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李氏的名聲果然不同凡響,李椒一路前行,沿途不斷有人前來送行。


    就連驛亭都對他更為優先,房是最好的房,飯菜也是最好的飯菜,將規則利用到了極限。


    與此相比,桀龍得到的待遇簡直是寒酸,飲食也差到狗都不吃的地步。


    水漲船高,趙延年也跟著享受了一下權貴的待遇。


    吃著好酒好菜,住著幹淨整潔的房間,而且是兩人間,不用和那些士卒們擠大通鋪,趙延年封侯封將的心思又強烈了三分。


    李椒這還沒封侯,都已經好吃好喝的供著,要是封了侯,待遇豈不更好?


    教李陵習武的空隙,趙延年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李椒正當壯年,為什麽會突然早死?


    史書上沒有記載他是陣亡,也沒有記載是病故,死因不明。


    可是有李當戶的英年早逝在前,趙延年不得不懷疑他的母親是不是有遺傳病。


    李廣本人可是長壽,不堪受辱,憤而自殺的時候都已經六十多了。


    在這個年代,絕對算得上長壽。


    七十可就古來稀了。


    趙延年找機會,拐彎抹角的問了一下李廣夫人的情況,卻意外得知李廣的夫人還健在,也是六十多歲,而且身體很好。


    家族裏麵也沒有早夭的,至少看不出有遺傳病的跡象。


    趙延年有點懵了。


    難道真是因為李廣殺俘,所以導致厄運?


    找不出具體原因,趙延年隻好本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理,找了個機會,建議李椒練練導引術。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嘛。


    李椒嘴上答應了,心裏卻沒當迴事。私下裏和灌屏說,看不出趙延年雖然年少,身手又好,內心卻有些消極避世,年紀輕輕的就想養生修仙,建功立業的心思不夠強烈。


    這些話,趙延年本來是不知道的,直到李陵有一次說漏了嘴,問趙延年是不是有修仙的法門。趙延年很奇怪,稍微一追問,這才知道李椒對他的評價有些消極。


    趙延年想了想,告訴李陵。


    真正的武藝是道,講究身心合一。想進入武道的境界,就不能隻修身,不修心。


    導引術看似修身,其實也修心。


    堅持練習導引術,可以讓人心情平靜,氣脈通暢,百病自消,強身健體的同時也修了心。


    李陵似懂非懂。


    看他那樣子,似乎倒是驗證了李椒的評價。


    趙延年少年老成,進取心不足。


    趙延年沒有再解釋,隻是有些擔憂。


    李廣久不封侯的事實讓他們父子祖孫的心態都有些急,這恐怕不是好事。


    心態繃得太緊,會導致動作變形的。尤其是大戰之前,如果一心想著建功立業,會有意無意的忽略潛在的危險,隻看到機會,冒進在所難免。


    共友就是擺在眼前的例子。


    找了個機會,趙延年將這個判斷告訴了趙破奴,讓他多加小心。


    趙破奴受李椒重用,有機會參與決策。


    他這個客反而比較清閑,除了教李陵學武,幾乎沒什麽事。


    至於是李椒一開始就計劃好的,還是後來覺得他沒有上進心而做出的調整,就不清楚了。


    ——


    五天後,李椒一行趕到了九原。


    蘇建事先得到消息,親自趕到九原,與李椒見麵。


    雖然比李椒年長不少,又已經封了侯,身份比李椒尊貴,蘇建還是表現出了對李椒足夠的尊敬。


    相關文書已經處理好了,不僅趙延年、趙破奴被調到李椒麾下,張威也將從平虜燧調離,由李椒安排新的崗位。隻是他受的傷還沒好,不能承受長途跋涉,還需要一段時間。


    趙延年聽說後,隨即向李椒請示,打算先去一趟平虜燧,然後再去代郡。


    李椒爽快地答應了,讓李陵與趙延年同行,免得耽誤了每天的練習。


    為了照顧李陵的起居,他又安排了四名親衛跟著。


    這些親衛都是隴右李氏子弟,跟隨李廣父子多年,忠誠和能力都是靠得住的。


    趙延年本想拒絕,後來轉念一想,答應了。


    有隴右李氏做虎皮,他做事也方便很多,至少不會有人主動挑事。


    趙延年帶著李陵以及王君曼準備的禮物,日夜兼程,三天後就趕到了平虜燧。


    一路上,李陵大開眼界,被大河兩岸的風景迷得神魂顛倒,驚唿太美。


    不得不說,夏天的河套的確很美,不愧其塞北小江南的美譽。


    可惜河套的夏天很短,冬天卻很長,李陵看到的隻是河套平原最美的一麵。


    陰山也是如此。


    夏天的陰山草木繁盛,鬱鬱蔥蔥。山穀中流水清流,兩岸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看起來就是人間仙境。可是秋天一到,漫山的樹葉就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落盡,隻剩下光禿禿的樹枝,山間的草地也會迅速變黃、枯萎,然後進入漫長的冬季。


    但趙延年沒有說破,就讓李陵多開心幾天吧。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感受到大好河山的美,才能更好的激起他的保護欲。


    ——


    張威已經收拾好了行裝,正準備起程。


    燧長的職務由韓文接替了。


    看到趙延年趕來,還帶著從長安帶來的禮物,平虜燧的燧卒們又驚又喜,紛紛圍了過來,七嘴八舌的問好,詢問趙延年長安之行的見聞。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可能沒機會去長安,長安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話。


    趙延年帶來的禮物,也許就是他們和長安唯一的接觸機會。


    李陵五人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同時保持距離。


    分完了禮物,張威將趙延年悄悄地拉到一邊。


    “他們是誰?”


    “李廣的長孫,李椒的從子,李陵。”


    張威吃了一驚,神情有些不安。“他們怎麽來了?是考核我嗎?”


    趙延年笑道:“怎麽,你怕了?”


    “有什麽好怕的?”張威挺起了胸口,隻是底氣有些不足。“隻是我傷還沒好利索,展示不出實力。我落選也就罷了,壞了你的名聲,如何擔待得起?”


    “你現在能展示幾成?”


    “三成。”張威想了想,又咬咬牙。“最多五成。”


    趙延年很驚訝。“當真?恢複得這麽好嗎?”


    張威傷了肺,他本以為至少要等幾個月的。


    “你留下的藥好,教的辦法更好。”張威咧著嘴直樂。“我每天堅持練習,不僅恢複得快,感覺身手也比以前更靈活了。隻是傷沒好利索,不敢用全力。”


    他想了想,又道:“還有,有我夫人在這裏照料,女兒又在身邊,我心情好。袍澤們也關心我,不是去買羊買魚,就是去打獵,天天不是魚就是肉,都快把我養肥了。”


    趙延年哈哈大笑,用力拍拍張威的肩膀。“隻要你的身體能恢複,一切都是值得的。你不用擔心,他們不是來考核你的。那小子隨我習武,算是半個弟子。”


    張威如釋重負,隨即又大喜,向趙延年道喜。


    “這次真是多虧了賢弟。若非賢弟,我就算不死在草原上,也成了廢人,更不可能被隴右李氏看中,調往代郡。你可不知道,調令是塞長親自送來的,拐彎抹角的問你和隴右李氏是什麽關係,羨慕得他啊,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趙延年忍俊不禁,也跟著笑了。


    不得不說,隴右李氏這張虎皮還是好使的。


    可惜,沒幾年好用了。


    等李陵兵敗,投降匈奴,隴右李氏就成了臭狗屎,人人避之不及。


    這是最後一波紅利了吧?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張威再次挺起胸膛。“等我傷好了,這個秋冬,一定要讓匈奴人見識見識我掌中長矛的厲害,不負賢弟你和李府君的器重。”


    趙延年嚇了一跳,連忙說道:“你先別激動,好好養傷才是關鍵。”


    知恩圖報是好事,是不是要把自己的命搭進去,可就要認真思量了。


    隴右李氏也不是什麽善人君子,施恩都是有條件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周不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周不莊並收藏大漢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