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柴桑城中起風浪,文和武戰,仲謀好心焦。吳主城中心事憂,曹操大軍平劉表。


    孔明輕搖鵝羽扇,妙語如刀,要把都督挑。公瑾威名何可藐,小喬嬌麵軀怎能蹈。


    一語驚弦周帥惱,豪情萬丈,誓把阿瞞討。且看艨艟煙焰燎,赤壁奇謀照天燒。


    上文說到陸績被孔明譏諷盜桔,當時又在口戰之上輸與了諸葛亮。可是嚴畯又跳出來,他想替陸郎找迴麵子。隻聽他對孔明說,你說的話都是在強詞奪理!不是正常的理論,不要再說了,我問孔明,你是治何經典?


    孔明看了他一眼,啊,又來了一個通經典的酸儒了。他對嚴畯說道,尋章摘句乃是腐儒所為,興邦治國之大才從來不作什麽經典!你看先賢們,如伊尹,薑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大才,又有哪個知道他們治什麽經典?張口經,閉口典的就是一此無用的書生,專門舞文弄墨而已,信口雌黃,能有什麽用途!嚴畯無言以對,悶坐當場。


    這時又有一個人出言詰問,他對孔明說,你就是一個喜歡說大話的人,也不見得顯露岀什麽真才實學,你這樣的人是要被有文化的人瞧不起的。


    孔明迴答說,有文化的人也分為君子和小人兩種,君子是用他們所學的文化知識,上為安邦輔國,下造福一方百姓;而小人呢則是以自己的這點小聰明,來誇誇其談,不務正事。寫文章時下筆有千言,當麵卻無一點主意。你們看本朝楊雄,以文章聞名於世,但在王莽篡權之時,他得到了什麽好下場。所以這種小人之儒有什麽用?


    還有好幾個個正欲發言,忽被黃蓋進來打斷。黃蓋對孔明說,你不把你的金石之論對我家主公言明,卻與他們這些文人辯論什麽?他又麵對張昭等人說,諸葛亮是當今奇才,你們卻以口舌辯論來為難人家,是敬客之道嗎?曹軍大舉臨境,不想方設法退敵,卻在這裏鬥嘴!


    孔明說,迴黃老將軍,剛才眾人有意難我,不得不作迴答,望老將軍休怪。於是黃蓋和魯肅引孔明見了孫權,孫權也降階相迎,以禮相待,他請孔明落坐後,有兩班文武陪坐在兩旁。魯肅也靠著孔明坐下。


    孔明一看孫權非常人之像,隻見也是身材魁偉,碧眼紫髯。孔明心想,孫權不能按常人說之,哦有了,我先以言語激之看他作何反應再作對策。侍從獻茶之後,孫權開言問道“多次聽魯子敬提起你的大才,今日幸得相見,因為權拜聽教誨。


    孔明答言說,我沒有什麽才學,不敢勞將軍下問,魯子敬也真是太抬舉我了,孫權接著道,聽說你扶佐劉豫州在新野與曹操大戰,你應該知道他的虛實吧?孔明迴答說,我主劉豫州兵寡將微,更兼新野縣城小無糧,不能和藹兵久持。


    孫權問道,那麽你知道曹兵大體有多少?孔明說,馬兵水軍加起來,有百萬之眾。孫權變色問道,此語有詐乎?孔明說,並非有詐,曹操原有十多萬人,他破青州黃巾之後招降納叛得了三十餘萬,破河北袁紹父子收取四州得了五六十萬,為了下江南,平定江東,又在中原地區招收了三十多萬,劉琮投降以後,又得荊襄降兵二三十萬,這樣加起來不少於一百五十萬餘萬,我隻說百萬,就是怕嚇壞了江東之人。


    孫權又問曹麾下將領有多少?孔明迴答說,曹操帳下文武齊備,不然怎麽會戰敗袁紹,收取河北四州,進而平定北方。能征慣戰者不下一兩千人。孫權開始坐立不安了,他又問孫明,依你看來,曹操除了收取荊襄之外,還有什麽打算嗎?


    諸葛亮迴答說,今然另有打算,除了收取荊襄之外,當然是乘機會將江東六郡納入版圖。孫權又問他說,如曹操有吞並江東之意,那要不要與他一戰,不知你能不能給我提一點建議呢?


    諸葛亮說我倒有一點建議,不知你是否聽我說呢?孫權對他說,願聞先生高見!前十多年諸侯紛爭,孫將軍你起於江東;劉豫州興起漢南,之所以能與曹操爭衡是因為各處騷擾不斷,而今曹操已掃平了地方餘孽,最近又攻占了荊襄大片土地,已經威加海內,縱是英雄也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才遁逃到江夏。


    現在孫將軍可以先衡量一下你的兵力,如果有能力和曹操一戰,那幺可以拒絕他,要是以吳越之眾都無法抗衡的話,就應該聽從眾謀士的話,早早麵北事之,孫權尚未作答,孔明又說將軍你外托服眾之名,內則猜忌之見,如果事急都不能決斷,那幺就為禍不遠了。


    孫仲謀問他,按照你的這個說法,劉備為什麽不降呢?諸葛亮迴答說,昔齊國之壯士田橫,都能守義而不受辱,何況我主劉備是漢室上胄,他也有一定的名聲,並且人心仰望,不能成事者,是天命所至,所以是不輕易屈居人下的。


    孫權聽了孔明的話,心中很不高興,他拂袖退入後堂去了。魯肅急忙上前,他埋怨孔明說,我早對你說過,可你還是不聽我的話,幸虧我主孫將軍是寬宏大度之人,沒有當麵責問於你,不然的話你,你就犯了藐視我主之過了。


    孔明對他說,誰叫孫仲謀不能容物?吾自有破曹之策,他沒有來問我,我為什麽要對他說呢。子敬曰,先生果有良謀破曹,我會請主公來問你的。孔明曰吾視百萬曹兵如一群螞蟻,我隻要不揮手,他們就成為齏粉罷了。魯肅聽他一說,馬上就去後堂見孫權。此時的孫權餘怒未消,他對魯肅說孔明欺我太甚!


    魯肅說,剛才我也責問過他了,孔明卻是反笑主公無容物之量,他說有破曹之計,卻不願輕易說出,主公何不問之?孫權才迴嗔作喜道,原來孔明是故意試我,才以言詞激吾,是孤一時淺見,幾乎誤了大事。


    於是他隨魯肅重新岀堂,再請孔明敘話。權見到孔明,先謝之曰“剛才冒瀆威嚴,望先生幸勿見罪”!孔明亦向孫權謝罪曰“亮言語冒犯了孫將軍,還請將軍恕罪。當下孫權將孔明迎入後堂,置酒相待。


    席間孫權對孔明說,群雄已被曹賊所滅,隻有孤與劉豫州並存。我不會以吳越之眾受製於人,但是你主新敗於曹操,還有能力與孤共問對抗曹操嗎?孔明迴答說我家主公雖說敗與曹兵,但現在以關雲長帶二萬人馬駐守夏口,而張飛將軍早以防備孫將軍你為名,勸劉荊州點十萬人馬交與劉琦公子駐守江夏,並派了大將文聘和甘寧為副將輔佐,所從我家主公也有十多萬人,未嚐不能與曹操一戰。


    而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為追我主,輕騎兵一日夜走了三百多裏,這就是強弩之末,難穿魯縞也,況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而荊州的軍民降了曹操,隻不過形勢所迫,並不是真的歸順,今孫將軍若能真心的與我主公協力同心,曹兵必破,而曹操必定會迴北方而去。那時江漢和東吳會興盛起來,形成鼎足之勢,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望將軍裁之。


    孫權聽了孔明的話,決定興兵與劉備聯手抗曹,命令魯肅傳諭江東文武官員,共商伐曹大計。並請孔明於館驛安歇。


    張昭聽魯肅傳孫權之命,要江東文武備戰,他與眾謀士商議曰“主公中孔明之計了。於是大眾一同來見孫權,說不能與曹操開戰,江東微弱之兵抗曹操百萬虎狼之師,必敗無疑,如果聽從諸葛亮的話,無疑是抱薪救火,自取其禍。


    孫權依舊猶豫不決,張昭等人隻好退了岀來,魯肅又進去說張子布諸人的主意是各自顧自身,保全身軀家人的建議,不是真為主公作想,讓孫權別相信他們。孫仲謀依舊還在沉吟,魯肅又說,主公若不早下決心,必定會被眾人所誤!


    孫權對他說,你且退下吧,讓我好好的考慮一番。魯肅退出來後,就是文官要降,武將欲戰。孫權卻拿不定主意。


    吳國太得知此事的原由後,他召孫權進內問道,曹操南來,帳下分成兩派,文官主和,武將要戰;仲謀你自己是什麽看法?孫權說,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來,不光是收取荊襄,更有下江東之意,要戰又怕戰不過曹軍,最終還是玉石俱焚,如果求和,就枉負父兄基業於一旦,更有可能會向劉琮一樣死於非命,所以拿不定主意。


    吳國太提醒他說,當初你兄臨終傳位於你的時候說過,內事不訣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郎,你難道忘記了嗎?何不調周瑜來問問他的看法是怎樣,再進行商議吧!


    孫權說要不是娘親你提醒我,我還真的忘記此事了,我立刻差人去鄱陽湖請教公瑾,看他是怎麽說?於是孫權派出使命,連夜往鄱陽而去。


    再說周瑜在鄱陽湖操練水兵。他聽說曹操帶大軍已到漢上,便星夜趕迴柴桑郡議論軍機要事,正好在途中遇上孫權派的使者,當下他便跟隨使者迴到柴桑。魯肅先見到了他,說起了一切情況,周瑜曰“子敬休慌,瑜自有主見,他先去邀請孔明來商議此事”。魯肅領命,上馬去找孔明去了。


    張昭等一班文臣聽說大都督周瑜來到,一齊相約到周瑜府上探望,周瑜也接待了他們,大家坐下之後,張昭把曹操傳檄文共伐劉備的事情說了一遍,他對周瑜說,曹操的檄文中話語非然強勢,有並吞江東之意,但是未露其形,我們勸主公暫時降之。庶免江東之禍,可是魯子敬過江去探聽軍情,他帶迴了劉備新拜的軍師諸葛亮來到柴桑,在他的一番說詞之下,主公以有動搖,而魯子敬卻是執迷不悟,所以來請大都督拿個主意。


    周瑜問眾人曰“你們大家都跟子布是一個主意嗎?顧雍說所議皆同,周瑜說,吾也深知戰不過曹操是事實,因此我也主張求和,你們先迴去吧,等到明天見了主公,吾應有定議。張昭等人聞聽周郎之言,心中大喜,當下告辭而去。


    張昭等人走後,不大一會功夫,韓當,程普,黃蓋等開國老將也來拜會都督,他們把張昭等人主張求和的事情對周瑜講了一遍,周瑜問他們自己的主意是怎樣的,眾老將對都督表示,江東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孫堅,孫策父子百戰得來的,不能輕言送人,並請周瑜向孫權建言,眾武將寧戰而死,決不投降。


    周瑜對他們說,本都督從鄱陽而來,就是聽到主公戰和不決,而自己早定伐曹操之心,是不會投曹操的,待明天見過主公後,立刻點兵以伐曹賊。讓眾老將先迴去等候,程普等人見了周郎吐露了與曹操一戰的決心,當下也告辭迴去了!


    又過了些許時間,人役又報說有諸葛瑾,呂範等人來見,這班新進文臣也來向周瑜闡述求和的好處,也點明一但戰不過曹操之後,江東麵臨的各種情況,周瑜也叫他們先迴去,等到明日見了主公再作定奪。諸葛瑾,呂範等人也告辭去了。


    隨後又有呂蒙,蔣欽,潘張,淩統等人來見周瑜,他們也向周瑜表達了與曹操決一死戰的決心。周瑜對他們說,你們先迴去吧,明日在主公府上共議,眾將無奈,也隻能告辭走了。


    小喬對丈夫說,現在終於安靜了,周郎卻說未必。果然不多時間,魯肅引孔明來到,周瑜出中門接入,於大堂中分賓主坐下。三人敘底以畢,魯肅對周瑜曰“今有曹操率領大兵南侵,文臣武將各執一詞,主公難定戰和二策,特問計於公瑾,不知公謹意下如何”?


    周瑜故意對魯肅說“曹操大軍勢不可擋,並且以天子之名出征,抗據無名,其師不可拒,而且勢力太大,所以不能輕敵,戰之必敗。所以我的主意早定,等待明天大家商議之後,就可以遣使納降了”。


    魯肅聽不出周瑜的弦外之音,他爭辯說“不可,江東基業已曆三世,不能一旦就棄於他人,況且孫伯符有言,外事盡托與都督,今日正是靠都督保全國家,為泰山之柱石時,將軍為何從懦夫之議?


    周瑜說,“事關江東六郡生靈的身家性命問題,若罹兵戎之禍,必定歸怨於我,所以吾決定降之”。孔明隻是微笑著聽二人轉爭辯,並不答言,周瑜隻得問他,先生何故曬笑?孔明說我笑子敬不識時務,公謹降曹操,自有他的道理,因為曹操極會用兵,帳下謀臣協合,武將勇冠三軍,所以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人為之所滅。天下無人對抗。


    我主劉豫州也不識時務,所以才孤投江夏,存亡難料。而江東文武投降曹操,也是明智之舉,可以保全妻子以及個人的資產,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至於國祚遷移,那是天命所歸,非人力可改變的。魯肅大怒對孔明說,“你是想要吾主屈膝受辱於國賊嗎”?


    孔明說“子敬兄不要生氣!愚有一計可以讓你主不用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須親自渡江。隻要派一介之使,駕一葉扁舟,送兩個人過江去獻給曹丞相,曹操得了這兩個人,定會命百萬人馬卸甲倦旗而退迴北方。


    周郎問曰“用哪二人,能換得曹操退兵?孔明曰“江東少這二人,猶如倉中少一粟,大樹飄一葉。而曹操得此二人猶獲珍寶,必然會大喜而去”。


    周瑜又曰“是哪二人”?孔明說我在隆中之時,就聽說曹操在彰河邊修了一座銅雀台,極其壯麗,他下令廣選美女充實其中,曹操本是好色之徒,他聽說江東喬公有二女,皆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都督可令人尋得二女,獻與曹操,曹操得此二女,定然會心花怒放,隻要這二位美女以江南為重,在曹賊耳邊吹一點風,曹操就會收兵迴許昌而去”。


    周瑜又問曹操欲得二女,有何憑證?孔明曰“曹操曾命他第三子曹植,作了一首銅雀台賦,文中之意,就是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之意,周瑜開始臉帶怒色。問道此賦你還記得嗎?孔明迴答說,我愛文章華美,嚐記於心,周瑜說“先生可否默誦否”?


    於是諸葛亮就肆無忌憚的背誦起銅雀台賦來,他巧把原文中的二橋改為二喬,把周公瑾氣得三魂出竅,七魄升天!當即抽岀劍來,連砍長案一角,大唿曰“曹賊欺人太甚,吾今不與汝共戴天”!


    孔明還故意不知情由,他繼續對周瑜說,“大都督你隻要岀點小錢買下二女,獻與曹操就可以了,昔日漢家曾與公主和親單於之例,你也應該以這二女換江東平安吧”!


    魯肅在旁連連拉扯孫明衣袖,“先生你別說了”?孔明又故意對魯肅說難道子敬你也舍不得這兩名女子嗎,難道以二女換江東的平安不值得嗎”?


    周瑜氣得臉色蒼白。魯肅忙拉著孔明說“先生你可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的妻子嗎?而小喬是周公瑾的夫人呐,我叫你別說了,你始終不聽”!


    諸葛亮忙裝岀一種驚惶失措的樣子連忙向周郎一躬在地,“都督休怪,亮實是不知,剛才是胡言亂語,不知記諱。死罪,死罪”


    瑜曰“吾誓不與老賊並立。當日受伯符將軍之重托,豈有委身歸附曹賊之理,剛才所言,不過是一試罷了。吾離鄱陽就下定了伐曹操之決心,縱使刀劍加身,也不會改變初衷,所以請孔明先生留住東吳,助瑜一臂之力,以滅曹賊。孔明連忙答應,周瑜說明天見過主公,便商議發兵之事,要知道孫劉如何結盟,共抗曹操,請看下集初戰三江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