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年和張威、韓文遊弋在平虜燧附近。
平虜燧在陰山之中,向西北就是高原、戈壁,地勢漸平,適合戰馬奔馳。
天氣漸暖,草木迴春,能藏身的地方不少,戰馬也有新鮮的嫩草可食,減輕了不少後勤壓力。
當然,趙延年等人也不在乎馬會不會瘦,反正匈奴人就在附近,有大量的備用戰馬可以更換。
這算是反向的就食於敵,真正的無後勤作戰。
最開始的時候,趙延年想找機會突襲右大將,但嚐試了幾次後,他發現右大將很謹慎,沒給他留下多少機會。幾次突襲,他們剛剛幹掉對麵的匈奴人,還沒來及收割首級,附近的匈奴人就圍了過來。
他們隻能牽走匈奴人的戰馬。
張威、韓文很懊惱,那可都是賞錢,一顆髡頭好幾萬呢。
一顆髡頭,就是一戶普通百姓的全部家產。
第一次聽到這個賞格時,趙延年也是吃了一驚。
他有點明白為什麽平虜燧的戍卒為什麽會改變態度了。
十八顆首級,就算他留一半,剩下的每個人也能分到一顆首級,那就是好幾萬錢。
關鍵這些首級都是他砍來的,是他親手割下來的。
如果不是他,他們一個錢也拿不到。
就算燧中的戍卒射殺了匈奴人,如果拿不到首級,也是白給。
“原來首級這麽值錢啊。”趙延年感歎道。
“當然,不過也就是這兩年的事。再過幾年,就不值這麽多了。”
“為什麽?”
“朝廷很快就沒錢了。”張威看著馬背的幾顆髡頭,咧著嘴直笑,看不出一點怨念。“賞格這麽高,是因為斬首太難。如果不能取勝,就算殺再多的匈奴人也沒用。隻有打跑了匈奴人,才有機會收割。可是我軍遇敵,能不敗就算不錯了,哪有機會取勝。”
趙延年理解的點點頭。
這樣的尷尬局麵,他已經親自體驗過了。
明明髡頭就在麵前,來不及割也沒用啊。
難怪李廣打了那麽多仗,最後還是沒能封侯。
原因很簡單,勝仗少,斬首少。
“可是從衛將軍奔襲龍城開始,我軍的斬首越來越多,朝廷的錢就不夠用了。每次都是幾千金、幾千金的賞賜,就算朝廷有金山,也撐不住啊。”
張威揚揚眉。“所以,發財要趁早,遲了可就沒機會了。”
趙延年打趣道:“如果想封侯呢?”
“封侯啊,這些髡頭可不夠,得是貴人的才行。”張威摸著下巴。“比如小王、相國之類的,肯定能換一個侯爵。老弟,說句心裏話,你之前如果是漢軍,早就封侯了。”
趙延年沒吭聲。
他知道,就憑他殺掉茹林、勾利湖二人,就可以封侯。
但當時他不是漢軍,再多的首級也沒用。
“不說那些,還是想想眼前的事吧。”趙延年說道:“匈奴人防備得嚴,我們下手的機會不多,不如繞到他們後麵去。”
“你是說,去截他們的糧道?”
“對啊,雖然他們的牛羊不會太多,但我們也就三個人,隨便搞一下,就夠我們分了。”
“妙!”張威一拍手掌。“就這麽幹。”
韓文也表示支持。“我們在他們後麵遊擊,右大將就不敢全軍壓上,高闕塞那裏也能多支撐幾天。如果能等到平陵侯增援,說不定還能保住朔方郡。到時候論功行賞,多少要分我們一點。”
“那就說定了,走!”趙延年輕踢馬腹,向西北方向奔去。
右大將的大營已經移到平虜燧附近,他的後營應該在之前的營地,離這裏也就十幾裏地。
太遠了,他也顧不上。
——
事實證明,趙延年的想法是對的。
當天晚上,他們就找到了右大將的後營。
大營裏燈火通明,匈奴騎士五人一隊,不停的繞營巡視。
大營裏也隨處可見戒備的匈奴人,個個如臨大敵,弓都上著弦,一點也不像後勤,比前線還前線。
張威看了一眼,就笑了。“老弟,你一個人頂得上一千人。你看匈奴人被你嚇成什麽樣子了。”
趙延年很無語。“這不白來了麽?”
他們是想來偷襲的,結果匈奴人這麽緊張,一點偷襲的機會也沒有。
“不會的。”張威笑道:“既然是後營,右大將就會安排人來,要麽傳令,要麽讓人送牛羊、草料。我們等在半路上,攔截傳令兵或者押運的人,讓他們不得安生。如果有機會,就衝進後營,一把火燒了這些草料、牛羊,到時候看右大將撤還是不撤。”
趙延年覺得有理。
論作戰,還是張威有經驗。
他們退到遠處,守在右大將的中軍和後營之間,耐心地等待小股的匈奴人。
這時候,韓文的作用得到了體現。
他讓趙延年和張威放心的休息,他負責守夜,同時喂馬、做飯。
趙延年也不客氣。
既然韓文跟著出來了,將來還要分他功勞,他就應該發揮作用。
總不能白蹭。
就算他願意,張威也不願意。
韓文身為七尺男兒,也不願意白拿功勞,將來傳出去讓人笑話。
有韓文分擔這些雜務,趙延年可以抽出時間放鬆,站樁,練習武藝。
從拳腳到刀、矛,再到射藝,一樣不落地練一遍。
時間不一定多,但每天練習,形成慣性,有利於維持狀態。
張威也沒閑著,一個人坐在一旁,盤算了一下白天遇到的情況,與趙延年、韓文商量,對有些可能錯過的信息進行完善、補充,去除一些意義不大的信息,從中提煉值得關注的疑點。
忙完這一切,他看趙延年習武。
很快,他就發現一個問題。
趙延年的招數並沒什麽新鮮的,幾乎每一招他都會,甚至他還有更精妙的。
等趙延年練完,一起吃飯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最後說道:“老弟,我知道不該問,如果不方便說,你也不要說。我就是好奇,這就是你每天練的全部內容?”
趙延年一點也不奇怪。
張威說得很婉轉,其實是懷疑他故意藏拙,不肯在他們麵前演示真正的絕招。
可是他想錯了,他練的從來不是招,而是功。
“就武藝而言,有兩句俗語,聽起來很直白,卻是真正的秘訣。”趙延年一邊吃著韓文準備的幹糧,一邊說道:“一句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句是一力降十會。當然,對我來說,最後一句要稍微改一改,將力改成功,一功降十會。”
“唯快不破,我能理解。一力降十會,我也能理解。一功降十會,又是什麽意思?”
“我打個比方。”趙延年耐心的說道:“如果麵前有一個敵人,你手裏有矛,你大概要出手幾次,才能擊殺他?”
張威想了想。“如果是韓文,出手一次就足夠。如果是你,我可能隻有一次出手機會。要麽你死,要麽我死。當然,大概率是我死。”
韓文翻了個白眼。
“為什麽?”
“因為你比我快,你的力氣也比我大。”
趙延年沒有糾結力與勁的區別,張威也聽不懂。“可是你相信,我隻要一擊,就能要你的命,即使你會躲,會擋。”
“對。”
“我說的功,就是這個意思。我每天練習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一擊斃命。不僅僅是比你快,不僅僅是比你力氣大,還要保證每一絲力氣都用在正確的地方,不會有一點浪費。”
張威咂了咂嘴,沉吟半晌。
“我有點明白了。你說的功,應該就是精熟,就是有效。能一擊解決的問題,絕不用第二擊。隻有如此,你才能最省力,才有更多活下來的機會。”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趙延年點點頭。“招數當然重要,可是如果對方比你快,比你力量大,隻要一擊就能要你的命,你的招法連施展的機會都沒有,再精妙又有什麽意義?這是兩個不同的方向,都有效,隻是我這個辦法更簡單,更有效一些。”
張威一聲歎息。“大道至簡,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老弟,你的師傅是不是修道之人?這麽高深而又直白的武學,不像是普通武人能悟得出來的,隻有留侯那樣的大智大慧,才能領悟這樣的天機。”
趙延年沒迴答,腦子裏卻是靈光一現。
他給張威的解釋是禮貌性的,流於表麵的,但張威卻給了他一個切切實實的啟示。
內家拳的創始人都不是簡單的武夫,而且和修道脫不清關係。
師傅也曾多次說過,技擊隻是內家拳的皮毛,養生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內家各派都不會練鐵砂掌之類的外家功夫,因為傷害身體。
內家拳高手多長壽,尤其是形意門。
所以,他現在還隻是剛剛入門,真正的修行之路還長著呢。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他決定教張威一點真東西,報答張威的提醒。
至於張威能領悟多少,那就看他的運氣了。
“張兄,你知道如何快速增長力氣嗎?”
“我隻知道一點毛皮。”張威無聲地笑了。
他知道,他的運氣來了。
他早就看出來,趙延年是個簡單純樸的人。
和這樣的人交往,最忌諱心機。
唯有真誠,能換人心。
平虜燧在陰山之中,向西北就是高原、戈壁,地勢漸平,適合戰馬奔馳。
天氣漸暖,草木迴春,能藏身的地方不少,戰馬也有新鮮的嫩草可食,減輕了不少後勤壓力。
當然,趙延年等人也不在乎馬會不會瘦,反正匈奴人就在附近,有大量的備用戰馬可以更換。
這算是反向的就食於敵,真正的無後勤作戰。
最開始的時候,趙延年想找機會突襲右大將,但嚐試了幾次後,他發現右大將很謹慎,沒給他留下多少機會。幾次突襲,他們剛剛幹掉對麵的匈奴人,還沒來及收割首級,附近的匈奴人就圍了過來。
他們隻能牽走匈奴人的戰馬。
張威、韓文很懊惱,那可都是賞錢,一顆髡頭好幾萬呢。
一顆髡頭,就是一戶普通百姓的全部家產。
第一次聽到這個賞格時,趙延年也是吃了一驚。
他有點明白為什麽平虜燧的戍卒為什麽會改變態度了。
十八顆首級,就算他留一半,剩下的每個人也能分到一顆首級,那就是好幾萬錢。
關鍵這些首級都是他砍來的,是他親手割下來的。
如果不是他,他們一個錢也拿不到。
就算燧中的戍卒射殺了匈奴人,如果拿不到首級,也是白給。
“原來首級這麽值錢啊。”趙延年感歎道。
“當然,不過也就是這兩年的事。再過幾年,就不值這麽多了。”
“為什麽?”
“朝廷很快就沒錢了。”張威看著馬背的幾顆髡頭,咧著嘴直笑,看不出一點怨念。“賞格這麽高,是因為斬首太難。如果不能取勝,就算殺再多的匈奴人也沒用。隻有打跑了匈奴人,才有機會收割。可是我軍遇敵,能不敗就算不錯了,哪有機會取勝。”
趙延年理解的點點頭。
這樣的尷尬局麵,他已經親自體驗過了。
明明髡頭就在麵前,來不及割也沒用啊。
難怪李廣打了那麽多仗,最後還是沒能封侯。
原因很簡單,勝仗少,斬首少。
“可是從衛將軍奔襲龍城開始,我軍的斬首越來越多,朝廷的錢就不夠用了。每次都是幾千金、幾千金的賞賜,就算朝廷有金山,也撐不住啊。”
張威揚揚眉。“所以,發財要趁早,遲了可就沒機會了。”
趙延年打趣道:“如果想封侯呢?”
“封侯啊,這些髡頭可不夠,得是貴人的才行。”張威摸著下巴。“比如小王、相國之類的,肯定能換一個侯爵。老弟,說句心裏話,你之前如果是漢軍,早就封侯了。”
趙延年沒吭聲。
他知道,就憑他殺掉茹林、勾利湖二人,就可以封侯。
但當時他不是漢軍,再多的首級也沒用。
“不說那些,還是想想眼前的事吧。”趙延年說道:“匈奴人防備得嚴,我們下手的機會不多,不如繞到他們後麵去。”
“你是說,去截他們的糧道?”
“對啊,雖然他們的牛羊不會太多,但我們也就三個人,隨便搞一下,就夠我們分了。”
“妙!”張威一拍手掌。“就這麽幹。”
韓文也表示支持。“我們在他們後麵遊擊,右大將就不敢全軍壓上,高闕塞那裏也能多支撐幾天。如果能等到平陵侯增援,說不定還能保住朔方郡。到時候論功行賞,多少要分我們一點。”
“那就說定了,走!”趙延年輕踢馬腹,向西北方向奔去。
右大將的大營已經移到平虜燧附近,他的後營應該在之前的營地,離這裏也就十幾裏地。
太遠了,他也顧不上。
——
事實證明,趙延年的想法是對的。
當天晚上,他們就找到了右大將的後營。
大營裏燈火通明,匈奴騎士五人一隊,不停的繞營巡視。
大營裏也隨處可見戒備的匈奴人,個個如臨大敵,弓都上著弦,一點也不像後勤,比前線還前線。
張威看了一眼,就笑了。“老弟,你一個人頂得上一千人。你看匈奴人被你嚇成什麽樣子了。”
趙延年很無語。“這不白來了麽?”
他們是想來偷襲的,結果匈奴人這麽緊張,一點偷襲的機會也沒有。
“不會的。”張威笑道:“既然是後營,右大將就會安排人來,要麽傳令,要麽讓人送牛羊、草料。我們等在半路上,攔截傳令兵或者押運的人,讓他們不得安生。如果有機會,就衝進後營,一把火燒了這些草料、牛羊,到時候看右大將撤還是不撤。”
趙延年覺得有理。
論作戰,還是張威有經驗。
他們退到遠處,守在右大將的中軍和後營之間,耐心地等待小股的匈奴人。
這時候,韓文的作用得到了體現。
他讓趙延年和張威放心的休息,他負責守夜,同時喂馬、做飯。
趙延年也不客氣。
既然韓文跟著出來了,將來還要分他功勞,他就應該發揮作用。
總不能白蹭。
就算他願意,張威也不願意。
韓文身為七尺男兒,也不願意白拿功勞,將來傳出去讓人笑話。
有韓文分擔這些雜務,趙延年可以抽出時間放鬆,站樁,練習武藝。
從拳腳到刀、矛,再到射藝,一樣不落地練一遍。
時間不一定多,但每天練習,形成慣性,有利於維持狀態。
張威也沒閑著,一個人坐在一旁,盤算了一下白天遇到的情況,與趙延年、韓文商量,對有些可能錯過的信息進行完善、補充,去除一些意義不大的信息,從中提煉值得關注的疑點。
忙完這一切,他看趙延年習武。
很快,他就發現一個問題。
趙延年的招數並沒什麽新鮮的,幾乎每一招他都會,甚至他還有更精妙的。
等趙延年練完,一起吃飯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最後說道:“老弟,我知道不該問,如果不方便說,你也不要說。我就是好奇,這就是你每天練的全部內容?”
趙延年一點也不奇怪。
張威說得很婉轉,其實是懷疑他故意藏拙,不肯在他們麵前演示真正的絕招。
可是他想錯了,他練的從來不是招,而是功。
“就武藝而言,有兩句俗語,聽起來很直白,卻是真正的秘訣。”趙延年一邊吃著韓文準備的幹糧,一邊說道:“一句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句是一力降十會。當然,對我來說,最後一句要稍微改一改,將力改成功,一功降十會。”
“唯快不破,我能理解。一力降十會,我也能理解。一功降十會,又是什麽意思?”
“我打個比方。”趙延年耐心的說道:“如果麵前有一個敵人,你手裏有矛,你大概要出手幾次,才能擊殺他?”
張威想了想。“如果是韓文,出手一次就足夠。如果是你,我可能隻有一次出手機會。要麽你死,要麽我死。當然,大概率是我死。”
韓文翻了個白眼。
“為什麽?”
“因為你比我快,你的力氣也比我大。”
趙延年沒有糾結力與勁的區別,張威也聽不懂。“可是你相信,我隻要一擊,就能要你的命,即使你會躲,會擋。”
“對。”
“我說的功,就是這個意思。我每天練習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一擊斃命。不僅僅是比你快,不僅僅是比你力氣大,還要保證每一絲力氣都用在正確的地方,不會有一點浪費。”
張威咂了咂嘴,沉吟半晌。
“我有點明白了。你說的功,應該就是精熟,就是有效。能一擊解決的問題,絕不用第二擊。隻有如此,你才能最省力,才有更多活下來的機會。”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趙延年點點頭。“招數當然重要,可是如果對方比你快,比你力量大,隻要一擊就能要你的命,你的招法連施展的機會都沒有,再精妙又有什麽意義?這是兩個不同的方向,都有效,隻是我這個辦法更簡單,更有效一些。”
張威一聲歎息。“大道至簡,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老弟,你的師傅是不是修道之人?這麽高深而又直白的武學,不像是普通武人能悟得出來的,隻有留侯那樣的大智大慧,才能領悟這樣的天機。”
趙延年沒迴答,腦子裏卻是靈光一現。
他給張威的解釋是禮貌性的,流於表麵的,但張威卻給了他一個切切實實的啟示。
內家拳的創始人都不是簡單的武夫,而且和修道脫不清關係。
師傅也曾多次說過,技擊隻是內家拳的皮毛,養生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內家各派都不會練鐵砂掌之類的外家功夫,因為傷害身體。
內家拳高手多長壽,尤其是形意門。
所以,他現在還隻是剛剛入門,真正的修行之路還長著呢。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他決定教張威一點真東西,報答張威的提醒。
至於張威能領悟多少,那就看他的運氣了。
“張兄,你知道如何快速增長力氣嗎?”
“我隻知道一點毛皮。”張威無聲地笑了。
他知道,他的運氣來了。
他早就看出來,趙延年是個簡單純樸的人。
和這樣的人交往,最忌諱心機。
唯有真誠,能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