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祁山雲繞,對陣金戈浩。叛臣王朗欲證道,想把蜀兵勸倒。孔明舌勝蓮花,言辭強如刀槍。數責奸邪罪狀,司徒登時氣亡!


    上文書中寫道薑維心悅誠服歸順了蜀軍,他拜孔明為師,並在諸葛亮與眾老將的見證下,與張苞,關興,張虎結為了異姓兄弟,從此投在了蜀漢大旗之下,成為了蜀軍中的一員將領,孔明也沒有輕視他,並任命他為歸義將軍。


    諸位看官看到此處,不免心下狐疑。我雲亦然,桓侯遠在成都,何以能夠知道前方的戰事?能夠如此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呢?趁著閑暇無事,還是簡單的交代一下,解惑一下大家心中的猜疑。


    原來張飛仗著穿越的記憶,得知趙雲會在天水關遇見薑維,也知道薑維會設伏欲擒諸葛亮,早就謀定了計劃,當孔明自領前軍去攻天水關時,他飛鴿傳書與張合,安排好了一切計劃,讓張合與眾老將按計行事。


    因為張合是第一個加入劉關張兄弟隊伍的,而且這個張俊乂用兵以巧變著稱,所以由他來執行了這個任務。當薑維布署人馬伏擊孔明之時,張合命令張遼、嚴顏帶兵去攻襲冀縣,自己與太史慈、黃忠、甘寧率兵從後掩殺天水關的伏軍。又令魏延趁天水關的兵馬岀城圍攻孔明之時,城中兵馬空虛,讓魏文長帶兵奪了天水關。


    張遼與嚴顏帶兵到了冀縣時,小小的冀縣根本擋不住蜀漢大軍,他帶人進入了城內,先把薑母保護起來,不讓她沒於亂軍之中,並且向她說明了一切情況,薑母素以漢室為主,對曹丕廢漢嗤之以鼻。當她聽說了張桓侯有心將薑維收歸於麾下,讓他重返漢室以後,答應勸說薑維投漢。便讓老嚴顏在路上等候著薑維,所以才引岀了上文的一幕。


    於是蜀軍接連攻取了南安郡,天水郡和安定三郡。駙馬夏侯楙狼狽逃竄到羌中去了。諸葛亮對於張飛能洞察於千裏,不禁暗中歎服。他令人帶領人馬收取了上邽,威勢大震,附近的郡縣紛紛望風而降,蜀漢的大旗飄揚在各郡的城頭之上。


    暫把曹劉相爭之事放下,再迴文去說一下江東的孫權。那孫權原本是上古的一條青蛟,在武夷山修煉近千年,在五百年一劫時度初劫成功,由蟒銳變成了青蛟,故也有了一些道行,能變幻成人。


    他渡劫之時引來了暴雨傾盆,山洪突發。淹沒了許多農田,衝毀了若幹房屋,致使上千人命付於洪流之中,惹怒了當時的許真君,真君一直追覓著青蛟的蹤跡。


    青蛟見勢不妙,立刻化作一秀士模樣,入贅到長沙賈大戶家中,與賈女憐憐結成了夫妻,並留下了一個兒子。後來終被許真君拿住,問他何以傷害到上千人命,他以自然規律辯解。許真君雖然斬了他,但念他修道不易,於是將他引入了輪迴道,轉世為秦末楚漢時期的鯨布,後叫做英布。


    他參加了反秦鬥爭,並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後來楚漢相爭,先是項羽占著上風。高祖劉邦屢戰屢敗。後來高祖重用了曾為胯下之夫的韓信為大將之後,由高祖正麵對抗項羽大軍,以韓信為帥,由舞陽侯樊噲為先鋒,並由蕭何主管後勤,調撥軍需,又有留侯張良岀謀劃策。


    韓信令樊噲率軍逐步剿除了項羽的羽翼,英布認為項王必敗。他改弦易幟投降了劉邦,也為大漢立下了一些功勞。後來得知韓信、彭越被屈殺之後,他舉兵造反,終被高祖擒殺。


    三王陰司告狀之後,司馬貌判令他轉世投胎於孫家,為孫堅之次子,與曹操,劉備三分天下。劉備稱帝的第二年,他以權宜之計投靠曹丕,被封為吳王,賜九錫。漢中王稱帝的第三年,即魏主曹丕黃初四年;蜀漢彰武三年,他也幹脆在武昌稱帝,建國號吳,定都建業。即今江蘇南京。正史中孫權是公元229年稱帝。不過這裏不是講述曆史,小說中讓他提前稱尊,多過幾年的皇帝癮。也好讓他早點退出曆史舞台。


    他以顧雍為丞相,管理朝堂諸事。封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任命諸葛謹為大將軍,左都護。並由步騭,張昭,呂壹等人組織了朝堂。於是由三足鼎立變成了三國並存,互不幹涉對方的政事。不過身為穿越者的張飛早已經洞悉一切。


    孫權稱帝之後,天命已現。司馬貌判三人為帝立國的天命已經兌現了,現在就是桓侯截取一線之機統一三國了,所以現在的天命基於蜀漢一方,就是等張桓侯北伐東征,略定天下了。


    所以文中張飛就挖牆腳提前招撫了原屬於曹魏陣營的張合,徐晃,張遼,臧霸和文聘;東吳勢力的甘寧,太史慈,造成了曹、孫無人可用的局勢,把這此智勇雙全的武將提前招到了蜀漢旗下,就把正史中最弱的蜀漢陣營抬高到了最強的態勢。


    不過各位老鐵們,別認為我在扭曲曆史,我是學創寫小說。即使先賢大文豪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都有一定的虛構成分,所以大家也就別責怪於我了。


    我呢是六零後,小學都沒有畢業,今天在番茄小說上發文,胡編亂造,本就是屬於班門弄斧,難免貽笑大方,所以不足之處還望各位海涵。許多文句不連貫,字多有錯別,還有年限之誤,尚求觀者見諒。


    先把這些閑話丟下。接著書接上文。諸葛亮收取了三郡之後,周圍的郡縣望風歸順,他整頓兵馬,盡舉漢中之兵,前出祁山,取渭水之西。


    有細作報到洛陽,曹丕大吃一驚,他立刻升殿設朝,召集文武百官商計對策。隻聽近臣奏道“啟稟我主萬歲!今得邊報,夏侯駙馬提調長安周邊的大軍與蜀漢諸葛亮對陣,先是初時蜀將趙雲等人連斬西涼韓德與帳下四子四將八人,損失了大軍八萬;參軍程武在鳳鳴山設伏圍殺趙雲,反中了諸葛亮的暗算,董禧、薛則陣亡。


    又損失了好幾萬大兵,駙馬狼狽撤退到天水三郡,蜀兵跟蹤追擊,夏侯楙連失三郡,安定太守崔諒、南安太守楊陵雙雙陣亡。兵馬損失殆盡,隻身與天水郡太守馬遵逃往羌胡城,三郡俱被蜀兵占領,又連連失了數萬大軍,冀縣薑維無奈降蜀。


    今諸葛亮大軍盡出祁山,前軍已到渭水之西,雍州刺史郭淮遣使者上報,乞早發大軍破敵”。當下文帝大驚,他問群臣誰願意與朕去退蜀軍?當下有大司徒王朗出班奏道:先前朝廷用大將軍曹真為將,頗有勝績,今陛下何不拜曹子丹為征西大都督,去抵禦蜀漢大軍?再則孫權曾建受我大魏封爵為吳王,可派人聯絡江東,令起兵攻伐荊襄,再令曹子孝、與夏侯德從汝南南下,攻打襄樊。


    蜀主劉備就會采取守勢,召諸葛亮迴援,那時三路人馬齊出,蜀兵必敗矣。曹丕從之,召曹真議事,另派滿伯寧持國書赴吳國,與吳主孫權會議發兵。


    此時張飛在飛鴿傳書傳與張合解了天水之圍後,他就欲巡視牂牁郡,下交州會鄧方,帶了十八騎老兄弟。騎上黃驃馬,出了成都,(他原是烏騅馬,隻因讓與張苞乘騎,現改騎黃驃)。


    劉娥、劉慧二女吵著要與他同行,卻以照料他的起居作為借口,臨行之時自然要與夫人們歡娛一陣,眾女才肯放他出行。夏侯涓嫁與他時才十八歲,現在也才四十岀頭,樊迎春不到四十,張靈、張珊和劉小英、劉小琳都才三十餘歲,所以對男女之事須求正烈,桓侯雖快花甲,但服過極品玄天烈火丹後,人生倒退二十年,恰如那三十五六的男子。


    所以他隻要有時間當然會與眾妻妾歡樂與共,有時還與數女寢則同床。他帶人岀了成都,到處巡視,了解各地的民生情況,檢查各地的兵備問題,查看各州府縣的倉廩是否充實,調查各地的兵員。


    每到一地他都會巡視民間,了解當地的最新情況,現在昭烈皇帝恩澤萬民,蜀漢正是如日中天,地方上也是官清民順,沒有大規模的占山為王,落草為寇的匪類,當然偷雞摸狗的宵小之輩還是不少。


    他在蜀律的基礎上又加上一條,就是不論有理沒理,隻要動手打人者必罰百文錢以上。所以當時民間就流傳出一句俗話說“要打可以盡管打,有多少錢就打多少,打完了再結帳”,有一豪強仗勢欺人,他令人打了一個佃農十幾記耳光,被告到了官府,縣官就接蜀律處理,罰了他一千多錢。


    消息傳開之後,廣大民眾一陣歡悅,大聲高唿昭烈皇帝萬歲!窮人弱小者被人欺淩的日子不複存在了。這樣的例子在多處地方出現,但處理的結果都一樣。打人者必遭重罰。所以普天之下民眾是一片歡騰。


    桓侯一行從牂牁南下南中、交州,從交州趨向東進。呂凱,呂才和孟獲與鄧方先後拜見了他,如實稟報了當地的一切情況,並請他訓示。桓侯總是向大家微笑、招手。也不過輕描淡寫的談了幾句。


    形勢真是一片大好!此時又是到了百花齊放的春天,春日和煦的陽光普照著大地,樹上萌發著新枝嫩葉,小溪中清激的河水緩緩向下遊流去。


    此時小瑛、小琳坐在一株雪白的梨花下,美人與鮮花互相交襯。翼德一時興起,便提筆為她倆畫了一幅漂亮的圖畫,還配上了詩句:


    春梨盛放滿枝椏,碧水潺潺映落霞。藍天白雲燕穿行,雙姝倚樹沐芳華。


    作完圖後,桓侯情興未消,他在二妻胸上摸了一下,二女也款款的靠在他的肩頭。三人倚靠著高大的梨樹,盡情的享受著春日風光。


    七仙女與董永的結局是:


    來年春暖花開時,槐蔭樹下把子交。董郎夫啊,哪怕天規重重鎖,奴與你天上人間心一條。但此時此景卻是:


    應憐屐齒應蒼苔,娥瑛俱靠夫胸懷。春遊情真意難改,縱使霹靂難分開。


    此時鄧方早將交州治所也就是首府遷到了番隅,即今天的廣州市。他晉見了桓侯,翼德命他將西部各郡的兵馬盡量向東邊集結,並抓緊時間訓練,整合將佐與士兵們的磨合。


    鄧方情知桓侯已經要對江東下手了,他連連點頭答應。


    翼德交待鄧方已畢,告別了鄧方,走水路由漓江經秦鑿渠北上,他站在船中,想起了當日南征的水師將士們,他不禁感懷,遂作詩一道,緬懷逝去的將士們。他當即吟詩一首,以慰先烈。


    過江漓舊戰場有感


    舟行緩緩逆波行,觸目荒途百感生。湘水無情流舊事,秦渠有恨訴悲聲。當年英靈遺恨處,如今荒蒿漫岸平。遙念英魂眠熱土,臨風酹酒祭哀榮。


    他讓十八騎兄弟取出烈酒,緩緩的灑入江中,並高唿,“我大漢的勇士們,本公早已經平定了交州,懲治了首惡士燮滿門,現在你們的大仇已報,可隨本公魂歸故裏了”!於是又作詩四句:


    平州懲惡業已休,壯士血仇今方休,英魂隨吾返鄉土,山河換彩解新愁。


    一行人順水來到了巴丘,他想到撤退到此被吳兵截殺的幾千將士,心中也是不甚感懷,也吟詩一首,告慰英靈:


    巴丘懷故


    巴丘悵望意難平,追懷舊事痛心驚。碧眼小兒欲吞象,周郎助紂胡亂行。數千精甲埋湘水,桓侯含恨告英魂,他日麾甲三百萬,踏碎賊穴祭英靈。


    桓侯吟詩已畢,從者將酒水沉灑於江中,然後繼續前行,此刻的船行速度特別的快,真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勢,原來是一兩萬陰靈感桓侄祭奠之情,也是聽他的召喚,在暗中助起陰風,所以航速是平常船隻的十數倍,不但速度極快,而且非常的平穩,不多時便棄舟靠岸,向襄陽而去。


    這時忽聽身後呐喊聲大起,“奸細休走”,桓侯等人迴頭一看,原來是一群吳兵下船追來,馬步兵混雜,為首一將手執長槍率眾而來。要問來者是誰,且聽我一一講來。


    原來這吳軍巴丘守將是孫權次妻徐夫人的兄長,叫作徐璋。官拜建羽將軍,駐守巴丘。這天他帶著五百多人分乘十餘條快船在水上巡江,忽然間有一條快船從船隊中衝過,在前麵三裏左右的地帶停泊,船上的二十餘人盡騎著駿馬,踏上了通往江夏的大道。他懷疑是荊州的奸細,連忙帶人向前追趕。


    好在他的船隊也受到了陰靈的餘佑,也非常之快,而桓侯並非急走,終於被他們趕上。張飛等人聽見呐喊之聲,迴頭看見了徐璋率領的軍隊,桓侯便欲交鋒。隻見老大燕雲兒攔住了他說:“請主公護住二位夫人,這些矛賊就交予屬下兄弟,吾等多日沒有廝殺了,今天就讓兄弟們開開昏。張飛哈哈大笑曰“好!兄弟們,你們若有一人掛彩,就不是俺老張的生死兄弟,去吧,讓吳狗的鮮血來澆灌此地的鮮花吧!別讓老哥我失望喲!


    燕雲十八騎大喝一聲“殺”。便向吳軍衝殺了過去。上文書中說過,這十八騎的裝備精良,並且武藝高強,臨敵經驗豐富,並且都是二流武將,最低的武藝也是靠近二流。個個都能爆發岀以一抵百的戰力。十八騎可敵兩千人,加上吳兵是正常的巡邏,也沒有帶上好的兵器,隻是平常的那些刀槍。


    所以頃刻之間,連徐璋在內的五百餘人便已作古。張飛一行人來到了襄陽,進大廳見到了關公,他向關公交談了此行的經過,並讓關公把荊襄的兵馬調往東部的地區集結。


    他又北岀南陽、汝南。會見了關平,與呂蒙等人相見之後,交待他們好好防備汝南的曹仁、夏侯德等人,不可有絲毫的疏忽。然後取道東三郡轉迴成都。


    就這樣,經過三個月的時間,桓侯圍繞著三州行了一圈,迴到成都後,便去青陽宮中觀看張靈,張珊和夏侯涓煉丹,他眾女全神貫注,便攝手攝腳的走到她們的身旁,當她們功運丹成的時候,忽然把她們撲倒,壓在蒲團之上。夏侯涓聞著熟悉的氣息,也伸出雙手抱住了桓侯的脖子,並讓自己的胸膛與之搓揉。


    這幾個多月的時間裏,隴西的戰場也發生了多次的戦爭,其中的細節怎樣,且聽吾從頭說來。再説曹丕聽了王朗的建議,召曹真前來商議,王朗把隴西的戰況向曹真介紹了一遍,並問曹真,“今蜀兵入寇中原,子丹安忍坐視乎”?


    曹真跟隨曹操參加過漢中之戰。他被蜀兵打出了陰影,連魏武王都戰敗在蜀將張飛的手下,他曹真算得了什麽?他根本不敢與蜀兵一戰。所以曹真聞言,連忙推辭說:“為臣才疏智淺,恐不稱職”,那王朗七十有六,好似自認為活夠了,想早點去投生。


    他激曹真曰“子丹乃社稷之臣,切不可固辭,老臣雖然駑鈍,卻願意伴隨將軍前往”。曹真無奈隻得稟奏曹丕,“啟稟萬歲。臣受武王大恩,又是曹氏宗族,自當為國效力,安敢推辭?不過吾保舉一人為副將,一同領兵前進。不知陛下可否恩準”?


    文帝曰“卿保舉何人?可當麵說來。朕焉有不許之理”?曹真曰臣保舉太原郡陽曲人,雍州刺史郭淮郭伯濟一同領兵前往,文帝許之,當即封曹真為大都督,賜節鉞,許可便宜行事;郭淮為副都督,拜王朗為軍師,選撥二京所屬兵馬三十五萬,交與曹真指揮。曹真命同族之弟曹遵為先鋒,蕩寇將軍朱讚為副先鋒,統領大兵五萬先行出發,自己與王朗統帶大軍隨後跟進。


    當年冬月二十一日甲子,魏主曹丕親自率文武群臣送出洛陽西門,於十裏長亭餞行才迴城而去。曹真離別了天子,與王朗帶領大軍離了洛陽,往長安而去,過了長安,調集了關西諸路軍馬,共三十萬人來到了渭河之西安下了營寨。


    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曰“都督明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在陣前邀孔明答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曹真聽聞大喜,心想若真如此,可不費一兵一卒。他便派人去蜀營下了戰書,孔明批了明日決戰字樣,交來使帶迴。次日清晨,魏軍列陣整齊,孔明帶兵來到祁山之前,看見魏軍軍容甚是整齊。比那夏侯楙大是不同。三通鼓響過,王朗騎馬而出,上首是大都督曹真,下首是副都督郭淮,兩邊是兩個先鋒各帶了數十名戰將,一字擺開。王朗至陣前大唿:“孔明,汝可出陣說話!”


    隻見蜀兵陣門開處,關興、張苞縱馬而出,排在兩旁,然後是一隊隊的驍將分列;門旗影下諸葛亮手搖羽扇,乘四輪車飄然而出,他見對麵魏兵陣前有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間白髯老者乃是軍師王朗;當下孔明暗自忖道:“王朗必下說詞,吾當隨機應之”。遂命將車推出陣外,令護軍小校傳曰“漢丞相邀王司徒會話”!王朗乘馬而出曰“來者可是諸葛孔明?孔明從車上站起身來答曰“然也”。他一拱手,王朗也抱拳還禮。孔明曰“司徒臨陣,莫非要說降亮乎?”


    王朗清清嗓子說道:“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一見,諸葛孔明,你即知天命,通曉時務,為們要興此無名之師,逆天而行,今大漢氣數已盡,如今魏主聖明,你何苦興無名之師,連累百姓。若你此時歸降,不失封侯之位。”


    諸葛亮微微一笑:“吾奉昭烈皇帝之命討賊,何故無名”?王司徒答曰“公此言差矣!今天數有變,神器易主。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昔日桓、靈二帝以來,宦官專權,黃巾之亂起,天下大亂。


    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李傕、部汜相繼為亂,袁術僭位於壽春,本初稱雄在鄴土。劉表占據了荊州。奉先虎拒在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因此萬姓歸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矣!


    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順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為們強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焉?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必亡”乎?


    今我大魏雄師百萬,上將千員,諒爾等乃腐草之熒光,怎比我天空之皓月?公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當不失封侯之位,自是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爾為大漢朝元老之臣,今來到陣前必有高論,豈知卻出此粗鄙之語!吾有一言,請三軍細聽,昔日桓、靈帝之時,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泛等人接鍾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此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以至狼心狗肺之人,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輩,紛紛秉政。以至於社稷空虛,蒼生有塗炭之苦啊!王司徒之生平,世居東海之臏,初舉孝廉入仕,理應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你罪惡深重,天理不容。


    王朗被說得麵紅耳赤,惱羞成怒:“諸葛村夫,你敢胡言!”


    孔明接著憤而站立曰“老賊給吾住口!你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汝肉,還安敢在此饒舌!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起於西川,繼承大統,吾今奉皇帝之旨,並領定國公之將令,興師問罪,汝既為讒媚之臣,當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麽還敢在兩軍乃陣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喪於九泉上下,有何麵目去見漢之二十四先帝哉!


    王朗見狀,竟一時氣血攻心,他手指孔明“諸葛村夫,爾敢?孔明以手指之罵曰“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半功,隻會搖首鼓舌。助曹為虐,老賊速退,一條斷脊之犬,也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當下王朗急火攻心跌下馬來,要知幾句惡語都能氣死一人,下文再接著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