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餘良下班,剛想迴工人村食堂吃飯,吃完飯後抓緊去醫館。誰知走到礦大門口,就發現大門被堵住了,幾十個礦保衛科人員和一大群附近村民正在緊張對峙著、爭吵著。
“咋迴事兒?”餘良悄悄問一個站在門口附近看熱鬧的老工人。
“哎,附近農村的村民以礦上采煤,造成房屋扒裂為由,來礦上要補償呢。”老工人說道。
“礦上每年不是都按時給附近農村房屋補償款嗎?怎麽又來要了?”餘良有些不解。
“哎,人家嫌以前的補償標準太低,要求往上漲呢。其實,這都是本地村幹部暗地裏組織的,礦上給的越多,他們從中抽的越多,企業現在就是他們的‘唐僧肉’啊。如果企業不答應,他們就天天來這裏堵大門,天天和你鬧。昨天他們就來了,鬧騰到天黑才走,今天又來了。”老工人接著說道。
“他們這樣鬧,地方政府和派出所就不管嗎?”餘良問道。
“哎呀,老弟,你太天真了,你沒聽說過‘地方保護主義’嗎?咱們煤礦歸國家煤炭工業部管,附近農村歸地方政府管,如果兩者發生了糾紛,你說地方政府能向著誰?他們表麵上和稀泥,說是企地糾紛,讓雙方協商解決,實際上卻對附近農村的偷偷支持和縱容,讓那些鬧事的村民有恃無恐。至於派出所,還不是聽地方政府的嗎?”老工人繼續說道。
對於地方保護主義,餘良是知道一些的。它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屬部門,以違背中央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的方式,去濫用或消極行使手中權力、以維護或擴大該地方局部利益的傾向。一般表現形式就是當域內利益和域外利益發生衝突時,域內人總是想方設法維護域內利益。沒想到今天還真讓自己碰到了。
餘良知道,但凡遇到這種附近農村的村民鬧事這種情況,依靠企業自身是根本無法解決的。
如果企業單純靠花錢來解決,用錢消災,花錢買平安,那就猶如抱薪救火,隻會刺激鬧事村民的胃口,提出更加無理的要求,最終錢沒少花,災沒消掉,後患無窮。
隻有地方政府出麵,在解決煤礦企業與村民糾紛中發揮重要作用,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評估,並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法律的公正執行和村民的合法權益,這種事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但在現實中,要想讓地方政府出麵,談何容易。因為在一個市場機製遠未成熟、法治環境尚不健全的時代背景之下,要做企業,就少不了來自政府和權力的各種刁難,更何況由於煤礦企業的特殊管理模式,在層層矛盾糾紛和利益交織之下,你指望地方政府一碗水端平,那就太理想化了。
所以煤礦企業麵對這種情況,除了堅決與鬧事村民對峙不妥協外,就是不斷地向自己的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層層反映。至於這反映有用沒用,能不能解決問題,就死馬權當活馬醫了。這也是許多企業深感無奈的地方。
許多下班的工人見大門堵了,無法出去,就紛紛繞道矸石山,從矸石山下的一條小路走迴工人村了。
對於許多普通工人來說,附近村民堵大門這種事情,隻能由礦上出麵解決,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自己上班掙錢,圖的就是一個平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能忍就忍吧。
餘良也想隨著眾人繞道矸石山出去,但剛走幾步,又停了下來。
餘良想了想,轉身向礦行政樓走去。他想去找張叔問問情況,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自從昨天晚上看了父親的日記,他的思想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自己隻是一個普通職工,他覺得還是能為企業做些事情的。如果企業有了事情,大家都不去管,都明哲保身,那和遇到外敵入侵,都不去扛槍打仗、保家衛國有什麽區別。
餘良來到礦行政樓,見裏麵已經亂成一鍋粥,打電話的聲音此起彼伏,比菜市場還要熱鬧。畢竟大門堵了,人出不去,料進不來,不亂才怪呢。
餘良走到二樓礦行辦室門口,見張叔辦公室的大門緊閉,不知是出去了還是開會去了。
餘良想了想,轉身下樓,朝礦黨委樓走去。
走進礦黨委樓,與嘈雜的礦行政樓相比,這裏相對來說就安靜了許多。畢竟由於工作分工不同,許多問題的處理方法也自然不同。
餘良走到二樓,在工會副主席潘礦生辦公室門口停了下來,輕輕地敲了敲門。
“請進。”裏麵傳來潘礦生那熟悉的聲音。
餘良之所以來找潘礦生,是因為他想借用一下潘礦生辦公室的外線電話。
因為在當時的煤礦,大部分電話還都是內線,隻能在礦內各單位之間相互聯係,隻有礦領導和少數機關部室領導的電話,才是外線,才能和外界進行聯係。而餘良之所以找潘礦生,而不找別人,是他覺得和潘礦生還算熟悉,其他人就沒有一個自己熟悉的了。
“有事嗎?我們的餘大才子。”一見餘良進門,潘礦生馬上笑眯眯的問道。
對於餘良這個年輕人,潘礦生的印象非常好,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
“潘主席,我想借用一下您的電話,打個外線,不知您方便不方便?”餘良客氣的說道。
“可以可以,就坐這兒打吧。”潘礦生說道,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餘良。
“謝謝,謝謝!”餘良趕緊連聲道謝。
“你還和我客氣啥,咱工會就是為職工辦事的嘛。”潘礦生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笑著說道。
餘良坐到潘礦生剛才坐的那把椅子上,拿起桌上的電話簿,找到一個號碼,按了下去。
電話接通後,餘良說道:“劉叔叔您好,我是餘良,您現在忙不忙,我想向您反映一個情況。”
“不忙不忙,請講。”一聽打電話的是餘良,電話那頭的山南鎮派出所所長劉向陽雖然有些詫異,但還是非常客氣的說道。
餘良把附近農村的村民圍堵礦上大門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說自己有急事想去丹寧市,現在被堵在大門裏邊無法出去,想請劉向陽想想辦法,把堵門的事情解決一下。
劉向陽一聽,眼珠轉了轉,知道餘良這小子在和自己耍心眼,別人都能從矸石山那條路繞出來,就你不能?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麽聊齋?
但轉念一想,這件事自己還真不能不辦。萬一這小子真有急事去丹寧市,因為堵門這件事耽誤了,他找他那個副市長兼公安局長的叔叔奏自己一本,自己肯定吃不了兜著走。自己可以對礦上的多次報警置之不理,可絕不能對這小子給自己打電話裝聾作啞。哎,索性不如就賣他個人情,讓堵大門的附近農村的村民散了算了。
想到這裏,劉向陽馬上說道:“老弟,你在礦大門口等著,我馬上帶人過去,把事情給你解決了。”
“謝謝劉叔叔,讓您費心了。”餘良客氣的感謝道。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為礦上整體利益著想。隻要這迴堵門你劉向陽出麵解決了,下次再堵門我還找你,我看你還縱容不縱容附近農村的村民再來堵門了。隻要你不縱容了,附近農村的村民堵門的囂張勁就沒了,囂張勁沒了,自然就願意和礦上協商解決了,隻要雙方能夠坐下來協商解決,堵門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也就能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了,隻要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了,無論對企業還是對職工,都是有利的。雖然自己這麽做,多少有些套路的成分,但自己用的卻是陽謀,堂堂正正的陽謀,你自己主動把事情解決了,你還不能說我什麽。
“潘主席,我先迴去了,您忙。”餘良看著一臉錯愕的潘礦生,笑著說道。
“沒想到這個年輕人還有這關係和這手段,看來真不可小覷啊!”潘礦生客氣的把餘良送到門口,心中暗自感歎道。
“咋迴事兒?”餘良悄悄問一個站在門口附近看熱鬧的老工人。
“哎,附近農村的村民以礦上采煤,造成房屋扒裂為由,來礦上要補償呢。”老工人說道。
“礦上每年不是都按時給附近農村房屋補償款嗎?怎麽又來要了?”餘良有些不解。
“哎,人家嫌以前的補償標準太低,要求往上漲呢。其實,這都是本地村幹部暗地裏組織的,礦上給的越多,他們從中抽的越多,企業現在就是他們的‘唐僧肉’啊。如果企業不答應,他們就天天來這裏堵大門,天天和你鬧。昨天他們就來了,鬧騰到天黑才走,今天又來了。”老工人接著說道。
“他們這樣鬧,地方政府和派出所就不管嗎?”餘良問道。
“哎呀,老弟,你太天真了,你沒聽說過‘地方保護主義’嗎?咱們煤礦歸國家煤炭工業部管,附近農村歸地方政府管,如果兩者發生了糾紛,你說地方政府能向著誰?他們表麵上和稀泥,說是企地糾紛,讓雙方協商解決,實際上卻對附近農村的偷偷支持和縱容,讓那些鬧事的村民有恃無恐。至於派出所,還不是聽地方政府的嗎?”老工人繼續說道。
對於地方保護主義,餘良是知道一些的。它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屬部門,以違背中央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的方式,去濫用或消極行使手中權力、以維護或擴大該地方局部利益的傾向。一般表現形式就是當域內利益和域外利益發生衝突時,域內人總是想方設法維護域內利益。沒想到今天還真讓自己碰到了。
餘良知道,但凡遇到這種附近農村的村民鬧事這種情況,依靠企業自身是根本無法解決的。
如果企業單純靠花錢來解決,用錢消災,花錢買平安,那就猶如抱薪救火,隻會刺激鬧事村民的胃口,提出更加無理的要求,最終錢沒少花,災沒消掉,後患無窮。
隻有地方政府出麵,在解決煤礦企業與村民糾紛中發揮重要作用,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評估,並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法律的公正執行和村民的合法權益,這種事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但在現實中,要想讓地方政府出麵,談何容易。因為在一個市場機製遠未成熟、法治環境尚不健全的時代背景之下,要做企業,就少不了來自政府和權力的各種刁難,更何況由於煤礦企業的特殊管理模式,在層層矛盾糾紛和利益交織之下,你指望地方政府一碗水端平,那就太理想化了。
所以煤礦企業麵對這種情況,除了堅決與鬧事村民對峙不妥協外,就是不斷地向自己的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層層反映。至於這反映有用沒用,能不能解決問題,就死馬權當活馬醫了。這也是許多企業深感無奈的地方。
許多下班的工人見大門堵了,無法出去,就紛紛繞道矸石山,從矸石山下的一條小路走迴工人村了。
對於許多普通工人來說,附近村民堵大門這種事情,隻能由礦上出麵解決,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自己上班掙錢,圖的就是一個平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能忍就忍吧。
餘良也想隨著眾人繞道矸石山出去,但剛走幾步,又停了下來。
餘良想了想,轉身向礦行政樓走去。他想去找張叔問問情況,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自從昨天晚上看了父親的日記,他的思想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自己隻是一個普通職工,他覺得還是能為企業做些事情的。如果企業有了事情,大家都不去管,都明哲保身,那和遇到外敵入侵,都不去扛槍打仗、保家衛國有什麽區別。
餘良來到礦行政樓,見裏麵已經亂成一鍋粥,打電話的聲音此起彼伏,比菜市場還要熱鬧。畢竟大門堵了,人出不去,料進不來,不亂才怪呢。
餘良走到二樓礦行辦室門口,見張叔辦公室的大門緊閉,不知是出去了還是開會去了。
餘良想了想,轉身下樓,朝礦黨委樓走去。
走進礦黨委樓,與嘈雜的礦行政樓相比,這裏相對來說就安靜了許多。畢竟由於工作分工不同,許多問題的處理方法也自然不同。
餘良走到二樓,在工會副主席潘礦生辦公室門口停了下來,輕輕地敲了敲門。
“請進。”裏麵傳來潘礦生那熟悉的聲音。
餘良之所以來找潘礦生,是因為他想借用一下潘礦生辦公室的外線電話。
因為在當時的煤礦,大部分電話還都是內線,隻能在礦內各單位之間相互聯係,隻有礦領導和少數機關部室領導的電話,才是外線,才能和外界進行聯係。而餘良之所以找潘礦生,而不找別人,是他覺得和潘礦生還算熟悉,其他人就沒有一個自己熟悉的了。
“有事嗎?我們的餘大才子。”一見餘良進門,潘礦生馬上笑眯眯的問道。
對於餘良這個年輕人,潘礦生的印象非常好,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
“潘主席,我想借用一下您的電話,打個外線,不知您方便不方便?”餘良客氣的說道。
“可以可以,就坐這兒打吧。”潘礦生說道,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餘良。
“謝謝,謝謝!”餘良趕緊連聲道謝。
“你還和我客氣啥,咱工會就是為職工辦事的嘛。”潘礦生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笑著說道。
餘良坐到潘礦生剛才坐的那把椅子上,拿起桌上的電話簿,找到一個號碼,按了下去。
電話接通後,餘良說道:“劉叔叔您好,我是餘良,您現在忙不忙,我想向您反映一個情況。”
“不忙不忙,請講。”一聽打電話的是餘良,電話那頭的山南鎮派出所所長劉向陽雖然有些詫異,但還是非常客氣的說道。
餘良把附近農村的村民圍堵礦上大門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說自己有急事想去丹寧市,現在被堵在大門裏邊無法出去,想請劉向陽想想辦法,把堵門的事情解決一下。
劉向陽一聽,眼珠轉了轉,知道餘良這小子在和自己耍心眼,別人都能從矸石山那條路繞出來,就你不能?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麽聊齋?
但轉念一想,這件事自己還真不能不辦。萬一這小子真有急事去丹寧市,因為堵門這件事耽誤了,他找他那個副市長兼公安局長的叔叔奏自己一本,自己肯定吃不了兜著走。自己可以對礦上的多次報警置之不理,可絕不能對這小子給自己打電話裝聾作啞。哎,索性不如就賣他個人情,讓堵大門的附近農村的村民散了算了。
想到這裏,劉向陽馬上說道:“老弟,你在礦大門口等著,我馬上帶人過去,把事情給你解決了。”
“謝謝劉叔叔,讓您費心了。”餘良客氣的感謝道。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為礦上整體利益著想。隻要這迴堵門你劉向陽出麵解決了,下次再堵門我還找你,我看你還縱容不縱容附近農村的村民再來堵門了。隻要你不縱容了,附近農村的村民堵門的囂張勁就沒了,囂張勁沒了,自然就願意和礦上協商解決了,隻要雙方能夠坐下來協商解決,堵門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也就能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了,隻要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了,無論對企業還是對職工,都是有利的。雖然自己這麽做,多少有些套路的成分,但自己用的卻是陽謀,堂堂正正的陽謀,你自己主動把事情解決了,你還不能說我什麽。
“潘主席,我先迴去了,您忙。”餘良看著一臉錯愕的潘礦生,笑著說道。
“沒想到這個年輕人還有這關係和這手段,看來真不可小覷啊!”潘礦生客氣的把餘良送到門口,心中暗自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