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小兒心肝,不老藥引?
“嗬,呆子,你可曾見過哪個正經人家把自家孩子關在門前籠子裏養的?依我看,此事裏,大有蹊蹺啊~”
猴子瞥了一眼心滿意足,眯眼細品麵餅餘味,整一副沒出息模樣的八戒,沒好氣的說到一半,轉而摸起下巴說道。
“這天下雖廣,但道理總是互通的,除非這小兒皆非是親生,否則為人父母者,愛子之心大都一同,豈會如此狠心?”
陳啟頓了頓手中禪杖,扭頭望向城內最中心,最氣派的樓閣殿宇,大概率就是王宮的方向,語氣幽幽道:
“悟空,看來今日入城,休整之餘,又要做些功德事了。”
“是,師父。”
猴子臉上的神情一肅,連帶著八戒沙僧兩人臉上也沒了放鬆模樣,盡皆正了正臉色點頭應道。
自家人了解自家人,師父都這樣表態了,很顯然,無論這事裏摻和了什麽妖魔鬼怪,王公權貴,他們也管定了!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打探這城裏的情報,問明白這籠中小兒是何故,此城又是否是王都?
前者關乎他們要怎麽插手這籠養之事,而且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要是真有這種拿籠子養兒子的奇葩習俗,那他們豈不是枉費力氣,鬧了一場大誤會?
後者則是與那通關文牒有關,一路走來,每遇王城,一向“遵紀守法”,純屬“良民”的他們,都會主動拜訪國王蓋印,省的遇官府設卡攔問的時候,沒個身份證明,鬧出些不必要的亂子。
隻是此次打探消息的經曆不太順利,師徒一行人上前敲門,詢問起那些門口放籠子的人家時,旁的都還好。
見著他們是一群僧人,那些被敲開門的人家,一個個都很是和善,問起話來也都是有問必答,譬如此地確是王城,王宮就在城中心等等。
可一旦問起那門前布籠,便像是戳到了痛點,卻又不得不忍氣吞聲一般,臉色變差,態度或暴躁或陰沉起來,一言不發,反將他們驅走。
到後來,八戒嘴裏懷裏都塞滿那些富貴人家布施的饅頭饃饃了,這籠子裏為何養小兒的緣由,他們還半點不知曉呢!
‘看來,此地國王尚有積威,又或是有軍士監管,這些人才不肯如實相告?’
不同於一頭霧水的八戒沙僧,隱隱有所悟的猴子,心裏早就有數的陳啟,牽馬站在街頭,看著那熱熱鬧鬧,摩肩擦踵,端一副河清海晏,太平年景模樣的商宅住戶,心中喃喃自語道。
“師父,那些人家一來都是普通人,二來似乎不大信我們這些外來的和尚,要不還是換個地方問吧?前邊好像是個館驛,裏麵必有官員,要不找他們詢問?”
屢次敲門,都在最後收獲冷臉的猴子撓起頭,指了指前方的一處金亭館驛,眼睛一亮的建議道。
“也好,就當最後一次嚐試了,若還是問不出來個子醜寅卯,恰好此地乃是王城,我們稟報身份,上殿麵見國王,加蓋通關文牒時,直接向國王問個明白。”
收起心中所思,順著猴子所指方向望去,陳啟點頭沉聲道。
要不是還要走程序,既然知道了幕後黑手是白鹿精在搗鬼,他早就帶猴子直接打上門了。
管你是國丈還是國王,犯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
隻不過,雖然隱隱有所察覺,知道自己的異常不被佛祖菩薩在乎,但為了不損傷那兩位的顏麵,破壞那份無言的默契,陳啟暫時也不敢搞些邪道速通玩法,畢竟表麵功夫還是要做的。
但有這些小兒的性命在前,陳啟也不想耽擱太多時間,準備實在不行的話,直接去王宮金殿上撕破臉質問就是,反正有猴子在身邊,他不虛任何人!
嗯,先把比猴子強的那些人劃掉。
‘師父這是想掀桌啊。’
叼著饅頭,一手攏住懷裏的饃饃,一手扶擔的八戒聞言,眼珠一動,樂嗬嗬的朝身旁沙僧打了個眼色道。
直接朝一國之主詢問,這內裏詳情但凡沾染了些許惡意,恐怕做出這事的人都不會好受嘍!
怕隻怕,這事就是國王讓人做的啊!
深深看了一眼自家師父臉上那微不可察的一絲沉重,沙僧歎了口氣,麵對八戒的小動作毫無反應,隻默默挑擔跟上。
一行人牽馬挑擔轉過街頭,到了那館驛門前,而門口留守的小官見他們是僧人,態度十分良好,笑臉相待不說,待他們道明了身份來意,出示了通關文牒等證明物件。
更是迴身通報了館驛丞,令其親自出來相迎,安排了熱茶齋飯招待。
可見,這曾經的比丘國,對於僧人似乎都抱有極大的好感。
隻若是往常入城,若有如此待遇,一行人自然是喜不自勝的謝過,可今日心中有事,陳啟在謝過好心熱情的驛丞後,便豎掌起問:
“敢問驛丞,這城內緣何許多人家門前,置有布籠養兒?”
“咳咳!”
館驛丞原本正坐在桌邊,與陳啟品茗相談,可在陳啟這一問拋出來後,卻是驚得館驛丞一口茶水嗆到嗓子,咳嗽不止起來。
“咳咳,咳咳,”被見狀起身的陳啟拍著背部安撫的館驛丞忙擺擺手,示意陳啟停手後,拉住陳啟,左右瞥了一眼那些服侍一旁的小官,悄聲道:
“唉,長老莫要理會此事,權當我國風俗就是,明日國君上朝,蓋了寶印速速離去罷,切忌在朝上談及此事!”
“還請驛丞如實相告,此事事關一城小兒,貧僧但有些許慈悲心,就不能做到置之不理!”
陳啟反手扯住欲要脫身離去的館驛丞,神色堅定的同樣悄聲迴道。
不是,你這僧人,怎麽這麽倔呢?你一個和尚,就是知道了又能怎麽樣?還能違抗金口玉言不成?
館驛丞被陳啟死死拉住,隻感覺那手就像鋼筋鐵鑄一般,完全掙脫不得,嚐試了幾下,見這和尚站在原地,還是紋絲不動後,館驛丞認命了,揮手讓那些小官退下。
“唉,你這和尚,何必問個究竟?此乃是當今國主昏庸無道之令,你個外來的僧人,就是知道又怎的?!”
待人多嘴雜的小官吏離開後,館驛丞一屁股重坐迴原位,提起茶壺,重倒了一杯茶水入肚,對著陳啟一臉如之奈何的愁眉苦臉道。
“驛丞若不試試,又怎知貧僧無撥亂反正之力?先前所示文牒,可見我等乃一路西行至此,長途跋涉,一路所遇妖魔無數,若無能為,焉有今日?”
陳啟也重迴了座位,在身後三個瞪大了眼睛,炯炯有神的徒弟護衛下,朝著館驛丞合掌言道。
嘶,這和尚說的似乎有點道理啊!
先前未細想,隻將那通關文牒當作了身份證明,連陳啟身後三個“與眾不同”的徒弟,在天衣功效下,也被館驛丞隻當作了三個麵醜的僧人。
如今得了提醒,想起那文牒上蓋印的一個個國王大寶,或聽聞過,或聞所未聞,再一看這三個相貌各異的僧人……
嗯,一個尖嘴猴腮,身體瘦削,一看就不大中用,怕是個打探消息的前哨;一個肥頭大耳,到了館驛嘴就沒停過,如今還在嚼著饃饃,一臉癡傻的大肚漢,應該是個出苦力的挑擔夥夫?
噫,這個好,身高體壯,藍臉紅胡,沉穩不語,光站在那裏,自有一股淵渟嶽峙的威武雄壯之氣!
對著沙僧熱情點點頭示意,打量完三個徒弟的館驛丞扭頭看向陳啟,眼裏有了些許期盼的道:
“若是長老真有本事,這一城小兒或許就有救了……”
“既如此,也不瞞長老,此乃我國醜事,俱要從三年前說起,那時,我國尚叫比丘國,國主也算清明,一國上下安居樂業。
止有一日,有一老道,攜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歲,進貢與當今陛下。
那女子容貌甚美,姿色嬌俏,陛下一見傾心,寵幸在宮,號為美後。把那三宮娘娘,六院妃子,盡皆置若罔聞,隻不分晝夜,與美後貪歡不已。
到如今不過三年,就把自己弄得精神疲倦,身體羸弱,食不下寢不安,命在須臾啊!”
說起那個荒淫無度的君王,館驛丞臉上浮現無奈,痛惜,歎息等神色,但隨即卻神色一轉,滿是痛恨的咬牙切齒道:
“陛下之病,經太醫院診治,藥石無醫,可那獻女的老道,因有功被封為了國丈,見此良機,又上殿獻了一海外秘方,言說其甚能延壽,且方中其餘藥材,還俱被其自十洲、三島采來,已經完備,隻需煎湯服藥,就可有千年不老之功。
但之後,其又言此藥需以藥引子搭配服用:乃是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
館驛丞麵露厭惡,以杯擲桌道:“何曾聽聞那延壽之藥,需以小兒心肝作引?那老道便不是妖道,怕也是山裏精怪作祟,來此害我比丘國運!”
“隻我等不信又如何?亦有群臣勸誡,但陛下命在旦夕,又遭那國丈蠱惑,一意孤行,硬生生的在城內選了一千多有小兒的人家,命其養在門前鵝籠裏,隻待人數湊齊,時辰一到,就要戮心取肝!”
“也因此,城內人心惶惶,雖懼於王法,不敢明言,但也編了民謠傳唱,致使改名叫作小子城。”
館驛丞臉上全是無奈之色,連連扼腕歎息後,轉而看向陳啟與其身後的沙僧,麵露一絲希望道:
“長老,你遠來至此,一路披荊斬棘,定有大神通,恕我眼拙,不知可能降得那禍國殃民的國丈,揭其麵目於殿堂,教我城中小兒脫難?”
老實說,就國丈提的那荒唐藥引子,早就惹來百官生怒,萬民所指了。
奈何那廝一來有國王寵信,不好發兵捉拿,二來其本身本領也不小,一副知人知麵不知心的仙風道骨做派也就罷了,可那行走如風,手中拄拐,亦能做到來無影去無蹤!
不少人暗地裏打算讓其直接消失,但派出去的刺客連他人影都捉摸不到!
要不然,還能等到如今?需知,為了在城中硬湊一千多小兒,其中大部分可都是家境殷實的本國人,甚至還有一些權貴子弟啊……
而麵對館驛丞的詢問,陳啟自然不會負其所望,幹脆利落的點頭合掌道:
“阿彌陀佛,驛丞放心,此等喪盡天良之事,貧僧定然不會坐視,還望驛丞指路,好讓我這徒兒出馬,擒了那國丈上殿,與國王論個明白!”
那國王雖然下令讓百姓養兒於門前籠裏,隻因沉迷女色,虧空了身子延壽,但念在其尚未真下毒手,鑄下大錯,陳啟還不至於直接要他性命。
可若是押了國丈上殿,道明了妖邪算計,其還是執迷不悟,欲以小兒心肝求長生的話……
那陳啟就不得不下狠手了,而且瞧館驛丞的態度,百官估計對這位荒唐的國主也是心有不滿久矣了,屆時直接讓他們直接推舉太子登基得了。
隻是這樣一來,難免朝政不穩,留有隱患,所以能不插手,陳啟還是不願意插手別國內政的。
他是來取經的,又不是真來當大唐先鋒官的……咳咳。
“好好好,長老慈悲為懷,救我國小兒於水火!下官在此拜謝!
隻是,隻是那妖道的蹤跡捉摸不透,我等百官,皆不知其住處……”
館驛丞聞言大喜,起身彎腰一拜,但在抬起頭後,這位就將手一拱,一臉尷尬的苦笑道。
和那國丈打了三年交道,但愣是沒人知道他住哪!
因為這位國丈也是個奇葩,根本就沒要國王賞賜的國丈府,平時除了入宮見國王,其他時間,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
彳亍口巴,對麵是個精怪,作為壽星的坐騎,搞不好還是個成了仙的大佬,能被你們搞定才奇怪。
畢竟就連把白娘子打個半死的仙鶴,好像也不過是跟他同級的鶴童罷了。
既然如此,陳啟對於館驛丞提供不了妖精地址,除了有些無言外,也就沒多說什麽。
所以,備用計劃,啟動!
“嗬,呆子,你可曾見過哪個正經人家把自家孩子關在門前籠子裏養的?依我看,此事裏,大有蹊蹺啊~”
猴子瞥了一眼心滿意足,眯眼細品麵餅餘味,整一副沒出息模樣的八戒,沒好氣的說到一半,轉而摸起下巴說道。
“這天下雖廣,但道理總是互通的,除非這小兒皆非是親生,否則為人父母者,愛子之心大都一同,豈會如此狠心?”
陳啟頓了頓手中禪杖,扭頭望向城內最中心,最氣派的樓閣殿宇,大概率就是王宮的方向,語氣幽幽道:
“悟空,看來今日入城,休整之餘,又要做些功德事了。”
“是,師父。”
猴子臉上的神情一肅,連帶著八戒沙僧兩人臉上也沒了放鬆模樣,盡皆正了正臉色點頭應道。
自家人了解自家人,師父都這樣表態了,很顯然,無論這事裏摻和了什麽妖魔鬼怪,王公權貴,他們也管定了!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打探這城裏的情報,問明白這籠中小兒是何故,此城又是否是王都?
前者關乎他們要怎麽插手這籠養之事,而且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要是真有這種拿籠子養兒子的奇葩習俗,那他們豈不是枉費力氣,鬧了一場大誤會?
後者則是與那通關文牒有關,一路走來,每遇王城,一向“遵紀守法”,純屬“良民”的他們,都會主動拜訪國王蓋印,省的遇官府設卡攔問的時候,沒個身份證明,鬧出些不必要的亂子。
隻是此次打探消息的經曆不太順利,師徒一行人上前敲門,詢問起那些門口放籠子的人家時,旁的都還好。
見著他們是一群僧人,那些被敲開門的人家,一個個都很是和善,問起話來也都是有問必答,譬如此地確是王城,王宮就在城中心等等。
可一旦問起那門前布籠,便像是戳到了痛點,卻又不得不忍氣吞聲一般,臉色變差,態度或暴躁或陰沉起來,一言不發,反將他們驅走。
到後來,八戒嘴裏懷裏都塞滿那些富貴人家布施的饅頭饃饃了,這籠子裏為何養小兒的緣由,他們還半點不知曉呢!
‘看來,此地國王尚有積威,又或是有軍士監管,這些人才不肯如實相告?’
不同於一頭霧水的八戒沙僧,隱隱有所悟的猴子,心裏早就有數的陳啟,牽馬站在街頭,看著那熱熱鬧鬧,摩肩擦踵,端一副河清海晏,太平年景模樣的商宅住戶,心中喃喃自語道。
“師父,那些人家一來都是普通人,二來似乎不大信我們這些外來的和尚,要不還是換個地方問吧?前邊好像是個館驛,裏麵必有官員,要不找他們詢問?”
屢次敲門,都在最後收獲冷臉的猴子撓起頭,指了指前方的一處金亭館驛,眼睛一亮的建議道。
“也好,就當最後一次嚐試了,若還是問不出來個子醜寅卯,恰好此地乃是王城,我們稟報身份,上殿麵見國王,加蓋通關文牒時,直接向國王問個明白。”
收起心中所思,順著猴子所指方向望去,陳啟點頭沉聲道。
要不是還要走程序,既然知道了幕後黑手是白鹿精在搗鬼,他早就帶猴子直接打上門了。
管你是國丈還是國王,犯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
隻不過,雖然隱隱有所察覺,知道自己的異常不被佛祖菩薩在乎,但為了不損傷那兩位的顏麵,破壞那份無言的默契,陳啟暫時也不敢搞些邪道速通玩法,畢竟表麵功夫還是要做的。
但有這些小兒的性命在前,陳啟也不想耽擱太多時間,準備實在不行的話,直接去王宮金殿上撕破臉質問就是,反正有猴子在身邊,他不虛任何人!
嗯,先把比猴子強的那些人劃掉。
‘師父這是想掀桌啊。’
叼著饅頭,一手攏住懷裏的饃饃,一手扶擔的八戒聞言,眼珠一動,樂嗬嗬的朝身旁沙僧打了個眼色道。
直接朝一國之主詢問,這內裏詳情但凡沾染了些許惡意,恐怕做出這事的人都不會好受嘍!
怕隻怕,這事就是國王讓人做的啊!
深深看了一眼自家師父臉上那微不可察的一絲沉重,沙僧歎了口氣,麵對八戒的小動作毫無反應,隻默默挑擔跟上。
一行人牽馬挑擔轉過街頭,到了那館驛門前,而門口留守的小官見他們是僧人,態度十分良好,笑臉相待不說,待他們道明了身份來意,出示了通關文牒等證明物件。
更是迴身通報了館驛丞,令其親自出來相迎,安排了熱茶齋飯招待。
可見,這曾經的比丘國,對於僧人似乎都抱有極大的好感。
隻若是往常入城,若有如此待遇,一行人自然是喜不自勝的謝過,可今日心中有事,陳啟在謝過好心熱情的驛丞後,便豎掌起問:
“敢問驛丞,這城內緣何許多人家門前,置有布籠養兒?”
“咳咳!”
館驛丞原本正坐在桌邊,與陳啟品茗相談,可在陳啟這一問拋出來後,卻是驚得館驛丞一口茶水嗆到嗓子,咳嗽不止起來。
“咳咳,咳咳,”被見狀起身的陳啟拍著背部安撫的館驛丞忙擺擺手,示意陳啟停手後,拉住陳啟,左右瞥了一眼那些服侍一旁的小官,悄聲道:
“唉,長老莫要理會此事,權當我國風俗就是,明日國君上朝,蓋了寶印速速離去罷,切忌在朝上談及此事!”
“還請驛丞如實相告,此事事關一城小兒,貧僧但有些許慈悲心,就不能做到置之不理!”
陳啟反手扯住欲要脫身離去的館驛丞,神色堅定的同樣悄聲迴道。
不是,你這僧人,怎麽這麽倔呢?你一個和尚,就是知道了又能怎麽樣?還能違抗金口玉言不成?
館驛丞被陳啟死死拉住,隻感覺那手就像鋼筋鐵鑄一般,完全掙脫不得,嚐試了幾下,見這和尚站在原地,還是紋絲不動後,館驛丞認命了,揮手讓那些小官退下。
“唉,你這和尚,何必問個究竟?此乃是當今國主昏庸無道之令,你個外來的僧人,就是知道又怎的?!”
待人多嘴雜的小官吏離開後,館驛丞一屁股重坐迴原位,提起茶壺,重倒了一杯茶水入肚,對著陳啟一臉如之奈何的愁眉苦臉道。
“驛丞若不試試,又怎知貧僧無撥亂反正之力?先前所示文牒,可見我等乃一路西行至此,長途跋涉,一路所遇妖魔無數,若無能為,焉有今日?”
陳啟也重迴了座位,在身後三個瞪大了眼睛,炯炯有神的徒弟護衛下,朝著館驛丞合掌言道。
嘶,這和尚說的似乎有點道理啊!
先前未細想,隻將那通關文牒當作了身份證明,連陳啟身後三個“與眾不同”的徒弟,在天衣功效下,也被館驛丞隻當作了三個麵醜的僧人。
如今得了提醒,想起那文牒上蓋印的一個個國王大寶,或聽聞過,或聞所未聞,再一看這三個相貌各異的僧人……
嗯,一個尖嘴猴腮,身體瘦削,一看就不大中用,怕是個打探消息的前哨;一個肥頭大耳,到了館驛嘴就沒停過,如今還在嚼著饃饃,一臉癡傻的大肚漢,應該是個出苦力的挑擔夥夫?
噫,這個好,身高體壯,藍臉紅胡,沉穩不語,光站在那裏,自有一股淵渟嶽峙的威武雄壯之氣!
對著沙僧熱情點點頭示意,打量完三個徒弟的館驛丞扭頭看向陳啟,眼裏有了些許期盼的道:
“若是長老真有本事,這一城小兒或許就有救了……”
“既如此,也不瞞長老,此乃我國醜事,俱要從三年前說起,那時,我國尚叫比丘國,國主也算清明,一國上下安居樂業。
止有一日,有一老道,攜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歲,進貢與當今陛下。
那女子容貌甚美,姿色嬌俏,陛下一見傾心,寵幸在宮,號為美後。把那三宮娘娘,六院妃子,盡皆置若罔聞,隻不分晝夜,與美後貪歡不已。
到如今不過三年,就把自己弄得精神疲倦,身體羸弱,食不下寢不安,命在須臾啊!”
說起那個荒淫無度的君王,館驛丞臉上浮現無奈,痛惜,歎息等神色,但隨即卻神色一轉,滿是痛恨的咬牙切齒道:
“陛下之病,經太醫院診治,藥石無醫,可那獻女的老道,因有功被封為了國丈,見此良機,又上殿獻了一海外秘方,言說其甚能延壽,且方中其餘藥材,還俱被其自十洲、三島采來,已經完備,隻需煎湯服藥,就可有千年不老之功。
但之後,其又言此藥需以藥引子搭配服用:乃是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
館驛丞麵露厭惡,以杯擲桌道:“何曾聽聞那延壽之藥,需以小兒心肝作引?那老道便不是妖道,怕也是山裏精怪作祟,來此害我比丘國運!”
“隻我等不信又如何?亦有群臣勸誡,但陛下命在旦夕,又遭那國丈蠱惑,一意孤行,硬生生的在城內選了一千多有小兒的人家,命其養在門前鵝籠裏,隻待人數湊齊,時辰一到,就要戮心取肝!”
“也因此,城內人心惶惶,雖懼於王法,不敢明言,但也編了民謠傳唱,致使改名叫作小子城。”
館驛丞臉上全是無奈之色,連連扼腕歎息後,轉而看向陳啟與其身後的沙僧,麵露一絲希望道:
“長老,你遠來至此,一路披荊斬棘,定有大神通,恕我眼拙,不知可能降得那禍國殃民的國丈,揭其麵目於殿堂,教我城中小兒脫難?”
老實說,就國丈提的那荒唐藥引子,早就惹來百官生怒,萬民所指了。
奈何那廝一來有國王寵信,不好發兵捉拿,二來其本身本領也不小,一副知人知麵不知心的仙風道骨做派也就罷了,可那行走如風,手中拄拐,亦能做到來無影去無蹤!
不少人暗地裏打算讓其直接消失,但派出去的刺客連他人影都捉摸不到!
要不然,還能等到如今?需知,為了在城中硬湊一千多小兒,其中大部分可都是家境殷實的本國人,甚至還有一些權貴子弟啊……
而麵對館驛丞的詢問,陳啟自然不會負其所望,幹脆利落的點頭合掌道:
“阿彌陀佛,驛丞放心,此等喪盡天良之事,貧僧定然不會坐視,還望驛丞指路,好讓我這徒兒出馬,擒了那國丈上殿,與國王論個明白!”
那國王雖然下令讓百姓養兒於門前籠裏,隻因沉迷女色,虧空了身子延壽,但念在其尚未真下毒手,鑄下大錯,陳啟還不至於直接要他性命。
可若是押了國丈上殿,道明了妖邪算計,其還是執迷不悟,欲以小兒心肝求長生的話……
那陳啟就不得不下狠手了,而且瞧館驛丞的態度,百官估計對這位荒唐的國主也是心有不滿久矣了,屆時直接讓他們直接推舉太子登基得了。
隻是這樣一來,難免朝政不穩,留有隱患,所以能不插手,陳啟還是不願意插手別國內政的。
他是來取經的,又不是真來當大唐先鋒官的……咳咳。
“好好好,長老慈悲為懷,救我國小兒於水火!下官在此拜謝!
隻是,隻是那妖道的蹤跡捉摸不透,我等百官,皆不知其住處……”
館驛丞聞言大喜,起身彎腰一拜,但在抬起頭後,這位就將手一拱,一臉尷尬的苦笑道。
和那國丈打了三年交道,但愣是沒人知道他住哪!
因為這位國丈也是個奇葩,根本就沒要國王賞賜的國丈府,平時除了入宮見國王,其他時間,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
彳亍口巴,對麵是個精怪,作為壽星的坐騎,搞不好還是個成了仙的大佬,能被你們搞定才奇怪。
畢竟就連把白娘子打個半死的仙鶴,好像也不過是跟他同級的鶴童罷了。
既然如此,陳啟對於館驛丞提供不了妖精地址,除了有些無言外,也就沒多說什麽。
所以,備用計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