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千花洞中毗藍婆
“紫雲山?此地何在?內裏又是何人可降妖邪?我那老師父還是凡夫俗子肉身,在這神通裏撐不了多久,還望老母示下,我老孫速去請那位高人來救他!”
黎山老母不急,可猴子急啊!
生怕陳啟就此死在黃霧裏的猴子彎下腰,對著老母不斷作揖問道。
而迎著猴子臉上那眼巴巴,不似作偽的焦急之色,老母也有些驚訝,這潑猴頭和他那師父感情竟然如此好?
縱使那人乃是金蟬子轉世,非是一般凡俗中人,但也可道的上一句稀奇了。
甚至以金蟬子那偏執頑固的脾氣,轉世之後,能和這受不得羈絆,心性散漫的潑猴相處融洽,實在古怪。
訝異的看了一眼心急的猴子,黎山老母瞥了一眼下方,似乎穿過那層層金光黃霧,直視到了此時業已奄奄一息的陳啟。
眼裏閃過一絲笑意,老母見猴子實在急切,也不再賣著關子,與他細細道來道:
“大聖,下邊那個道士有個諢號,乃是百眼魔君,又被喚作多目怪,這金光黃霧,正是他采那日光煉入其眼目之中,並其所煉多年毒霧所成。
而此去直南方向,上千裏之處,就是紫雲山了,山中有個千花洞。
洞裏有位清修的菩薩,喚作毗藍婆,手中有件法寶,專克這妖邪神通,你若想救出師父,此去速行就是。”
“隻有一件事,她是個清修閉門的性子,不喜俗事外擾,你若是去找她求援,且莫把我供出去了。”
黎山老母的眉眼彎起,笑著與猴子言道。
在說到最後一句時,更是唇角微掀,有著成功作弄了老熟人的促狹之意。
“多謝老母指點,老孫保證,絕不會將老母牽扯其中!”
自黎山老母這裏得到了克製下方妖邪的確切消息,猴子就再也等不下去了,恭恭敬敬的朝著老母行了一個謝禮,猴子與老母道別後,翻身徑往南去。
“原來如此,難怪這潑猴頭竟這般關切他人……”
目視著猴子一溜煙的翻身無蹤,老母低頭看向下方,眼中似乎掠過不盡光影,其中有人物動作,景致錯落。
搖頭輕笑一聲,黎山老母揮了揮衣袖,袖聲落,人也無影無蹤,不知去向何方了。
…………
“應該就是此處了。”
轉眼間翻身過千裏,猴子停身立於空中,瞧了地上那景致非凡的山脈,心中思量道。
駕雲放低身形,又見一山洞浮現,上有石刻,正是“千花洞”三字。
錯不了!
見了洞名,猴子心下更加確認,駕起雲霧,直奔山洞而去。
說來這千花洞之名所得也非虛,周邊青鬆翠柏綠柳等樹木遮遍天宇不說。
更是有四時八節之花盛開,不見枯敗,無論此時是何節氣,那些花兒都開的極是茂盛繁密。
隨風搖曳,猴子即使匆匆而過,也能嗅到那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芬芳花香。
若是放在平常時刻,猴子非得好好欣賞欣賞不可,他最愛這般自然景色。
隻如今,師父並師弟白龍馬盡皆陷在了妖邪神通之中,猴子哪有心情賞花?
‘八戒那個呆子到此,怕是要抱怨為何隻開花不結果了。’
隻在心裏嘀咕一句,猴子便已駕雲來到洞門前,為表敬意,下了雲頭,整了整衣裳,禮貌上前探尋。
隻是說來奇怪,這洞裏雖遠遠可見有石屋獨立,門前溪流環繞,但在猴子走近時,卻見左近靜靜悄悄一片,半點雞犬之聲也無。
慌的猴子都以為此地的主人不在家,愁的是又該尋何人去破妖邪神通?
但一個轉彎,一在石榻上打坐的比丘尼映入猴子眼中:
頭戴五花納錦帽,身穿一領織金袍。腳踏雲尖鳳頭履,腰係攢絲雙穗絛。麵似秋容霜後老,氣如嫻靜雲水波。
猴子眼前一亮,雖無人替他指名道姓,但直覺告訴他,眼前人必然就是他要尋的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在下有禮了!”
幾步走上前,猴子立於毗藍婆麵前,雙手合十,彎腰行禮,恭敬言道。
那女菩薩被猴子的動靜驚醒,睜眼一看,發現竟是一身著杏黃僧袍,外披大紅袈裟的毛猴!
再細一看,更是心中一驚,眼前之人,非是山中毛怪成精,披衣招搖之輩,而是曾經大鬧天宮,闖出彌天大禍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急急下了榻,女菩薩合掌還了猴子一禮,驚奇問道:
“大聖,有失遠迎,有失遠迎,不知大聖來我這寒窯有何貴幹?”
“咦,菩薩怎一眼認出我來?不瞞菩薩,我先前大鬧了天宮,惹來如來佛,將我一掌壓在了五行山下。
前些時日才得以脫困,拜了一位師父,皈依了佛門,保他自大唐一路西去靈山取經。”
“隻恨在那盤絲嶺路過,打死了作惡為孽的七隻蜘蛛精後,又在那黃花觀巧遇見了她們師兄,被其用金光黃霧的神通困住了師父師弟,欲為妖孽報仇。”
“如今聽聞菩薩手裏有可滅他金光的法寶,特來此求援。”
猴子見毗藍婆菩薩菩薩看他的目光暗有防備,又思及黎山老母先前所言,疑這位菩薩還不知他近況,將他還當作當年膽大妄為的妖猴看待,故意講清了來龍去脈,報與她聽。
果然,毗藍婆聽完猴子所言,臉上浮現笑容,雙掌合十笑讚道:
“善哉善哉,未想到大聖與我已是同門了,也不瞞大聖,我知大聖容顏,還是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一事哩,自那之後,暗地裏畫像傳遍了四方,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我也是得了畫像傳閱,方知大聖神威。”
毗藍婆自然不會告訴猴子,她那畫像來自她家兒子親手送來。
想當初,猴子大鬧天宮的時候,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發狂的模樣,駭倒了一片星神。
二十八星宿亦被其所驚,但在戰後也不得不佩服起這猴子的神通來,加上猴子在天上時,與一眾人朝來宴飲,霞時同歸,各有幾分交情。
一些神仙就在暗地裏畫下了猴子在九霄之上,棍棒橫掃,神威赫赫的樣子。
適此時,猴子大鬧天宮的名聲傳出,無數仙佛都想一窺這大膽妖猴的真容。
那關押猴子的五行山,又有五方揭諦看守,一眾人知曉這猴子的本領,生怕去看著看著,莫名背上了私放妖猴的罪過。
於是乎,這些畫作一出,竟大受追捧,不少仙家爭著珍藏,並給好友傳閱炫耀。
隻是這大鬧天宮一事,對於天庭來說,臉麵上終究不好看,所以縱使玉帝從未下令禁止過此類畫像,但一眾仙家也默契的不在明麵上談論此事。
嗯,算是一種小“禁忌”?
而毗藍婆菩薩聽聞此事後,也對那鬧天的妖猴心生好奇,再加上他家兒子生怕老母親哪天招惹到了這種肆無忌憚又蠻橫之輩,所以特意送來一幅畫像貢其一覽真容。
畫上,那持棒而立,俯瞰天地,睥睨四方而又戾氣衝天的妖猴,讓毗藍婆菩薩印象極為深刻。
是故,縱猴子如今身穿僧衣,打扮與畫中不同,隻看眉眼,菩薩亦能將其認出。
“咳咳,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且休提,休提。”
聽見毗藍婆菩薩所言,猴子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道,頗有些當年的“黑曆史”被人當麵揭穿的感覺。
而看著猴子麵容雖與畫像上一致,卻早已不見了那抹戾氣的毗藍婆菩薩含笑頷首,一邊為猴子如今修心有成感到歡喜,一邊忍不住問道:
“大聖問我何從知來大聖,卻不知又是何人與你說出我來?我自赴了盂蘭會,到今三百餘年,不曾出門。隱姓埋名在此,更無一人所知。”
(盂蘭會:七月十五,民間俗稱的鬼節,在道教名為中元節,佛教超度群鬼的日子)
迎著毗藍婆菩薩好奇的目光,先前答應過黎山老母的猴子自然不會違約供出這位,便撓著頭,目光閃爍的含糊其辭道:
“菩薩不知,我老孫是個耳目靈便的,地方上事情知道的多的是哩!”
瞧著猴子這副模樣,心知無法問出究竟的毗藍婆菩薩無奈搖搖頭。
隻心裏猜測著,到底是哪位“故人”給她攬的活計。
觀世音?不像,她非此般藏頭露尾之人,若是她開口,不會如此遮掩。
相反,這般喜歡捉弄人,玩些雲裏霧裏手段的,倒像是她的手筆……
迅速在腦海裏翻湧出一婦人嘴角含笑的明媚模樣,毗藍婆菩薩嘴角一揚,看向又有些等急了的猴子笑道:
“也罷也罷,我本不願多生他事,可今日既然是大聖相請,又是為求取真經這樣的善事,我便隨大聖走一遭吧。”
“好好好,多謝菩薩,多謝菩薩!”
猴子聞言大喜,忙與毗藍婆菩薩騰雲駕霧,瞬息之間,跨了千裏之地,臨在那金黃光霧之上。
“菩薩,那就是那妖邪的神通所在!籠罩十餘裏,我身上這件袈裟也是異寶,乃觀音菩薩所贈,不懼光霧,卻不好找到那妖邪,救出我師父師弟!”
猴子伸手一指,咬牙不忿道,可隨即又看到毗藍婆菩薩兩手空空,心生懊惱,頓足垂喪道:
“壞了,我老孫一時急躁,忘了讓菩薩帶上法寶了,菩薩,可需迴去拿法寶來?”
“大聖勿憂,我這法寶隨身攜帶,無需再迴洞府,乃是一根繡花針是也。”
毗藍婆菩薩見猴子懊惱,淡淡一笑,隨手於衣領裏取出一個繡花針,似眉毛粗細有五六分長短,拈在手上,示與猴子看道。
“繡花針就能破那妖怪神通?”
猴子低下頭來,左瞧右看著那粗長的“繡花針”,有些不信道。
若是普通的繡花針即可,黎山老母讓他找毗藍婆菩薩作甚?他手裏的金箍棒,平日裏可就是副繡花針的模樣!
“嗬嗬,大聖有所不知,尋常繡花針乃是鋼鐵金針,我這寶貝繡花針,卻是非鋼,非鐵,非金,乃是在我小兒日眼裏煉成的。”
毗藍婆菩薩笑嗬嗬的與猴子解釋了下道。
“令郎是?”
誰家好人用自家兒子眼睛煉針啊?關鍵是真的能煉出寶貝來!
“小兒正是昴日星官。”
笑看了猴子一眼,毗藍婆菩薩揭曉謎底,卻又將手中“繡花針”淩空一拋,但聽一聲“嘩啦啦”響,那金光黃霧應聲而破,如湯沃雪,瞬間消散不見。
什麽?毗藍婆菩薩生的昴日星官?
老孫我怎麽沒聽他說過還有一位菩薩母親?
猴子尚在震驚這條驚天消息,又見那光霧已破,神情振奮,朝菩薩拱手笑道:
“妙妙妙!菩薩這法寶果真精妙,一經使出,這妖怪的神通根本不夠看!”
“隻眼下破了神通,可還需將那法寶尋迴?”
雖心急著下去查看自家師父的情況,但吃水不忘挖井人,猴子也不好直接棄毗藍婆菩薩於不顧,便關心問道。
畢竟那“繡花針”不大,相比於這綿延十餘裏的光霧,不說是滄海一粟,但也差不到哪裏去。
毗藍婆菩薩若是找起來費勁,他自然是要幫一手的。
“大聖勿憂,這不就是?”
瞧著猴子熱心腸的樣子,毗藍婆衝猴子晃了晃手掌中的“繡花針”,含笑而道。
此寶貝說是“針”,實乃是“光”,更是采自那大日之中,最為淩厲的一點日心光,最克百眼魔君那納入日光的金光神通。
而且來去自如,操控由心,破完金光黃霧,就重迴了毗藍婆菩薩手中,就連猴子一時失察,都沒發現它是什麽時候迴來的。
“尋迴來了就好。”
眼見著寶貝重現,猴子放心的吐出一口氣,再朝著毗藍婆菩薩道謝一聲後,翻身下雲,略過那神通被破,如無頭蒼蠅一般,緊閉眼睛,四處亂摸的道人,直衝陳啟幾人所在。
沒了百眼魔君的神通幹擾,猴子找起幾人所在自然是輕鬆至極,打眼一瞧,便看見了白龍馬與行李的蹤影。
但所見所得,卻讓猴子有些哭笑不得!
原來,是八戒和沙僧兩人當時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光霧,想護住陳啟,保他無虞。
卻在神通之內,被晃的頭暈眼花,熏的力泄筋麻,於是在昏倒之前,索性把陳啟壓在身下護住!
可也就是這麽一壓,差點沒把陳啟壓斷氣!
“紫雲山?此地何在?內裏又是何人可降妖邪?我那老師父還是凡夫俗子肉身,在這神通裏撐不了多久,還望老母示下,我老孫速去請那位高人來救他!”
黎山老母不急,可猴子急啊!
生怕陳啟就此死在黃霧裏的猴子彎下腰,對著老母不斷作揖問道。
而迎著猴子臉上那眼巴巴,不似作偽的焦急之色,老母也有些驚訝,這潑猴頭和他那師父感情竟然如此好?
縱使那人乃是金蟬子轉世,非是一般凡俗中人,但也可道的上一句稀奇了。
甚至以金蟬子那偏執頑固的脾氣,轉世之後,能和這受不得羈絆,心性散漫的潑猴相處融洽,實在古怪。
訝異的看了一眼心急的猴子,黎山老母瞥了一眼下方,似乎穿過那層層金光黃霧,直視到了此時業已奄奄一息的陳啟。
眼裏閃過一絲笑意,老母見猴子實在急切,也不再賣著關子,與他細細道來道:
“大聖,下邊那個道士有個諢號,乃是百眼魔君,又被喚作多目怪,這金光黃霧,正是他采那日光煉入其眼目之中,並其所煉多年毒霧所成。
而此去直南方向,上千裏之處,就是紫雲山了,山中有個千花洞。
洞裏有位清修的菩薩,喚作毗藍婆,手中有件法寶,專克這妖邪神通,你若想救出師父,此去速行就是。”
“隻有一件事,她是個清修閉門的性子,不喜俗事外擾,你若是去找她求援,且莫把我供出去了。”
黎山老母的眉眼彎起,笑著與猴子言道。
在說到最後一句時,更是唇角微掀,有著成功作弄了老熟人的促狹之意。
“多謝老母指點,老孫保證,絕不會將老母牽扯其中!”
自黎山老母這裏得到了克製下方妖邪的確切消息,猴子就再也等不下去了,恭恭敬敬的朝著老母行了一個謝禮,猴子與老母道別後,翻身徑往南去。
“原來如此,難怪這潑猴頭竟這般關切他人……”
目視著猴子一溜煙的翻身無蹤,老母低頭看向下方,眼中似乎掠過不盡光影,其中有人物動作,景致錯落。
搖頭輕笑一聲,黎山老母揮了揮衣袖,袖聲落,人也無影無蹤,不知去向何方了。
…………
“應該就是此處了。”
轉眼間翻身過千裏,猴子停身立於空中,瞧了地上那景致非凡的山脈,心中思量道。
駕雲放低身形,又見一山洞浮現,上有石刻,正是“千花洞”三字。
錯不了!
見了洞名,猴子心下更加確認,駕起雲霧,直奔山洞而去。
說來這千花洞之名所得也非虛,周邊青鬆翠柏綠柳等樹木遮遍天宇不說。
更是有四時八節之花盛開,不見枯敗,無論此時是何節氣,那些花兒都開的極是茂盛繁密。
隨風搖曳,猴子即使匆匆而過,也能嗅到那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芬芳花香。
若是放在平常時刻,猴子非得好好欣賞欣賞不可,他最愛這般自然景色。
隻如今,師父並師弟白龍馬盡皆陷在了妖邪神通之中,猴子哪有心情賞花?
‘八戒那個呆子到此,怕是要抱怨為何隻開花不結果了。’
隻在心裏嘀咕一句,猴子便已駕雲來到洞門前,為表敬意,下了雲頭,整了整衣裳,禮貌上前探尋。
隻是說來奇怪,這洞裏雖遠遠可見有石屋獨立,門前溪流環繞,但在猴子走近時,卻見左近靜靜悄悄一片,半點雞犬之聲也無。
慌的猴子都以為此地的主人不在家,愁的是又該尋何人去破妖邪神通?
但一個轉彎,一在石榻上打坐的比丘尼映入猴子眼中:
頭戴五花納錦帽,身穿一領織金袍。腳踏雲尖鳳頭履,腰係攢絲雙穗絛。麵似秋容霜後老,氣如嫻靜雲水波。
猴子眼前一亮,雖無人替他指名道姓,但直覺告訴他,眼前人必然就是他要尋的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在下有禮了!”
幾步走上前,猴子立於毗藍婆麵前,雙手合十,彎腰行禮,恭敬言道。
那女菩薩被猴子的動靜驚醒,睜眼一看,發現竟是一身著杏黃僧袍,外披大紅袈裟的毛猴!
再細一看,更是心中一驚,眼前之人,非是山中毛怪成精,披衣招搖之輩,而是曾經大鬧天宮,闖出彌天大禍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急急下了榻,女菩薩合掌還了猴子一禮,驚奇問道:
“大聖,有失遠迎,有失遠迎,不知大聖來我這寒窯有何貴幹?”
“咦,菩薩怎一眼認出我來?不瞞菩薩,我先前大鬧了天宮,惹來如來佛,將我一掌壓在了五行山下。
前些時日才得以脫困,拜了一位師父,皈依了佛門,保他自大唐一路西去靈山取經。”
“隻恨在那盤絲嶺路過,打死了作惡為孽的七隻蜘蛛精後,又在那黃花觀巧遇見了她們師兄,被其用金光黃霧的神通困住了師父師弟,欲為妖孽報仇。”
“如今聽聞菩薩手裏有可滅他金光的法寶,特來此求援。”
猴子見毗藍婆菩薩菩薩看他的目光暗有防備,又思及黎山老母先前所言,疑這位菩薩還不知他近況,將他還當作當年膽大妄為的妖猴看待,故意講清了來龍去脈,報與她聽。
果然,毗藍婆聽完猴子所言,臉上浮現笑容,雙掌合十笑讚道:
“善哉善哉,未想到大聖與我已是同門了,也不瞞大聖,我知大聖容顏,還是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一事哩,自那之後,暗地裏畫像傳遍了四方,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我也是得了畫像傳閱,方知大聖神威。”
毗藍婆自然不會告訴猴子,她那畫像來自她家兒子親手送來。
想當初,猴子大鬧天宮的時候,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發狂的模樣,駭倒了一片星神。
二十八星宿亦被其所驚,但在戰後也不得不佩服起這猴子的神通來,加上猴子在天上時,與一眾人朝來宴飲,霞時同歸,各有幾分交情。
一些神仙就在暗地裏畫下了猴子在九霄之上,棍棒橫掃,神威赫赫的樣子。
適此時,猴子大鬧天宮的名聲傳出,無數仙佛都想一窺這大膽妖猴的真容。
那關押猴子的五行山,又有五方揭諦看守,一眾人知曉這猴子的本領,生怕去看著看著,莫名背上了私放妖猴的罪過。
於是乎,這些畫作一出,竟大受追捧,不少仙家爭著珍藏,並給好友傳閱炫耀。
隻是這大鬧天宮一事,對於天庭來說,臉麵上終究不好看,所以縱使玉帝從未下令禁止過此類畫像,但一眾仙家也默契的不在明麵上談論此事。
嗯,算是一種小“禁忌”?
而毗藍婆菩薩聽聞此事後,也對那鬧天的妖猴心生好奇,再加上他家兒子生怕老母親哪天招惹到了這種肆無忌憚又蠻橫之輩,所以特意送來一幅畫像貢其一覽真容。
畫上,那持棒而立,俯瞰天地,睥睨四方而又戾氣衝天的妖猴,讓毗藍婆菩薩印象極為深刻。
是故,縱猴子如今身穿僧衣,打扮與畫中不同,隻看眉眼,菩薩亦能將其認出。
“咳咳,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且休提,休提。”
聽見毗藍婆菩薩所言,猴子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道,頗有些當年的“黑曆史”被人當麵揭穿的感覺。
而看著猴子麵容雖與畫像上一致,卻早已不見了那抹戾氣的毗藍婆菩薩含笑頷首,一邊為猴子如今修心有成感到歡喜,一邊忍不住問道:
“大聖問我何從知來大聖,卻不知又是何人與你說出我來?我自赴了盂蘭會,到今三百餘年,不曾出門。隱姓埋名在此,更無一人所知。”
(盂蘭會:七月十五,民間俗稱的鬼節,在道教名為中元節,佛教超度群鬼的日子)
迎著毗藍婆菩薩好奇的目光,先前答應過黎山老母的猴子自然不會違約供出這位,便撓著頭,目光閃爍的含糊其辭道:
“菩薩不知,我老孫是個耳目靈便的,地方上事情知道的多的是哩!”
瞧著猴子這副模樣,心知無法問出究竟的毗藍婆菩薩無奈搖搖頭。
隻心裏猜測著,到底是哪位“故人”給她攬的活計。
觀世音?不像,她非此般藏頭露尾之人,若是她開口,不會如此遮掩。
相反,這般喜歡捉弄人,玩些雲裏霧裏手段的,倒像是她的手筆……
迅速在腦海裏翻湧出一婦人嘴角含笑的明媚模樣,毗藍婆菩薩嘴角一揚,看向又有些等急了的猴子笑道:
“也罷也罷,我本不願多生他事,可今日既然是大聖相請,又是為求取真經這樣的善事,我便隨大聖走一遭吧。”
“好好好,多謝菩薩,多謝菩薩!”
猴子聞言大喜,忙與毗藍婆菩薩騰雲駕霧,瞬息之間,跨了千裏之地,臨在那金黃光霧之上。
“菩薩,那就是那妖邪的神通所在!籠罩十餘裏,我身上這件袈裟也是異寶,乃觀音菩薩所贈,不懼光霧,卻不好找到那妖邪,救出我師父師弟!”
猴子伸手一指,咬牙不忿道,可隨即又看到毗藍婆菩薩兩手空空,心生懊惱,頓足垂喪道:
“壞了,我老孫一時急躁,忘了讓菩薩帶上法寶了,菩薩,可需迴去拿法寶來?”
“大聖勿憂,我這法寶隨身攜帶,無需再迴洞府,乃是一根繡花針是也。”
毗藍婆菩薩見猴子懊惱,淡淡一笑,隨手於衣領裏取出一個繡花針,似眉毛粗細有五六分長短,拈在手上,示與猴子看道。
“繡花針就能破那妖怪神通?”
猴子低下頭來,左瞧右看著那粗長的“繡花針”,有些不信道。
若是普通的繡花針即可,黎山老母讓他找毗藍婆菩薩作甚?他手裏的金箍棒,平日裏可就是副繡花針的模樣!
“嗬嗬,大聖有所不知,尋常繡花針乃是鋼鐵金針,我這寶貝繡花針,卻是非鋼,非鐵,非金,乃是在我小兒日眼裏煉成的。”
毗藍婆菩薩笑嗬嗬的與猴子解釋了下道。
“令郎是?”
誰家好人用自家兒子眼睛煉針啊?關鍵是真的能煉出寶貝來!
“小兒正是昴日星官。”
笑看了猴子一眼,毗藍婆菩薩揭曉謎底,卻又將手中“繡花針”淩空一拋,但聽一聲“嘩啦啦”響,那金光黃霧應聲而破,如湯沃雪,瞬間消散不見。
什麽?毗藍婆菩薩生的昴日星官?
老孫我怎麽沒聽他說過還有一位菩薩母親?
猴子尚在震驚這條驚天消息,又見那光霧已破,神情振奮,朝菩薩拱手笑道:
“妙妙妙!菩薩這法寶果真精妙,一經使出,這妖怪的神通根本不夠看!”
“隻眼下破了神通,可還需將那法寶尋迴?”
雖心急著下去查看自家師父的情況,但吃水不忘挖井人,猴子也不好直接棄毗藍婆菩薩於不顧,便關心問道。
畢竟那“繡花針”不大,相比於這綿延十餘裏的光霧,不說是滄海一粟,但也差不到哪裏去。
毗藍婆菩薩若是找起來費勁,他自然是要幫一手的。
“大聖勿憂,這不就是?”
瞧著猴子熱心腸的樣子,毗藍婆衝猴子晃了晃手掌中的“繡花針”,含笑而道。
此寶貝說是“針”,實乃是“光”,更是采自那大日之中,最為淩厲的一點日心光,最克百眼魔君那納入日光的金光神通。
而且來去自如,操控由心,破完金光黃霧,就重迴了毗藍婆菩薩手中,就連猴子一時失察,都沒發現它是什麽時候迴來的。
“尋迴來了就好。”
眼見著寶貝重現,猴子放心的吐出一口氣,再朝著毗藍婆菩薩道謝一聲後,翻身下雲,略過那神通被破,如無頭蒼蠅一般,緊閉眼睛,四處亂摸的道人,直衝陳啟幾人所在。
沒了百眼魔君的神通幹擾,猴子找起幾人所在自然是輕鬆至極,打眼一瞧,便看見了白龍馬與行李的蹤影。
但所見所得,卻讓猴子有些哭笑不得!
原來,是八戒和沙僧兩人當時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光霧,想護住陳啟,保他無虞。
卻在神通之內,被晃的頭暈眼花,熏的力泄筋麻,於是在昏倒之前,索性把陳啟壓在身下護住!
可也就是這麽一壓,差點沒把陳啟壓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