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八十年代,連青雲與李靜的愛情如同一朵悄然綻放的花朵。他們常常漫步在工農路上,那時的工農路還是一條土路,地麵並不太平整,坑坑窪窪的路麵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微微的土黃色光芒。偶爾有一輛老舊的自行車駛過,便會揚起一陣薄薄的塵土。然而,它卻有著獨特的魅力,地方寬敞,不是主要道路,正適合搞個市場。


    他們在這裏品嚐著美味的龍蝦,感受著那份質樸的煙火氣。盡管道路不那麽完美,但那一排排的大排檔裏坐滿了人,熱鬧非凡。大家在這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享受著美食帶來的快樂,價格不貴,卻能讓人吃得滿足。


    時光流轉,如今的工農路已大不一樣。道路寬闊平坦,兩邊飯店林立,裝修豪華。然而,價格也貴得離譜。曾經的熱鬧場景似乎已漸漸遠去,吃的人也不再如從前那般熱鬧。


    連青雲在與張珺怡分手後更加珍惜與李靜的感情。他常常帶著李靜去看電影,電影院裏昏暗的燈光下,他們緊緊相依,沉浸在影片的故事中,一同歡笑,一同感動。他們也會漫步到體育館,觀看激烈的籃球賽。賽場上運動員們揮灑著汗水,奮力拚搏,觀眾們的歡唿聲此起彼伏。連青雲和李靜坐在觀眾席上,為精彩的比賽鼓掌喝彩。在這充滿活力的氛圍中,他們的眼神交匯,彼此的笑容裏滿是幸福與甜蜜。


    連青雲還常常帶李靜去工農路享受美食時光。那裏,龍蝦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雖那時盱眙龍蝦還未聲名遠揚,但清淇市龍蝦卻最為出名。道路兩旁,一排排大排檔熱鬧非凡,坐滿了人。老舊的木桌木椅隨意擺放著,有些已經掉了漆,卻絲毫不影響人們的興致。紅色的塑料凳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鮮豔。他們點上七八斤龍蝦,價格不貴,卻能吃得心滿意足。連青雲有時還給李靜買些東西,如 mp3 音樂隨身聽等等。李靜都樂於接受,每天快樂的像小燕子,而連青雲也滿滿的幸福感爆棚。


    談戀愛最是花錢,連青雲工資雖比較高,卻也常常感覺捉襟見肘。他想到現在大家對於文學作品非常渴望,而書卻不多,為什麽不能搞個書社呢?通過租書,不但自己可以讀,還能賺點零花錢,這多好。


    連青雲把這個想法和左毅、馮林、蘇光說了,當時李靜也在場。


    連青雲:“兄弟們,我有個想法,咱們搞個書社怎麽樣?現在大家都渴望讀書,可書又不好找,咱們弄個書社,既能滿足大家讀書的需求,咱們自己也能讀,還能賺點零花錢。”


    左毅:“我覺得這主意不錯啊!現在確實很多人想看書都沒地方找書去。咱這書社要是開起來,肯定受歡迎。”


    馮林:“嗯,是個好主意。不過這得花不少精力吧?咱平時上班也不輕鬆呢。”


    蘇光:“怕啥,咱幾個一起幹,總能把這書社弄起來。想想看,每天看著大家來租書看書,多有成就感。”這時,李靜微笑著開口道:“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棒呢。在這個時代,大家對知識的渴望很強烈,書社不僅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也能讓你們幾個有個共同奮鬥的目標。而且,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把書社經營好,這也會是一段很有意義的經曆。”


    於是,四人開始策劃書社事宜。首先是書社的名字,大家圍坐在一起,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


    連青雲:“咱們書社得有個響亮的名字,要能體現出咱們的特色和精神。”


    左毅:“要不叫‘知識寶庫書社’?突出咱們有很多書。”


    馮林搖搖頭:“太普通了,沒有特色。我覺得可以叫‘墨香書社’,有文化氣息。”


    蘇光:“我覺得‘四友書社’不錯,咱們四個好朋友一起開的書社,有意義。”


    大家一聽,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於是書社就定名為“四友書社”。


    接著,他們開始製定計劃書。連青雲負責整體規劃,他寫道:“書社的目標是為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書籍,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同時也為我們自己創造一些額外收入。我們要收集各種流行的武俠小說、文學作品和雜誌,打造一個充滿文學氛圍的書社。”


    左毅負責市場調研,他在計劃書中寫道:“通過對周邊學校、居民區的調查,我們了解到大家對不同類型書籍的需求,以便我們更好地采購書籍。同時,我們要製定合理的租金價格,吸引更多的讀者。”


    馮林負責財務預算,他列出了各項開支:“首先,我們需要籌集一定的資金用於購買書籍和租賃場地。預計前期投入需要[300]元,其中包括購買書籍[200]元,以及購買書架、燈具等設備費用[100]元。我們四個人平均攤,也就75元了。”按他們的大學生的工資情況,也就是每人拿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夠了,所以還是有這個實力的,再說連青雲他們自己本來也有許多書,可以拿出來,編上號,也可以充當一部份的了,開資還能少一點。


    蘇光負責宣傳推廣,他寫道:“我們可以製作一些傳單,在學校、居民區發放,宣傳我們的書社。還可以在書社門口張貼海報,吸引路人的注意。”


    他們按照分工,各自行動起來。連青雲四處尋找合適的場地,最終在一個人流量較大的地方租下了一間小屋子。左毅則忙著進行市場調研,了解讀者的需求。馮林和蘇光一起去采購書籍和設備。


    不久後,四友書社正式開業。


    他們利用下午下班時間開啟書社,一直營業到十點半左右收攤。每日傍晚,兩展燒煤油的氣燈被點亮,昏黃的燈光搖曳著,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書架上,擺滿了八十年代流行的武打小說,那是一個武俠的黃金時代。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作品,如同宏偉的史詩畫卷,展現出波瀾壯闊的江湖世界。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陸小鳳》係列,以其獨特的文風和神秘莫測的人物塑造,讓讀者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懸念與刺激的江湖之中。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作品,則如同一首首優美的古典樂章,充滿了詩意與浪漫。溫瑞安的《神州奇俠係列》《四大名捕》等作品,同樣廣受歡迎,那些熱血沸騰的江湖爭鬥和忠肝義膽的人物形象,讓人難以忘懷。


    除了這些港台作家的作品,大陸也有一些武俠小說在八十年代風靡一時。殘墨的《神州擂》氣勢磅礴,蕭逸的《飲馬流花河》柔情似水。還有《武林》雜誌,在那個時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連載了許多知名武俠小說,還開發了一些拳譜函授教材,銷量極高。書社裏,時常能看到讀者們捧著《武林》雜誌,如癡如醉地沉浸在武俠的世界中。


    書社開業之初,生意極為興隆。每天傍晚,學生們、老師們以及附近的居民們紛紛湧入書社,為了一本心儀的小說不惜排長隊。那熱鬧的場景,仿佛是一場文學的盛宴。連青雲和夥伴們忙碌地整理著書籍,臉上滿是欣慰與自豪。他們仿佛看到了書社美好的未來,心中充滿了希望。


    然而,時光流轉,流行趨勢悄然變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學領域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等多種流派紛紛興起。王蒙的《活動變人形》等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與情感。張潔的《沉重的翅膀》和《祖母綠》,關注新舊體製轉換時期的社會矛盾和倫理關係。劉心武的《鍾鼓樓》和《班主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變遷和人物心理的深刻變化。賈平凹的《臘月·正月》和《雞窩窪人家》,深刻描繪了農民的生活和精神追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更是一部描繪普通人生活和奮鬥的長篇小說,深受讀者喜愛。莫言的《紅高粱家族》,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和對自由生命的渴望。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在藝術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舒婷、北島、顧城等詩人的詩歌作品,成為朦朧詩派的代表,影響了一代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此外,八十年代還有許多重要的文學期刊,如《人民文學》《十月》《收獲》《詩刊》等,它們為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動了文學的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武俠小說的熱度逐漸被其他文學作品所分散。書社的生意也越來越不行,顧客越來越少,書架上的書籍開始蒙上灰塵。連青雲和夥伴們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他們嚐試著引進一些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但效果並不理想。


    想起那時候在清淇市的北京路、師專路和大治路許多人的借書記憶,恍若就在昨天卻又有種不真實的感覺,似乎像是在手邊又覺得已經離得很遠了。當初那個時代的上學生涯沒有現在功能這麽強大的手機,所用的手機除了打打電話,發發信息之外隻能相互比較一下貪食蛇的長度了;那個年代也沒有各種各樣的好玩的電子產品,除了偶爾去網吧玩玩以外,租書就成了當時許多年輕人唯一打發時間的方式了。


    北京路、師專路和大治路旁的學校附近,每家小商店裏都有租書的地方。那些小商店的門麵不大,木質的招牌有些已經褪色,卻依然在風中微微晃動。走進店裏,便能看到一排排的書架上擺滿了流行的、古典的、玄幻仙俠的小說,從《夢裏花落知多少》、《左耳》到《隋唐英雄傳》、《三俠五義》再到《誅仙》等,琳琅滿目十分的齊全。書架是那種簡易的木質結構,有些地方的漆已經剝落,露出裏麵的木紋。書籍擺放得有些雜亂,卻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隻要繳納十塊錢的押金就可以把它們領走了,租金二塊錢一天,可以盡情的躺在宿舍一直看到熄燈也不肯罷休;蠟燭、手電筒等都是備用的光源,直到實在睜不開眼睛時才肯睡覺。一本書一般二三天也就看完了,比起上網吧玩遊戲那可便宜的多了,用來打發時間最為上算,即能學到知識而且不用擔心付不起錢,經濟又實惠。


    隻是現在我們的身邊已經看不到租書的小店了,一方麵是經過時代的發展電子書正在漸漸吞食著傳統的紙書;纖薄的手機拿在手裏確實比書本要方便的多,可以躺在床上用各種姿勢隨意的閱讀,不像書本那樣隻能用固定的那幾個姿態又很不舒服;而且不用出門跑到門店裏去租,動動手指想看的書便能應目而出,況且很多書都是免費閱讀的。隻是有一個弊端,便是手機屏幕看得多了對眼睛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好在隨著科技的創新,電子墨水屏彌補了這個弊端,墨水屏本身不會發光看上去和紙質的書籍沒有過大的差別,相對手機來說眼睛所承受的壓力又迴到了紙書盛行的年代。另一方麵,很多人工作學習之餘的時間已不用閱讀來充實自己了,空閑下來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拿出手機用來打遊戲或者是刷視頻;在那些小視頻和遊戲裏不知不覺中被剝奪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工作和學習的時間,等到關閉視頻和遊戲時,得到的隻有疲憊的雙眼和空虛的精神。


    現在這個時代每天能靜下心來堅持看書的人生活中已不多見了,而且往往還會被當成異類看待。


    由於白天忙於工作,晚上一下班就要去擺書攤,連青雲他們常常吃飯不及時。連青雲本就愛抽煙,再加上飲食不規律,胃疼的毛病常犯,還經常咳嗽。有時病得實在不行,隻有請假不去擺攤了,所以有時就隻有左毅、馮林和蘇光三個人。連青雲的生病也是導致四友書社關閉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後馮林又談戀愛了。馮林沉浸在戀愛的甜蜜中,常常無暇顧及書攤。這樣一來,書社出攤的次數變得不穩定,有時甚至無法出攤。租書的顧客們漸漸流失,生意就越來越不行了。


    另外,由於每天這麽忙,沒有時間陪李靜,有時她很抱怨,看著連青雲咳咳呆呆的樣子又覺得可憐。李靜對連青雲抽煙的行為越來越不滿,她覺得抽煙既損害健康又浪費錢。每次看到連青雲抽煙,她都會皺起眉頭說:“你就不能少抽點煙嗎?對身體不好不說,還花錢。”連青雲總是敷衍地應著,但過後還是會忍不住抽。


    李靜深知吸煙對健康的危害極大。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種有害物質,長期吸煙會損害唿吸係統,引發咳嗽、氣喘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肺癌等可怕的疾病。連青雲本來就因為飲食不規律身體不好,再加上抽煙,他的健康狀況讓李靜十分擔憂。她常常想象著連青雲因為吸煙而病倒的場景,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她覺得連青雲不應該如此不珍惜自己的身體,為了一時的享受而不顧未來的健康。


    張珺怡雖與連青雲分手不久,但她一直默默地關注著連青雲的發展。當她得知連青雲開了書攤時,心中既驚訝又感慨。她驚訝於連青雲的行動力和勇氣,感慨的是他們分手後連青雲竟如此努力地去追求新的生活。她一方麵為連青雲感到高興,覺得他找到了新的方向和目標;另一方麵又有些擔憂,畢竟創業並非易事,她擔心連青雲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珺怡聽到了書社生意不佳的消息。她的心裏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她為連青雲感到惋惜,覺得他付出了那麽多努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迴報。同時,她也在反思自己與連青雲的過去,如果當初他們能更加理解彼此,是不是就不會走到分手這一步。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感情和人生,也更加明白了珍惜的重要性。


    在書社越來越困難的日子裏,卻又發生了一件意外。那是一個陰沉的雨天,天空仿佛被一塊巨大的灰色幕布籠罩著,雨絲如細密的珠簾般不斷落下。連青雲騎著那輛有些破舊的自行車,匆匆趕往書社。雨水打在他的臉上,模糊了他的視線,但他心中隻想著盡快趕到書社,擔心著書社的經營情況。


    道路濕滑,地麵上的積水在車輪下濺起一片片水花。連青雲小心翼翼地騎著車,但車輪還是不時地在水坑中打滑。風也在這個時候唿嘯起來,吹得他的衣服獵獵作響。他努力穩住車把,艱難地前行著。


    就在一個拐角處,突然一輛汽車疾馳而過,濺起的水花讓連青雲瞬間失去了平衡。他驚慌失措地試圖穩住車身,但已經來不及了。自行車猛地向一側傾斜,連青雲連人帶車重重地摔倒在地。


    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連青雲隻覺得一陣劇痛從腿部傳來,他試圖站起來,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動彈。雨水無情地打在他的身上,將他的衣服徹底濕透。那兩展珍貴的氣燈也在摔倒的瞬間被摔壞,玻璃碎片散落一地,在雨水的衝刷下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連青雲的眼鏡也在摔倒時飛了出去,鏡片在地上磕出了裂紋。他眼前一片模糊,慌亂地在地上摸索著眼鏡。他的手在泥濘的地麵上胡亂地劃動著,心中充滿了焦急。沒有眼鏡,他就像失去了看清世界的工具,那種無助感讓他更加恐慌。


    過了好一會兒,終於有一位好心的路人發現了他。路人急忙跑過來,將他扶起來,並幫忙叫了救護車。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連青雲的心中充滿了對書社的牽掛和擔憂。他不知道自己的傷會有多嚴重,也不知道書社在他不在的時候會變成什麽樣子。


    當救護車的鳴笛聲在雨中響起時,連青雲仿佛看到了一絲希望。他被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在醫院裏,醫生經過仔細檢查後,麵色凝重地告訴他,他的腿傷得不輕,需要好好休養一段時間。


    連青雲躺在病床上,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擔憂。書社的經營本就困難重重,現在自己又受傷了,不知道書社還能不能開下去。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覺得也許當初就不應該這麽衝動地去開書社。


    在養傷的日子裏,連青雲吃不好睡不穩。他時刻牽掛著書社的命運,擔心夥伴們能否應付得來,擔心書社會不會就此倒閉。他的心中充滿了迷茫和不安。


    為了緩解連青雲的焦慮,李靜時常來醫院看望他,給他帶來一些書籍和溫暖的話語。她鼓勵連青雲要堅強,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放棄。同時,左毅、馮林和蘇光也在努力維持著書社的運營,盡管困難重重,但他們不想讓連青雲的心血白費。


    然而,書社的收入越來越少,蘇光對此感到十分不滿。一天,蘇光來到醫院,對連青雲說:“青雲,這書社現在根本不賺錢,我不想幹了。咱們這麽辛苦,卻看不到迴報,這還有什麽意義呢?”連青雲聽了,心中一緊,他連忙勸說蘇光:“蘇光,咱們不能這麽輕易放棄啊。書社雖然現在困難,但我們一起努力,說不定就能挺過去呢。當初我們一起創辦書社,不就是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嗎?現在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那我們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而且,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會慢慢好起來的。”蘇光皺著眉頭,沉默了一會兒,說:“可是這收入實在太低了,我看不到希望啊。”連青雲握住蘇光的手,真誠地說:“蘇光,我知道你心裏不好受,但我們再堅持堅持。我們可以想想其他辦法,比如再做一些宣傳,或者引進一些更受歡迎的書籍。我們不能就這麽輕易認輸啊。


    然而,書社命運終究無法改變。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閱讀習慣變化,電子書興起,娛樂方式多樣,租書人越來越少,收入跟不上開支。連青雲和夥伴們商量後,也認為現在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不適合再繼續做下去了,為了減少一下大的損失,他們決定找工會蔣主席幫忙看能否把這些書賣給工會,也能滿足一下工會職工的業餘生活。蔣主席真是為職工利益作想的好領導,也特別愛護關心這些愛創業的大學生們。他語重心長地說他們有想法有衝勁,但要記住本職工作不能丟。連青雲反思自己,或許不該把過多精力放在書社上。李靜也看到連青雲的衝動和考慮不周,擔憂未來,但她決定和連青雲一起麵對挑戰。


    在蔣主席幫助下,工會買下書社書籍,在工廠設立員工書社。連青雲和夥伴們雖失落,但也欣慰。日子還在繼續,連青雲和李靜的愛情在經曆風雨後更加堅定,他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而書社也成為難忘迴憶,激勵他們前行。


    連青雲自己留下幾本自己特別喜愛的書,現在還擺在自已的書架上,讀者朋友,你能猜一下是些什麽書嗎?其中有一本書,我隻告訴你書中有這樣一首詞曰: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淇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河之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河之洲並收藏清淇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