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山端起酒杯,沒有接右大將的話題。
他雖然輔佐右大將才幾個月,卻對右大將不陌生,早就聽父親說過無數次。
右大將千好萬好,隻有一點不好。
藏在心底的自卑。
因為生母的緣故,他從小不被右賢王重視,被幾個兄弟排斥。在與兄弟爭鬥的同時,他又極度渴望得到兄弟的關愛,對任何兄弟殘殺的事都無法忍受。
正因為如此,他最後放棄了爭奪右賢王位。
也正因為如此,當他得知勾利湖被殺,而伊稚邪一點反應也沒有的時候,他就認定伊稚邪是借刀殺人,故意讓勾利湖去送死。
勾利湖是謀士,從來沒統過兵,突然把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不合常理。
尤其是他明知於單身邊有趙延年、趙歸胡這樣武藝過人,擅長小規模戰鬥的人,卻不派更有經驗的人去協助勾利湖。
但貴山清楚,這裏麵有右大將臆測的成份。
不管伊稚邪是不是借刀殺人,他都不可能故意將勾利湖送到趙延年的麵前。
當時趙延年已經離開了於單,獨自南歸,誰會想到他半路又迴來呢。
再說了,兩軍交戰,哪怕隻是數百人的規模,一個勇士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將勾利湖的死歸於趙延年一人,是右大將心底恐懼的無限放大。
他曾麵對趙延年,並且受了重傷,從此落下了心病,以為趙延年無所不能,嘴上卻又不肯承認,處於一種極度複雜,又極度矛盾的心態中無法自拔。
“你說,我們匈奴還有希望嗎?”右大將喝了一杯酒,換了一個話題。
“有。”貴山不假思索的說道。
“在哪兒?”
“在我們右部。”貴山放下手中的酒杯。“匈奴左中右三部,以前是左部實力最強,所以以左部為尊。可是自從趕走月氏,進駐祁連山以後,右部的實力就超過了左部。就算左部、中部都被漢人擊敗,隻要右部還在,匈奴人就不會敗。”
右大將目光一閃,神情有些糾結。“連河南地丟了都不敢搶迴來,我看右部也沒什麽希望。”
“也許這正是右大將的機會。”貴山無聲地笑了起來。“單於庭的那些老朽會帶著伊稚邪春季出兵,右部就不會?隻是右部地方廣大,那些人還沒感覺到痛而已。”
右大將瞅了貴山一眼,也無聲地笑了。
這是老相國留給他的最好禮物。
貴山雖然年輕,卻有頭腦,還讀過不少漢人的書。
——
“還要繼續往前走嗎?”韓文勒住了坐騎,抬頭看了看天。
月亮已經落下,夜色越來越濃,天要亮了。
出了平虜燧之後,他們向西北方向走了五十多裏,沒有遇到一個敵人。
韓文有些懷疑,自己可能判斷失誤,匈奴人並不在這個方向。
“最近的河水在哪兒,能供數千人飲用的那種。”趙延年問道。
“還在前麵,大概四五十裏左右。”韓文猶豫了片刻。“不會那麽遠吧,就算是匈奴人馬快,也要兩個時辰,趕到之後也累了,無法交戰。”
“如果他們暫時還沒打算進攻,隻是派人偵察呢?”趙延年打了個比方。“就像兩個人交手,要打人的時候肯定要近身,互相試探的時候卻可以保持一定距離。”
韓文沒有說話,心底有些認同趙延年的分析。
漢軍出塞偵察敵情,一般不會超過三十裏。匈奴人的距離遠一些,也就五六十裏。
可如果匈奴人隻是試探,並沒有立刻進攻的計劃,就有可能遠一點。
盡管如此,韓文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擔心。“再往前走,天就黑了。萬一遇到匈奴人的暗哨,伏擊我們……”
趙延年想了想,接受了韓文的建議。
如果隻是他一個人,他會繼續前進,一直趕到韓文說的那個河穀。
他有直覺,右大將的營地就在那個河穀裏。
可是他身邊還有韓文,就不能這麽冒險。
看得出來,張威對韓文和他的狗很重視。如果是其他人,張威不會安排韓文跟著他。
“那我們就在這裏休息片刻,等待天亮。”
“好。”韓文大喜,伸手一指。“那裏有幾個土堆,可以暫時藏身。”
——
兩人向左走了幾裏,果然有幾個土堆,不大,卻足以讓幾個人藏身。
韓文帶著韓盧先去摸了一下情況,確認那裏沒有匈奴人埋伏,才招唿趙延年過去。
“草原上經常會遇到匈奴人,平時很好,不僅可以共享一個休息的地方,還能互相交食物、飲水。戰時就不行了,誰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敵人,先砍死再說……”
韓文將一堆雜草弄平了些,請趙延年坐。
趙延年拒絕了。“你先睡吧,我要活動一下身體。”
說完,他將矛倚在一旁,刀、弓、箭全部摘下來,放下在旁,伸展身體,做站樁前的準備。
看時辰,離天亮也沒多久了,他不想睡了,幹脆以站樁代替。
韓文有些好奇,看了一會,卻擋不住睡意,一會兒就睡著了。
趙延年雙手抱圓,進入渾然狀態。
韓盧伏在韓文身邊,腦袋擱在前腿上,兩隻眼睛盯著趙延年,耳朵不時的動一下,傾聽著周圍的動靜。
不知過了多久,身邊一陣輕響,韓文醒了。
趙延年也瞬間脫離了鬆靜狀態,收了勢,搓搓手,繞著土堆轉了幾圈,放鬆身體。
“你真的沒睡?”韓文揉著眼睛,看著精神抖擻的趙延年,不敢相信。
“其實是睡了,隻不過你是躺著睡,我是站著睡。”趙延年笑笑。
“那……我也能站著睡嗎?”
“有點難。但你換個姿勢,可能會好一點。”趙延年說著,躺了下來,演示了一個姿勢。
這是睡功裏常用的姿勢,比普通的睡姿更有利於恢複體力。
當然,如果能配合唿吸和意念,效果就更好了。
他將要訣都告訴了韓文,能領悟多少,能不能堅持,就看韓文自己的了。
韓文很興奮,試了一下,沒感覺到太多,卻還是非常感激。
他知道趙延年武藝好,是因為有一套別人不知道的練習辦法,想來這些也是其中一部分。
能將這樣的秘法告訴他,可見趙延年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一般人是不會將自己的武藝教給別人的,更何況是這種近乎修仙的法門。
帶著感激之情,韓文忙前忙後,準備好了早餐,沒讓趙延年操一點心。
趙延年平靜地享受了這些待遇。
吃完簡單的早餐,兩人加快速度,繼續趕路。
按照計劃,他們要在中午之前趕迴平虜燧,帶迴了解到的情況,確認匈奴人是否有大舉入侵的可能。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他們遇到了第一批匈奴遊騎。
兩名騎兵,遠遠地看著,保持著隨時撤退的姿態。
趙延年說道:“韓兄,你在這裏等著,留意周圍,我上前去試探一下。”
韓文點點頭。
趙延年將多餘的物資放在備馬上,一手挽韁,一手提矛,踢馬緩緩向前。
他剛走了幾步,對麵的兩名騎士就撥轉馬頭,向西北方向逃去。
趙延年勒住了坐騎,對韓文大聲說道:“韓兄,你在這裏等我,如果一個時辰內,我不迴來,你就先迴去報信,就說有七成可能是右大將,做好迎戰準備。”
“何以見得?”韓文大叫道。
“他們見我就走,想必是認識我的。”趙延年笑道:“我追過去看一看,四十裏路,一個時辰來迴,想必夠了。”
“你或許沒事,可是戰馬體力不足,如何能行?要不,你多帶一匹馬去?”
“不用,我的馬力不足,匈奴人的馬力也好不到哪兒去。你帶上備馬,才能及時趕迴去。我要遇到匈奴人,就奪他們的馬,不用擔心馬力。”
韓文笑了一聲,沒再糾結,直接答應了。
藝高人膽大。
趙延年的話雖然狂了一些,但他的確有這個本事。
趙延年交待完,就放開韁繩,向匈奴人追去。
一邊追擊,一邊將長矛掛在馬鞍上,同時摘下了弓和箭。
強化練習了半年射藝,今天終於要實戰檢驗了。
沒過多久,他就追上了一個匈奴人。
漢軍用糧食喂馬的奢侈做法,最終體現了馬力的差距上。
匈奴人的馬越跑越慢,眼看著無法脫身,不得不分頭行動。
一個人繼續逃跑,一個人返身迎戰。
雙方拉弓,準備對射。
趙延年用的是漢軍製式一石強弓,弓力更強,先發製人。
第一箭射空,但他很快就調整了姿勢,第二箭命中對手。
匈奴人中箭,落馬,扣在手裏的箭還沒來得及射出去。
另一名騎兵遠遠地看見,不再猶豫,拚命抽打著戰馬,迅速脫離。
趙延年沒有急著追,下了馬,持弓走到受傷的匈奴人麵前,右手一直搭在箭上,以防匈奴人反殺。
他沒有射中匈奴人的中害,隻是命中了目標而已。
匈奴人沒有反擊,絕望地坐在地上,捂著中箭的大腿。鮮血從傷口處滲出來,浸濕了箭杆處的皮襖。
不等趙延年問話,匈奴人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不是天武士?你是趙歸胡?”
趙延年也有些意外。“為何這麽說?”
“天武士近戰無敵,但射藝一般,沒有你這麽好的射藝,漢人中,除了飛將軍,隻有趙歸胡有這樣的本中。飛將軍在右北平,你自然是趙歸胡了。”
趙延年忍不住笑了。
他拉下擋著臉的衣領,露出真容。“我不是趙歸胡,我是趙延年。”
匈奴人臉色劇變。
他雖然輔佐右大將才幾個月,卻對右大將不陌生,早就聽父親說過無數次。
右大將千好萬好,隻有一點不好。
藏在心底的自卑。
因為生母的緣故,他從小不被右賢王重視,被幾個兄弟排斥。在與兄弟爭鬥的同時,他又極度渴望得到兄弟的關愛,對任何兄弟殘殺的事都無法忍受。
正因為如此,他最後放棄了爭奪右賢王位。
也正因為如此,當他得知勾利湖被殺,而伊稚邪一點反應也沒有的時候,他就認定伊稚邪是借刀殺人,故意讓勾利湖去送死。
勾利湖是謀士,從來沒統過兵,突然把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不合常理。
尤其是他明知於單身邊有趙延年、趙歸胡這樣武藝過人,擅長小規模戰鬥的人,卻不派更有經驗的人去協助勾利湖。
但貴山清楚,這裏麵有右大將臆測的成份。
不管伊稚邪是不是借刀殺人,他都不可能故意將勾利湖送到趙延年的麵前。
當時趙延年已經離開了於單,獨自南歸,誰會想到他半路又迴來呢。
再說了,兩軍交戰,哪怕隻是數百人的規模,一個勇士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將勾利湖的死歸於趙延年一人,是右大將心底恐懼的無限放大。
他曾麵對趙延年,並且受了重傷,從此落下了心病,以為趙延年無所不能,嘴上卻又不肯承認,處於一種極度複雜,又極度矛盾的心態中無法自拔。
“你說,我們匈奴還有希望嗎?”右大將喝了一杯酒,換了一個話題。
“有。”貴山不假思索的說道。
“在哪兒?”
“在我們右部。”貴山放下手中的酒杯。“匈奴左中右三部,以前是左部實力最強,所以以左部為尊。可是自從趕走月氏,進駐祁連山以後,右部的實力就超過了左部。就算左部、中部都被漢人擊敗,隻要右部還在,匈奴人就不會敗。”
右大將目光一閃,神情有些糾結。“連河南地丟了都不敢搶迴來,我看右部也沒什麽希望。”
“也許這正是右大將的機會。”貴山無聲地笑了起來。“單於庭的那些老朽會帶著伊稚邪春季出兵,右部就不會?隻是右部地方廣大,那些人還沒感覺到痛而已。”
右大將瞅了貴山一眼,也無聲地笑了。
這是老相國留給他的最好禮物。
貴山雖然年輕,卻有頭腦,還讀過不少漢人的書。
——
“還要繼續往前走嗎?”韓文勒住了坐騎,抬頭看了看天。
月亮已經落下,夜色越來越濃,天要亮了。
出了平虜燧之後,他們向西北方向走了五十多裏,沒有遇到一個敵人。
韓文有些懷疑,自己可能判斷失誤,匈奴人並不在這個方向。
“最近的河水在哪兒,能供數千人飲用的那種。”趙延年問道。
“還在前麵,大概四五十裏左右。”韓文猶豫了片刻。“不會那麽遠吧,就算是匈奴人馬快,也要兩個時辰,趕到之後也累了,無法交戰。”
“如果他們暫時還沒打算進攻,隻是派人偵察呢?”趙延年打了個比方。“就像兩個人交手,要打人的時候肯定要近身,互相試探的時候卻可以保持一定距離。”
韓文沒有說話,心底有些認同趙延年的分析。
漢軍出塞偵察敵情,一般不會超過三十裏。匈奴人的距離遠一些,也就五六十裏。
可如果匈奴人隻是試探,並沒有立刻進攻的計劃,就有可能遠一點。
盡管如此,韓文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擔心。“再往前走,天就黑了。萬一遇到匈奴人的暗哨,伏擊我們……”
趙延年想了想,接受了韓文的建議。
如果隻是他一個人,他會繼續前進,一直趕到韓文說的那個河穀。
他有直覺,右大將的營地就在那個河穀裏。
可是他身邊還有韓文,就不能這麽冒險。
看得出來,張威對韓文和他的狗很重視。如果是其他人,張威不會安排韓文跟著他。
“那我們就在這裏休息片刻,等待天亮。”
“好。”韓文大喜,伸手一指。“那裏有幾個土堆,可以暫時藏身。”
——
兩人向左走了幾裏,果然有幾個土堆,不大,卻足以讓幾個人藏身。
韓文帶著韓盧先去摸了一下情況,確認那裏沒有匈奴人埋伏,才招唿趙延年過去。
“草原上經常會遇到匈奴人,平時很好,不僅可以共享一個休息的地方,還能互相交食物、飲水。戰時就不行了,誰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敵人,先砍死再說……”
韓文將一堆雜草弄平了些,請趙延年坐。
趙延年拒絕了。“你先睡吧,我要活動一下身體。”
說完,他將矛倚在一旁,刀、弓、箭全部摘下來,放下在旁,伸展身體,做站樁前的準備。
看時辰,離天亮也沒多久了,他不想睡了,幹脆以站樁代替。
韓文有些好奇,看了一會,卻擋不住睡意,一會兒就睡著了。
趙延年雙手抱圓,進入渾然狀態。
韓盧伏在韓文身邊,腦袋擱在前腿上,兩隻眼睛盯著趙延年,耳朵不時的動一下,傾聽著周圍的動靜。
不知過了多久,身邊一陣輕響,韓文醒了。
趙延年也瞬間脫離了鬆靜狀態,收了勢,搓搓手,繞著土堆轉了幾圈,放鬆身體。
“你真的沒睡?”韓文揉著眼睛,看著精神抖擻的趙延年,不敢相信。
“其實是睡了,隻不過你是躺著睡,我是站著睡。”趙延年笑笑。
“那……我也能站著睡嗎?”
“有點難。但你換個姿勢,可能會好一點。”趙延年說著,躺了下來,演示了一個姿勢。
這是睡功裏常用的姿勢,比普通的睡姿更有利於恢複體力。
當然,如果能配合唿吸和意念,效果就更好了。
他將要訣都告訴了韓文,能領悟多少,能不能堅持,就看韓文自己的了。
韓文很興奮,試了一下,沒感覺到太多,卻還是非常感激。
他知道趙延年武藝好,是因為有一套別人不知道的練習辦法,想來這些也是其中一部分。
能將這樣的秘法告訴他,可見趙延年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一般人是不會將自己的武藝教給別人的,更何況是這種近乎修仙的法門。
帶著感激之情,韓文忙前忙後,準備好了早餐,沒讓趙延年操一點心。
趙延年平靜地享受了這些待遇。
吃完簡單的早餐,兩人加快速度,繼續趕路。
按照計劃,他們要在中午之前趕迴平虜燧,帶迴了解到的情況,確認匈奴人是否有大舉入侵的可能。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他們遇到了第一批匈奴遊騎。
兩名騎兵,遠遠地看著,保持著隨時撤退的姿態。
趙延年說道:“韓兄,你在這裏等著,留意周圍,我上前去試探一下。”
韓文點點頭。
趙延年將多餘的物資放在備馬上,一手挽韁,一手提矛,踢馬緩緩向前。
他剛走了幾步,對麵的兩名騎士就撥轉馬頭,向西北方向逃去。
趙延年勒住了坐騎,對韓文大聲說道:“韓兄,你在這裏等我,如果一個時辰內,我不迴來,你就先迴去報信,就說有七成可能是右大將,做好迎戰準備。”
“何以見得?”韓文大叫道。
“他們見我就走,想必是認識我的。”趙延年笑道:“我追過去看一看,四十裏路,一個時辰來迴,想必夠了。”
“你或許沒事,可是戰馬體力不足,如何能行?要不,你多帶一匹馬去?”
“不用,我的馬力不足,匈奴人的馬力也好不到哪兒去。你帶上備馬,才能及時趕迴去。我要遇到匈奴人,就奪他們的馬,不用擔心馬力。”
韓文笑了一聲,沒再糾結,直接答應了。
藝高人膽大。
趙延年的話雖然狂了一些,但他的確有這個本事。
趙延年交待完,就放開韁繩,向匈奴人追去。
一邊追擊,一邊將長矛掛在馬鞍上,同時摘下了弓和箭。
強化練習了半年射藝,今天終於要實戰檢驗了。
沒過多久,他就追上了一個匈奴人。
漢軍用糧食喂馬的奢侈做法,最終體現了馬力的差距上。
匈奴人的馬越跑越慢,眼看著無法脫身,不得不分頭行動。
一個人繼續逃跑,一個人返身迎戰。
雙方拉弓,準備對射。
趙延年用的是漢軍製式一石強弓,弓力更強,先發製人。
第一箭射空,但他很快就調整了姿勢,第二箭命中對手。
匈奴人中箭,落馬,扣在手裏的箭還沒來得及射出去。
另一名騎兵遠遠地看見,不再猶豫,拚命抽打著戰馬,迅速脫離。
趙延年沒有急著追,下了馬,持弓走到受傷的匈奴人麵前,右手一直搭在箭上,以防匈奴人反殺。
他沒有射中匈奴人的中害,隻是命中了目標而已。
匈奴人沒有反擊,絕望地坐在地上,捂著中箭的大腿。鮮血從傷口處滲出來,浸濕了箭杆處的皮襖。
不等趙延年問話,匈奴人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不是天武士?你是趙歸胡?”
趙延年也有些意外。“為何這麽說?”
“天武士近戰無敵,但射藝一般,沒有你這麽好的射藝,漢人中,除了飛將軍,隻有趙歸胡有這樣的本中。飛將軍在右北平,你自然是趙歸胡了。”
趙延年忍不住笑了。
他拉下擋著臉的衣領,露出真容。“我不是趙歸胡,我是趙延年。”
匈奴人臉色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