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祁山雲繞,劍指長安道。孔明揮師智略妙,巧計三城歸了。


    陳倉道伏襲兵,散關封鎖連營。天水計收伯約,諸葛武侯留名。


    上文書中說到安定太守崔諒投降了諸葛亮。諸葛亮差他進城說服楊陵共擒駙馬夏侯楙,崔諒向孔明出讓蜀兵暫退,他好進城行事,孔明依從了他,並叫圍四門的兵將退兵十裏。好讓崔諒進城行事。書接上文,崔諒進城見了楊陵,細說此事。


    楊陵曰“你我皆受魏主大恩,安肯背之,可以將計就計而行”。乃引崔諒去見夏侯楙,備細說之,楙曰“當下怎生用計”?楊陵曰“隻推楊某獻城,賺蜀兵入城,卻就在城中殺之”。當下三人議計已定,崔諒出城來見孔明,說楊陵獻城門,放大軍入城,以擒夏侯楙。楊陵本欲自己動手,因手下勇士不多,未敢輕動”。孔明聽後,心中暗思此中有詐,然麵上不動聲色,隻是微微點頭道:此事易也,足下且帶百餘降兵,吾教蜀將扮作安定兵馬,帶進城中,先伏於夏侯楙府中,在暗約揚陵,待半夜之時,獻開城門,好裏應外合,崔諒暗思,吾如果不待蜀將進城,是恐孔明生疑,也罷,先將蜀人帶入城中斬之,然後舉火為號,將孔明等人賺入,殺之可矣!他想到此處,也是不動聲色,連聲應允。孔明囑咐他曰“吾遣心腹之將關興、張苞隨你入城,隻推說救兵以殺入城中,以安夏侯楙之心,但舉火,吾當親入城中以擒之”。


    時值黃昏,關張二小將受了孔明密計,當下披掛上馬,帶人混入了安定降兵之中,跟隨崔諒來到了南安城下。楊陵在城上拽起吊橋,倚著護心攔問曰“來者是何處軍馬”?崔諒曰“乃是安定崔太守的援兵”,他先射一箭書進城,信中說明了孔明的計謀。


    那楊陵得到了箭書,打開一看,隻見血書上寫著“諸葛亮密派關張二小將進城,伏於城中,欲裏應外合,宜先不要驚動,否則會泄露計策,可先將他們帶入府中再除之”,楊陵將書呈與夏侯楙。細言其事,夏侯楙曰“既然諸葛亮中計,可調刀斧手百餘人伏於府中,隻等兩將隨崔諒到府前下馬之時立刻斬之。卻在城上舉火,賺孔明入城,那是伏兵齊出,亮可擒也”。


    當下安排已定,楊陵迴到城上,大聲說“即是安定崔太守的人馬,可放入城”。他命士兵放下吊橋,大開城門,關興與崔諒先行,卻教張苞在後,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興手起刀落,斬楊陵於馬下,崔諒大驚,急忙拔馬跑到了吊橋邊,隻聽張苞一聲大喝“賊子休走,爾等詭計,焉瞞得了諸葛丞相”,隻見他手中長矛輕輕往前一刺,便將崔諒殺死於馬下。


    此時關興早已經到了城上,放起火來,四麵蜀兵蜂擁入城。夏侯楙驚惶失措,連忙在數百驍將的護衛下,奪路向南門而岀。卻被一彪人馬攔住,當先的一員大將,正是大將王平。他硬著頭皮向前交戰,隻壹迴合,便被王平所擒。眾人盡皆被蜀兵殺死。


    孫明乘四?車入城,下令貼岀廣告,招諭一應軍民人等,並下令軍中,但凡私取百姓一物者立斬。當下眾將各自獻功。孔明命將夏侯楙打入了木籠囚車。鄧芝問曰“丞相然何以知道崔諒是詐降?諸葛亮曰“崔諒深受曹魏之恩,乃不得已而將,非真心也,一有機會,勢必反複。所以吾料定他並無降意,特讓他進城與夏侯楙、楊陵合計,吾在從中取事,因見他來時情況有異,故判定其乃詐降,欲騙我軍上當,故將計就計,讓關張二將隨行,並附以密計,讓他倆進城時首先除掉楊陵、崔諒。一個分兵拒住吊橋;一人上城去放起火來,夏侯楙見城頭火起,以為我軍已然進城,他按照商量好的計劃,調所有兵馬赴城中截殺我軍”。


    因此四門守備稍鬆,吾卻叫眾將趁機攻城。而魏兵聚在城中左右皆是自己的人,施展不開。此乃兵法所雲:將計就計而以岀其不意,攻其不備矣。眾將拜伏,王平曰:“丞相用兵,真有神鬼莫測之機,人所未及也”


    亮曰“亦是汝等精密配合所致,本相難以獨功,雖如此,上賴天下鴻福,下是將士用命,然夏侯楙等乃是無能之輩,故爾成功;若對手是桓侯,此計斷然是不會成功!平曰“定國公用兵也是神鬼莫測,但他偏重於武力,謀劃比不上丞相如此周密細心”。


    亮答曰“曆代兵家用兵,向來隻看結果,不問過程!此計你等看認玄妙,但對手若是桓侯,他破之不難”。眾將齊曰“請問丞相,定國公將何以破之”?


    諸葛亮曰:我把機密說與爾等,望你們以後行軍須多加一些考慮,兵者,詭道也,況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須順強敵之意。敵對雙方,別輕易的相信他人!如對手是桓侯,當崔諒進城與他說明計劃之後,他就會舍崔諒來誘我們,先派一支大軍潛伏在我軍大營,一旦我軍去取南安,他的伏兵就會忽然殺向我軍大營,殺散守兵焚燒我軍糧輜重。而我軍在得知大營被焚之後,勢必迴救,他可以在途中設下伏兵,截殺我軍迴救的人馬;此為一也


    其二,叫崔諒在途中拿下張苞關興,必要之時可作為人質,脅迫我軍退兵,在我軍退兵之時,在城門集聚鐵騎,趁機追殺我軍,以靜我之動;


    其三,令人登城舉火,誘騙我軍攻城。而在城中四門挖掘陷坑,一旦我軍攻入城中自然跌於深挖之中,任其屠殺。如是桓侯為對手,如此行計,我軍必敗!


    張苞問曰“吾父真有如此厲害乎?那他何不自己帶兵北伐?反而坐鎮成都”。


    孔明曰“你認為你父七擒孟獲,收取南中,攻奪安南,占城。取瀾滄王國,平定交州是攀樹摘果乎?江東呂蒙十萬大軍白衣渡江,名將十餘員,能輕易投降我們嗎,沒有超人的軍事謀略,他能成功嗎?


    關興問曰“丞相對我三叔,有幾成勝算”?亮曰:“如與桓侯交兵,則各守疆土,無有勝算。吾攻不出去,他打不進來,大家都是白費錢糧,耗時費月罷了”。


    且不說孔明在帳中與眾將議論軍機。在說孔明因遣人扮作魏將裴緒誘天水郡馬遵出兵來救安定。天水郡人馬至今未到,不知何故。他隻得重新調派人馬,乘勢去奪天水。


    當下派劉琰帶兵守住南安,吳懿帶人守住安定。替換出大將魏延去取天水。


    卻說天水郡太守馬遵,聞知駙馬夏侯楙被圍在南安城中,乃召集部下文武商議。功曹梁緒,主簿尹賞,書記梁虔等曰“夏侯楙駙馬乃是金枝玉葉,又是這次抵抗蜀軍的統帥,俏有疏失,難免會擔坐視不救之罪,太守何不帶本郡人馬前往救之”?


    馬遵正疑惑之時,忽報夏侯楙駙馬遣心腹將裴緒前來求助。緒進入府中,取岀夏侯楙具的求救公文,交付與馬遵曰“都督求安定、天水兩郡之兵,星夜救援”。言訖,匆匆而去了。第二天又有報馬來報,說安定援兵已經去了。叫太守帶兵火速前行。在南安城下火急會合。


    馬遵即欲起兵,忽然間有一人從處邊進來,他對馬遵言曰“太守中諸葛亮之計矣”!眾人視之,乃天水郡冀城人也,姓薑,名維,表字伯約,父名冏,昔日曾任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作亂,沒於王事。維少時博覽群書,兵法武藝,莫不精通。奉母事孝,郡人皆敬之,後為中郎將,就參讚本郡軍事。


    當時薑維對馬遵言曰:“那裴緒神色慌張,言語急切,似有催促之意,而且身形步伐不似武將般沉穩,必是蜀軍假扮。且那求救公文中用詞多有不妥之處,定是偽造。”薑維一番話說得條理清晰,馬遵恍然大悟。


    “那依伯約之見,當下該如何應對?”馬遵忙問道。薑維笑曰:“吾有一計,可擒諸葛亮,解南安之圍”。正是:


    運籌又遇強中手,鬥智偏遇意外人。


    他沉思片刻,說道:“太守帶大隊人馬佯裝前去南安救援,隻行三十裏便掉頭迴來。再分兵兩路大人馬埋伏於必經之路的山穀兩側。以起火為號,即便殺迴,前後夾攻前來偷襲的蜀軍,可獲全勝。如諸葛亮親自帶兵來襲,便可一舉殲滅。諸葛亮必遭擒獲。”


    馬遵聽從薑維之計,即點精兵五千交與薑維,自己與梁虔引兵出城等候,隻叫尹賞、梁緒帶兵守城。於是即刻安排以待。果然,趙雲帶領蜀軍前來潛伏在山僻之中,隻待魏兵出城,便來乘虛劫殺援軍,當時有細作報與趙雲。說天水郡太守馬遵帶大隊人馬起兵已經出城去了,雲即差人報與張翼、高翔。叫他們在路上劫殺馬遵。此兩路人馬是諸葛亮預先埋伏。


    好巧取天水,卻說趙雲領了五千人馬,徑到了天水城下,他厲聲高叫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汝等若知中了我計,早早獻城,免遭屠戮之苦,否則,玉石俱焚”!隻見梁緒在城上大笑曰“趙雲你已經中了我薑伯約之計,難道還不知道乎”?趙雲大怒,他剛要下令攻城,忽然身後火光四起,呐喊聲震天!當先一員小將,乘白龍馬,叫道“汝知天水薑伯約約乎”?趙雲一看薑維,怎生打扮:


    頭戴鳳翅寶盔,身披大葉魚鱗甲,四杆護背旗,護心寶鏡亮如明月,腰係獅蠻寶帶,外罩雪白戰袍,手持一條綠沉寶槍,坐下千裏閃電白龍駒,能鑽山,能跳澗。兩頭追風能見日,好一員玉樹臨風的小將。


    趙雲知道上了當,但他畢竟久經沙場,迅速鎮定下來,指揮蜀軍奮勇抵抗。他挺槍刺向薑維,薑維舉槍架住,一來一往交鋒起來。大戰三十餘合,那薑維精神倍長,雲大驚,不想此外也有如此人物,他展開七探蛇盤槍,與之相鬥;卻不料馬遵、習,梁虔率兵返殺迴來。兩路夾攻。魏軍占據地利優勢,蜀軍漸露敗象。趙雲無奈,隻能率殘部突圍而出。薑維拍馬追來,幸得高翔,張翼帶兵殺來,戰退了薑維。接應趙雲退迴營去。這一戰蜀兵損失了三四千人。


    經此一戰,馬遵對薑維更加器重,感歎道:“幸得伯約識破奸計,不然天水危矣。”薑維則抱拳迴道:“此乃分內之事,還需小心防範,蜀軍狡詐,必然還有後招。”


    且說趙雲等人迴到大營,說薑維識破了丞相之計,並設下了反埋伏,損失了四千餘人,請丞相治罪,孔明言曰“吾剛才還與眾將談論軍機,卻不知馬上就已應驗,錯不在將軍,是吾小看了中原人物,罪在本相。不過子龍可知來將是誰”?


    當下有南安降卒曰“此子是天水郡冀城人薑維,字伯約,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可說是當時之英傑也”,他立刻打聽薑維的底細,原來這薑維出身於天水郡冀縣,父親薑冏是本郡的功曹,在抵禦羌人的戰鬥中不幸捐軀,父親死後,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的母親也是賢淑之人,她總以先賢們作為榜樣,訓導薑維,在母親的教育下,他逐漸成為成為了一名出眾的少年英才。


    少年的薑維聰慧好學,尤其偏喜大賢鄭尚書鄭玄的經學,經常是愛不釋手,在學問中探索出經世之道。那時的隴西局事動蕩,羌人胡族經常侵擾民眾,朝廷先後任用了董卓、馬騰和韓遂鎮撫雍州。


    薑維年紀雖小,卻是胸懷大誌,並以霍去病為榜樣,從小就以鎮撫邊疆為己任。憑借自己的一身武藝來護衛家鄉百姓的安危。


    他開始研習兵法,勤練武藝,並經常與勇士們切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軍事才能逐漸脫穎而出,成為了少見的少年英傑,並受到太守馬遵的賞識,拜為本郡的中郎將。


    趙雲又誇讚薑維的槍法與眾不同,當下孔明得知薑維的根腳之後,他對眾人說,吾令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物,遂起大軍前來。


    再說薑維。他迴見馬遵曰“趙雲敗去後,諸葛亮必定會親自帶兵前來,他一定會認為我軍俱在城中,吾建議將本郡的兵馬一分為四,某率一支伏於城東,太守與梁緒、尹賞各帶一軍往城外埋伏以待,隻叫梁虔帶領眾百姓於城上堅守。太守馬遵依從他的計策分撥了人馬進行了安排,隻待孔明前來。


    再說孔明自為先鋒,帶兵向天水進發,將到城邊,孔明下令全軍,“但凡攻城,孔明下令全軍,“但凡攻城,不可輕敵。須初到之時,激勵三軍,鼓噪直上,如拖延時間,便成了疲軍,一旦喪失了銳氣,便極難破也。”他傳令叫吳班、張嶷帶軍攻打西門;


    叫張南、陳式帶人攻打北門;叫劉封、馬忠帶兵攻打南門;自己帶兵攻打東門。單說孔明來到天水東門,遠遠望見天水城,隻見城牆上旗幟飄揚,卻不見多少守軍,心中暗自生疑。這時,探子來報,說四周並未發現大量敵軍埋伏跡象。孔明心想,此乃薑維故意為之,想迷惑我軍。


    於是孔明派出小股兵力佯攻東城門,自己則率領主力悄悄向西城門轉移。薑維在城東久等不見蜀軍主力,心中暗覺不妙,料到孔明可能識破,立即率軍趕往西城。


    此時,西城門的蜀軍正要攻城,薑維率兵突然殺出。孔明早有防備,蜀軍列陣迎戰。薑維直取孔明而來,孔明羽扇一揮,身邊將領紛紛上前抵擋。雙方混戰在一起,一時間難解難分。


    正在膠著之際,突然蜀軍後方一陣騷亂,原來是馬遵率領伏兵趕到。尹賞,梁緒也帶兵前來蜀軍腹背受敵,梁虔又率兵卒從城殺出,前後夾擊。形勢危急。孔明雖臨危不亂,無奈敵軍圍裹甚急,包圍圈也越縮越小。


    正在萬分危急之時,忽見老將黃忠、張合、甘寧、太史慈帶兵殺了進來,隻見四員大將在陣中左衝右突,天水人馬怎能抵得往四員猛將的生力軍?天水人馬很快就敗了下來。孔明此時他令旗一揮,蜀軍變換陣型,集中力量把天水人馬分割包圍。


    此時魏延也帶了一軍從南門殺進了天水城,換下了魏兵旗幟。薑維連忙殺出一條血路,向冀縣而去。馬遵被高翔等人擒獲,尹賞在混戰中被劉封砍死。梁緒被太史慈一戟刺死,梁虔被黃忠箭射身亡。蜀漢大軍立即開進了天水郡。


    孔明對黃忠等人曰“吾還是小看了薑維!若不你等老將相助,幾乎被迫入窘境,小小的天水郡竟然有此人才,隻是可惜走了薑伯約”。黃忠曰“丞相何須如此,我等得桓侯飛鴿傳書,才能成此一功,張文遠和老嚴顏也受桓侯密令,此刻想以拿下了冀縣,截住了薑維。我等還是去看一下吧,給小薑維一點麵子,將他收歸於帳下”。


    且說張遼與嚴顏得了桓侯飛鴿密令,帶領五千鐵騎盡奔冀縣而去。張遼快馬加鞭趕到冀縣。立即殺入城中,他親自帶人保護好薑維的老母,不讓誤被亂軍所殺,蜀兵立刻占領了冀縣。


    少頃隻見薑維單人匹馬,望冀縣奔來,嚴顏橫刀立馬,高聲喝道:“薑維小兒,如今你已是窮途末路,不如歸降蜀漢,我家桓侯與丞相愛惜你才華,必委以重任。”薑維怒目圓睜:“我受魏主之恩,豈能效仿不忠不義之舉。”


    兩人正要交戰,空中一隻白鴿落下書信。薑維見狀詫異,嚴顏令人拾起書信遞給他。薑維展信一看,竟是張飛筆跡。信中道:“伯約之才,吾甚是欽佩。今漢室衰微,蜀漢乃正統延續,君投之可大展宏圖,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莫要愚忠於篡漢之魏。”


    薑維看完,心中猶豫。他心思老母安危,一時到拿不定主意。嚴顏趁機勸道:“伯約莫不是擔心令堂安危乎?文遠張將軍已奉定國公軍令,早將你的母親保護好了,不會被亂軍所傷。君若自刎,難道要你母受白發人送黑發人之苦麽?君父早故,你母與你相依為命,含辛茹苦將你撫育成人,你亦是報效國家之大好年華”。


    薑維還在沉吟,忽聽一聲熟悉的聲音響起,“維兒,你若徒死無益,且冀縣百姓亦受戰火牽連。自從城破之後,張遼將軍說奉桓侯之命,對百姓秋毫無犯,他還親自帶人保護我們一家,昭烈皇帝德澤布於四海,所有百姓皆是大漢子民,魏武帝亦乃是開國功臣曹參曹相國之後,文帝曹丕恃強廢獻帝形如叛逆。


    昭烈帝西川在承統亦是正理。爾父久食漢祿,爾可歸順諸葛丞丞相,複歸大漢旗下,今張桓侯與諸葛丞相愛惜人才,不忍傷兒性命,特意接為娘在此,勸解孩兒。”薑維思忖良久,長歎一聲:對張遼、嚴顏言曰“伯約深蒙桓侯與丞相如此的恩義,敢不如命,情願歸於大漢旗下。”張遼大喜。


    而後,薑維隨張遼同歸蜀漢軍營。諸葛亮親自出迎,拉著薑維之手笑道:“吾自從岀茅廬以來,時常都在留意著有賢能的年輕之士,欲授傳平生所學,多年以來未曾遇有本身的人,今日得伯約,吾願以足,亦乃是大漢之幸。”薑維當下大喜,他一拜服在地:“維願效犬馬之勞。還望丞相不吝賜教。並且吾深感桓侯美意,有機之時,還望丞相引見引見。”自此,薑維歸入蜀漢陣營,對孔明以師事之,孔明對他言曰“吾徒欲見定國公”,他隨手往張苞一指,“這是國公長子虎翼將軍張苞,字叔龍。你先熟悉一下,將來叔龍可以將你介紹於國公座前”。薑維連忙向張苞一揖在地,“叔龍將軍,維向來自視甚高,也向不服人,今日對令尊張老將軍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日見了桓侯,還望將軍引見則個”。張苞亦還禮曰“伯約言重了,吾父與丞相一般,素重年輕一代的培養,他日若見伯約,自當介紹你給父親”。他看了關興一眼,接著説“吾父與陛下、關興之父情投意合,結拜於桃園之中,吾今見伯約,甚感有緣,不如我們三人也來個金蘭之交,不讓先人於前”。薑維大喜,遂當著丞相諸葛亮與各位老將軍,與張苞、張虎和關興結為了異姓兄弟,四個敘了年庚,張苞年長為兄,薑維次之,關興老三,張虎最幼。其把四小將結義之事放下,欲知孔明此次北伐能否如願平定雍涼二州,且聽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