劉琨、趙斌、張信三人來到劉紹住處,對他進行更細致的詢問。
得知常建新還和劉紹說了一套專門訓練體能的方法。
同時劉紹對新兵進行訓練的時候,常建新偶爾還會不遺餘力的在背後幫忙指正其中不足,相當於常建新一起幫助訓練。
“如果能讓士兵體能也有這麽迅速的進步,那麽確實可以提前至少半年進行戰陣、箭術、白刃格鬥、騎術一類訓練,練成精銳士兵的時間大大縮短。”
劉琨此刻無比期待。
整個冬季,到來年春天萬物複蘇,可以進行開墾耕種,足足四個月時間。
這麽長的時間,僅僅隻是加緊練兵怎麽夠。
常建新還建議劉紹,把晉陽城中一些孩童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教學,認字讀書,提前培養將來要用的人才。
“有我的幫助,你們將來肯定不會限於晉陽一地,整個並州,甚至整個中原大地,你們都不是沒有可能收複。”
“到時候你們將需要大量的人才,隻靠晉陽城中區區幾百個識字的人怎麽夠?”
“難不成每收複一縣一郡,你們便要去請那些躲在塢堡裏隻顧自己避世的世家子弟來幫你們治理?”
“九成九的世家子弟眼裏,隻有他們家族!他們並不以天下百姓為先,不以君王為先,他們隻以他們自己家族的利益為先。”
“而他們的家族往往都很龐大,需要吸食太多的利益才能喂得飽,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受得了幾十,甚至幾百個世家同時吸食利益。”
“可以用他們一些人,但萬萬不能全依靠他們。”
“你們自己培養出來的,才是絕對忠心你們自己的人才,才是你們治理天下的基石,你們應該未雨綢繆。”
常建新想到了華夏曆史上的教訓,忍不住提醒劉紹。
他們艱難在五胡的殘酷統治下躲到成年,來晉陽城投奔的一路上,漢趙皇帝劉曜又下旨隻允許老弱婦孺前來晉陽城,而攔截一切青壯男丁。
可以想象他們最終有多麽不容易才到達晉陽城。
其中有原本就奔著來晉陽城投軍打胡人的。
也有隻想找一個不用時時刻刻擔心被胡人抓走做奴隸,還算安定的地方苟且的。
還有看到這邊是漢人勢力且有對抗胡人的力量,便單純想聚集過來的。
總之,誰都沒想到,他們來到晉陽城的第一時間,就直接被全部帶到軍中,強行充軍。
初時,除了那些原本就是奔著來投軍打胡人的之外,其他人都忐忑無比,不少人後悔來晉陽城了,心裏大罵劉琨、劉紹父子不是東西。
然而,當他們吃到和其他晉陽守軍同樣的夥食,不僅頓頓米飯麵餅等主食敞開了吃,還有肉有蛋有菜,鹽份充足。
加上晉陽軍中沒有奴役,雖然管著他們,但卻不是胡人那種欺壓奴役不將他們當人,他們的心態立刻就開始變了。
這樣的日子,隻要可以過上一個月,他們不是不能舍了這條性命,為劉琨、劉紹父子賣命。
而後又每日有說書先生,拿著劉琨、劉紹父子修改過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為他們講述五胡亂華之前的華夏曆史。
這四千八百多青壯,他們許多人才十五六歲,從記事的時候開始,北方就已經是五胡的天下。
他們隻知道自己是五胡口中低賤的‘漢民’,哪裏知道究竟‘漢’這個字從何而來,又曾經多麽輝煌,所謂的胡人,曾經隻是他們先輩眼中的蠻夷。
當然,他們親眼所見的胡人也確實野蠻、殘暴。
“先秦時期,胡人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秦朝北驅匈奴上千裏,漢朝時更是直接徹底打服匈奴,打服周邊所有胡人,一漢可抵五個胡人!三國時期,中原再怎麽混戰,漢家勢力亦打得周邊胡人勢力服服帖帖。”
“憑什麽胡人蠻夷能視我等華夏漢民為奴隸兩腳羊,在我漢家土地上肆意殺戮……”
敞開了吃一個月時間,所有人身上都長了不少肉,身體狀態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好。
他們握著拳頭,都能感受到自己以前似乎從來沒有過這麽大的力氣。
同時,正式開始訓練之前,劉紹又與他們說:
“晉陽城周邊全部都是胡人勢力,晉陽城在胡人的圍攻下支撐了八年,便也打了八年的仗。”
“雖然前段時間才又一次擊敗匈奴軍隊,解了晉陽城之圍,但來年偽帝劉曜必定還會再派遣大軍來攻晉陽城。”
“隻要是漢家兒郎,無論你願意上戰場與否,你都有責任保護漢家老弱婦孺。”
“想要守住晉陽城,甚至未來殺出去,收複漢家江山,便需要所有人都努力乃至拚命。”
“要想不被胡人抓做奴隸,肆意欺辱打罵,甚至屠戮烹食,就要自己強大起來,大家團結一致,拚命殺敵,終有一日能殺出一個朗朗乾坤,恢複漢家山河,讓漢家女子孩童能夠在這片大地上安定生活與成長。”
劉紹這一番話,說得所有人血液沸騰,華夏民族骨子深處的戰意與血性被激發。
他們心裏不再有埋怨,逐漸生出了信念,知道自己今後為何而戰,所以劉紹開始訓練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很刻苦。
開始訓練的第二天,劉紹突然改了訓練項目。
這些新兵沒有任何質疑,甚至對他們而言,新的訓練項目反而更容易。
畢竟拿著差不多十斤重的長槍或者大刀揮舞,一個時辰就幾乎能累到手臂都抬不起來。
相反,左右轉齊步正步稍息一類的動作,他們做一天都不會覺得有多累。
這是一群古代人,出行全靠兩條腿,用兩條腿走路走上幾天幾夜,對他們而言都是常有的事情。
當然,也正因為這種動作比揮舞長槍大刀簡單得多,他們能一直訓練一整天。
這帶來的效果是巨大的,一天的訓練抵得上原先訓練方式幾天的訓練,相當於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劉琨、趙斌、張信等人得知劉紹突然改變四千八百多新兵訓練方式的消息,他們還特意來現場看過。
第一天的時候他們並不能看出個所以然。
不過,僅僅是第二天下午他們再來,他們便看到了明顯的效果。
那就是士兵對長官命令的反應,已經有了形成本能的趨勢。
要知道,這是以前訓練方式三天都未必能訓練出來的效果。
夜晚的時候,劉琨、趙斌、張信三人來到劉紹住處,對他進行更細致的詢問。
得知常建新還和劉紹說了一套專門訓練體能的方法。
同時劉紹對新兵進行訓練的時候,常建新偶爾還會不遺餘力的在背後幫忙指正其中不足,相當於常建新一起幫助訓練。
“如果能讓士兵體能也有這麽迅速的進步,那麽確實可以提前至少半年進行戰陣、箭術、白刃格鬥、騎術一類訓練,練成精銳士兵的時間大大縮短。”
劉琨此刻無比期待。
整個冬季,到來年春天萬物複蘇,可以進行開墾耕種,足足四個月時間。
這麽長的時間,僅僅隻是加緊練兵怎麽夠。
常建新還建議劉紹,把晉陽城中一些孩童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教學,認字讀書,提前培養將來要用的人才。
“有我的幫助,你們將來肯定不會限於晉陽一地,整個並州,甚至整個中原大地,你們都不是沒有可能收複。”
“到時候你們將需要大量的人才,隻靠晉陽城中區區幾百個識字的人怎麽夠?”
“難不成每收複一縣一郡,你們便要去請那些躲在塢堡裏隻顧自己避世的世家子弟來幫你們治理?”
“九成九的世家子弟眼裏,隻有他們家族!他們並不以天下百姓為先,不以君王為先,他們隻以他們自己家族的利益為先。”
“而他們的家族往往都很龐大,需要吸食太多的利益才能喂得飽,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受得了幾十,甚至幾百個世家同時吸食利益。”
“可以用他們一些人,但萬萬不能全依靠他們。”
“你們自己培養出來的,才是絕對忠心你們自己的人才,才是你們治理天下的基石,你們應該未雨綢繆。”
常建新想到了華夏曆史上的教訓,忍不住提醒劉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