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椒送來的謝禮很豐厚,不僅有上等的絹帛、酒器等衣料、用品,還有現錢。
看到這些錢,趙延年鬆了一口氣。
有了這些,仆朋一家的經濟危機暫時可以解決了。
但王君曼卻不怎麽高興,反而有些擔憂起來。
她將趙延年、趙破奴叫到房中,指著打開的箱子說道:“這禮太重了,我們怕是不能收。”
趙延年、趙破奴麵麵相覷。
他們也知道這份禮很豐厚,可對方是隴右李氏這樣的大族,世代為將,還差這點錢?
“隴右李氏的確是大族,家資豐厚,但李廣卻不是聚財的人。且不說這些年他接連遭遇挫折,花了不少錢,就他之前得到的賞賜,也是大部分用於賞賜將士,哪裏有什麽積蓄。如果我猜得不錯,這些錢也許就是李椒能拿出的所有家當。”
趙延年吃了一驚。“所有的家當?”
“李廣有三子,長子李當戶,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按照大族的規矩,就是長孫,將來要撐門立戶的,自然要有一身本事。李廣本人雖然以射藝成名,但他的幾個兒子卻不是那麽突出,李陵也是如此,否則也不會輸給雷電。他這是看中了你的絕技,這才不惜傾其所有。”
趙破奴還沒反應過來,趙延年卻一聽就明白了。
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李廣的射藝有其天賦猿臂加成,其他人學不了,子孫也不例外。
換句話說,李廣後繼無人,需要一個新的立身之本。李椒看中了他的本事,這才不惜重金,降尊紆貴,也要讓李陵拜他為師。
相反,對射藝更加驚人的趙破奴,他反倒不是那麽重視。
“退迴去?”
趙破奴一聽就急了,脫口而出。“這要是退迴去了,豈不得罪李椒?”話剛出口,又自覺不妥,便又加了一句。“我倆也就罷了,張威怎麽辦?”
趙延年眨眨眼睛,沒說話。
他之所以答應李椒,的確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張威。
機會難得,趙破奴如此,張威更是如此。
趙延年抬起頭,看向王君曼。“依阿嫂之見,該怎麽做?”
王君曼打量著趙延年。“阿弟,我一直有件事不太理解,你能告訴我原因嗎?”
趙延年有點緊張,卻還是說道:“你說。”
“李廣是本朝名將,是六郡良家子的典範,軍中將士不管是不是認識他,對他都頗為敬重,你為何卻對他敬而遠之?我聽張騫的夫人說,當初在陰山之北,堂邑父曾建議去右北平投李廣,卻被你一口拒絕了。”
趙延年笑了,原來是這件事啊,我還以為什麽呢。
“阿嫂,我不看好李廣的原因有兩個。其中一個之前說過,李廣年紀大了,多年的習氣很難改變,適應不了新的戰爭方式,很難建功,更難封侯。另外一個,我雖然沒說,阿嫂你也應該看得出,李廣這人,不,應該說他們父子的運氣都不太好。對這種人,敬而遠之才是正確的選擇。”
“那你這次為什麽又答應了?”
趙延年無奈的攤了攤手。“盛情難卻啊,就當時那情況,我要是再不答應……”
王君曼明白了,沒有再追問。
“既然如此,那就別退了。大丈夫行世,言必信,行必果,不能反複無常。至於李廣父子的運氣,看天意吧,無愧於心就好。隻是你們要多加留心,能幫則幫,實在不能幫,也要及時抽身。”
“喏。”趙延年、趙破奴不約而同的行了一禮。
——
王君曼隨即張羅起來,親自去了市場,為趙延年、趙破奴整治行裝,還采買了不少禮物,讓他帶給蘇建以及高闕塞、平虜燧的袍澤。
邊關辛苦,物資也奇缺,從長安帶的禮物也就顯得格外珍貴。
她又準備了一份禮物,讓趙延年、趙破奴趕去張騫家,感謝他的推薦之情。
之前拒絕,張騫雖然沒說什麽,心裏還是有些不快的。
這幾件事辦完,李椒送來的禮物就用掉了一半。
趙延年再次感慨當家不易。大戶也有大戶的難處,大進大出,看似風光,其實也難。
趙延年又去了一趟張騫家。
這次張騫不在家,隻有張騫的夫人在家。得知趙延年接受了李椒的推薦,沒讓張騫難做,她也非常高興,熱情接待了趙延年。
這次堂邑父也在,和趙延年敘了一會兒舊,交流了一些分手之後的事。
趙延年感謝堂邑父照顧雷電,堂邑父則羨慕趙延年的身手,居然真的將人救了出來。
——
兩天後,李椒出發了,趙延年、趙破奴隨行。
桀龍趕來送行,接受過趙延年指點的親衛們也都來了,湊錢準備了不少禮物,裝滿了兩輛大車。
桀龍拉著趙延年的手,笑嘻嘻的說道:“這可不是我送的,是他們的謝師禮。他們不如隴右李氏,禮物薄了些,你別介意。”
趙延年拱手致謝。
他沒有帶走這些禮物,直接讓來送行的仆朋帶迴去,一起交給王君曼保管。
告別之後,趙延年上了馬,追趕隊伍去了。
看著趙延年的背影,桀龍一手負在身後,一手撫著胡須,得意地對兒子病已說道:“小子,再過幾年,我準備一份大禮,讓你也跟著趙君學藝,將來和李陵做同門,可好?”
病已抬起頭,看了桀龍一眼。“誰稀罕和李陵做同門。我和雷電是好朋友,趙君不教,我就跟雷電學。”
桀龍拍了一下病已的小腦袋,低聲說道:“你懂個屁,這裏是長安,不是草原。雷電就算身手再好,還能和隴右李氏的長孫相比?”
病已摸了摸頭。“趙君不就是因為身手好,就連隴右李氏也要來拜師。”
桀龍眼睛一瞪,喝斥道:“混賬東西,毛還沒長幾根,嘴倒是會說。趙君是天武士,你有他那福分?”
見桀龍怒了,病已沒敢再吭聲,轉身找雷電玩耍去了。
——
沿著長安城的南牆向東,經過灞橋的時候,隊伍又停了下來。
蘇嘉前來送行。
趙延年和蘇嘉寒暄了幾句,便靜靜地站到一旁。
蘇嘉是來送李椒的。他倆年齡相當,又長時間共事,交情很深,是杜陵蘇氏和隴右李氏建交的開端。
這兩年因為蘇建封了侯,杜陵蘇氏的地位提升了一級,兩家算是各有短長。在他們建交的時候,卻是李椒給他麵子。
所以即使現在蘇建封了侯,蘇嘉還是對李椒很客氣,所以特地告了假,趕到灞橋來送行。
灞橋在長安城東,灞水之上,漢文帝的霸陵就在東北不遠處。
這座橋很有名,也很宏偉,是長安著名的景點,也是迎來送往的常選之地。
霸橋折柳,是後世的文人騷客們經常掛在嘴邊的雅事。蘇嘉、李椒雖是武人,也不例外,手中舉著柳枝,互道別情。
趙延年沒什麽感覺,顯得很淡然。
跟在一旁的李陵歪著頭,看著他。“趙君,你不留戀長安,不想念親人嗎?”
趙延年瞅了他一眼,笑了笑。“留戀長安什麽?”
李陵詫異的摸了摸頭。“長安……不值得留戀嗎?”
趙延年想了半晌,幽幽一聲歎息。
他實在想不出長安有什麽可留戀的。
他來了幾天,除了最初有點激動之外,後麵就很木然了。
長安雖大,可是與他何幹?
他感受到的隻是生活不易。
他還有一身武藝,還有無數機緣,都過得這麽辛苦,那些普通人怎麽辦?
比如仆朋一家,在他來之前,他們是怎麽過的?
雖然仆朋、王君曼從來沒提過,但他想得到。
至於麵前的李陵,想到他後來的遭遇,他很想問一句。
你留戀長安,長安留戀你嗎?
看到這些錢,趙延年鬆了一口氣。
有了這些,仆朋一家的經濟危機暫時可以解決了。
但王君曼卻不怎麽高興,反而有些擔憂起來。
她將趙延年、趙破奴叫到房中,指著打開的箱子說道:“這禮太重了,我們怕是不能收。”
趙延年、趙破奴麵麵相覷。
他們也知道這份禮很豐厚,可對方是隴右李氏這樣的大族,世代為將,還差這點錢?
“隴右李氏的確是大族,家資豐厚,但李廣卻不是聚財的人。且不說這些年他接連遭遇挫折,花了不少錢,就他之前得到的賞賜,也是大部分用於賞賜將士,哪裏有什麽積蓄。如果我猜得不錯,這些錢也許就是李椒能拿出的所有家當。”
趙延年吃了一驚。“所有的家當?”
“李廣有三子,長子李當戶,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按照大族的規矩,就是長孫,將來要撐門立戶的,自然要有一身本事。李廣本人雖然以射藝成名,但他的幾個兒子卻不是那麽突出,李陵也是如此,否則也不會輸給雷電。他這是看中了你的絕技,這才不惜傾其所有。”
趙破奴還沒反應過來,趙延年卻一聽就明白了。
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李廣的射藝有其天賦猿臂加成,其他人學不了,子孫也不例外。
換句話說,李廣後繼無人,需要一個新的立身之本。李椒看中了他的本事,這才不惜重金,降尊紆貴,也要讓李陵拜他為師。
相反,對射藝更加驚人的趙破奴,他反倒不是那麽重視。
“退迴去?”
趙破奴一聽就急了,脫口而出。“這要是退迴去了,豈不得罪李椒?”話剛出口,又自覺不妥,便又加了一句。“我倆也就罷了,張威怎麽辦?”
趙延年眨眨眼睛,沒說話。
他之所以答應李椒,的確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張威。
機會難得,趙破奴如此,張威更是如此。
趙延年抬起頭,看向王君曼。“依阿嫂之見,該怎麽做?”
王君曼打量著趙延年。“阿弟,我一直有件事不太理解,你能告訴我原因嗎?”
趙延年有點緊張,卻還是說道:“你說。”
“李廣是本朝名將,是六郡良家子的典範,軍中將士不管是不是認識他,對他都頗為敬重,你為何卻對他敬而遠之?我聽張騫的夫人說,當初在陰山之北,堂邑父曾建議去右北平投李廣,卻被你一口拒絕了。”
趙延年笑了,原來是這件事啊,我還以為什麽呢。
“阿嫂,我不看好李廣的原因有兩個。其中一個之前說過,李廣年紀大了,多年的習氣很難改變,適應不了新的戰爭方式,很難建功,更難封侯。另外一個,我雖然沒說,阿嫂你也應該看得出,李廣這人,不,應該說他們父子的運氣都不太好。對這種人,敬而遠之才是正確的選擇。”
“那你這次為什麽又答應了?”
趙延年無奈的攤了攤手。“盛情難卻啊,就當時那情況,我要是再不答應……”
王君曼明白了,沒有再追問。
“既然如此,那就別退了。大丈夫行世,言必信,行必果,不能反複無常。至於李廣父子的運氣,看天意吧,無愧於心就好。隻是你們要多加留心,能幫則幫,實在不能幫,也要及時抽身。”
“喏。”趙延年、趙破奴不約而同的行了一禮。
——
王君曼隨即張羅起來,親自去了市場,為趙延年、趙破奴整治行裝,還采買了不少禮物,讓他帶給蘇建以及高闕塞、平虜燧的袍澤。
邊關辛苦,物資也奇缺,從長安帶的禮物也就顯得格外珍貴。
她又準備了一份禮物,讓趙延年、趙破奴趕去張騫家,感謝他的推薦之情。
之前拒絕,張騫雖然沒說什麽,心裏還是有些不快的。
這幾件事辦完,李椒送來的禮物就用掉了一半。
趙延年再次感慨當家不易。大戶也有大戶的難處,大進大出,看似風光,其實也難。
趙延年又去了一趟張騫家。
這次張騫不在家,隻有張騫的夫人在家。得知趙延年接受了李椒的推薦,沒讓張騫難做,她也非常高興,熱情接待了趙延年。
這次堂邑父也在,和趙延年敘了一會兒舊,交流了一些分手之後的事。
趙延年感謝堂邑父照顧雷電,堂邑父則羨慕趙延年的身手,居然真的將人救了出來。
——
兩天後,李椒出發了,趙延年、趙破奴隨行。
桀龍趕來送行,接受過趙延年指點的親衛們也都來了,湊錢準備了不少禮物,裝滿了兩輛大車。
桀龍拉著趙延年的手,笑嘻嘻的說道:“這可不是我送的,是他們的謝師禮。他們不如隴右李氏,禮物薄了些,你別介意。”
趙延年拱手致謝。
他沒有帶走這些禮物,直接讓來送行的仆朋帶迴去,一起交給王君曼保管。
告別之後,趙延年上了馬,追趕隊伍去了。
看著趙延年的背影,桀龍一手負在身後,一手撫著胡須,得意地對兒子病已說道:“小子,再過幾年,我準備一份大禮,讓你也跟著趙君學藝,將來和李陵做同門,可好?”
病已抬起頭,看了桀龍一眼。“誰稀罕和李陵做同門。我和雷電是好朋友,趙君不教,我就跟雷電學。”
桀龍拍了一下病已的小腦袋,低聲說道:“你懂個屁,這裏是長安,不是草原。雷電就算身手再好,還能和隴右李氏的長孫相比?”
病已摸了摸頭。“趙君不就是因為身手好,就連隴右李氏也要來拜師。”
桀龍眼睛一瞪,喝斥道:“混賬東西,毛還沒長幾根,嘴倒是會說。趙君是天武士,你有他那福分?”
見桀龍怒了,病已沒敢再吭聲,轉身找雷電玩耍去了。
——
沿著長安城的南牆向東,經過灞橋的時候,隊伍又停了下來。
蘇嘉前來送行。
趙延年和蘇嘉寒暄了幾句,便靜靜地站到一旁。
蘇嘉是來送李椒的。他倆年齡相當,又長時間共事,交情很深,是杜陵蘇氏和隴右李氏建交的開端。
這兩年因為蘇建封了侯,杜陵蘇氏的地位提升了一級,兩家算是各有短長。在他們建交的時候,卻是李椒給他麵子。
所以即使現在蘇建封了侯,蘇嘉還是對李椒很客氣,所以特地告了假,趕到灞橋來送行。
灞橋在長安城東,灞水之上,漢文帝的霸陵就在東北不遠處。
這座橋很有名,也很宏偉,是長安著名的景點,也是迎來送往的常選之地。
霸橋折柳,是後世的文人騷客們經常掛在嘴邊的雅事。蘇嘉、李椒雖是武人,也不例外,手中舉著柳枝,互道別情。
趙延年沒什麽感覺,顯得很淡然。
跟在一旁的李陵歪著頭,看著他。“趙君,你不留戀長安,不想念親人嗎?”
趙延年瞅了他一眼,笑了笑。“留戀長安什麽?”
李陵詫異的摸了摸頭。“長安……不值得留戀嗎?”
趙延年想了半晌,幽幽一聲歎息。
他實在想不出長安有什麽可留戀的。
他來了幾天,除了最初有點激動之外,後麵就很木然了。
長安雖大,可是與他何幹?
他感受到的隻是生活不易。
他還有一身武藝,還有無數機緣,都過得這麽辛苦,那些普通人怎麽辦?
比如仆朋一家,在他來之前,他們是怎麽過的?
雖然仆朋、王君曼從來沒提過,但他想得到。
至於麵前的李陵,想到他後來的遭遇,他很想問一句。
你留戀長安,長安留戀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