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烏巢


    暮靄沉沉藏戍鼓,烏巢濱邊,暗伏征人伍。本初驕矝謀算誤,孟德奇襲燃犀柱。


    烈焰騰空驚宿鷺,糧草成灰,恰似繁星赴。此夜烽煙更興路,乾坤悄轉風雲處。


    上迴書說到小霸王孫策向孫權交待後事之,嗑然長逝。孫權哭倒於兄長床前。江東中郎將張昭勸他休要啼哭,須要整理軍國大事和孫策的治喪事宜。孫權才止住悲聲,張昭請令孫靜料理喪事,自己請孫權出堂,接受文武眾人的竭賀,正式管理江東。


    再說戰國時期在餘杭的明聖湖中,有一條三首青蛟,修行了五百餘年,一日受普佗山落伽洞門下弟子的點化,得以化為人形,在秦末時期投生為鯨布,(也叫英布)參與了反秦鬥爭,他先被項羽封為九江王,楚漢相爭看到漢軍已經穩占上風,善於投機取巧的他投到了劉邦麾下,積極參加了伐夢之戰,立下了一些大功,被高祖許他襲封九江王。不過高祖連韓信都信不過,他這種投機取巧、半道歸漢的諸侯更不會被待見,當呂後把大梁王彭越磕屍作羹賜與他後,立刻帶兵作亂,後被漢皇處死,韓信在陰司告狀之時,他積極參與。


    司馬貌命他投生在江東孫家,改名孫權,字仲謀。因此他紫麵長髯,碧眼綠光。


    當時有漢朝的使者劉琬曾到過江東,看見過孫堅諸子。他說隻有孫權是大貴之表,長壽之像。他承孫策遺命掌管江東,有人報說周瑜從巴丘返迴吳會。孫權大喜說道,周郎既然迴來,我就沒有擔心的了。


    孫權任命周瑜為江東大都督主掌兵事,他向孫權舉薦了臨淮東川人魯肅。肅字子敬,眼光毒辣,有長者風,在軍事上善陸戰,當孫權召見他之後,他與孫權坐於榻上,交換了對天下大事的看法,主張積聚力量,訓練士兵,然後以南征北的策略,提岀了比“隆中對”還早的戰略規劃,被稱作“榻上策”。但諸葛亮也暗中譏笑他隻能伏路把關,而丁公投胎的周瑜也不過會水戰。


    還說了這樣一句話“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的話。魯肅與孫權闊談一夜,提出了趁曹操,袁紹在北方爭鬥,無暇顧及南方。宜先剿滅黃祖,進伐劉表,然後據長江而守之,然後建號稱帝,仿高祖例以圖天下的宏大目標。


    他給孫權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還向孫權推薦了一位謀士,乃是琅琊南陽人諸葛玄之長侄諸葛瑾。孫權召見之後,與話大悅,當即拜瑾為上賓。


    諸葛瑾字子瑜,他有兄弟三人,子瑜為大,諸葛亮第二,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也叫做伏龍。還有幼弟諸葛均。


    他也向孫權提出了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看法。認為不能聯合袁紹圖操,原因是袁本初好謀無斷,帳下謀士雖多卻是各持己見,互不相融,終會被操所滅,所以不能提前得罪曹操。孫權依他所言,乃作書讓陳震帶迴,拒絕了袁紹。


    曹操聽說孫策已死,孫權接掌江東,他想起兵趁孫策已死,孫權還在過渡期,江東人心離異之時收複江東,卻被侍禦史張肱諫阻說趁人之喪又伐之,是為不仁,又非義舉。


    如不能勝就形成了變好為仇,不如以善待之。曹操應諾,乃奉請封孫權為鎮南將軍,領會稽太守。令張?為會稽校尉,齎印往江東,孫權大喜,讓張?與張昭同掌江東內事,張?也向孫權推薦了一個人才,叫顧雍,字元歎,曾是蔡邕的門生。


    孫權也重用了他,自此江東民心歸附,孫權也威震江東。


    陳震迴到了河北,言孫策已死,曹操封孫權為鎮南將軍,現在孫權已經拒袁向曹了。袁紹大怒,親集四州之眾七十多萬人馬,(其時才五十餘萬)進攻曹操。


    大軍望官渡進發。曹操接到夏侯惇軍報,也帶十萬人馬前來迎敵,加上原布置在官渡沿線的人馬已經超過了二十萬。留荀彧守許昌。兩家對峙於官渡。


    曹操令人挑戰,袁紹帶兵岀迎,雙方是一觸即發,袁紹與曹操一番唇槍舌劍之鬥後,操令樂進出戰,紹差高覽出迎,對戰了五十餘合,曹操又令曹仁,夏侯惇各領五千人馬衝陣,審配叫弓箭手萬箭齊發,操軍大敗,退迴官渡結營。


    袁紹也逼近官渡紮營,他在審配的建議下拔十萬人馬在曹操營門前築土山,選派弓箭手在上麵望見曹兵有人岀來就亂箭齊發,也射死射傷不少曹兵。不過沒過多久就被劉曄使用霹靂車投巨石破了弓箭陣。


    審配又調來“掘子軍”挖地道進攻曹營,劉曄又叫曹操派人在營前三方挖掘很深的長塹,並積水於內,當袁軍掘子軍挖通長塹時,卻被塹中積水淹衝了不少士兵。一直相峙到九月尾上,曹軍由於糧草不濟,欲棄官渡而迴許昌。曹操派人去許昌詢問荀彧的看法。


    荀彧迴答他說與袁紹目下就是打持久戰。拚的是士兵們的毅力和指揮者的決心,如果曹操因為缺糧就退,那樣會導致軍心潰散,這邊一退,袁軍必追,士氣渙散之後就難以重聚了。


    曹操聽從了他的話,於是命士兵們緊守不得有誤,袁紹久攻不下,立刻後退三十裏下營。這時曹操部將史渙的部下拿住了袁軍信使,知道袁紹令大將韓猛帶人運軍糧來支援前線。曹操聽後令夏侯淵帶著史渙去截擊韓猛,又叫許褚,李典帶兵接應。


    夏侯淵截住韓猛交戰,史渙帶兵殺散人夫,就去放火燒糧,韓猛敵不住夏侯淵,退迴本陣。夏侯淵催動全軍四處燒毀糧車,高覽蔣奇等來援,又被許褚李典帶兵來到,兩不夾攻,袁軍大敗,四將帶上一些奪來的糧食,合兵來到官渡大營,受到了曹操的獎賞。


    韓猛率敗兵迴到了官渡大營,差一點就被袁紹斬首,是眾官求情才保住了性命。審配向袁紹建議,說烏巢乃是屯糧的要地,必須要有大兵防守,袁紹說我已經籌劃好了,你放心的迴冀州去征調軍糧,我派遣淳於瓊帶人防守烏巢。


    審配領命走後。袁紹令淳於瓊為主將,帶領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煌和趙睿等人帶三萬人馬駐守烏巢。淳於瓊生性愛酒,到烏巢之後,多與部將日夜飲酒,而疏於防範。


    這時曹操營中糧食已斷,他寫書信令人連夜去許昌找荀彧要他盡快籌糧解來。那信使卻被被袁紹的巡營士兵抓獲,先押送交與那個貪而不智的謀士許攸,許攸過細審問岀實情,並令人搜岀了曹操寫給荀彧的密信,於是他帶著書信直接來見袁紹。


    再說許攸字子遠,小的時候與曹操為同伴,現在在袁紹部下做謀士,他搜出了曹操的催糧書信後來見袁紹,他先讓袁紹屏退了左右,才拿岀拿出曹操的催糧書信與他觀看,並向袁紹獻計說:“現在曹操營中缺糧,可明用大軍大舉攻打官渡大營,暗中派大將帶上一支鐵騎突襲許昌,當曹營軍士得知許昌被襲時自會退兵去保許昌,到那個時候,尾隨曹兵跟進,少食缺衣的曹兵自然會遭受到致命的打擊,盡而大敗”。


    當他正在向袁紹說自己的宏偉計劃之時。審配派人來見袁紹,並呈上審配的書信,審配字正南,他信中先說了如何籌措糧草的事,現在已令人將糧食儲備押送過來,然後提起許攸原先在冀州的貪汙的事情來,並縱容子侄輩多科稅,錢糧入己,現在被審配查覺,現已經將許攸子侄收監下獄。


    袁紹看過審配的來信後,把來信扔給許攸看了,並大怒責罵曰“你這匹夫還有何麵目在吾麵前獻計?你與曹阿瞞有舊,肯定也受了他的賄賂用這假信誘我岀兵,好斷送我的軍隊,我本應斬你狗頭號令營門,不過先饒你狗命,你還不與我滾出去嗎”?今後別來與我相見。


    許攸把兩封書信一齊撿起,長歎一聲退了出來,他仰天長歎曰“忠言逆耳,豎子不可與謀。審正南啊審正南,你真是夠狠的,害了我的子侄,使吾有何麵目迴轉冀州?當下拔劍自刎,要是死了還好,至少袁紹還不至於這般速敗。


    當下被左右從人奪過劍來對他說,公為何如此輕生?今袁紹不納忠言,早晚必被曹操所破!而你與曹操有舊,何不棄暗投明投奔曹操嗎?隻一句話提醒了評攸而袁紹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寫到此時,並提一詩以敘當時之情況,詩曰:


    袁紹雄心蓋中華,誌大才疏不可誇,若得從諫辨真偽,河山怎迴屬曹家。


    如能相信許子遠,兩路分兵首尾連,許昌官渡同兵進,阿瞞也隻喊蒼天。


    卻說許攸連夜投奔曹營,被巡營士兵拿住了,他對兵士說,我不是細作,乃是南陽許攸,與曹丞相有舊,今有要事而來,快快與我報與曹丞相。當下士兵進帳報與曹操,曹操來不穿鞋,光著腳就跑了岀來,他拉著許攸進了大營,問明了來意。


    兩個也打了一陣嘴仗,曹操最終采納了許攸的獻計,分兵兩用,一是馬上點兵緊守官渡大營,嚴防袁軍連夜攻擊;一麵親自帶兵夜襲烏巢,在曹操的嚴密規劃下,袁紹在烏巢的糧草被曹兵一火燒之,上百屯糧草同時起火,頓時火光衝天,照明了夜空,袁紹派出的護糧官蔣奇被夏侯淵刺死,生擒了袁軍主將西園八校尉之一的淳於瓊,奪得一部分糧草迴官渡。而袁紹派蔣奇救援烏巢的同時,並派高覽等人帶兵攻擊官渡大營,由於曹操事先有所防備,又安排了曹仁李典兩支伏兵協助。高覽等人功敗垂成,最終投降了曹操。要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玄德入荊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