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餘良把戀戀不舍的李夢然送迴家,再次迴到家後,已經夜裏9點多了。
餘良躺在床上,剛想熄燈睡覺,忽然好像想起了什麽,起身找出返礦時父親餘建國給他的那把抽屜上鑰匙,走到客廳西南角一張桌子旁,打開了抽屜。
抽屜裏別的什麽都沒有,隻有六個不同樣式的筆記本整整齊齊放在裏麵。餘良大致翻了翻,發現每個筆記本扉頁右上方,都分別標著“1,2,3,4,5,6”不同的數字。
餘良想了想,把標著“1”的那個最舊的筆記本拿了出來,重新鎖好抽屜,迴到床上翻看了起來。
“剛到部隊時,指導員給我們新兵上政治課,他問我們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麽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當打開已經泛黃的日記本第一頁時,一段這樣的文字呈現在餘良的眼前。
“指導員教育我們,一個政黨贏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為曆史和人民所選擇,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同樣經過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為了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各種思潮和政治力量紛紛登上曆史舞台,也都進行過嚐試和探索,結果卻一再碰壁。最終,隻有用科學理論武裝起來、代表曆史前進方向的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曆史、贏得了人民。中國共產黨剛剛誕生的時候,是一個僅有50多名黨員的政黨。新生的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現實需要,開展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大革命洪流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五卅運動中得到很大發展,在北伐進軍過程中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殘酷迫害,並極盡汙蔑、醜化之能事。但是,就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獲得了大多數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擁護和支持。
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在解放區開展土地製度改革,讓廣大人民群眾翻身做主人。人民群眾認識到,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解決土地和農民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人民解放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群眾秋毫無犯。人民群眾認識到,隻有這支武裝力量才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成為中國共產黨戰勝艱難險阻、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底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同時,延安的團結、民主、廉潔氛圍,吸引數萬有誌青年、知識分子義無反顧奔向延安。延安也吸引了許多民主人士、工商人士。1940年,華僑領袖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迴國慰勞考察團先後到重慶、延安兩地考察,通過對比國統區與解放區,他大膽預言:‘得天下者,共產黨也!’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不顧社會各界反對,挑起全麵內戰。在進攻中國共產黨的同時,壓製進步聲音、殘害民主人士,導致離心離德、眾叛親離。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中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個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特邀代表宋慶齡表示:‘我們達到今天的曆史地位,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這不但表達了全體與會代表的心聲,也表達了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民的心聲。
曆經28年,曆史給出結論,人民表明態度: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父親餘建國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指導員問我們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麽說兵民是勝利之本?’”餘良接著往下看。
“指導員教育我們,1934年1月,毛主席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麽?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麽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938年5月,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明確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這一思想主要包括:
人民群眾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曆史的主人,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進行革命戰爭的主體以及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戰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隻有依靠人民群眾進行戰爭,才能越戰越強,取得最後勝利。戰爭的實踐表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隻有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發展的正義戰爭,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擁護和全力以赴的支持。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中國革命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夠廣泛地動員人民群眾,使他們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戰,進行最徹底的人民戰爭,並獲得最終的勝利。
軍隊和人民的團結與進步是戰勝強敵的根本條件。首先,必須善於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製勝日本的主要條件是全國的團結和各方麵較之過去有十百倍的進步,特別是軍隊和人民的團結與進步。為了充分發揮兵民在戰爭中的作用,必須進行深入廣泛的政治動員,通過政治工作把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兵民之中,把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使幾萬萬人民齊心一致,貢獻一切給戰爭,激發兵民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發揚兵民在戰爭中的自覺能動性。把數萬萬民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抗日戰爭就有了勝利的基礎。其次,必須在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的基礎上改善官兵關係和軍民關係。軍隊是進行戰爭的骨幹力量,軍隊的基礎在士兵,廣大士兵群眾就是穿軍裝拿武器的人民群眾。軍隊和民眾打成一片,使民眾把軍隊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個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夠打的。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抗日根據地的人民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形成了魚水之情,最終不但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而且軍隊也得以發展壯大。毛主席關於兵民是勝利之本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民群眾對於戰爭勝負的決定性作用,是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在軍事領域裏的運用,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軍事領域的反映,對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於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開展軍事鬥爭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父親餘建國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指導員問我們的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什麽?’”餘良繼續往下看。
“指導員教育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
‘張思德同誌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1944年9月8日,毛主席發表《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將‘為人民服務’寫進黨章,明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在此後的革命曆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開展鬥爭為人民、依靠人民鬧革命,在人民的幫助、支持下,才能夠一次次化險為夷、絕境逢生,從弱小走向壯大。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在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充分論述了人民對於革命戰爭的重要性,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並在中共七大上將其正式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必須堅守的宗旨。”父親餘建國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聽了指導員為我們講解的三個問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部隊是一個革命的大學校,作為一名革命軍人,我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保衛祖國的偉大事業,做一個毛主席的好戰士,為黨和人民貢獻我的一切。”父親餘建國寫下了這樣的心得體會。
看著父親餘建國的日記,餘良陷入了沉思,他似乎一下子理解了父親的所作所為。他忽然想起了《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這段話,他以前經常聽到看到,現在不知什麽原因,已經很難聽到看到了。
“我也要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人。”餘良心中暗想。
餘良躺在床上,剛想熄燈睡覺,忽然好像想起了什麽,起身找出返礦時父親餘建國給他的那把抽屜上鑰匙,走到客廳西南角一張桌子旁,打開了抽屜。
抽屜裏別的什麽都沒有,隻有六個不同樣式的筆記本整整齊齊放在裏麵。餘良大致翻了翻,發現每個筆記本扉頁右上方,都分別標著“1,2,3,4,5,6”不同的數字。
餘良想了想,把標著“1”的那個最舊的筆記本拿了出來,重新鎖好抽屜,迴到床上翻看了起來。
“剛到部隊時,指導員給我們新兵上政治課,他問我們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麽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當打開已經泛黃的日記本第一頁時,一段這樣的文字呈現在餘良的眼前。
“指導員教育我們,一個政黨贏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為曆史和人民所選擇,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同樣經過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為了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各種思潮和政治力量紛紛登上曆史舞台,也都進行過嚐試和探索,結果卻一再碰壁。最終,隻有用科學理論武裝起來、代表曆史前進方向的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曆史、贏得了人民。中國共產黨剛剛誕生的時候,是一個僅有50多名黨員的政黨。新生的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現實需要,開展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大革命洪流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五卅運動中得到很大發展,在北伐進軍過程中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殘酷迫害,並極盡汙蔑、醜化之能事。但是,就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獲得了大多數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擁護和支持。
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在解放區開展土地製度改革,讓廣大人民群眾翻身做主人。人民群眾認識到,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解決土地和農民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人民解放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群眾秋毫無犯。人民群眾認識到,隻有這支武裝力量才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成為中國共產黨戰勝艱難險阻、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底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同時,延安的團結、民主、廉潔氛圍,吸引數萬有誌青年、知識分子義無反顧奔向延安。延安也吸引了許多民主人士、工商人士。1940年,華僑領袖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迴國慰勞考察團先後到重慶、延安兩地考察,通過對比國統區與解放區,他大膽預言:‘得天下者,共產黨也!’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不顧社會各界反對,挑起全麵內戰。在進攻中國共產黨的同時,壓製進步聲音、殘害民主人士,導致離心離德、眾叛親離。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中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個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特邀代表宋慶齡表示:‘我們達到今天的曆史地位,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這不但表達了全體與會代表的心聲,也表達了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民的心聲。
曆經28年,曆史給出結論,人民表明態度: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父親餘建國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指導員問我們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麽說兵民是勝利之本?’”餘良接著往下看。
“指導員教育我們,1934年1月,毛主席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麽?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麽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938年5月,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明確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這一思想主要包括:
人民群眾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曆史的主人,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進行革命戰爭的主體以及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戰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隻有依靠人民群眾進行戰爭,才能越戰越強,取得最後勝利。戰爭的實踐表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隻有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發展的正義戰爭,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擁護和全力以赴的支持。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中國革命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夠廣泛地動員人民群眾,使他們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戰,進行最徹底的人民戰爭,並獲得最終的勝利。
軍隊和人民的團結與進步是戰勝強敵的根本條件。首先,必須善於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製勝日本的主要條件是全國的團結和各方麵較之過去有十百倍的進步,特別是軍隊和人民的團結與進步。為了充分發揮兵民在戰爭中的作用,必須進行深入廣泛的政治動員,通過政治工作把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兵民之中,把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使幾萬萬人民齊心一致,貢獻一切給戰爭,激發兵民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發揚兵民在戰爭中的自覺能動性。把數萬萬民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抗日戰爭就有了勝利的基礎。其次,必須在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的基礎上改善官兵關係和軍民關係。軍隊是進行戰爭的骨幹力量,軍隊的基礎在士兵,廣大士兵群眾就是穿軍裝拿武器的人民群眾。軍隊和民眾打成一片,使民眾把軍隊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個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夠打的。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抗日根據地的人民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形成了魚水之情,最終不但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而且軍隊也得以發展壯大。毛主席關於兵民是勝利之本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民群眾對於戰爭勝負的決定性作用,是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在軍事領域裏的運用,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軍事領域的反映,對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於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開展軍事鬥爭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父親餘建國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指導員問我們的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什麽?’”餘良繼續往下看。
“指導員教育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宗旨。
‘張思德同誌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1944年9月8日,毛主席發表《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將‘為人民服務’寫進黨章,明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在此後的革命曆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開展鬥爭為人民、依靠人民鬧革命,在人民的幫助、支持下,才能夠一次次化險為夷、絕境逢生,從弱小走向壯大。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在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充分論述了人民對於革命戰爭的重要性,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並在中共七大上將其正式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必須堅守的宗旨。”父親餘建國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聽了指導員為我們講解的三個問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部隊是一個革命的大學校,作為一名革命軍人,我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保衛祖國的偉大事業,做一個毛主席的好戰士,為黨和人民貢獻我的一切。”父親餘建國寫下了這樣的心得體會。
看著父親餘建國的日記,餘良陷入了沉思,他似乎一下子理解了父親的所作所為。他忽然想起了《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這段話,他以前經常聽到看到,現在不知什麽原因,已經很難聽到看到了。
“我也要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人。”餘良心中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